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W

看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後,很多人都會被雷夫老師的那種對教育的執着和付出感動。這裏本站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範文精選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1

每學期,我們都會共讀一本書,這也是老師的意願,平時沒有太多時間讀書,假期裏作為休閒生活的一部份,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這個學期,我們共讀的書是一本叫做《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書。當拿到書後,書的名字就很吸引我,教室裏會有奇蹟?是啊,其實在我們普通的教室中只要你留心觀察會發現許多奇蹟,第56號是怎麼樣一個教室?奇蹟是什麼呢?……我將它放在牀邊慢慢地、每天看一點,細細地品味着雷夫老師對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着雷夫老師在教會有育上的智慧與愛心。

打開書首先看到的是當下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為本書寫的序,她在這裏提到,“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國小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教師原來可以當的這樣好,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

有的人在講台上站了一輩子,甚至獲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得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些你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但班裏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米。而我們這位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鋭、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雷夫正是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得這裏成為了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原以為這是一間如何先進、如何美觀、如何寬敞的教室,沒想到卻是一間“又小又破”的再普通不過的教室!然而,這一間教室卻又是如此的不同!經過雷夫老師20多年如一日的投入,通過他的智慧和力量,他創造出了奇蹟——

一、信任,激發了孩子的自我要求意識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後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後,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50多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得住”學生的老師。

二、促進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

雷夫老師很懂得教授方法,讓孩子懂得學習,他特別重視語文教學中的閲讀學習。在他看來,要讓孩子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閲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雷夫老師為了讓叢林學校的孩子愛上閲讀,而作出的努力的故事。叢林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家境貧困,家裏沒有可供閲讀的書籍,雷夫老師告訴他們可以到圖書室去借書,可是孩子們甚至沒有一個人知道書店或是圖書館在哪裏,更不用説擁有借書卡了。但是雷夫老師並沒有放棄,他開始自己實行借書的計劃。他以家為中心,找了十幾個二十英里以內的公共圖書館的地址,他用一個晚上的時間計劃路線,之後就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借。當他知道有一家圖書館有六本他想借的書時,他欣喜若狂,可是沒有想到,圖書館都規定,同樣的書一個人只能借一本。雖然生氣,但是正如雷夫老師自己説的“什麼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意、有奉獻精神的老師。”他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裏,不停地出入各個圖書館為孩子們借書看,在離開某個圖書館後的一個小時內,又改頭換面地再次進去借同樣的書,有時會戴上眼鏡,有時會戴上帽子,有時還會戴個假鬍子。經過這許多的周折,他終於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書!這是一位多麼執着、多麼專注、多麼有奉獻精神,又多麼有智慧的老師!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作為一個高段語文老師,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樣的閲讀方式是適合學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師他做得更為細緻:他從為孩子選擇讀本,幫助不會閲讀的孩子,讓孩子對閲讀作出評估,以及把閲讀和世界聯結起來,從小細節方面使熱愛閲讀的孩子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這本書還能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反思在日常教育:當我們期望孩子謙謙有禮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是否以身作責了?當孩子不誠實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反省,自己是否言而有信?當孩子出現錯誤與失敗的時候,我們是越俎代庖,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當孩子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是置之不理,還是耐心地與之講解?當孩子想要參加某項活動時,我們是不是以學習緊張為藉口而阻止他?我們是不是不管孩子有多麼小的進步都會為之而喝彩?孩子的喜好與特長我們知道嗎?我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嗎?分數與想像力、創造力哪一個更重要?……雖然這是一本美式教育理念的圖書,與我們的教良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教育過程中,雷夫老師表現出來的那種愛與執着,讓我深深地感動,他讓我明白,當你潛心要在教育上為孩子們做出點什麼時,不僅要有用心良苦的創意,更要有百折不撓勇氣和激情四溢的踐行。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2

最近在網上有幸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部作品,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我充滿了好奇。因此我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進,哪裏可以做得更好。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為着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十分好奇。因為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裏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這讓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強烈的閲讀願望,有一種很想要去閲讀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着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裏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閲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歎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温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成績優異,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正因為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裏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現在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通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動,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雷夫老師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3

讀完了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真心感覺:有愛,就能創造奇蹟!作為一名教育者,內心有愛,對自己的學生有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愛,是最重要的職業準備。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選擇了愛的奉獻。雷夫,就是用對學生的愛,創造了56號教室的奇蹟。

