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6W

讀後感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讀後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通過它我們可以積累知識和經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5篇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篇1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集中體現的是鍥而不捨的精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至理名言。這就表明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方向正確,有毅力,有信心,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必將克服種種困難,有所成就。 幹百年來,古今中外,哪一位有識之士不是通過鍥而不捨,刻苦勤奮的精神獲取成功的?匡衡“鑿壁偷光”,車撤“囊螢照書”,居里夫人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進行了近千次試驗,終於發現了“鐳”,陳景潤致力於數學研究數十年,最終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著成就。以上事例足以證明:鍥而不捨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們不要忘記,在《愚公移山》中還有一位“聰明的”智史吧,他身上恰恰體現了愚公精神的對立面——不求進取。那些做事圖省力,只想走捷徑的人,必將一事無成。我們有些同學就是缺少點鍥而不捨的愚公精神,一碰到困難、挫折,就一級不振,自暴自棄,這是不足取的。

讀了《愚公移山》,我們還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量變可以引起質變,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變化。正如荀子所説的“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發揚持之以恆的精神。而那些雖有大志,卻一暴十寒,只有五分鐘熱度,不是靠持續的努力去取勝,卻一門心思想走捷徑的人,絕不會獲得成功。只有勤奮不息,不畏艱辛的人,才能登上理想的高地。

作為跨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肩負着實現四個現代化,開創祖國美好未來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發揚鍥而不捨的愚公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懈探索,才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篇2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愚公移山》,和上次不同的是,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對愚公的“愚”有了新的看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愚公的老人克服了重重的阻礙,堅持不懈的想要移走大山,最終感動天帝,並幫他移走大山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出愚公在遇到困難時,不逃避不退縮,勇敢去面對,鍥而不捨,堅定執着,永不言棄的精神。故事中的他經歷了妻子的勸阻、智叟的嘲笑,依然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以前讀時我對愚公的做法感到非常不解,在我看來,與其把那座不可能移走的大山移走,還不如在有生之年搬到一個開闊的地帶。

今天再讀愚公,卻好似悟到了愚公此番做法的其中深意。不知不覺,我想到了自己。舞蹈課上,一組高難度的動作難倒了我,雖然老師悉心幫助,可我還是做不到位,看到同學們都順利的完成了動作,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可就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身上已經汗流浹背,四肢也因為反覆練習,已經累到有氣無力,心中也想到了放棄。下課了,我回到了家中,那個動作還在腦海中反覆回放,同時也想起了一句話: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吧,於是,我又練習了起來,終於我克服了困難,完成了那個動作。

仔細想想,愚公並不是真的“傻”,他只是朝着目標不放棄,克服困難,堅持努力,或許繞開困難,確實可以省下很多力氣,可是那樣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就永遠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只有移走像困難一樣的大山,前面才是一片開闊的平地。

看來,我們有時面對困難時,自作聰明的以為是捷徑可能並不是正確的路,而在我們看來那些愚鈍的做法,也許才是明智的選擇。再次讀來,解開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不僅僅是對“愚公精神”的感動和敬佩,還深深感悟到,愚公不“愚”,“愚”中更有大智慧。作者:孫依琳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篇3

今天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題目叫《愚公移山》。講了從前有個老漢叫愚公,他家的大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他出門必須要繞道而過,很不方便。愚公為這件事很煩惱,他決心要把兩座大山給挖掉。他對全家人説,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座山挖掉,大家都很贊成。只有他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她説像這太行、王屋這個高大的山,挖出來的石頭和泥土怎麼辦呢?大家説運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從此以後,他們全家每天一起挖山,一年到頭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上住着一個老漢,人人叫他智叟,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都在辛苦地挖山,覺得很好笑,就去勸愚公不要白費力氣了。愚公深深地歎了口氣説:“你這個人自以為聰明,其實很傻,就算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是無窮無盡的,可兩座大山卻不能再長高了。”智叟無話可説。後來這件事讓山神知道了,就去報告上帝,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打動了,派了兩個大力神把兩座大山搬走了。

我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向愚公學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要有堅強的毅力,如果想達到遠大的理想,就必須好好學習,努力前進,才能取得成功。假如半途放棄的話,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會白廢的。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篇4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人,他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出入非常不方便。於是,他決心率領子孫移山。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來阻止並嘲笑他的做法太不聰明瞭,愚公不氣不惱地説:“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了,怎麼會挖不平呢?”他毫不動搖地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兩個神仙揹走了這兩座大山。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持之以恆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古今中外,凡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例。他每次外出總要隨身攜帶一個錦囊——“詩袋”,一有見聞感觸、妙言佳句就隨手記錄下來,投進“詩袋”。這樣一天天過去,他的“詩袋’舊益充實起來,成了寫作素材的寶庫。而我們有的同學一聽到要寫作文,便頭腦發脹,因為沒有材料,“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同學雖看了許多書,但是沒思索、不練習,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的同學練習了,可今天心血來潮就寫點,三分鐘熱度一過,就擱下了。這樣怨天尤人,又怎麼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倘若有一股愚公移山的持之以恆的精神,那又何愁作文寫不好呢?

恆心是你步入成功殿堂的一把鑰匙,是你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可是,怎樣才能做到“持之以恆”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要自始至終,堅持不懈。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一“咬”就是40年。歌德為了完成詩劇《浮士德》一“恆”就是60年。憑着這樣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他們終於取得了成功。

古人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講的也是持之以恆的道理。讀了《愚公移山》一文之後,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有愚公那種持之以恆的移山精神,孜孜不倦,鍥而不捨,那麼,我們國家很快就會達到實現四化的光輝理想。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篇5

這天,我媽媽給我讀了一篇愚公移山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90多歲叫愚公老人,他家屋前有兩座太平和王屋大山擋了愚公們外出,他們每一天外出都要爬山,十分辛苦,於是愚公就下決定把這兩座大山移走,然後叫上全家人來幫忙,有人説愚公,你這麼大歲數了移不了這兩座山,愚公説:“我死後還有我兒子和孫子,兒子生兒子,孫子生孫子沒有盡頭,但是這山還是這麼大,總有一天會把它剷平。”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困難只要我們堅持和努力必須能克服困難,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一樣,就像媽媽常説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愚公應對兩座山都不怕,我們不能被作業題給難倒。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問題。

一鏟,兩鏟……

一筐,二筐……

我合上《話説成語》眼前不禁浮現出愚公率領兒孫們在山腳下穿梭忙碌身影,我為愚公精神所感染。

?愚公移山》故事,對我們教育很深,我要努力學習,正向書裏所説那樣只要有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精神任何學習上困難都是能夠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