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3W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生活中的點滴經驗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心得體會,為未來積累智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8篇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1

?建黨偉業》是一部規模宏大的鴻篇鉅製,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影片描寫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階段的歷史風雲和人物故事,展示了很多歷史事件,以毛澤東主席主席、李大釗、陳獨秀、董必武、周總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舊時代赴湯蹈火、努力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彩故事,真實地再現了一大批愛國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救亡圖存的崇高精神。仁人志士勇敢擔當山河重任、獻身救國救民歷史使命的豪情壯志,愛國學生振臂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咬破手指寫着“還我青島”的英雄壯舉,洋溢着指點江山的愛國激情,讓人熱血沸騰。觀後,“感恩、責任、激情”三個詞語時刻在浮現在我的腦海,讓我對工作、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用感恩對待生活。

在那個四分五裂、動盪不安、血雨腥風的舊時代,面對三座大山的重重壓迫,像毛澤東主席、李大釗、周總理等一大批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完全可憑自身的學識和能力,或者移居國外,或者不問世事,安心生活。然而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很多仁人志士離開了故鄉,拋妻別子,冒着殺身成仁的危險,毅然決然投身到尋找真理的'行列,日夜在全國各地奔波忙碌;像朱德、蔡鍔等當時的愛國軍人斷然拒絕封建復辟勢力與軍閥勢力高官厚祿的收買,義無反顧地踏入尋求光明的時代洪流,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尋求光明的道路上,有多少人將生死置之度外?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愛國人士蔡鍔為和袁世凱做堅決的鬥爭,臨死前託付朋友:家貧,老母望照顧;最終獻身正義,遇刺身亡。正是有了大批獻身真理的愛國志士,在幾經周折中才找到了馬列主義真理,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掀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走進了科學發展的新時代。

今天,沒有連連不斷的炮聲,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這一切都是無數志士和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成果。作為新時代的我們,的確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以感恩的心對待生活。我們應當感恩黨,她為我們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環境,培養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應該感恩銀行,她為我們提供了遮風避雨、養身立命的場所,搭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我們應當感恩同事,是她們幫助我們排憂解難,與我們風雨同舟;我們應當感恩客户,她們支持我們的事業蓬勃發展;我們應當感恩生。活中的挫折,她教會了我們像影片中的共產黨人一樣的勇敢面對挑戰。

二、用責任對待工作。

影片中大批優秀的中華兒女,在沒有外界強制的條件下,自覺以拯救芸芸眾生於水火之中為己任,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承擔起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值得我學習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不同的人也要擔負不同的責任,相對於那個鮮血淋漓的時代,我們的身上擔子實在太輕了,不外乎遵紀守法,幹好工作,盡心盡力為銀行和社會做貢獻。作為一名銀行的員工,我想,我們首要的任務應當是自覺主動承擔起崗位責任,出色完成任務,做一名勤勉敬業的農行人。

“細節決定成敗”,我想,要幹好本職工作,就需要我們從小處入手,從完美做好每一件小事起步,用精心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高效完成每一項具體的任務,積小勝為大勝,逐步創造出色的業績,回報銀行的教育培養。

我們雖然不能做影片中的為民族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卻可以做一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為銀行發展增光添彩;我們不能像偉人一樣擁有海洋一樣的寬廣胸懷,卻可以做一條涓涓細流,為孕育我們的土地捧上甘露;我們可以不考慮個人能力的大小,但必須要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和執着的奉獻心。

三、用激情做事。

影片中所描繪的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面臨種種艱難險阻,五四運動中大批愛國青年走上街頭,火燒趙家樓,懲罰賣國賊,為維護國權高聲吶喊。正是靠着一代人滿腔的熱血激情才孕育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

同樣道理,和諧社會的我們也需要用激情點燃理想,一往無前地做事,以陽光心態工作。在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每個員工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相對那個時代的愛國者,我們肩上的擔子和心理壓力微乎其微。因此,我們應當微笑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把困難和磨難看做磨礪意志的機會,想盡千方百計戰勝各種考驗,勇往直前地開展工作。心態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成敗,我們應當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樣,永葆樂觀精神,永葆創業幹事的激情,用一顆火熱之心參與工作。

總之,影片《建黨偉業》不僅讓我們瞭解黨一段光輝歷史,更能引發我們深深地思考。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結合當今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崗位環境,以感恩之心對待生活,以責任之心對待工作,以火熱之心激情做事,盡最大努力為我行的發展貢獻一份熱血力量。這也許是對黨最好的報答。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2

