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心得體會可以把實踐中的主觀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優秀的心得是有自己對於相關事件的見解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8篇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1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我國始終沿着社會主義正確方向前進。“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首先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專家學者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進程正處於關鍵時期,要不折不扣落實好全會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更好地鞏固和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制度優勢。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中,都需要羣眾有序參與,依靠羣眾的力量辦成集體的事。”東至縣泥溪鎮元潘村黨總支書記王建康表示,要按照全會“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羣眾自治制度”要求,不斷創新方法手段,鼓勵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民主管理,充分發揮羣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並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等提出具體要求。”

作為一名檢察官,省檢察院第一檢察部陳海濤表示,要深入學習全會精神,樹立正確司法理念,提升執法辦案能力,在忠誠履職中彰顯擔當作為,在規範司法中體現為民情懷,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實現人民羣眾期盼的海晏河清。

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省紀委監委駐省衞健委紀檢監察組幹部王強表示,要守初心擔使命,緊緊圍繞派駐監督職能,切實履行監督這個首要職責,加強對醫療醫保公職人員和行使公權力的醫務人員監督,切實提升監督實效,不斷優化淨化綜合監督單位黨風政風行風,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為推進健康安徽建設、增強羣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2

該書集中回答幹部羣眾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了人們渴望瞭解認識新時代理論問題的強烈需求。如何理解黨的十九大的鮮明主題?如何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如何看待黨的x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如何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都是廣大幹部羣眾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迫切需要學懂弄通的熱點難點問題。對此,《中國製度面對面》圍繞精心梳理選擇的13個“如何”,都給出了明確答案。這13個“如何”,既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最核心最重要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解讀和闡釋,也對老百姓最關注最關切的實踐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迴應,因而特別“解渴”。

該書充分説明,打通理論宣傳“最後一公里”的要訣就是“接地氣”。從這本書中,讀出了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相連,讀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感和使命感。這本書通篇沒有就理論言理論,而是從實踐講起,用身邊的事例、現實的狀況和權威的統計數據娓娓道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拉近了理論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新時代理論之光灑入人們的心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永無止境。新時代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聚焦新時代,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探求真知呈現灼見,就一定會讓廣大幹部羣眾產生思想共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進一步鼓足幹勁奮勇前行。

我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對《中國製度面對面》中如何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進行了學習,該書立意高遠,邏輯嚴密。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命題,建構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延續“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的一貫風格,直面現實熱點問題,積極迴應百姓最大關切,秉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相統一”的邏輯,全面系統地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觀點立意高遠,內容邏輯縝密。

本次通過對該篇章的學習大家認識到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始終繃緊從嚴從緊這根弦,落實好管黨治黨責任,不斷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使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確保黨更好經受住執政考驗。

學習結束後,院長李樓強調大家要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執行上級黨委的安排部署,從嚴治黨更要從每個黨員幹部自身做起,要抓好當前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切實將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3

中國經濟績效優、發展潛力大,背後是制度優勢強、治理效能高。從更大視野看,新中國7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正所謂“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最有説服力的證明,也是我們堅定製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13個方面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目的就是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製度自信,使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把握中,在時與勢、破與立的思考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發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吹響了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的號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豪邁宣示的,“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我們的制度自信,奠基於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來源於5000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傳承,根植於近14億人民發自內心的自覺認同。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40多年的改革開放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革除體制機制弊端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顯示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自我完善能力。正是將堅守道路與自我完善並舉、將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推動制度創新,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可以預期,隨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必將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大的比較優勢,展現出更為旺盛的生機活力。我們有這樣的自信,把鄧小平同志的預言變為現實:“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4

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撰寫的2018年通俗理論讀物《中國製度面對面》,是深化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的“及時雨”,是理論接地氣真知入人心的理論書籍。

該書觀點權威準確,語言通俗易懂,文風清晰簡潔,充滿了凝聚社會共識,提升理論自信的智慧,彰顯了新時代理論的無窮魅力。黨的十九大是在關鍵時期召開的歷史性盛會,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既是一份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的政治宣言,也飽含着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既是一份高屋建瓴、視野開闊的行動指南,也作出了豪情滿懷、催人奮進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其藴含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斷、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吸引人們要學懂弄通、貫徹落實。

