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人間失格》彷彿有一種魔力,又像是孤獨的人們之間的一種暗號,在一個又一個人的身上展現。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四篇,以供參考。

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四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

如果説有哪一部書可以讓人感到深深的壓抑,如同被鬼壓身一樣,喊也喊不出來,動也動不了的恐懼,《人間失格》絕對可以排進前三。人間失格的色調是暗淡無光的,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以至於竟然不能一口氣讀完,我必須要歇一歇,緩一緩,帶給自己的衝擊實在太大。讀書最怕的是和作者產生共鳴,因為那樣你一下子就陷進去了,無法自拔!

小時候的葉藏是一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齡人所沒有的敏感。雖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間,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離羣索居的,與周圍的人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觀與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都大相徑庭,併為此而徹夜難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這種狀態,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一旦他表露這種想法的話,大概會被人當做精神病人送進冷冰冰的醫院吧。

他決定扮演一個小丑,來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來取悦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親人朋友,自己的老師同學,乃至周圍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讀到這裏,心真的很難不痛,這本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不知道他的這種想法從何而來,消極悲觀,你可以賦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負面詞彙,這或者已經註定了葉藏以後生命的悲劇。。。我們無法去同情葉藏,因為你一旦開始同情,便代表着你開始思考,思考過後,你會駭然發現,你與葉藏並無不同,每天都帶着一張假面具,過着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日子,無時無刻不在看着別人的臉色過日子,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時無刻不活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長大後的葉藏越發的頹廢,逃課、酗酒、抽煙、娼妓,糜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眼中壞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來越深了,終於在某一天,與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葉藏還活着,只是這種活着真的是葉藏所需要的嗎?行屍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找不到別的形容詞更能形容讀人間失格的感覺。

與其説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的遺著,不如説這是他留給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遺書更合適。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藉大庭葉藏的獨白表達他的人生與思想:「信賴是罪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會徒勞無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差恥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裏,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瞭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卑微而自由,這是葉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選擇。與他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每一個關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選擇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間失格,讀過便相當於一次心靈的洗禮,洗禮過後,依然要重複着日復一日的生活,並告誡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間失格》讀後感

今天終於把這部名篇粗略地讀完了,對於某些心理活動的刻畫打心底有了許多感觸。雖然引發了自己一些負面情緒,但不得不佩服筆者對人性悲劇本身的刻畫功力。果然我看的讀物都比較非“主流”呢。

太宰治筆下的主人公是個內心脆弱的人,強顏歡笑故作醜態以討得他人歡心、聊以生存。可 他人無心的一兩句話便能立刻將他苦心塑造的“假面”分崩瓦解。

可能正是感受到了我與主人公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才發出那樣的感慨,才越發佩服筆者對自身性格的洞察力。

這裏要補充一點,《人間失格》可謂一部以筆者為原型的自傳,開篇便提到他“過的是一種充滿恥辱的生活”,而太宰治在此書出版後以自殺的形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從孩提時代起,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然而,在內

心深處,葉藏對他人,卻充滿了恐懼。筆者在文中這樣寫道:“我與別人無從交談,該説什麼,該怎麼説,我都不知道。”

《人間失格》雖然出版至今已略有年頭,然而書中所展現出的那種“不知所措”卻充滿了在現代生活中輕易忽視甚至忘卻的可憐的生澀之感。

葉藏生活在鄉下的富饒人家,父親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也就造就了葉藏從小身邊便盡是女傭人與些討好父親的小角色。他們大多數擁有剛剛還在背後説父親不是、轉眼卻又奉承獻媚的能力,還是孩子的葉藏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究竟為什麼自己與他人竟如此的不同。 或許是父親位居高官,葉藏印象中只覺其威嚴而不可侵犯。即便是家庭聚餐也不過是在陰暗的房間裏擺了長桌,永不更替的菜式,每個人都沉默不語的吃着,即便沒有胃口。於是葉藏從小便被壓抑着人性中的某些物質。當父親出差前詢問葉藏想要怎樣的禮物時,葉藏也無法做出決斷,更無法表達喜惡,恐懼而掙扎。