幸運的是,看了電影《建黨偉業》是從辛亥革命到1921年建黨的歷史時代中國社會面貌的歷史劇。電影氣勢燦爛,場面壯大,人物眾多,讓人感慨萬千。

電影講述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內的歷史故事和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島、周恩來等首位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搖晃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舞火的精彩故事。真實的歷史事實,巨大的歷史事件,電影形成了許多歷史人物。在這個歷史時期,全中國正處於一個巨大的轉型和動盪之中,所以除了以毛澤東為中心的共產黨員之外,還包括一些影響歷史轉型的人物。以袁世凱、張勛為代表的北洋政府,以康有為、載瀘為代表的保皇派、孫中山、蔣介石、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胡適、梅蘭芳、楊昌濟、蔡元培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龐大的明星陣容可以説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特點。

這樣的明星加盟,有的只有台詞,有的沒有台詞,大眾演員中也有明星的影子。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深入人心,人們有意識地加入了宣傳黨的知識,讚美黨的歷史團隊。社會主流意識的強烈,是我黨90週年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結果。苦難重重的老中國,戊戌變法救不了清政府沒落的命運。列強侵略,軍閥混戰,政府腐敗,民不聊生,中國處於風雨滾滾、長夜難眠的黑暗時代。真的是這些文化精英們正在努力尋求救國之路。他們在俄羅斯十月革命的炮聲中看到人們興奮,找到了中國的希望。因此,他們走下高講台,走到人民中,用他們的聲音喚醒人民,用他們的微薄力量改變國家的命運。看到陳獨秀的大聲疾呼,看到李大釗、毛澤東在不知疲倦的研究《共產黨宣言》,我深深地感動了那個時代激動人心的救國熱情。

這種熱情與哪個黨派、哪個團體無關,是為理想和信念而奮鬥的熱情。為了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上更好生活的不懈探索。他們中有熱情如火的理想派,有慎重明智的分析家,有遺忘的先驅,也有不屈不撓的救亡者。他們有追求,有信仰,有使命感,他們熱情地改變,創造世界,他們的生命產生的也一定是絢爛的青春火花。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遠大的理想,看到了追求。

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多麼需要電影中這些革命英雄的革命激情和奮鬥。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建設成果。堅持改革開放,牢牢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國家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多年來,我國發展速度居世界第一。特別是中國經濟在2009年成功抵禦了經濟危機的衝擊,為世界經濟的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日益增加。

我們面臨機遇和挑戰。

每個中國人都是國家建設的主人,黨員應該發揮先驅模範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每個黨員都要時刻牢記歷史使命,擔當起時代的重任,用科學發展的思想了解自己的工作,提高黨性,提高工作能力。與偉人相比,我們很小,但我們不能放棄。承擔今天的責任,儘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職場工作,獻身。我們的理想不遠,但我們堅定工作,勤奮努力,我們還能為黨的事業發光,盡力。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3

中國共產黨成立101週年之際,集團公司組織全體職工觀看《建黨偉業》這部電影,重温建黨的歷程,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裏的熱血和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影片講述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十年間,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完成建黨偉業、傳播馬克思主義、點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電影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温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最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史詩級的影片,看完後,內心依然是久久不能平靜。我被那個時代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感動,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所震撼。我不禁問自己,到底是什麼促使他們能從容的應對打擊、傷害甚至死亡?如果我處在那個年代,我會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我的腦海中閃現出兩個詞“職責”與“使命”。

通過觀看《建黨偉業》,讓我深深懂得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永葆政治本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揮共產黨員的帶頭示範作用,以身作則,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獻出一份力。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4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係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即使單拿出一個事件來評述,也非隻言片語可以講清楚。整部影片胡適、陳獨秀、李大釗、辜鴻銘、蔡元培在北大的一場辯論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同時也是整部影片流水賬式的敍事方式中最值得我們靜下來思考的問題, 這場辯論雖然不長,卻很好的解釋了民國時期社會動盪的根源所在。

這場辯論圍繞着陳獨秀關於新文化取代舊文化的演講。陳獨秀認為要想改變中國的現狀就必須廢除舊文化,普及新文化,將民國時期的亂象歸罪於孔孟之道等一些封建時期產生的思想。辜鴻銘認為當時的亂象與所謂的舊文化無關,而是尋求變革的人曲解了孔孟之道。胡適則藉助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比較,説明了文化總是要更新的,因為社會在不斷的變化。

