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人生讀後感優秀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5W

一篇具有獨到觀點的讀後感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提筆寫讀後感之前,我們要對原文內容進行一次大致的回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生讀後感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生讀後感優秀7篇

人生讀後感篇1

?夢想點亮人生》一書讀後使我對夢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夢想是什麼?夢想是火,能夠點燃熄滅的燈;夢想是燈,能夠照亮夜行的路;夢想是路,能夠引你走向黎明。是夢想,召喚着你,讓你不斷進取,不斷奮鬥,不斷前進;是夢想,指引着你,讓你獲取成功。有了夢想,你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夢想,你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從小立志要為國效力,之後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世名句,並將之作為自我一生的偉大抱負。鄧亞萍“小個子追求大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讓人民不再捱餓”,戰鬥英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樹立了夢想,你就已經邁進了成功的第一步。

中華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叔叔他的事蹟一向激勵着我。楊利偉叔叔從小就有着像海鷗一樣、向着藍天飛去,當一名飛行員的夢想。但在8歲時楊利偉叔叔遇到了困難——他很恐高,為了幫忙楊利偉叔叔克服這個缺點,他父親經常帶他去爬山,登高望遠。經過楊利偉叔叔的不懈努力他成為了第一批航天員並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叔叔在太空遨遊了21個小時。楊利偉叔叔是國家的英雄,他為了夢想而努力奮鬥、不怕任何困難,最終實現了自我的目標,圓滿了自我的飛天夢想。我也要向楊利偉叔叔學習,

人生讀後感篇2

?哲學與人生》探討的,正是哲學與人生的關係。那麼,什麼是哲學?什麼是人生?人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談及哲學,首先應該明瞭的,不是為什麼要學哲學,而是什麼是哲學。只有清楚哲學的含義,才能進一步去學習它,去理解它,去運用它,從而讓它與人生達到融合。

什麼是哲學呢?

傅佩榮在《哲學與人生》中所解釋道,哲學的含義,是“愛智”,即愛好智慧。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愛,是指温和而理性愛。也就是説,我們需要以温和且理性的態度去思考哲學,這樣才能更清晰地明白和體會到哲學的含義。

與此同時,愛好智慧的含義,也應當重視。愛好智慧強調的是追求智慧的過程,而並非擁有智慧。希臘社會有一句話,“哲學起源於驚訝。”哲學所重視的,是不斷思考,不斷追求的過程,“愛智”,要求我們不停地質疑餘詢問,永遠等待着接受驚訝。追求智慧是個提升自我而使人滿足的過程,那麼,本身是否是一個智者,也沒那麼重要了。

進一步思考,如何去追求智慧呢?《哲學與人生》告訴我們,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是保持好奇。人從出生開始就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難免受到周圍文化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意識,因此,我們對美醜的評價,對事物的認知,思維方式基本是一樣的。當所有都一樣的時候,如何創新?社會如何發展?這個時候,哲學的作用便能顯現出來了。哲學讓人保持好奇,去思考,那些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否真的就應該如此?是否還可以改變?是否還可以更好?

追求智慧的思維方式應當是理性的反省。周圍環境和過去的歲月所帶給我們的經驗,是豐富的,同時也是泥沙俱下的。我們不能對外界所有的一切信以為真,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質疑自己的一些不知何時就已經被固化的觀念。理性反省最好的方式,是要有整體觀點。在日常交談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觀點相同交談甚歡,觀點相悖終止話題,或者背地裏相互使絆。

奇葩説是近年來很火的辯論類的綜藝節目。辯題是抽籤決定的,很多時候辯手需要捍衞的,是自己原本並不認可的觀點。陳銘説:“辯論最有意思的,是需要不斷地切換,不斷地放下過去,把那個最認真堅定的東西換到一個新的領域中,然後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空打開了。”精神世界,價值世界的追求,永遠是百花齊放的。改變固化的思維,用理性的反省去追求智慧,這就是哲學。

哲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它不同於一般的學科有明確的知識點和運用方法,但它以具體學科為基礎,是具體學科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推動哲學發展,反過來,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由此,哲學的含義和重要性便清晰起來。由此,人為什麼要學習哲學,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生讀後感篇3

著名詩人聶魯達曾説過:“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誰不眷戀自己的祖國母親,誰不對她報以最深沉的愛呢?

