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W

相信大家平時也會通過讀書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吧,知識是力量也是智慧的火炬,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

尊重和合作,我總是習慣性命令小褚,當她達不到我心裏的期望時,我會覺得這孩子沒出息,不合作,我覺得我自己是書中的“控制型育兒方式”,看完這一章節,我覺得自己是否該放下自己的脾氣,多跟小褚溝通,不是命令而是合作,多關心她真正的需要,和她一起成長。自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們不能裝偉大,“我為了你放棄了自己,放棄了一切”,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有壓力,自己也會暴躁易怒,學會尊重孩子,更要學會尊重自己,願自己做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和小褚一起成長。

這半年來因為自己的事已經很久沒有和小褚深入聊天了,哪怕只是抱抱她,除了機械式地送她上學,上課,都自認為她長大了,可以獨立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思緒萬千……不知道自己錯過了這半年小褚的哪些成長的因素。

貼標籤,攀比,挑剔,我經常這樣苛責小褚,“你真笨”,這是我老説她的,後來我發現當她和她妹妹在一起的時候,因為我的強化,她竟然真的覺得自己笨了,做事畏手畏腳的。我覺得我需要改變,從內心深處瞭解她真正的需要,和她好好交流溝通,趁她還小,多陪陪她,哪怕只是和她手拉手一起散個步……

覺得自己應該每天花點時間明確自己的育兒目標,是替小褚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讓她自己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把我認為對的東西不經溝通地強加給她,還是學會溝通,用行動去引導她健康成長?

書中練習一中“我希望和孩子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我的回答是“朋友,願意和我交心的朋友。”怎麼能讓她願意呢?溝通,行動,鼓勵孩子學會自己做選擇,也許未必正確,但至少得有信心對自己做出選擇。

孩子需要傾聽和理解,要看到行為背後的需要,有點羞愧。在小褚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比較苛責,和家裏親戚的孩子在一起,發生矛盾,無論對錯,我都是訓她,因為覺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現在想想“她會不會以後及時是對的也不敢和他人爭辯”。互相傾聽與理解,是我在和我母親的相處過程中缺失的,她總是強加她的想法給我,而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在和小褚的相處中,只要不觸及我的原則,我更希望我們是朋友,她可以把她最真實的感受與我分享,真正的需要告知於我。

我們可能一直看重孩子身體上的安全感,別磕着碰着,別受傷,別生病,而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上個週末休息在家,把她學習的桌子上搞得全是玩具,沒有收拾,我看見了,一頭惱火,讓她收拾,她嘀咕了一下,我一下就火了,把她桌上的玩具找個垃圾袋全扔了,她一下哭了,讀後感.我也沒管她,自己到客廳坐着了。等我情緒穩定下來了我就到房間看她,看她把垃圾袋裏玩具都拿出來收拾好了,一個人戰戰兢兢得坐在書桌前,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失控了,我的粗暴讓她害怕,讓她對這世界沒有安全感。看了這第三把鑰匙,我要學會換到孩子角度去看問題,“也許她只是玩忘記收拾了呢?”“也許我好好和她溝通,她就會收拾乾淨呢?”我要努力創建一個安穩和諧的環境,讓她身心放鬆,好好享受她這個年齡應該享受的。

第四把鑰匙,有時確實這樣,孩子對我生活的引領甚至超出了我對她的,她會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抱抱我,給我寫封信,給我不停地説話,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很幸福,有時我會覺得她很煩。我覺得我的孩子是個強有力的給予者,熱情(我常打擊她愛管閒事),我覺得理所當然的一些東西,看了這,我覺得我很慚愧,給予是相互的,我應該在坦然接受孩子的給予的同時反省自己,從中有所學習。

第五把鑰匙,使用尊重的語言,小褚長這麼大,我用過最惡毒的語言刺激過她,講完我就後悔,我是瘋了嗎?從那之後我就很注意,在我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就會保持沉默,或者冷靜下來內心問問自己真正需要表達的是什麼?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長頸鹿語言”我覺得是很必須的,和任何人溝通都這樣,我不能強加我的主觀判斷在裏面,我只陳述事實,然後再聯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這樣的溝通才平等有效。

第六把鑰匙,在成長中學習,孩子的成長是如此之快,我們確實無法什麼事都做好應付的準備,和孩子一起,溝通商量進而做出決定,這是一種互相尊重,更是共同成長。我們要學會做一些選擇,不能懼怕,這樣不行,別沮喪,至少它是一次經歷,會為你的成功總結經驗的。

第七把鑰匙,讓你的`家成為“無錯區”,需要每個家庭成員換位思考,善意思考,互相照顧彼此的需要,學會表揚與讚美,而不是批評與指責,學會溝通合作,讓家庭關係更和諧,讓家真的成為孩子和家人心之嚮往的地方。