陳獨秀的主張迎合了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特別是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而我們把辜鴻銘和胡適的觀點合併起來是對文化最為理性的解讀。文化的革新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從過去的馬車到現在方便快捷的自行車、汽車﹔從過去相隔千里只能靠書信交流到現在即使有萬里之遙也能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隨時交換信息﹔從過去主要以下棋﹑看戲消遣到現在各式各樣的娛樂方式等等。這一切文化的革新同時也在促進社會的進步。然而文化的本質是不變的,正如辜鴻銘在影片裏所説“過去是三三得九,而今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規律性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朝代更迭所改變。過去一日三餐,而今仍時﹔過去要通過努力奮鬥獲得成功,而今仍時。不是因為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所謂孔家之舊學出現了問題,而是後人對其理解出現了偏差。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拐點,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變革是歷史的必然。變革不是將過去的東西全盤否定,也不是將國外的成功經驗整體複製,變革必須尊重一個地區的文化,正如辜鴻銘所暗示,每一個國家的成功都是文化所孕育的。

文化是一個羣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羣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文化的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一個羣體,二是一定時期,文化的概念説明了文化是經過相對漫長時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既然一種文化的形成周期較長,那麼試圖通過改變文化變革社會就要切忌存有”急轉彎”,”一刀切”的思想。

一個羣體形成一種文化,每個個體經過一定時期的學習、工作、生活同樣會產生各自特有的文化。如果讓一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徹底改變他的行為、理念習慣等等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即使強行讓其變為現實,也會帶來很多其他的問題。最小單位的個體文化尚且如此,一個有着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國家更是如此。強行”轉彎”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我們回過頭來看民國時期的變革,孫中山提出的將中國帶入共和制國家,然而他的這一理念卻屢屢碰壁,他倡導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受到重重阻擊。民國初期的六年,整個社會一片混亂,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頻繁的暗殺活動等將國內政局攪的支離破碎。這讓我想起了《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最後一集孫中山的演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變革不會一蹴而就,特別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兩千年封建史,四億人口(當時的人口)的大國來説變革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個大國,變革所需要具備的條件以及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多得多。影片中毛澤東提到:把外國的革命經驗搬到中國就一定會成功嗎,中國的問題比哪都複雜。這句話是毛澤東對當時中國現狀的理解,也揭示了變革的艱辛,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國家變革時的“急轉彎”思想對社會的危害。

影片中還有一幕是學生對胡適批評陳獨秀、李大釗二人學習俄國革命的做法表示質疑。我認為應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不應盲目的學習,因為正像胡適所説,”俄國成功的經驗未必適合我們,同樣的做法即使在俄國取得成功,在中國也未必能實現”。然而,我們要學習的是別人的精神,是俄國革命成功的本質,那就是團結社會中的大多數。正是這種理念,幫助俄國革命獲得勝利,正是這種理念,中國產生了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像民國初期一樣,讓整個社會強行“轉型”,因為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很難在短時間內衝破兩年多年封建文化的束縛。中國共產黨先團結了社會中的大多數對抗腐朽的北洋政府及外來的侵略。這樣的戰略思想在當時順應了民意,即便是現在來看,我認為當時的做法也是正確的。

我們回顧歷史,無論是政治領域的革命,還是其他領域的變革,不管是推動社會前行的偉大革新,還是一個小小的改革,都要尊重被改變的那個羣體的文化背景,只有尊重文化,變革才會擲地有聲,改革才【】會受到預期的成效,整個社會才會穩步的良性發展,社會大眾才會從中受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3篇《建黨偉業觀後心得體會》,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5

?建黨偉業》是一部於20xx映,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沿用《建國大業》導演客串執導的做法,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電影從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敍述至1920xx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20xx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內容包括中共建黨的歷史原因以及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共創黨領袖選擇並確立共產主義政治信仰的歷程。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在開機前後都抄的異常火熱,令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幸得在中國近代史的課堂上觀看了一次,看完後還是給了我些許欣慰,也有許多的感想。

?建黨偉業》之所以感人,是對我們中國人心靈的衝擊黨課建黨偉業觀後感。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重温了老一輩的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的鬥爭與犧牲,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的恩賜下的小孩,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1920xx年到1920xx年這十年,或許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孫中山並沒有提出切合中國實際的思想,頂多是把西方的東西拿來。他的理論,在鬆散的黨內都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同。

