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高中《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精選五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讀?它,魅力何在?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高中《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精選五篇,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高中《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精選五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

開篇時,三張照片,怪異牽強的笑容,為我們勾勒了一個蒼白屢弱,與周遭似乎格格不入的青年形象,他似乎排斥着融入世界,卻在同時又矛盾的渴望被世界所融入。

葉藏一生的悲哀,或許在最初源於他過分軟弱的性格。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大家庭的。是家中麼子,這使他有一種自己是可有可無的感覺,於是小小年紀便事事習慣於依賴長兄或父親的意願行事,父親或長兄輕微的怒氣都令他驚慌失措。他簡直是誠惶誠恐的在討好周遭的人了。

成年以後的他曾多次希望改變自己,向作為議員的父親提出學畫的請求是他自我的一大突破,但父親是貴族議員,對於仕途十分看重,於是自己的夢想被毫不留情的全盤否定。葉藏的父親這樣説過:不能賺錢的廢物,是沒有資格當人的。葉藏開始了渾渾噩噩喪失目標的生活。

結交惡友,參與革命活動,結識了同隊人生失望的女優,相攜自殺,卻只有自己活了下來還因為教唆謀殺被起訴。父親兄族認為他是個沒出息的給自己的仕途抹黑的人而與他斷絕關係。走投無路,他無人可依。被一個寡婦(女記者)帶回了家,在作為小白臉的生活中對自我愈發厭棄,羨慕與寡婦和她女兒之間的幸福,他渴望這種珍貴的東西,但又害怕那過於熾熱而被灼傷,他離開了那裏。因為父親的嘲弄(不能賺錢的廢物,是沒有資格當人的)無可抑制的想要賺錢,於是有了漫畫家的工作。結婚之後,純潔的妻子遭到玷污,這一切都令他崩潰。

太宰治認為無論身逢亂世還是太平年間,最大的兵荒馬亂到底都是幻滅。作為崇尚毀滅美學的大師,《人間失格》中葉藏悲哀的一生確實充滿了毀滅破碎的美感。葉藏的一生都在掙扎着想要掙脱掌控,他的生活充滿着重重矛盾。生活成長於一種被人掌控所有的環境,在他的人生中,父親,好友,女人,金錢甚至藥物,都是他生活的掌控者。他渴望擺脱這種生活,追逐自由,但又在同時害怕掙脱掌控之後生活的改變時他所不能承受的。

人間失格讀後感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時值四月,張國榮先生已經離開十四載,十四年前,他在遺書中寫下:“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有珠光寶氣的光澤,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中寫到:“大願,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位是願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着,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白海棠”。如此陰暗的理想,聽起來卻不覺反感,“扶白海棠吐血”,竟有了些雅的味道。

相比之下,太宰治先生的理想就不僅僅限於“吐半口血”了,他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打開太宰治先生的履歷,除了獲獎,便是自殺未遂,直到39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我沒有考證過太宰治是否真的患有抑鬱症,但毫無疑問,他的文字裏透着抑鬱傾向。人們説,這是“無賴派”文學。

太宰治的人生信條可能就是: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我就去死一下。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自殺失敗。研究者説這次自殺是因為他的學業不佳。

第二次自殺,時年21歲的太宰治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讓他一生都覺得揹負罪責。

第三次是太宰治26歲時,學業門門掛科,畢業希望渺茫,報考報社不及格,絕望之餘,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殺,可是上吊的繩子卻斷了,太宰治悻悻而歸。

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與人有染,他悲苦憤懣,帶着妻子前往羣馬縣水上村谷川温泉,打算兩人結伴共赴黃泉。這次兩人也因藥量不足致死而倖存了下來。

連死都死不了,我有何用?

