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最新精選《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讀過《人間失格》這本書吧?那一定也有了自己的讀書感悟吧?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最新精選《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歡迎閲讀收藏。
2021最新精選《人間失格》讀後感4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1

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感受頗深,似懂非懂。

這本書以手札的形式表現了太宰治的內心獨白——一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只不過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一個叫葉藏的青年。

面對世人,葉藏總是怕得發抖。他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他將懊惱暗藏於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所以他常常用滑稽搞笑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懼。

他生來就是是一個孤僻的孩子。他曾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都被救了回來。在成長的道路上,葉藏只交了兩個朋友,但交友不慎,同他們走上了歪道。

但最後葉藏頓悟了。梅勒斯請求他的朋友作為人質等待他趕赴刑場。如果梅勒斯沒有回來,那麼他的朋友將替他而死。但梅勒斯最後冒着風雨趕到了刑場。

葉藏也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他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世界,至少他可以與別人交流了。

太宰治曾説過:“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又是還會被幸福所傷。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這就是《人間失格》。在這裏,人性的醜陋和虛偽,無可遁形。

      《人間失格》讀後感2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作者,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1909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北津輕郡貴族家庭,父親的嚴厲與母親的缺位讓太宰治從小性格纖細而敏感。大學時期太宰治積極參加左翼活動,同時開始過着放浪不羈的生活,曾與藝妓同居,畢業後走向消極,期間四次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愛人相約投水自盡。他的作品中以《斜陽》和《人間失格》為人稱道,被譽為戰後日本文學的“金字塔”稱號。

日本一向以“私小説”著稱,《人間失格》是對作者的自我生活寫照。太宰治最重要的小説是遺作《人間失格》,此書完成,他旋即投水,藴藏了他一生的遭遇和映射,“人間”這個名詞,在“日語”中是與“人”同義,不具社會等含義。所以,“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書中的主角大庭葉藏自認為天生是個“邊緣人”,所以曾經積極參加非法馬克思社團,後來因為與女妓相攜自殺的時候,女方身亡而他獲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殺人的罪名短暫入獄,淪為罪人。結婚之後,純潔的妻子卻因為信任而遭到玷污讓他徹底崩潰。最後,葉藏這個喪失為人資格的人完全憑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無力走向墮落的人生,從沉湎藥物、買春、自殺再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時恐懼,棄絕世界,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每日自責“苟活着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還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着,問問老頭:“不抵抗是罪嗎?”最後靈肉一起湮滅。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了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正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已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在另一本《斜陽》中,主人公即便在自殺的遺書最後一節,也要寫下“我是貴族”。

可惜,驕傲更是七宗罪之首。

    《人間失格》讀後感3

此時午夜12:43分,我從南部回家,在只有兩節車廂的火車上讀完此書。挪威的極晝讓黑夜無黑。一個人的旅行也變得明亮起來。我遠離所謂的束縛,世人認為的自私,就這樣按自己的意願走走停停看看。像木心先生説的散步到遠方。身在遠方,心在這本書上。

我不認為太宰治喪。這個認為是後來被改觀的。我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小丑之花》,那時我認為他喪,還給按了個高級喪。可越讀越發現他根本不喪,只不過是我們強加給他的,或許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生活如果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就開始否定。我們是先否定別人,而太宰治是先否定自己。

這個男人毫不猶豫地愛着,但又是及其恐懼的怕着。應了那句得到即失去。他了解女人,生活,自己,他人,同樣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如果是,他為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人間一趟啊,一定不要失格。哪怕別人再傷害自己,再看低,再否定自己。

此書結束,對你的愛和痛也暫時中斷。還會回來繼續閲讀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在悲痛中樂觀,哪怕自己受委屈,也願意。

    《人間失格》讀後感4

只讀了太宰治幾篇作品就否定這個人實在很片面。只是我作為女人實在很討厭這樣的男人。但作為讀者,我的確又感激這樣的作家,翻開自己的傷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間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情,理解又也許其實他什麼都不想要,只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抒發自己的感受來換取一些安寧)。因為這樣自我毀滅性的作家,才讓讀者感受到了這樣多的細膩的,在希望與絕望中,愛慾與冷漠中掙扎的感情。

最後,作為一個人,我同情着故事中這個人。就像感情裏的對錯和人世間的善惡,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其實都很難用在一個藝術家身上。我一直覺得關於藝術的一切都是表達着不同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他的細膩多思,和無法剋制的縱慾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流蕩在不同的故事裏體會記錄着不同的感覺,然後頭破血流的狼狽離開。小時候總覺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長大了才知道笑着説故事的人曾經都是流了很多血和淚的。想起蔡崇達《皮囊》裏寫的香港阿小,當他淚流滿面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是不是心裏也有幾分羨慕鄉下阿小打魚回家路上放空着大腦,身邊還有一隻到哪裏都願意跟着他的大黃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