國民的另一個大佬黃興,革命成功後醉心於實業治國,思想上未有進一步的發展,而當時實際主持國民黨的宋教仁,幻想靠議院政治來實現共和,最終用生命證明了此路不通。並且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緊接而來的是靠武力佔據民國政府的北洋軍閥們,都不是思考者,他們都是實際主義者,只是想用手中掌握的武力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哪怕只是局部的,這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卻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那些強權國家,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硬是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勝利者的失敗,顧維鈞拒絕在合約上簽字是説的那句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現在聽來還是那麼讓人痛心。巴黎和會對當時幻想強國的知識分子是個沉重的打擊,其直接導致了後面的五四運動。“弱國無外交”,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就在這時,我們偉大的黨終於誕生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拯救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五四愛國運動”的全面爆發,激發了無數愛國人士的勇氣和熱情!“聲討國賊”、“救我中華”的吶喊聲,令人熱血沸騰、激情難抑。整部影片讓我感受到在那動盪的年代,我們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的存亡拋灑熱血的熾熱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那時的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尋找一條拯救處於危亡邊緣的中國道路:當“二次革命”失敗後,見到在妻子宋慶齡面前長歎的孫中山時,我們能感受到偉人的無奈與哀痛,也易使人聯想到偉人那傳揚千古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黨課建黨偉業觀後感1500字範文心得體會。當看到為了反袁而假意擁護袁世凱的蔡鍔時,我們為有這樣的同胞而高興,也歎惜他為國為民拋下知己小鳳仙,捨己為人,更為他帶病出徵而感動。當見到朱德在槍林彈雨中捨生忘死地拼殺時,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偉人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

當青年毛澤東在對着廣大勞苦工人宣講革命的道理時,我們已經明顯領略到了偉人的風采……同時,無數次的失敗最終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正式在這個時候,我們黨走在了時代的前面,承擔起這份歷史賦予的使命!

當影片迫不及待的結束時,我意猶未盡地歎了口氣。心中一直湧蕩些東西不吐不快,於是就寫下了這些文字,雖然説得不一定就對,可確實是我的心裏話。儘管這部電影並不是完美無缺,但是也比目前和以前的許多革命樣板戲之類的影片強的太多了。它帶領我們走進那段歷史,用心去温潤那片土地,用熱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衞我們這片土地,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6

?建黨大業》拍得很感人,感慨那個年代有那麼多愛國的仁人志士,特別是年輕人,為了理想敢於獻身,龐無雜念!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知道這是誰寫的詩嗎,是大名頂頂的大漢奸汪精衞年輕之時所作。 1920xx年,還是熱血青年的同盟會會員汪精衞,赴京策劃刺殺滿清王朝攝政王失敗被捕,汪深知此罪必死無疑,但被捕之時頗為從容、凜然,且在獄中做上述絕筆(《被逮口占》),被人傳誦一時。

?建黨大業》中如實反映了張國燾作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的真實面貌。張國燾、汪精衞年輕之時為革命勇於犧牲,面對死亡,都有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可為什麼最後一個變成叛徒,一個變成漢奸呢?概因最後都陷入權力角逐、政治鬥爭,失敗之後走上決絕之路,身敗名裂,面對年輕時參與革命的光輝歷史尤為可惜。

黨的一大13名代表,後來命運各異,有犧牲(何叔衡、陳陳潭秋、李漢俊、鄧恩銘)病逝(王盡美)、有投敵(張國濤),有退黨(包惠僧、周佛海),有被開除(陳公博),陳公博、周佛海在抗戰期間甚至成為漢奸。堅持一個偉大的理想,且走到最後是多麼的不易啊!

今年是建黨90週年,五四運動88週年,辛亥革命100週年,近一個世紀過去了,重温那段熱血沸騰的歷史,希望當年烈士的鮮血多少可以洗滌一下因多年和平生活而麻木的社會靈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中山先生的遺志猶然在耳。

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帶來的10篇《建黨偉業觀後心得體會》,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差異網。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7

晚上看了一部電影《建黨偉業》,頗有些感想,本來想寫篇觀後感到豆瓣上,後來發現豆瓣將該電影設置為不能評論且不能打分,因此只好將這篇影評寫到我的博客上了。

?建黨偉業》所描寫的這段歷史,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段歷史,也就是俗稱的北洋政府時代,時間從1920xx年至1920xx年,在我的大學教科書《中國革命史教程》上是這樣描述這段歷史的:辛亥革命後出現了一個比較迅速發展的時期,被稱為民族工業的squo;黃金年代squo;。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空前的,輕工業、重工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式學校的興建和發展,國外派遣留學生的增加,出現了數十萬收過新式教育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中國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

教科書總結這段歷史的工業和經濟發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頒佈的政策有利於經濟發展,二是抵制日貨運動推動了民族工商業發展,三是一戰令歐美國家忙於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控制。

然而,《建黨偉業》這部電影對於當年中國的如此驚人的發展幾乎沒有提及,而是將重點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凱稱帝等細節,將北洋政府描繪成為近代中國最壞的政府,這種描寫並不太符合事實,北洋政府並不是那麼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從客觀上看,由於外部的種種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個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

