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智慧樹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43K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名著所寫的理解,大家靜下心品味書籍中的內容,同時也不要忘了記錄在一篇讀後感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智慧樹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智慧樹讀後感6篇

智慧樹讀後感篇1

教育是智慧的行業,教師就應該是智慧的工作者。在我看來,智慧的教師肯定是那些知識淵博,經驗豐富,教學起來又輕輕鬆鬆的老師們。於是我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我想,這本書肯定會對我大有幫助。當我拿到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師的真諦。

書中是這樣詮釋智慧型教師的: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並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們信奉的職業操守;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在他們看來,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教師以自己崇高的的精神去影響學生、喚醒學生,教育因此便有了靈性和生氣。書中着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覺得很有啟發。

1、專心學習,成為“學者”。

智慧來自學習。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為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廣採博取,才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才可能於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才可能“口含靈珠、遊刃有餘……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2、用心創造,成為智者。

智慧來自創造。教育的對象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有要有創造性,善於反思,不斷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教師的創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大批擁有智慧、富有創造力的學生。

3、培養興趣,立足課堂。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還有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葉聖陶先生説:“果真要養成他們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順應他們的心情。”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

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麼傾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智慧樹讀後感篇2

最近看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校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觀念。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説,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家長溝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説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説。於是有時當着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智慧樹讀後感篇3

中隊長方芳同學,被全票評選為三好生。可是她卻沉默了。

我輕輕的摟着她,關切地問:“被評上了三好學生應該很高興啊,你怎麼會悶悶不樂呢?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我能幫你嗎?”

她説:“趙老師,你一會兒有空嗎?我有事找你。”我把她帶到了教師閲覽室。

她從衣袋裏拿出一封信説:“趙老師,這是我爸爸媽媽讓我交給你的信--------”我接過信,説:“我現在看行嗎?”她點點頭,同意了。

信是他爸爸前天深夜親手寫的。“趙老師,方芳又説謊了。上週六,她居然瞞着父母,沒去參加英語班的學習,和她的朋友到公園裏玩了一個下午-------人的品質是最重要的,看着自己的女兒再次説謊,我們很擔心。為了給她留下深刻的教訓,我們要求取消她評三好學生的資格。”

我説:“你父母這樣做,是在給你機會,讓你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並用行動改正,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知道你把這交給我,需要很大的勇氣,可你還是堅定地邁出了這一步,所以我真的為你感到高興!,別怕,我相信你一定能改正這個缺點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方芳不禁流淚了。

晚上,我們全家來到了方芳家,對方芳的父母説:“我今天不是來家訪的。今天在學校看到方芳爸爸給我寫的信,我為你們對孩子成長的高度負責所深深打動。我今晚帶着愛人和孩子,是來向你們夫婦倆學習的。”

方芳的滿懷歉意地説:“趙老師,一年前,你曾經為了方芳説謊的事來過我們家訪問,我們也一起努力幫助她改正缺點,沒想到她現在居然又--------哎。

我説:“她現在還在説謊,我也有很大的責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讓方芳改正缺點。取消她的三好學生,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如果我們能用積極的心態去處理這件事,或許對她會有更大的觸動。

“謝謝你為孩子的成長考慮得那麼周到------”方芳的媽媽説。

在一旁默默流淚的方芳再也忍不住了,她堅定地説:“請你們相信我,這一次我一定會徹底改正,做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我高興的對她説:“相信這張獎狀已遠遠超出了它原有的意義。好好珍惜,為它爭光吧!”

智慧樹讀後感篇4

古今中外,有很多與“智慧”有關的故事,有的是歷史,有的是現在,有的是中外。在這本《中外智慧故事大觀》中,有《分金磚》、《“贏”字破案》、《阿凡提和阿訇》、《尋找法術師》、《特種鍋》等上百個智慧故事。其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有兩個“聰明”的人,一個真正智慧,一個愛耍小聰明,通過兩個人的智慧交戰;通過一個真正智慧勝的結局,告訴我真正智慧的可貴;也告訴我,不能耍小聰明。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受益萬千!

在學習上,要懂得勞逸結合,多看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書,要學會把聰明的智慧用在學習上,這樣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知道千萬不要耍小聰明,要讀五遍的課文,不能因為偷懶而讀個二遍就草草了事。這種小聰明,是在傷害自己,使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降,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對待學習的。

我們在玩這方面,也要勞逸結合,善用智慧。在我們玩的時候,往往會一直玩電腦、看電視,認為只有這樣才是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理由,其實不是的。有時玩玩魔方、打打牌,甚至一邊玩玩具一邊想想童年玩玩具的自己,也能給自己一個快樂。我們是有思維,有思想的,可以自己創造快樂!

如果説“智慧”是珍珠,那麼它只有鑲嵌在“道德”的金線上,才會散發出美麗而耀眼的光輝。一個品德低下的、心術不正的人,也許也會有智慧,但他只能用它為非作歹,我寧願把這種“智慧”稱之為“狡詐”,可惡的狡詐。

如果説“玩學”是筆與紙,那麼只有有了“智慧”的動力,才能筆下生花,畫出美麗。一個不會勞逸結合的人,快樂會被自己所屠殺。

智慧的真諦,是有勞有逸,是正義。有勞有逸的結局是快樂,正義的條件是美的道德!

智慧樹讀後感篇5

從教三十年,每每想起剛站上講台的那一天,還是記憶猶新。當時,因為時代的原因,很多學生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還大,當時很年輕,覺得教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雖然有很多名句警言歌功頌德老師,什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類靈魂工程師之類之類的,對於剛當上老師年輕的我來説統統無感,那時的我只是教課,想盡辦法把知識點講明白。

後來,人到中年,時代變了,生活也變了。教書已不再是一份工作,已變成職業了,教學傾注了我的心血,實現了我的使命,我上課不單單是隻簡單的講知識點了,而是想辦法將知識深入淺出,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孩子對學科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當然,這些半大的孩子可不是乖乖就範的洋娃娃,他們淘氣、叛逆、一小部分不愛學習,我與他們鬥智鬥勇,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用現在的話來説,叫“相愛相殺”。

再後來,我過了不惑之年,奔向知天命的年紀,我在講台上也站了三十多年了,教書已經浸潤了我大部分生活,我感覺它已經流淌在我的血液裏,與心跳共鳴了。現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科技空前發展,在新鮮事物上,學生已經可以當我的老師了,現在的我也與剛工作的我完全不同,現在的我更注重與孩子心靈的交流,做他們的好朋友,因材施教,上課方式也融入當前的流行語,讓學生體會到講台上不是喋喋不休的老學究,而是每天都有新鮮事兒告訴他們的好朋友。

教學生涯,雖然很辛苦,但是也有很多歡樂,痛並快樂着。現在的我明白,當教師不僅僅是奉獻,還很榮幸,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我與我的每個學生共同成長,共同學習,跟他們一起年輕着,快樂着,成長着!

智慧樹讀後感篇6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摺疊處,寫着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着孩子的老師。“愛”這個字,是教師教育裏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後,我覺得自己對教育裏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裏,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説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現在,又重新温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裏、心裏都要裝着孩子……”對於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於普通教師來説,捧着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麼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並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後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