覺得認識師傅認識晚了,也許早半年看這本書,我的家庭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會和現在完全不一樣,我一直就是“豺狗語言”,用自己的選擇來對待親人,自認為的為所有人好,遠離了彼此內心的聯結,心與心的交流。這樣做,自己累,也失去了很多,心裏有很多感受,但卻詞窮……

故事分享,分享的是故事,折射得不也是我們,如何和孩子共成長,讓家庭更和睦,我想我得花很長時間去學習,去實踐。看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的幾個詞“純粹”,“聯結”,“傾聽”,“控制”。純粹得愛親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學會聯結,學會溝通,傾聽別人,傾聽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記住“暫停鍵”,記住長頸鹿語言,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改變自己,讓孩子和自己更近。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

感覺這是一本“How too”的書,講的很好,作者在向世人講授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列舉了許多客觀、可信的事例,很值得我們學習掌握,是提高溝通能力的好工具。個人感覺要用好這個工具,除認真學習,真正掌握書中所講的知識點外,還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高素質,健康的人格。人從小到大,在肉體發育的同時,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斷充實,從幼兒一門心思尋好東西吃,到少年時想辦法滿足種種幻想,再到成年時想辦法得到各種物質、精神方面的追求,在這裏,正確的世界觀非常重要,這是最根本的要求,在與人溝通方面也是如此。假設與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談事情,是一種享受,哪怕意見相左,也不留遺憾,如果與一個品行敗壞、聲名狼藉的人交往,恐怕是避之不及,更談不上心平氣和的交談。説到底,“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好用的交流方法,是一種技巧,像一把鋒利的劍,就看放到什麼人手中。

二、有勇氣,大膽運用。善意的、有誠意的溝通是人的基本需要。人們都渴望被人理解,但可曾想過試着理解別人?《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事例,他是運用語言藝術的典範,在思維層面教了我們方法。剩下的,就看我們敢不敢用,怎樣去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成就是“實事求是”,放到這裏也是如此。本書的作者是西方人,讀者是面向全世界的,作為有着五千年曆史的華夏民族,有着更多的溝通方式與技巧,如何將“非暴力溝通”中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很好(這裏不用完美,難度太大)的融合在一塊呢?必須要大膽的運用。我們的溝通習慣,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很多時候是在命令,更多的是在單方面的表達自我的感受“我這是為你好”“你太讓我失望了”“你太沒良心了“等等,按書中的觀點,這都是語言暴力的範圍,但往往表達者並不認為自己這樣説有什麼不妥,這應該都是溝通方法不科學的表現。

三、看效果,不斷改進。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不斷改進提升的過程,而非終點。我們要想很好的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溝通效果,就需要批判的吸收,靈活運用,將此方法結合自己的實際不斷改進。因為每個人的習慣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有的人性情暴躁,容不得別人提反對意見,有的好絮叨,老是説不到重點,自己還埋怨別人不理解他……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一定不能僅讓知識停留在紙上,不能只是生搬硬套“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而是要靈活運用,不斷改進。真正讓它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張口就來,伸手就有。

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關於《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範文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比如,每天在家做着瑣碎的事情,孩子的許多事情沒有按照我設定的時間段來完成,影響了我的獨處時間,分分鐘就會點燃我的小宇宙,我就開始利用暴力語言催促他,其實這樣的語言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講完以後自己立馬又很愧疚,然後提醒自己下次遇事一定要冷靜,可真正遇到具體問題又開始運用暴力語言惡性循環。

又比如,某天晚上,學習完到樓下打羽毛球,打了半個小時我提出再打幾盤就回家。可孩子打得正盡興,還想繼續,可明天上學早起,回去還要進行閲讀,搞個人衞生,最終協商打7盤就上樓。可是孩子又要求每盤要打得比較久質量比較高才算一盤,因為雙方都在生氣所以連着幾盤一下就死球了。我很生氣地説這樣下去永遠都打不完,中間可能會有點暴力語言。

打完球,關於講故事我們之間又出現了分歧,之前約定好的講3個又反悔要求再繼續講,對於當天借的尋寶書,他恨不得一口氣聽完。我説既然這麼喜歡聽當時打羽毛球,媽媽叫你怎麼不早點上來了?最終協商洗完澡後再講兩個,這個時候已經9:50了。熄燈入睡,孩子又突然想到外套口袋裏有3粒糖果,他要找到先確認下,我變得很不耐煩了,老師不是説不能帶零食嗎,孩子咆哮着説我是放學後吃。