該書集中回答幹部羣眾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了人們渴望瞭解認識新時代理論問題的強烈需求。如何理解黨的十九大的鮮明主題?如何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如何看待黨的x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如何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都是廣大幹部羣眾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迫切需要學懂弄通的熱點難點問題。對此,《新時代面對面》圍繞精心梳理選擇的13個“如何”,都給出了明確答案。這13個“如何”,既對黨的十九大精神最核心最重要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解讀和闡釋,也對老百姓最關注最關切的實踐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迴應,因而特別“解渴”。

該書充分説明,打通理論宣傳“最後一公里”的要訣就是“接地氣”。從這本書中,讀出了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相連,讀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感和使命感。這本書通篇沒有就理論言理論,而是從實踐講起,用身邊的事例、現實的狀況和權威的統計數據娓娓道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拉近了理論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新時代理論之光灑入人們的心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永無止境。新時代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聚焦新時代,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探求真知呈現灼見,就一定會讓廣大幹部羣眾產生思想共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進一步鼓足幹勁奮勇前行。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5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黨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光榮歷史

中國共產黨誕生於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時的中華民族處在深重的災難之中。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富國強國道路併為之奮鬥的歷史。近百年來,黨帶領人民經過頑強鬥爭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民族特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走出了一條非凡之路。這本書用很大的篇幅向讀者再現了這段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特別是在第一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怎麼來的”和第三章“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何擺在首位”中,詳細講述了我們黨如何帶領人民在浴血奮戰中上下求索,在篳路藍縷中艱難起步,在封閉僵化中勇毅破局,在偉大斗爭中砥礪前行,説明了中國共產黨與社會主義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步緊緊聯繫在一起。同時,這本書用遒勁的筆觸點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和建立國家制度過程中“領路人”“主心骨”的作用。每當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總是高高舉起社會主義旗幟,確保紅色基因代代賡續,以堅韌篤定、勇毅創新的政治品格,把方向、定大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創造出無愧於歷史的輝煌業績。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輝煌歷史。

馬克思主義指明瞭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但只是給出了一般原理,必須同本國的歷史傳統和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走出一條有效管用的制度探索之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有過改天換地的喜悦,也有過照搬照抄的苦楚,有過闖關奪隘的豪情,也有過爬坡過坎的艱辛,有過攻堅克難的壯志,也有過提質增效的努力……在艱辛奮鬥中,中國把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深深地種在了神州大地上,與這片土地交融與共,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長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參天大樹。這本書從“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充分的國度”“發展不平衡的國度”“人口眾多的條件”“波譎雲詭的國際環境”這4個維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探索的特殊性和艱鉅性揭示出來,用以説明中國是怎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濃墨重彩地謳歌了“此卷長留天地間”的壯麗史詩。掩卷而思深深感到,70多年的制度探索之路充滿着艱辛和奇崛,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決定》凝練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站位很高、意義重大,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凝練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有利於堅守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一個政黨要帶領國家和民族實現繁榮昌盛,必須抓住治國理政的根本。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治國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這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們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守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就要深刻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凝練概括出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可以使我們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有更深刻的認識,頭腦更加清醒、眼睛更加明亮、立場更加堅定,始終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始終保持政治定力,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新形勢下,凝練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有利於更好地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歷史發展的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凝神聚力、全力以赴走好這關鍵的幾步,才能創造歷史的輝煌。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歷史當口,處於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歷史當口。我們必須把人民創造歷史的力量協調聚合起來,振奮和發揚“滾石上山”的精氣神。凝練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讓廣大幹部羣眾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就能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使一切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出來,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在新時代進一步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新的更大奇蹟,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7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製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特別感興趣。這一章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科學內涵、實踐要求等各方面的全面透徹解讀,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藴含的科學方法論的系統闡釋,令人印象深刻,讀後深受啟發。