最後一次,就是1948年6月13日與山崎富榮的情死了。那時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説《人間失格》剛剛成書不久,太宰治已經開始屢屢咯血,病情惡化。據説投水之前,二人還服用了氰化鉀,看來這一次當真是決意赴死,39歲的生命,終於如願。

對於有的人來説,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讀《人間失格》,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掙扎與痛苦。然而卻絲毫不覺得同情,因為“同情”總是給他人,而《人間失格》裏的種.種陰暗,總有一款適合你。就像張國榮先生在《異度空間》中所飾演的心理醫生,以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獄”,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獄。

我們每個人苟活於世,除了見諸於朋友圈的種.種正能量,總還有更多的陰暗情緒纏繞着我們。有時候你隱隱的感覺到了它,卻又難以具體描摹,甚至不敢面對,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並非生性樂觀之人,那麼諸多頹喪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在你內心肆虐。後來那些遊離的陰暗情緒在深夜流出你的腦海,幻化成一本《人間失格》。

對內心世界採取幾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飾的告訴這個世界:我就是這樣卑躬屈膝的一個無賴,我過着混亂的私生活,沒有責任感,面對現實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頗有才華卻不願有絲毫進益,我面目可親卻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熱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葉藏(書中主角)説,他是用“丑角精神”作為對人最後的求愛,可他其實根本不會愛,因為他缺乏袒露自己內心,或是探視他人內心的那點勇氣。葉藏在小的時候發現,自己佯裝一個蠢貨的時候,貌似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喜歡。於是他便走上了耍寶搞笑的道路,甚至當他發現“模仿勞埃德和大家寒暄的樣子,她們笑得更歡暢了”。從那往後,每逢鎮上播放勞埃德的電影,葉藏必坐在台下,偷偷揣摩他的神情舉止。仔細回想的話,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都遇見過這樣依賴耍寶搞笑博得他人認可的人?甚至我們自己,是否也在某些時刻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站在高處的時候,莫名期盼自己會突然跌倒。

所以我們總是聽説,真正的喜劇大師,台下總是沉默寡言,而真正出色的喜劇,都有那麼一絲悲涼的味道。陳奕迅的《浮誇》被很多人翻唱,我總以為最出色的是王祖藍那一版,除卻技巧,我想是因為王祖藍更能理解歌曲中所描述的“丑角精神”。

我沒有能力分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就像我無法真正理解太宰治為什麼如此執着於死亡。因為在他人的記憶裏“我們所認識的阿葉非常率真機靈,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天神般的大好人呢。”以及“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對,就是這種靦腆的笑,這是大有前途的藝術家特有的表情哦。為我們的相識,乾杯!小娟,這傢伙是個美男子吧?可別被他迷倒哦,都是這傢伙來了畫塾,才害我淪為第二美男子啦。”

可是,這些根本無法填補心靈上的空缺。太宰治説,沒辦法,我只是想死啊。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痴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為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是有所察覺的,但又無力改變自身,於是只能被動的接受所到來的種種。

人間失格讀後感

説來慚愧,在結束了公考的之後,我的生活變得懶惰拖沓,也出現了許多之前都不存在的事情,有了許多的煩惱,自己的讀書也陷入了一個停滯狀態。五一假期,去往武漢的途中,在往返的十多個小時內,看完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也算是充實了這漫長的旅途。

在看這本書之前,沒有聽聞過太宰治這個名字,也是自己孤陋寡聞的一個印證,而整本書流露出的那種“喪”,我覺得倒是恰恰符合之前比較流行的那種“喪”文化。但是,太宰治的這種“喪”,更加流露出的是一種絕望。一種對於未來的絕望,一種對於人類惡根的絕望。於是乎,我想起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那句經典台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而無獨有偶的,居然發現這句話本身即是出自太宰治,雖然非是這本《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由三篇手札和幾個後記故事構成,也不能説是故事,幾個片段構成的,裏面的內容,雖然看似毫無關係,但其中透露出的中心確實相同的,很多人説這是一種頹廢,就連本書的封面上也寫着“飽受爭議的破滅之書”。可是在我通讀全部之後,卻絲毫都感受不到所謂的頹廢,我感受到了一種無奈,一種卑微,一種無力。甚至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於這個塵世深深的愛意。只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只能通過各種掩飾來述説情懷。我記得張愛玲説“愛一個人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從塵埃里長出花來”這句話,用在太宰治的身上,我認為甚是合適。倒不是説我已經喜歡上了他,不過對於這本書,確實有一種感同身受之處。