在一次訪問中,一位學生艾倫告訴記者:“我去年問老師一個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説:‘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一直到我聽懂為止。”500遍自然是誇張的説法,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雷夫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孩子的一道題,他可以講解500遍!沒錯,就是500遍!沒有真正的對孩子的理解、耐心、關懷、愛是不可能重複講解超過50次的。

雷夫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孩子,他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為了孩子,他嚴於律己,率先垂範;為了孩子,他擠盡時間,排演話劇;為了孩子,他鑽研教法,耐心呵護……他可以為了孩子整日思忖用什麼音樂,他可以為了孩子用休息時間去制定旅行計劃,他可以為了孩子花費巨大的心思設計班級獨特的各項教學活動……他可以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最為寶貴的東西——時間!時間是什麼?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耐心!時間就是關愛!

在他的自述中有這麼一個片段,平淡的語調侃侃談來,卻讓人感動至深:“我早年自掏腰包支付所有費用(帶學生旅行),下午、晚上、週末的兼職我都做——就算為班上學生多籌到一塊錢也好。我在搖滾音樂會上看守廁所,為冰淇淋公司的產品做市場展示,替《洛杉磯時報》送報,幫郵遞人員開車,還到比弗利山莊給有錢人的小孩當家教。那些工作全是我討厭的,但當時的我一心只想給學生最好的旅遊。”為了他的孩子們,他幾乎可以付出一切,這種無私的犧牲,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愛!

因為愛,所以才捨得花時間,花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因為愛,所以才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發現高效率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等;因為愛,所以每一次過馬路都會默默地無視危險擋住過往車輛;因為愛,所以,才捨得傾盡所有一切的心血做一切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事情……

56號教室的奇蹟,就是愛的奇蹟!

書中的一些很有“韻味”,適合“細品”的語言摘錄:

卷首語:我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突出的創造力,於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範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自序“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

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

在一次訪問中,一位學生艾倫告訴記者:“我去年問老師一個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説:‘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一直到我聽懂為止。”……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身教確實重於言教

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

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我閲讀,是因為我喜歡這麼做。……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閲讀。閲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要讓孩子們在長大後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閲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

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一句話:除了基礎讀本之外什麼都不讀,智慧走路死衚衕。

幫孩子挑選好書的方法很多。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愛讀的書,繼續享受這份閲讀的樂趣。

“基礎讀本”“盲目的善意”“知道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時可能發生的結果就是:孩子們不但不欣賞這本陳述歷史的作品,甚至心生厭惡。(《安妮日記》)

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

(測試成績很好)這不應該是我們教數學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要孩子瞭解數字的威力,明白數學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趣味無窮。只訓練學生通過考試,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學説訓練狗一樣,只會讓升上中學就開始討厭數學的故事一再重演。

接着,我向他們説明一個重要的概念:測驗就像温度計,它是一種測量工具,就這麼簡單。知識它測的不是温度,而是對某項技巧的理解。我會提出一個問題:要是他們某次數學沒考好,會有什麼實際結果?他們的未來是不是完蛋了?第二天太陽是不是照樣升起?孩子們需要了解,一次沒考好並不代表是世界末日。爸媽還是愛他們的,我也是。如果學生在某次乘法測驗中表現不佳,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還不瞭解這個技巧,而我很願意再為他講解一次。從“信任”的主題上看,我説到做到。我前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們知道我不會放棄他們,也不會因為某一次測驗的分數生他們的氣。身為大人的我們,必須努力幫助孩子們安全度過分數的陷阱。

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

“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漠視這些人生重要課題?或許是因為稍稍提高分數很容易,教導誠信和道德的難度卻很高。

在一個課堂中強調“測驗分數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為大人的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去讓孩子們知道測驗分數不過是他們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質。

我早年自掏腰包支付所有費用(帶學生旅行),下午、晚上、週末的兼職我都做——就算為班上學生多籌到一塊錢也好。我在搖滾音樂會上看守廁所,為冰淇淋公司的產品做市場展示,替《洛杉磯時報》送報,幫郵遞人員開車,還到比弗利山莊給有錢人的小孩當家教。那些工作全是我討厭的,但當時的我一心只想給學生最好的旅遊。

接着,我會走到馬路上,把車輛全部擋下來,就算是在高峯時刻的費城大道正中央,也照樣走過去擋下所有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