北洋政府從清政府接手過來的,是一個真正的爛攤子,繼承了辛丑條約的鉅額欠款,以及孫中山和日本人簽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在短短十多年裏,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工業和經濟發展神速,國力迅速恢復,民眾的税收很輕,政府沒錢卻不多徵税,而是向西方各國借錢,在領土上,通過超人的政治智慧沒有丟失過一點領土,反而在1920xx年成功從俄國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時候中國是一個貧弱的國家,之所以貧弱的原因就是內耗太大,中國南北幾個幫派自己瞎折騰打仗,面對日本等列強自然處於劣勢。就袁世凱那樣的北洋政府來講,在當時對日鬥爭中能做到那樣已經不錯了,弱國無外交,而當時民國的外交智慧遠遠超過後來的政府。

北洋政府時代,知識分子的地位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無論學生、教師、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話語權,想辦報就辦報,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組黨就組黨,想罵政府就罵政府,甚至幾十個人組建一個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黨,也沒人管你,除非你真的裏通外國,購買軍火併實施行動,北洋政府之後,沒有任何一箇中國政府能達到北洋政府那種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的對日政策並非外界描述的那樣賣國,五四時期的學生搞的運動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燒這種事情,這不是救國,而是誤國,辜鴻銘、胡適等人在當時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

當然,北洋政府最具爭議的就是袁世凱稱帝了,從某種程度上講,袁世凱搞的君主立憲制在當時比的議會制更符合國情,如果成功的話,引導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也未可知,英國、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典範嗎?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君主立憲和議會共和其實沒什麼區別,只是袁世凱搞的太急了,時機沒有成熟就搞,結果搞砸了。

實際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憲制嗎?中國的發展就必須搞成革命式的發展嗎?所謂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實只是一句口號,具體實踐過程是非常複雜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無非是,依靠外國政府或黨派的大力援助,組建一個組織嚴密的政黨,組件軍隊,通過軍隊暴力奪取政權,當然,也需要好的軍事指揮官和軍事策略。

可見,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相對來説,北洋政府是一個相對民主和自由的時代。可惜無論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是北洋政府的死地,兩黨的共同特點,就是一直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讓大多數人並不瞭解那個真實的北洋政府。

總的來看,這部片子,感覺拍的很亂,時間跨度太大,根本就不是一部電影能反映出來的,越看越像ppt,真正的敍事太少,對於中國歷史瞭解少的話,根本看不明白這部電影,加之電影對於歷史的一些不客觀的描述,讓這部電影的史學價值大為降低。

最後,鑑於豆瓣將該電影的評論關閉,因此本博客也將此篇觀後感的評論關閉。

看建黨偉業談心得體會篇8

在看建黨偉業之前,我可以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盲,不僅對國家大事不感興趣,就連新聞聯播,也是基本不看的。

但是,當影片播放到五四運動學生遊行的那個片斷時,我竟突然間有一種熱血沸騰的衝動。一種名為熱忱的元素通過學生們憤怒的吶喊,傳到了我的血液,不斷地衝擊着心靈深處,一直存在,卻沒有發覺的歷史責任感與激情。

當時的中國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前景一片的昏暗。但是就在祖國最危難的關頭,那些愛國志士們站起來了,呼喚團結祖國的四萬萬同胞,點亮火把,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照亮了祖國前方的路。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還有不知名的數不清的愛國將士,此時此刻,他們高舉打倒外來侵略者的大旗,為了祖國的明天,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

祖國的昨天是灰暗的,但是正是有了這些愛國領袖們,他們奮起吶喊,勇敢地拿起大刀長矛,與外國列強們的飛機大炮誓死搏鬥。

當然了,他們手中的不僅僅是大刀長矛,還有我們四萬萬同胞用鮮血組成的長城。他們用自己七尺之軀,圍成一道人牆,阻止那些企圖破壞我們領土完整的外來侵略們,他們用一聲聲呼喊與奮起,勇敢地來到了東交民巷,逼他們交出賣國賊。 一時間,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積攢了幾百年的憤怒在一時間毫無保留的爆發出來,劃破了陰霾了幾個世紀的中國的天空。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解放了,中國人民挺起胸膛了。中國人不怕犧牲,他們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

看着建黨偉業,心中忽然一下被一種紅色的愛國熱情充蕩的滿滿的。中華民族的現在是那些留下名的或者更多的沒有留名的農民與學生,用滿腔熱血與永不低頭服輸的信念換來的。他們在最黑暗的時候敢於流血犧牲,呼喚着祖國現在的安寧與美好。

這個影片讓我深深地思考,青春該怎樣度過,才能無悔於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