本書通過葉藏的三張照片開頭,通過三幅手札,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葉藏,可以看做是太宰治自己的一個化身,因為葉藏的許多經歷就是作者本人的那種經歷。這是一本半自傳式的小説,擁有着一種近乎真實的悲劇感,讓我感歎的不僅僅是作者“丑角精神”,更加是那種“罪惡意識”人生來便有罪麼,犯了罪的人應該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應該如何進行贖罪呢?想來整本書都是在詮釋,一個人,一個擁有深深的罪惡意識,一個在外人看來天資聰慧,生性活潑,作為一個“開心果”存在的孩子,慢慢變成一個墮落的人,一錯再錯,直至自我毀滅。但事實是,這本來就是一個墮落的靈魂,猶如一匹地獄的野馬,只是感受着人世間的痛苦,最後被痛苦折磨。

人間失格讀後感

最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人間失格》,大宰治的成名之作。其實一開始看到它,是在温柔和煦的大理,當時看了幾頁就放下了,可能太過明媚的城市不適合這本書吧。這次看它,是在陰雨連天的成都,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竟然覺得十分舒服,致鬱的文字有種治癒的力量。

我不覺得它是一本喪喪的書,這明明是一種觸不可及的温柔。

不知道大宰治是抱着怎樣的心情,寫下《人間失格》,既然這麼不想活着,何不潦草與世界告別?然而他只是一直醉着,在生與死的界限徘徊,用世人不通融的方式繼續在世上活着,即使他眼中的這個世界是如此乏味,也會因為一件喜歡的和服留下來。

他本就不決絕,並不想真的去死,在人間失格里,情婦毅然跳海,但是他沒有真的死掉,一個心中尚且有希望的人,是不會真的赴死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必然有一念求生欲,便是這求生欲挽留了這個脆弱的生命。脆弱的東西,總是有一種殘缺的美感,儘管登不上大雅之堂,卻可以容納在小眾野生的視野裏,兀自平淡的開放着。

大宰治就如同路邊野花一樣,洋洋灑灑的活着,從這一宿主家,移居到另一個宿主家,即便在哪裏,也帶不長久,因為這世界本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的,他本就沒有固定的居所可以一直安放靈魂。

大宰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聰明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樂趣,看世界如同揭開魔術師幕布的'障眼法,直接看到了美幻背後的真實,那令人乏味無趣的一面,早早就印刻在心裏。因此他嘗試着搞笑,但是心中卻不覺得好笑,儘管這搞笑的虛偽也掩藏不了這世界的無趣,他還是要努力去扮演一個搞笑的角色,周圍的人都看着他笑了,彷彿他是一個愚蠢的智障,他因為自己的騙術高明而快樂。

大宰治這種討好,並不屬於真正的"討好型人格",因為他從未真的軟弱,連那軟弱,都是一層偽裝的假象。他努力掩藏起來的,恰好是軟弱背後的堅強。因為一個太過聰明的人,是多麼無趣,而一個太過堅強的人,是多麼冰冷啊,他內心渴望的温暖與愛,或許會永遠繞道而行,因此必須偽裝。

假如大宰治一如尋常孩子一般成長起來,或許不會變的這麼自欺欺人,但是他偏偏出生在日本大户之家,嚴謹的家規,刻板的制度,半點錯處都不可以有的不自由,讓一個小孩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成熟,用搞笑來偽裝,反而是一種對世間的温柔。

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種偽裝帶來的好處,竟然是如此大。大家似乎都很喜歡他,人們對一個軟弱的、無能的、幽默感十足的人幾乎是沒有抵抗力的。別人對你沒有防備之心,這就意味着自由,因此女人喜歡他,他是一個多麼善於討人歡心的人,大宰治在女人那裏得到了不少好處,他依靠女人而活,住在女人家裏,花女人的錢花得心安理得,他漸漸失去了一個男人應該在社會上爭取的價值。層樓終將誤少年,自由早晚亂餘生,大宰治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應徵了這句話。

