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古詩教學心得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無論我們在生活中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記錄,很多人在自己的背心產生新的感受之後,都是會寫心得體會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古詩教學心得5篇,供大家參考。

古詩教學心得5篇

古詩教學心得篇1

今年學校給我們大班佈置了古詩特色教學。對於古詩我們大班的幼兒們來説則是已經是非常的熟悉了,為了把古詩教學上好,我自己先給自己上了一課,我記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大腦,就是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聰明才智,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探索。於是我借鑑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腦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幼兒獨自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從而為幼兒營造了無限開闊和想象的空間,能讓一個不認識字的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讀”出古詩大意。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幼兒們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吟誦古詩,需要的則是反覆不斷、要有感情。古詩的圖畫形式多樣,而孩子們讀古詩的熱情和不斷髮現其中的樂趣,會讓你見識到什麼叫“百讀不厭”。回顧這個學期的古詩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説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工作如下:每週的1節古詩特色活動課,對幼兒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1節課,可是對於我這個教者來講卻是比較難上的1節課,因此認真備這1節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閲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課幼兒都有一定的收穫。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為了讓更多的幼兒們瞭解認識。

例如我在教幼兒們學習古詩《秋夕》時,先讓在幼兒們初步的理解詩意,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覆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覆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幼兒的想象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我們教師的古詩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為,應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精神,古詩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面的行為真正變為師幼共同的行為,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們在古詩教學時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幼兒們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幼兒們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幼兒們的注意力,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係的且有助於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幼兒們瞭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詩教學所給予幼兒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幼兒們在與古詩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着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裏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古詩教學心得篇2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們或豪邁昂揚,或細膩清麗,或發人深思,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古詩在開發培養孩子們審美意識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本學期在進行《加強國小生古詩文誦寫訓練的研究》課題研究之中,我對古詩教學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國小階段的古詩教學,在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有效的授課。因此根據古詩基本特點,我認為可以對古詩教學進行如下教學: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具體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紹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特定環境,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二是聯繫現實生活,把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樑。三是運用直觀法。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四是豐富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場面。例如《江雪》這首詩,啟發學生的思索和聯想:“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的場面。”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和意境。

二、指導古詩學法,讀懂詩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代漢語規範進行連序翻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學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後的古詩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三、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音樂美

感情朗讀,能再現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因此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重視朗讀,強調背誦。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後指導處理重音與節奏。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悦、激動之情。起句與七、八句節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緩;“忽傳”、“喜欲狂”、“即從”、“便下”讀重音。這樣朗讀抑揚頓挫,學生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

由於國小生對古詩不如對一般文章熟悉、瞭解,因而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學生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二十遙遠的歷史知識會增加學生感知的難度,使學生難以自拔。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係的且有助於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學生了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二、古詩翻譯時不要過死

教學中可通過口述的方法將詩意、想象、語言進行有機聯繫。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避免了就詞詩句、就句詮文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的出現,從而使學生對口能力的提高、分析、運用的能力大大增強,產生較好的效果。每篇古詩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首詩的大體內容。只要學生翻譯的文章不扭曲時的願意,只要把大體意思説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數、通順及表達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過嚴。

三、體會感情和意境,不要滿堂“灌”

“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詩人寫作的一大手法,詩人直抒胸臆或極強的渲染環境表情達意。教學時可通過分析詩句,點拔誘導和展示有關圖畫,或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逼真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可採取詩中畫、畫中詩、並便讀便想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快活中學習枯燥抽象的詩文,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在學生還沒有得到興趣、靈感及感性認識時硬去思維,接受不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教學是遊離新課程理念的。

四、分析講解莫要“深”

新課標要求,國小古詩教學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熱愛古代文化,學會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用學到的知識去豐富。現在我縣在國小生開展了人人背誦古詩80首,通過學生蒐集相關資料,小組討論、網上課堂等不同形式效果較好,原因是沒有過高要求,更沒有過深過細的講背,而是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參與增長知識,學生學起來輕鬆,知識掌握的牢固,何樂不為哪?