陳法慶,中國第一個自費做環保公益廣告的農民。他不是什麼大老闆,卻在一年中拿出43萬元投入環保公益廣告,這可是他20多年打拼積攢的血汗錢啊!他“説百姓想説的話,做百姓想做的事,全心全意護環境,青山綠水留子孫”,踐行着自己對祖國土地赤誠的愛。

王選,一個能讓日本沉沒的中國女人,吹響了尋找和揭露細菌戰真相、討回中國受害者尊嚴和人權的號角,30多次走上日本法庭,數十次往返中日之間,數十次到農村調查,還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收集資料,辦展覽,發表演講,聯絡媒體。她耗盡了百萬家財……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衞着祖國人民的尊嚴。

讀着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我情緒激昂,心潮澎湃。一些大名人、大英雄和許許多多平凡的身影在我面前閃耀,他們默默地奉獻着,辛勤地勞作着,以自己的愛國之志、報國之行向我們詮釋了“熱愛祖國”的內涵。

我,21世紀的中國少年兒童,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祖國日益繁榮富強,我們享受着祖國母親的一片愛子之心:生活富足,社會高度文明,為了培養我們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國家還給我們中國小生免了學雜費,還有愛心補助……我也深深地愛着我們的祖國,雖然現在的我還不能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我應該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鋭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生讀後感篇4

大家早上好,接下來我將為大家分享我讀《培根人生論》後的一些感受。不是説你每看了一本書,你就會比以前更高了一個層次,也不是説你看了很多的言情小説,你就對愛情有更深的瞭解,更不是説你看了數不清的名人傳記,成功就近在咫尺。由於我的閲歷有限,自然是沒那種可能在短短的幾十天后,看完了《培根人生論》,就將人生理解得與眾不同,將人生看得透徹明白。但讀了書後,我當然還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些見解。

真理如珍珠般璀璨培根他這樣説到:使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受欺騙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的困難,也不僅由於真理使人的幻想破滅,而且是由於假象更適合人性中喜歡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惡習。是的,當今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已經沒有那種再想追根究底的精神和堅持真理的想法了,人們似乎更加願意相信謊言和假象的東西。就算明明知道是被欺騙了,但是仍然願意接受謊言帶來的暫時性的利益。

也許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再思考,不再頻繁地去質疑,不再對什麼事都抱有懷疑,堅信專家所説的,相信政府所説的,相信國家所説的。“那些欺詐的行為,像蛇一樣無法立足,只能**地靠肚皮爬行”,“沒有比虛偽和背信棄義更為可恥的罪惡了!”培根把這樣的描述給了騙子和虛偽的人。這個社會是需要真理的,因為真理是衡量我們墮落的判斷與情感的尺度,更是衡量我們自身的尺度。就我而言,我這個專業而言,將來大多數都將成為培育祖國的花朵的人,所以我們要更加堅信真理,誠信守時,對國小生做好良好的榜樣。

人生讀後感篇5

今天我讀了《理想點亮人生》後,受益匪淺。我不僅知道了一些中華震古爍今的大人物,還知道了大人物背後的許多小故事,正是這些小故事支撐起了這些大人物的光環,而他們日後的榮譽也正是因為這些小故事才成功的。

我最佩服的是張海迪,她的偉大事蹟讓所有人佩服、感動。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是一個殘疾人,一個癱瘓的人。這讓我非常吃驚,一個殘疾人為何有如此大的毅力?原來這一切都源於她最初的理想。

張海迪的輝煌還是源於她小時候的想法:我要自立,長大了要為人民做點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從此,她就努力的開始學習,以病牀為課桌,自學成才,走上了自學求知的道路。

更使我吃驚的是她居然為了村民的健康而學習了鍼灸,學就學吧,她居然拿自己做試驗,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紮了多少針,慢慢才摸索出鍼灸的奧祕。她還積極解剖小動物,努力學醫,不久後,她自己就會看一些普通的風濕感冒了。不僅如此,她還坐着輪椅親自登門送藥、問候、診斷。她的事蹟感動了全中國人,她成了一位偉大的榜樣。,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小時候一個小小的理想。

理想是種子,只要我們向着它生長的方向不斷的努力,小種子也會變成參天大樹。一個小小的理想的力量,誰能低估呢?

人生讀後感篇6

我喜歡讀書。

讀書於我有時是三日不離手,亦或是十日不翻書,所以只能説是“喜歡”,不敢説“志趣”。自識文化積澱不深,十幾年來常不知讀些什麼書好,索性從名著和獲獎作品讀起。近日得好友推薦,讀了《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書中美文美圖帶我縱情山水、靜品清茗、歡飲美酒、聆聽琴音。讓我走進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和閒情雅緻的同時感悟了生活的藝術。一點意趣、一點閒情把人們從紛繁世事中引領出來,“且停亭中且停停”,頤養胸襟和心性,趣品人生。

整本書讀畢合實,彷彿是欣賞了一首“名詩名句”的串燒,有如一餐由詩、詞、歌、賦、寓匯聚而成的經典古文饕餮盛宴。閲讀中,我屢屢心生羨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滿腹,信手拈來,深諳古人智慧與情趣,她該是享盡了怎樣的快意人生?之後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給了我答案。“生活是需要一點悠閒的情趣來調節緊張的律動,但情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生命中涵養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裏醖釀出來的,而是在天地間自然滋養而成。情趣的養成,是對生命的喚醒,繼而提升個人與宇宙間的通靈與感悟。”