他活着,就如同在與世界進行一場嘲諷遊戲,只是自己終究跑不過時間。

其實看完《人間失格》的大宰治,總想到另一個日本電影,它是一部看完一遍永遠不想看第二遍的電影,那就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同樣是討好型人格,但是主人公松子和大宰治顯然是不同的。

他們有太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宰治並不在意自己能否得到,他對於得到和失去,看的實在太淡漠了,他從不拘泥在一個女人身上,這是一個多麼無情的人,殉情的情人第二天就完全忘乾淨對方的名字和長相了,他既沒有愛人的能力,也沒有愛人的心,因此從不付出真的努力。

既來之,則安之,你既然走了,那麼我也不必留,醉醺醺繼續上路了。這是大宰治。

而松子卻是一個很用力的人,她傾盡全力去討好每一個人,因為她實在太想被愛了,她從小就扮鬼臉,因為只有這樣做,父親才會對她露出笑容。因此,松子之後遇到的每一個男人,無論她是不是真的喜歡,她都付出了,像白日焰火一樣奮力燃燒光和熱。可怕的是,她付出的所有努力,幾乎沒有得到回報,她傾注的愛,沒有得到迴應,哪怕是一點點温度,最後松子終於耗盡了最後一點光和熱,變成了心如死灰的煙塵。

坦白説,我很不喜歡她這樣用力,松子實在太蠢了,她不如大宰治聰明、冷靜、剔透,她不明白她所追求的,是多麼易碎的,她更加不明白事物的兩極性,你越是執着一件東西,它就越不會讓你輕易得到。松子的愚蠢之處,是她自始至終,都在和自己的執念對抗,她並沒有真的喜歡那個家暴她的作家,也沒有喜歡莫名其妙遇見的騙子,她在機場搜尋一隻船,這本就是錯誤的。

但是松子不無辜嗎?在最後死的那一刻,她的記憶片段像快速播放的電影一樣回放,竟然狠狠一槍打中我的心口,這是一個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啊(儘管只是在劇中),但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樣,有過糟糕的經歷,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有自己改變不了的缺點,也有那麼多閃光點,在生命消逝前一刻,都付之一炬了。

儘管松子並不可愛,也不幸運,可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與世界告別,卻讓一個觀看者這麼心痛,痛的彷彿自己中了一槍。生而為人,對不起。松子連遺言都寫的如同大宰治,他們彷彿路邊野花輕輕凋謝一樣不發出任何聲音,但是又美得驚心動魄。

如果説松子是因為耗盡自己,那麼大宰治是為什麼呢?我想是一種無意義和無價值。他從未真的對世界感到絕望,他只是難掩對這世界乏味的厭倦。如同一個操控人偶的幕後工作人員,最後連搞笑這件事都開始覺得無聊起來。

大宰治在成長過程中,承受着兩種心理壓力的折磨,一方面,他總是擔心自己假裝搞笑,欺騙世界的伎倆被看穿,因此同學看穿了他讓他那麼恐懼;另一方面,他又要忍受不被真實理解的孤獨、因此,半真半假的活着,半夢半醒的活着,你無法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人間失格,説到底是一本寫自我的書,假如大宰治生在一個相對開明的國家,不是日本,不是一個必須要壓抑本性才可以活下去的國家,哪麼作者不會死。假如作者早早知道,其實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同,即使這樣活着,也與他人沒什麼兩樣,哪麼他可能不會死。假如作者的內心不那麼驕矜,不那麼將自己看作特別的產物,那麼他也不會死。

但是一萬個結果,只會構成一個結局,在世間邊緣活着的人,離開只是時間問題。他們是這樣一羣不同的人,他們似乎從未抗拒死亡,相反這個詞彙通往無盡的黑暗未來,帶來了無可想象的幻覺,起到了抵禦現實最得力的通道。

