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古詩詞課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要簡單概括,減少無關緊要的東西,一本好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感悟,一起來寫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古詩詞課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古詩詞課讀後感5篇

古詩詞課讀後感篇1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為了不給外界添亂,一場宅家戰役就此打響。整天寸步不邁出門,讓我覺得怪無聊的。媽媽拿出了一本古詩詞的書籍,於是,我們每天誦讀一兩首古詩詞,漸漸地,我愛上了古詩詞。有了古詩詞的陪伴,這宅家生活還別有一番趣味。

古代的詩詞名家數不勝數:初唐四傑、大李杜、小李杜、唐宋八大家……他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更奇妙的是,不同的作者寫出來的作品都有各自的韻味: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邊塞、苦吟、婉約……不同風格的詩詞給我們營造了不同的景象。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寫了一首《春望》。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杜甫來到長安城,看到滿城荒涼、一片狼藉的景象後,他心中充滿了悲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詩“移情於景”,杜甫內心十分傷心,所以他覺得萬物皆悲。杜甫十分愛國,看到國家正經歷着磨難,心中的愁苦、悲憤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因此,這首詩成了千古名詩。

一天,我和媽媽在網上看新聞,關注着抗疫的訊息。各國政府紛紛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句詩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趕緊查找資料,原來,它出自《詩經。秦風》中的《無衣》,這是一首愛國詩,當時周王室內訌,導致外族侵略,秦國挺身而出,幫助周王室渡過難關。是啊,在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新冠病毒”面前,我們不分膚色、不分國籍。相信我們共同一心,一定能戰勝病魔!

古詩詞的世界廣闊無邊,我將繼續探索,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同時,我也希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能快點結束,讓我們早日回到日思夜想的校園!

古詩詞課讀後感篇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已經佔據了我們的生活,享受網絡世界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有事沒事兒掏出手機解鎖、看一眼、鎖屏,放進口袋,這一過程並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因為這已經變成習慣,潛意識裏的動作。喧囂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讓人日趨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實,讓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總在想,我要什麼?我想改變,但卻不知道從哪裏改變。

朗讀者開始火遍朋友圈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機緣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詩詞》,詩詞,那些高山流水、桃紅柳綠的景象,那些策馬揚鞭、激揚文字的情懷,讓我心生平靜。

于丹教授在書中説到:“詩歌教會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觀念,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人們用泛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悦,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把詩歌稱做為中國人的宗教。”

我想,我們讀詩,在看到月亮時,不僅只會説“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到一羣鴨子不止會驚歎“哎呀,好大一羣鴨子”,而能“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氣躁之時,能體會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動力時,能感受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場。

我想,詩意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心裏,只是生活的忙碌與心靈的疲憊使我們靈魂深處的那片柔軟沉睡。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去品味大自然的萬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去翻一翻充滿古人智慧與情懷的書,在詩詞中留住那個真實的自己,喚醒心中的詩意。

古詩詞課讀後感篇3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古詩詞課讀後感篇4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題記

古詩詞,如絢麗繽紛的絲綢、如悠揚婉轉的樂曲。我漫步在古詩詞的長河中,努力讀懂他們。而他們,也陪伴着我,度過漫長歲月。

小時候,我喜歡古詩詞中童真的詩句。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筆下的天鵝,白毛紅掌,浮於綠水,倒影相映,白鵝戲水的場面,令我回味無窮;如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筆下的學童,趁着東風颳起,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讓我感到了放風箏時的歡樂;又如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楊萬里百無聊賴時用泉水去澆芭蕉,驚得兒童誤以為突然下起雨來,詩人無聊時的惡作劇,令我捧腹大笑。小時候的我,努力讀懂古詩詞中的童真。

長大一些後,我又愛上了古詩詞中獨特優美的意境。在春日暖陽中,我踩着鬆軟温暖的土壤,安靜地爬上山坡,享受着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的愜意,更不願打破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我漫步在煙雨茫茫的西湖旁,感受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體驗着湖邊多少遊觀者,半在斷橋煙雨間的朦朧;我登臨泰山之巔,領略着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的神奇秀麗,體會着岱宗孰謂方域廣,迴環睥睨前傲視一切的雄姿。長大一些的我,努力讀懂古詩詞中的意境。

現在,我更喜歡古詩詞中含藴深刻的哲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體會到挫折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失望,同樣也給了我們重新開始的機會;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我瞭解到人需要源源不斷地讀書,從書中汲取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明白了要想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實踐;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我認識到人生短暫,應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現在的我,努力讀懂古詩詞中的哲理。

我努力讀懂古詩詞,每一次成長,都伴隨着不同的閲讀感受。古詩詞,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如滾滾東逝的江水,雄偉壯麗,正一點點地展開在我的面前。我在古詩詞中成長,在努力讀懂古詩詞時,擔當起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

古詩詞課讀後感篇5

文/毛嘉儀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明代詩人于謙在17歲時寫下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充分表現出詩人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毫不畏懼,不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個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表面是寫石灰被千錘萬擊後才出了深山,接着又被烈火無情的焚燒,可它卻把這一切當作平常事。實際上詩人用石灰來喻指自己會不怕千難萬險,即使粉骨隨碎身也不會屈服於惡勢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讀了這首詩我感觸很深,于謙用這四句詩表達了他對於那些剝削人民和誣陷好人的人的痛恨。也看出他立志要做一個清正不阿的人。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理想和與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于謙為官清正廉潔,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保衞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的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枉殺了這位民族英雄。他所寫的這首《石灰吟》,正是英雄人格的光輝寫照。我讀《石灰吟》的感想是:我們應該時刻警醒,不要被鏡花水月的表象所迷惑,要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看清事物的本質。常言道:“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鈎”,有的人見利忘義,有的人戴上了璀璨的光環,卻陷入了華麗的陷阱。可是,只要你具備了石灰那清白的傲骨,又何懼什麼“芳餌”呢?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潔身自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