理念與制度相成。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系統工程,既需要以先進科學的理念為指引,又需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兩者相輔相成。沒有好的理念,制度的成效很難保證;沒有好的制度,理念就會馳於空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等,為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提供了思想指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行了系統完整的設計和部署。對此,《中國製度面對面》作了深入全面的闡述。它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念為指引,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各方面內容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呈現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從這本書可以看出,既提出科學理念,又以此進行系統的制度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方法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治標與治本兼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生態環境問題,不是簡單的治理問題,而是與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要治標和治本雙管齊下,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用治本鞏固治標成果。拿環境保護來説,就是要治理環境污染的存量,遏制破壞環境的增量,全過程發力、全鏈條治理,形成標本兼治的合力。《中國製度面對面》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target="_blank">責任制度等方面,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作出了系統論述,這是治標和治本兼顧、短期工作和長遠謀劃結合的生動體現。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又一個科學方法論,就是嫻熟運用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繫的觀點,既解決生態環境建設的表象問題,又從根本上杜絕問題產生的源頭和渠道。

保護與修復並舉。保護和修復猶如硬幣的兩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兩輪”和“雙翼”,必須兩手齊抓、協同推進。首先要保護,不能邊保護邊破壞。其次是修復,不能邊修復邊傷害。同時,生態是一個大系統,保護和修復不能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是要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修復。《中國製度面對面》從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出發,既強調加大力度進行整體性保護,又強調下足氣力進行系統性修復,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比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一直以來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對黃河的治理就要實行保護和修復共同發力的思路和政策,統籌謀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修復,使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兩點論、全面的觀點,以整體性保護帶動系統性修復,以系統性修復促進整體性保護。

讀中國製度面對面心得體會篇8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是我國古代無數寒門書生金榜題名改變命運的生動寫照。科舉制度自隋唐時期開始,實行了1300多年,將讀書考試同入仕為官緊密聯繫在一起,破除了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打開了下層精英參與政治的通道,對我國古代封建制度的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同時期,歐洲各國在官員選用上,或實行貴族世襲制、君主恩賜制,或實行個人贍徇制、政黨分肥制,容易帶來階層固化和權力壟斷等流弊。科舉制度傳播到歐洲,18世紀後備受西方國家的青睞讚賞,繼而被效仿借鑑,成為現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直接來源。曾旅居中國的英國人格爾斯驚歎道,科舉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制度發明,可以與中國古代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的發明相媲美。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孕育並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治理的豐富思想。公元前1000多年形成的周禮、周制,“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有效保證了周朝800年的“國祚綿長”;從春秋戰國到秦朝統一,歷經幾百年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封建制度,在皇權繼承、中央集權、官吏、禮教、土地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制度體系,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百代都行秦政法”。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構建,都離不開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土壤。走向歷史的深處,今天的很多制度都可以找到淵源。

比如,“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一統觀念。自秦漢以後,我國形成了“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局面,無論王朝如何更替,國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得以延續下來,成為一種“超穩定結構”。就拿文字來説,從秦朝的“車同軌、書同文”開始,幾千年來天南地北的中國人雖然口音差別很大,但文字是相通的,這成為維護國家統一、增進民族認同的文化紐帶和心理基礎。即便是處於戰亂紛爭、政權割據時期,“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也成為時人對國家統一最強烈的表達。

比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我國古代,黎民百姓是統治階級的衣食來源,是支撐國家運行的根本基礎。同時,統治者也從歷次農民起義中看到民眾的力量,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自古就有“民貴君輕”“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國理念。

比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禮教制度。古人把“禮義廉恥”作為國之四維,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子》提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句話強調的是,“禮義廉恥”對於國家存續和發展至關重要。隋唐以後,歷朝歷代都設有禮部,專門掌管國家典章法度、祭祀活動和科舉取士等事務,對於維護封建禮法、穩定世道人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代天巡狩、整肅綱紀”的巡察體系。早在西周時期,就設立了官職“方伯”,對各諸侯進行巡視監察;漢武帝時期,創設了刺史制度,對地方郡縣進行監督和控制;隋唐以後,專設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等事務;明清時期,八府巡按的主要職責就是巡視各省、考核吏治。我國封建社會巡察制度是比較成熟完備的,巡察官員權威極大,“御史出巡,地動山搖”“八府巡按,手捧尚方寶劍,八面威風”。眾所周知的狄仁傑、包拯、海瑞等御史清官鐵面無私、懲惡揚善,他們的故事傳説傳説傳説傳説至今傳為美談。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綿延不絕的中華歷史中,古人以其智慧創造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政治資源,為今天完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提供了重要鏡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