哪怕現實中,只要一點點小小的柔情,就可以與之抗衡:

比如:一件美麗的和服,我想要在夏天穿上。

比如:一場期待已久的音樂會,要明年5月才會上演。

比如:一場未來可期的真愛,掛在永遠到達不了的未來裏。

其實並不想真的遇到,只是想給自己一種活下去的慾念而已。

這些所有的,總好過沒有,人要不停地為自己增加幻想,並去實現它,在一次次小確幸中,找到平淡活着的幸福。這也是人間失格最美的地方,它雖然喪,卻不沉淪;它雖然哀,卻不悲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春花秋月,年年歲歲。

人間失格讀後感

讀完太宰治的書《人間失格》,這是兒子要求我給他買的書,看了説大吃一驚,為了避免兒子正因不恰當的閲讀選取而影響了人生導向,我義不容辭的在拿到書的第一時刻自己先行閲讀。書裏有一句十分經典的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兒子説他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動的哭了,正因他似乎讀懂了太宰治的無奈和痛苦,他很期望我能閲讀這本書,並且期望閲讀能夠給我帶來關於人生的思考,當然,所謂思考那是必然,但是我更關注對兒子思想軌跡的瞭解,因此,他讀的書,或者是他推崇的書,都是我必須要讀的。

人間失格,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的自傳體書札,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絕望,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整本書充滿壓抑和生活的混亂,正因無法理解自己生而為人的現實,使得葉藏一向生活在一種_和抽離的狀態,也基於此,似乎他一向在生活的窘困之中無法自拔,金錢是永遠沒法解決的問題,輾轉在一個又一個女生之間,藉此虛度生命,但並沒有哪個女生能夠令他找到生命的好處。他內心善良,總覺得他的行為似乎在對他人造成傷害,於是一次次的離去,但又總是無法逃脱命運的咒語,生活中永遠是女生,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用酒精醫學專用自己,不斷的把所有的東西送到當鋪去,拿到的錢再變成酒,如此周而復始,最後淪為一個喪失行動力,靠畫低級的漫畫掙錢,靠自己的臉面去賒賬的男生。為了生存,甚至於為了嗎啡,總之,只要某個女生有什麼他需要的東西能夠給予,他都能夠出賣自己的性和身體,在這本書裏,不斷的在看到這個苟活的男生內心世界的掙扎與一次次的崩塌,從書的最開始,我甚至於沒有搞清楚為何,他會有那麼強烈的人間失格的感受,這個世界真的不屬於他嗎?為何從幼年懵懂期的照片上,他就找不到內心真的歸屬?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的好處何在,但有些人在發奮中奮鬥中尋找生命的好處,有些人卻從很早就開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樣的安排,令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男生,這個臨死但是才38歲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愴?好在最後,他最後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_身亡,生而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並不知道,他選取_,會對更多的人抱歉,總是説_是最不負職責的選取,就算是在宗教裏面,_的靈魂也是無法解脱的,而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靈魂又是否能夠逃脱那縱身躍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課總要做完,沒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級的悲哀吧。

兒子和我説起所謂的"日,本性",就是日本人在戰後所謂的_妄想症,他們喪失了戰前的勇猛和勵志,總覺得自己是罪人,那種根深蒂固的感覺影響了日本的文化,而那個1948年就_的太宰治是不是也與生俱來的有所謂的"日,本性"呢?

這是一本需要帶着自己堅定的價值觀去閲讀的書,貼合日本文學一貫的寫作手法,有超多的內心描述,讓人沉溺其中感覺世界都灰暗起來,我不知道兒子的年齡看了這本書會有怎樣的體會,還是期望他能夠多一些思考和決定,而不是陷入其中,好在一齊買的還有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在談什麼》,至少這是一本用心向上的書。這是兩本在他們同學中間廣泛傳播的書,也期盼這些日本的文化能對他們這一代有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