這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充滿了敵對,所以默不作聲,如果這個時候給予迴應我知道孩子會哭着入睡。還好孩子很快就忘記並安然入睡,第二天早上也根據他頭天晚上承諾的那樣7點自己起牀。其實我生產的根源是覺得孩子睡得較晚影響第二天起牀;另外影響我晚上的獨處時間。我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別囉嗦,別咆哮。

聽到不中聽的話:體會自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責。

在不順心時,我們傾向於考慮別人有什麼錯,並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説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迴應。

關於書中這幾句話剛好可以拿前陣子我遇到的一個失敗案例來説:某天下午我打電話給婆婆剛好孩子接的,他告訴我婆婆在打牌,當時我腦子一下就嗡嗡作響,我下意識以為婆婆是在麻將室打,從健康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來説都對孩子不利。我馬上要求孩子將電話給婆婆,要求她馬上帶他回家。又立馬和老公聯繫也是一通抱怨,心中真的很氣,這個學期孩子的學習習慣下滑,我正在這裏督促他,婆婆不但沒幫忙還幫倒忙,當時是內心真實的想法。

最開始老公替婆婆説要我理解一下,有什麼問題由他來溝通,並解釋了打牌是在小區的户外幾個人一起,小孩子在玩滑滑梯。下班回到家老公帶孩子在小區踢球,我們聊到這個話題,當時我也很不理智,語言上像炮竹筒一樣倒了一堆的埋怨,結果由婆媳之間的問題又引發了夫妻之間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弄得兩人進行了一週的冷戰。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對誰也沒有好處,發了條和解的信息。

雖然最終兩人和解了,但如果當時我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不是一開始就指責對方,讓對方申辯反擊,體會自己的需要,明確地表達出來,就事論事,而不是又將之前的種種不滿表達出來,老公就不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如果父母只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一般會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責;如果父母想避免誤解,那麼他們可以先説出感受和需要。

表達願望時,只要不發號施令,我們的想法就會愉快得多。

如果我們的請求已成為對他人的要求,一旦別人沒有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難免會指責他們。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把請求看着是命令。

批評和指責使人傾向於自我,保護並變得更有攻擊性。

表達憤怒:停下來深呼吸;靜靜體會想想是什麼使我們生氣;瞭解自己想要的滿足的需要;傾聽。

把注意力放在尚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是考慮他人有什麼過錯。

無論是親子溝通還是親人之間的對話,當我感到對方是指責的語氣時不管他説得對不對我立馬就會反駁,不會去想話後面的含義。對於孩子來説應該也是一樣,本來家長的出發點是關心和愛,但因為語言語氣的使用不當常常造成我們不但未解決問題反而不歡而散引發出新的問題。每天晚上我總要催促孩子少聽幾個故事,趕緊刷牙洗澡睡覺。可每次收效甚微,還常常因為這個小事弄得睡前不愉快。

昨天晚上學着“非暴力溝通方式”沒有對孩子大呼小叫,而是從他的角度出發想着他的需要,説今天是媽媽沒有和他商量好,所以今天多講幾個,明天晚上9:00前完成親子閲讀,你自己定計劃講幾個,他提出6個,那我們就計劃好時間估計要講40分鐘,從8:20開始。運動時間調整到下午放學後,大概有2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這樣雙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實現共贏。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我選擇做__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__。”

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己的想法——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而不是他人的行為讓我們生氣。

憤怒驅使我們去懲罰他人,而不是去滿足需要。當意識到自己被指責時,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上。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家裏面很多事情做的時候不是心甘情願,而感覺是被迫的。書中説用“選擇做”而不是“不得不”。每次在做事情前我就提醒下自己這個事情我非要做嗎,如果我選擇做是因為什麼原因,想通了做起來就不會帶着糟糕的心情,既然做就開心做,要不就不做。以前老公講我話,還沒聽完我就想辯解,因為內心覺得他是在指責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兩人就會發生激戰,然後我又經常吵不贏,最後就是採取冷戰。問題還是擺在那裏。如果聽到不中聽的話我能夠體會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可能結果會好很多。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去努力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當你深陷情緒的深淵,讓理智隨時被情緒牽着走,那麼你離後悔就不遠了。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這段話時刻警醒着我,比如晚上因為閲讀太晚影響入睡時間,總是會弄得雙方不愉快,每次發火前趕緊看看這段話,深呼吸,希望會有改善。

結語:

我們不是生而就是聖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就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籤,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

但每個人如果都能夠記住這個公式“我觀察到……我感覺……是因為……我請求……”,自覺地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深吸一口氣,然後套用這個公式,真誠地傾聽、反饋,相信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境界豁然開朗,這個看起來似乎並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堅持“學而時習之”,就能達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