總之,古詩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科學掌握,把握好節奏、方法讓學生在熱愛古詩中去欣賞學習它。

古詩教學心得篇3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古詩教學是語文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版塊,每個學年都規定有具體的數目。會背會理解,能品意境是我們語文老師進行古詩教學的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師在教授古詩時常犯的一個垢病是:每一首古詩採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葉聖陶老師曾説過“古詩教學,重在陶冶情操,擴展想像,如果能抓住要點,講解其中一兩句就可以了,不必進行繁複宂長的講解。”為此,我認為一個老師在組織學習古詩時,首先是要對古詩進行全盤的備課。只有對古詩的背景、作者等方面瞭如指掌才能對古詩進行有效的教學。

緊扣課改理念,為師者首要觀念轉變,摒棄教師板書,學生抄記的確滿堂灌思想。要想法設想引導學生轉變方式,嘗試自學。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國小語文教學要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新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在教學古詩《江雪》時,由於這首詩內涵豐富,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前,學生能學會的就不教,確實不能學會的也是先讓他們自學後再教。充分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嘗試自己解答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告訴我們,詩進入了學生頭腦,是詩意迸發的前提。二、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程序。自學瞭解作者,查閲寫作背景,熟讀成誦,嘗試理解詩意,體會表達感情。三。教會學生理解詩句的辦法。常有、較有效的辦法是拆字理解連成句子的辦法。四。舉行快速背誦古詩比賽。提示法,對仗法。

古詩教學心得篇4

一、反覆吟詠,在誦讀中品詩情悟詩理

漢語言文學講審美、體驗、感悟、直覺,體現了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方式。用方塊字連綴而成的中國古典詩詞,一直洋溢着一種獨具魅力、生生不息的靈性風韻。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口誦心悟,咀嚼體會,共鳴感奮,潤養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古典詩詞教學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發現。吟誦創造了令人陶醉、充滿激情的學習情境,促使主體與主導、作品與讀者進行深刻對話,激勵學生探索的熱情和責任感。因此詩詞教學就該多一些聲並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一些聯繫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

二、啟發聯想和想象,進行詩詞文本與生命靈魂的對話

中國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非聯想、想象不能領悟其意境、意趣。“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字風流,境界全出。老師就要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想象,再現春江碧透、柳綠桃紅、蜂蝶翩躚、鶯飛鳥鳴或者月影姍姍、風來花動、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領會詩句深邃的意藴和含蓄的感情,獲得閲讀欣賞的愉悦和二次創造的滿足。古詩詞浸潤着漢民族的審美意趣,多借景抒情、體物寫志、詠史寄興、即事感懷,又多用映襯渲染、虛實相生、動靜互見、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讀者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悽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鈎和一個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痴守節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

老師的講析代替不了學生的聯想、想象,學生也不可能通過老師的聯想和想象走進詩詞的意境、詩人的世界。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下進行聯想想象才能實現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讀者閲讀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體驗、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識與文本背後潛藏着的生命對話的過程,就是實現讀者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聯想和想象是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台,促進知識與能力相生相長

一般來説,學生的知識經驗越豐富,他們對詩詞的領悟就越豐富深刻。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夯實作為新知識生長點的知識基礎。這個基礎包括作品積累、詩詞常識、鑑賞方法、背景知識以及一些主要詩歌流派的風格特點等。

1、注重作品積累,嚴格要求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課內外作品,在背誦中豐富積累,在吟詠中感悟陶冶。

2、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掌握詩詞的一般常識。比如詩詞的題材類別、意象、意境、風格、表現手法、朗誦技巧等。

3、推薦並指導學生閲讀詩評名家賞析詩詞的文章,讓學生走進經典、走近名家大師,這樣既有助於對所學詩詞內容的理解,又能從中學到賞析詩詞的方法。

4、指導學生課外閲讀詩人傳記,走進詩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時代風雲、生活遭際、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從而提高詩詞賞析水平,並能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學習方式,在合作對話、互相促進的開放式探究學習中整體發展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又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主要應在三個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一是幫助學生確定探究的問題。如“詩的意象與詩的情感主旨”、“詩詞中的聯想和想象”、“詩人的風格與詩詞的主題”、“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這些問題應該分為更具體更小的問題,以便於學生的學習。二是從資料的來源、蒐集、取捨等方面對學生給予指導。三是組織和指導學生把學習的結果進行交流。

總之,詩詞的教學有別於實用文體的教學,應該把鑑賞美的語言、培養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慾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話的過程之中,誦讀,聯想,感悟,賞析,評價,探究,讓學生在詩品、詩意、詩情、詩格、詩韻匯成的大海中遨遊。只有這樣,古詩詞的教學才抓住了根本。

