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傾城之戀》讀後感參考範文最新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2W

你知道嗎?寫讀後感是特別鍛鍊我們耐心的一件事情,只有在內心極其平靜的狀態下才能寫出好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後感參考範文最新三篇,快來看看吧。

《傾城之戀》讀後感參考範文最新三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1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裏説:“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可惜只過也過不去,於是只好傾城…

我説,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正因只有女子,才知道怎樣寫女子。或許雪芹是個例外,或者還有別的,但我依舊執拗地習慣從女生的文字中,去尋找屬於女生的靈魂,才氣,智慧,善良,包皮容,炫耀,做作…只有女生才懂女生矯情矜持的小伎倆,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男生説一句話做一件事,果決到但是是眨眼間,女生心裏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

流蘇與範柳原的拉鋸戰,贏得是流蘇,贏得很險。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失之毫釐,謬的也就沒有了邊。流蘇心思細密,就算扔在大清後宮裏,也是個配的上戲的主角*,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子,陪她玩心理戰的人。也是幸運,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流蘇這輩子,恐怕也就遇不上什麼有意思的事了。一輩子受點小氣,安心被老鐘敲打着,做她的碧玉去了。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她是明白了,就連碧玉也沒得做,又何妨放手一博呢。不成功,便成仁,女生的籌碼,無關家國,都下在感情上了。

何況,女生的勝,即使勝了,也沒有那麼光明英武,勝便勝了,不必聲張。日子長了,柳原也難免覺得撿了個便宜,當時是非,也便不那麼重要,俏皮話自是要放到外面説,家裏有個不惹人厭的賢妻,“也宜牆角也宜盆”,未必不是快意。

因此,愛玲寫出的勝利,細嚼嚼,發現原來有苦澀的味道。之前不信如她這樣高傲,感情看的這樣透徹的人會正因胡蘭成而”低到塵埃裏去”,此刻信了—薇龍在對喬琪喬説:”我跟她們不是一樣的嗎”的時候,臉上是沒有表情的。

哀莫大於心死。

就算是錯覺,抓住那麼一點點的期望,又何必求全責備?

《傾城之戀》讀後感2

“傾城之戀”是一個浪漫而又温文爾雅的名字,情節動聽而又近人情,笙簫一般吹奏出流蘇與柳原之間的浪漫往事,闡述了二人心中藴出的朦朧的愛情觀,一段生動曲折的傳奇經歷使流蘇從一個封建腐舊的家庭邁向了上層生活的台階,就在二人的愛情愈演愈烈的時候,張愛玲將筆鋒用力一轉,劃破了紙頁上寫滿了二人的故事,香港一戰,人們全然忘卻了那些所謂“浪漫”的往事,這犀利的一筆甩出了點滴墨水,見到窗櫺上,浸破了那依舊上演着朦朧劇情的窗户紙,這薄薄的一層紙絮後,人們看到的是一對自私的情人沉溺於愛情而不顧國家安危,香港的淪陷,使流蘇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愛情”、富貴、身份,但並沒有使她的人格得到昇華,她依舊是她,即使她認為她已是社會的上層人物,但她的思想依舊流轉那個別了一把生了銅鏽的鎖的腐舊屋舍內,她並沒有走出來。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燭光,牆上的影子依舊是柳原的,她夢寐以求的那個男人,她終於得到了,雖然是被香港戰亂影響後改變的柳原,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傾國傾城。

好一般生死契闊的傾城之戀!好一箇舊社會的殺手作家——張愛玲!

《傾城之戀》讀後感3

《傾城之戀》是一篇中篇小説,當時的張愛玲還很年輕卻成名了,不愧是天才作家。

《傾城之戀》早被香港人拍成了電影,我沒有看過,這是值得慶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電影,看書時腦子裏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閲讀的興趣便減了大半。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較早期的一箇中篇,也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個二十八歲的離過婚的沒落大户人家的女兒白流蘇,回到孃家,慘遭哥嫂排擠,卻意外地將其七妹的相親對象範柳原奪了過來。流蘇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們在感情上錙銖必較,不肯輸對方半步,最後由於香港戰爭的爆發,戰世的混亂才使兩個相對無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蘇是相當渴望這場婚姻的,正象蘇青所説: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的更切,雖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相對於白流蘇,我本人更喜歡範柳原,他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了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難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給流蘇打了四次電話,前兩個電話是爭吵的,最後一個電話柳原這樣説:

流蘇,你的窗子裏看得見月亮嗎?我這邊,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擋住了一半,也許是玫瑰,也許不是。

這在整篇小説裏,是難能可貴的浪漫。

小説的尾部很耐人尋味。

四奶奶決定和四爺離婚,眾人都派流蘇的不是,流蘇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難怪旁人要學她的榜樣。

令人莞爾。

掩卷之餘,我更驚歎作者的成熟與事故。寫這部小説時,張愛玲只有二十三歲,難以置信!何以一個二十三歲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筆觸!難怪有人説,張愛玲是一個天才,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女作家。

不難看出,張愛玲的小説充滿着小資情調和危險意味,王安憶曾説:張愛玲是虛無的。我在讀張的小説時,更多的體會是現實的蒼涼和生命的疑問。

一個浪漫主義者讀張愛玲的小説,將會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折磨:因為要承受從夢想的巔峯跌落至現實底谷的打擊。

於是張愛玲説: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