在書中開篇的“推薦序”中,白巖鬆把“我們,怎麼啦?”的問題拋給了每一位讀者。“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這裏奢侈的“平靜”不是説多維世界,而是直指你我的內心。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焦慮與壓力與日俱增的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你我個人如同微塵,似乎無法逃離以上的困惑。然而智慧的古人卻告訴我們:有自己的心靈生活,用自己的心情趣味就可以改變物境。人生長路漫漫,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悠閒是一種趣味,是一種發現內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爛漫之心,保持着赤子般的天真,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瑣細的日子就會熠熠生輝。

感慨於書中的一個比喻:“生活就像一鍋滾開的沸水,不會因為垂青哪個人,就變成温泉。你進入社會,都會受這一百攝氏度的煎熬。雖然人不能選擇水温,但能夠選擇自己的生命質地,能夠選擇與水相遇的方式。”“人生如茶,富於建設性的生命,即使跟殘酷的世界相遇,煎熬本身也可以變為成全。”

我喜歡讀書,而且必定要讀印刷出來的紙墨,因為這樣的讀書,才能一邊嗅着墨香,一邊在“唰啦”的紙上翻飛中細品其中深奧,這絕非電子讀物可比。我也欣欣然想去品品茶,就從低門檻的飄逸杯、電水壺燒開的自來水開始,淺賞綠茶,粗品烏龍,當然這也終不能品至“茶禪一味”的境界。我只是想讓自己用小趣的閒適與這個世界相遇,達觀樂天,讓心靈“走出去為了尋覓,歸來時必定帶着妙悟”吧。

人生讀後感篇7

羅曼·羅蘭説:“人生就是一股激流,沒有暗礁,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每個人的人生之旅會有風平浪靜、海闊天空時,亦會有狂風巨浪下偶然的暗礁。

?人生》是我在高二才接觸的,當我拿着這本書的時候,在《人生》的封面上,一串密密麻麻的文字竟是馬雲所寫,他寫道“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而因為《人生》,也讓我從空白的人生,漸漸有了朦朧的人生。

在《人生》中,高加林落榜後回到村裏,當一名民辦教師,生活還算滋潤。然而,好景不長,自己僅有的教師職業被高三星佔有,令他的生活變得暗淡,心中有一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痠痛。為了擔起家裏的重擔,他從賣白膜,再到拉糞車,這些不體面的活兒他都幹,心中一直懷着對夢想、對未來的執着。這是一股永不屈服的精神,如流在黑暗中的暗河,經歷萬千,依然直入大海,在我們學習或生活中,難免會時起時落、波瀾不定,但是,這世上沒有人只進不退。

驀然間,我想起以往的月考,每次總達不到自己要求的目標,就如上次月考,成績下跌,心中確實無比痛楚,但一想起《人生》中那不甘平凡、不屈命運的高加林,反而覺得自己所謂的挫折變得微不足道,大學聯考才是最終的目標,不到最後就談不上成功和失敗。

黃河沒有九曲之彎,又何使人懷念;長河沒有波濤洶湧,又何被人讚歎;人生沒有挫折又怎叫人回憶!

?人生》裏,寫的是高加林由失敗到成功,再由成功走向失敗,最後的失敗讓我意識到:無論自己位置多高,總要記得鼓勵自己向前的人。有些人,他們彷彿是蠟燭,而蠟燭是淚做的,它渾身都是淚腺。它必須把淚水流盡,才能走完自己的一生。因為有它,自己天堂的一角變暗,自己人世的一角變亮。所以,在得到光明後,我們應永遠記住這些人。他們或是老師、父母,亦或是從未謀面卻能幫助自己的人。人不可忘本,落葉知歸根。參天大樹長得再高,卻總會感謝培養自己的根下泥土,沒有泥土大樹也會乾枯;滾滾長江走得再遠,卻總會牢記給自己動力的源泉,沒有源頭長江也會乾涸。而高加林再次失敗後被他人冷漠,便是一個證明。

人説簡單也簡單,説複雜也複雜。而人的堅毅卻能把複雜的人生,轉變為簡單的生活。如高加林一樣,因為活得簡單才會去拉糞,而不怕被人嘲笑;因為想得複雜,又在成功有體面的生活後,又一次回到原點。乍一想,彷彿老天只是開一個玩笑。如果我們能把大學聯考這複雜的事當簡單的日常習慣去做。那麼這命運將會掌握在自己手中。若能夠做堅持這簡單的事,總會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的一天。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向前註定要面對更多摩擦與矛盾,那麼一樣會有更多的突破和嶄新,不為糾結惱人,不為瑣事抓狂,在那些盲目的固執裏清醒,當然,要適應人生的苦辣酸甜,該堅持的堅持,該放棄的放棄,讓人生成為一種輕鬆的前行,而不是糾結往日的創傷。

做高加林成功之前那樣不甘落後,勇往直前;不做高加林成功後那樣安逸麻木。成功只是一刻,而堅持卻要永恆,正因為人生充滿波瀾,才讓成功之後滿腔壯闊。

Tags:讀後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