古詩教學心得篇5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着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代社會中奏出悦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正因為如此,新課改以來,我們語文教師紛紛投入到古詩文教學這塊陣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薰陶優勢,大量誦讀、積累古詩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移植詩人的思想精華,使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提高。

通過培訓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在古詩文教學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現交流如下:

1、營造氛圍,培養興趣。

俗語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發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才會參與它,熱愛它,學習古詩文也同樣如此。為了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興趣,我在班級佈置上別出心裁,專門列出一個“每週古詩文專欄”,定時更換欄目內容,學生記誦,積累其中的內容並且定時檢查;再者是在班級文學社的手抄報內,設制古詩文專刊,總結歸納學生每日記誦的古詩文,以供學生傳閲、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自身的古詩文功底對學生來説,也是一個好的激勵。教師的出口成詩、字字珠璣是對學生最好的薰陶和感染,這種人格魅力,會促使、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積累。

因而,我在教學的百忙之餘,見縫插針,蒐集了《古代文學作品選》、〈〈唐詩三百首〉〉、〈〈宋詞〉〉、〈〈千家詩〉〉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記誦、積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勵學生學詩、背誦,並且在年級以內設立“超師獎“,在學期末與學生進行比背古詩文,這樣在比、背中造成一種聲勢,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興趣也就培養了起來。

2、以點代面,多方積累。

笛卡爾曾説: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不行,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學素養的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底藴內涵是靠日久天長的積累和打磨培養出來的,因而,學習古詩文時積累是至關重要的。我受唐代詩人李賀“錦囊妙句”典故的啟發,我也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積累,小卡片、鉛筆頭隨身攜帶,在電視、歌曲、閒聊中獲得的佳詞錦句都可以積累下來,整理之後背誦下來,讓他真正的成為自己的知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時多方遷移和拓展也可積累。可由一首詩延伸與其主題相同的`、內容相關的、或同一詩歌流派的其他詩,也可以是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由這樣的拓展可以是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交給積累的方法。還可以由教材中的課文,如《香菱學詩》這樣的文章,相應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詩文積累,像《紅樓夢》就是一個古詩文學習的典範,曹雪芹在這部名著裏撰寫的僅詩詞就200餘首,還有其它的銘文、悼文等,總計300多,引導學生積累、記誦。這樣就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讓課內學習與課外積累,相互促進,讓學生在多層次、多方位的閲讀、積累、感悟中,獲得良好的語文素養,做到淨化學生的靈魂,滋潤學生的心智。

3、以讀促寫,讀寫雙行

學生在積累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他們把言簡意賅、靈活秀美的古詩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們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藴豐厚,文采斐然。教師也在成功與喜悦中收穫着從教的快樂與幸福。譬如學生在作文《詩歌,它走進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這樣的抒寫:“比如李太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比如劉禹錫的‘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比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每次讓我品讀,心靈都如初讀一般悸動,每次都別有一番滋味心頭”……學生之所以對詩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為他們對詩歌那種強烈的愛好和多方面的積累、記誦。

同時還可以讓古詩文成為學生作文的載體,讓學生嘗試作文訓練,即使使學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詩文的內涵,又鍛鍊了文筆,這樣做到以讀促寫,讀中學寫,以寫促寫的讀寫統一。如在學習《三峽》一文時,為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文貴自得這種境界,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改寫成遊記,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稱,學生動筆前讓學生反覆吟誦,使學生感悟聯想,然後再進行創作。在學習古詩文時還可以進行同類文對比,在類比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學習《答謝中書》和《小石潭記》兩篇文章時,通過類比聯繫,讓學生寫出心得體會,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獲得了又一次的昇華,課堂教學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體現。有些古詩文還可以改成劇本,如《石壕吏》等這樣情節性比較強的古詩文,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來表現,在編、寫、演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4、創造機會搭建展示平台

有了展示平台,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學中曾多次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展示的平台。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古詩文積累大賽,古詩文積累彙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詩詞配樂朗誦、詩詞賞析、詩文演唱、改編劇本、反串《長恨歌》等,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在這些活動中,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功底。

梁啟超曾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要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必須從青少年抓起。經典古詩文字句凝練,音韻優美,詞彙豐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雖經歷滄桑,卻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誦讀、積累、運用古詩文,對於塑造青少年的靈魂,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再接再厲,繼續研究古詩文的教學。

Tags:古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