《人間失格》讀後感

“這世上慾望少得可悲近乎無慾的,是娼妓。”書中的小葉説。

總有一些人,與周圍格格不入,又或者,每個我們都是如此?我無從知曉。不管用什麼方式在人羣中試圖怎麼隱藏都無濟於事,就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深諳人羣早以默認的某種慣常的度,想用力表現出的快樂,(而快樂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過度的誇張,反而變成不適的擔憂。想要不被擔憂的擔憂總是縈繞在腦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淵。

能夠在人羣中很好隱藏某部分自己釋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處,一定是一門藝術。很容易浸入某種情境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我的。面對《人間失格》,究竟是什麼導致的悲劇?人與人之間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間最為困難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與冰山一角的他,不説,是無人理解的痛,説了,依然是無人理解的痛。歸根到底,我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終究,我們要找的並不是我們喜歡的人,而不過是我們以為的喜歡我們會對我們冰山感興趣的或者哪怕佯裝感興趣的人。所以總得有個人,開個頭開始這場劇目才行,然後一方當了真,戲劇才真正上台。相互訴説與傾聽,哪怕左耳進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對方感覺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感覺到的對方愛不愛你,荒唐吧,我們從來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勝過悲涼的真相,美好的面紗摘不得,該化的粧一定要化。

可是終究,抱團取暖還是比顧影自憐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許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間,像聖潔的光突然籠罩了世界般的歡喜。有時,居然毫無緣由。

我為什麼會喜歡自己?最近這個問題縈繞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喜歡我自己嗎?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愛與醜陋,其實,終其一生,我要討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自己。我為的終歸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而不是更討厭自己。

過於誠實是因為欺騙在我這已沒有了意義,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騙你,你的眼神表達了想要被騙的渴求,而我只能啞然一笑,説剛才説的都是騙你的。我拙劣的謊言怎麼可能騙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騙,從來不是我。

《人間失格》讀後感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太宰治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他抱着這樣的想法,在人世間不斷摸爬滾打,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上帝卻沒有馬上成全他。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其中最着名的莫過於《人間失格》。這本書是他的內心獨白,在這裏,人性的醜陋與虛偽無可遁形。

太宰治用他那灰色筆調,描述了一個名為葉藏的“膽小鬼”,他渴望得到愛卻又不懂愛,他無法理解人類社會,只有以滑稽搞笑為自已戴上“假面”,他越發感到絕望,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他在最後如是説道。

太宰治最終還是成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感情去對待他的死。是為他的解脱感到高興,還是為一位文壇巨星墜落而感到悲傷,我陷入了沉思……。其實我們都是“膽小鬼”,害怕自已受傷而欺騙自已,害怕自已被欺負便裝做堅強,害怕自已融入不了社會便戴上名為好人格的.“假面”。我們不斷地偽裝自已,並在那名為“社會”的競技場與人爭鬥,而且是現場之爭。成功的人將登上名為權利的“牢籠”,失敗的人則被踢下那名為自由的“地獄”。人真是個矛盾的羣體,拋棄幸福與快樂去追求名利,等名利得到了才發現最重要的快樂已被拋棄,當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快樂時,卻人已老矣……。我們總是隻看見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總是隻顧自已利益,不為他人着想,我們總是為達到目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等做完了想做的一切,才猛然醒悟這不過徒勞而已。太宰治用文字和生命,赤裸裸地諷刺了這個社會,諷刺了身為“膽小鬼”的自已,也諷刺了兩面性的人類。

可太宰治他卻是愛這個世界的,在《人間失格》中,京橋酒吧的老闆娘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她在葉藏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他。還有其他關心葉藏的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不是嗎?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會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在你最危難的時候幫助你,他們的熱情就像一團火,慢慢融化你那緊閉的心,使我們慢慢走出那名為“膽小鬼”的外殼,變為真正的自我。

日本暢銷書籍之一《自殺的100種方法》的最後一頁,赫然印着幾個大字-----所以,自殺很痛苦,好好活下去吧,陌生人。作者充滿善意的幾個字,可能拯救了成百上千的人,也抹除了那名為“黑暗”的世界。太宰治從內心渴望幸福,抱有希望,可他最終還是自殺了,也許,只是少了一個像京橋酒吧老闆娘這樣善良的人。

《人間失格》這本書改變了我,讓我懂得去感知別人的愛,更懂得付出善意去幫助像小葉一樣的人。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句話:“或許我們總是先恨透了這個世界,然後才決定愛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