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3000字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3W

我們在心得體會中可以加入一系生活案例,寫心得體會的第一步,我們要將自己的內心感受進行梳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3000字6篇,供大家參考。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3000字6篇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1

‘’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説的是良好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力量。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一個家庭的家風,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在我的家,我的祖輩們雖然沒有把家風家訓寫下來貼在牆上,但都在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現在總結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勤發家、以儉持家”。

“以愛興家”

所謂“愛”,就是仁愛、慈愛、大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愛國和愛家。爸媽對我進行愛國主義薰陶,是從學習歷史入手,買一些諸如《上下五千年》這樣書籍給我看;戴紅領巾的時候給我講解紅領巾為什麼是紅色的;到北京去旅遊,帶我去天安門廣場去看升國旗,唱國歌;出去旅遊時,只要時間允許,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也是我們的項目之一,讓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有時候讓我一起看《新聞聯播》,引導我關心國家大事,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我的民族自豪感。在奉獻愛心方面,爸媽鼓勵我為地震災區捐款,為貧困山區的兒童捐衣捐物,在挑選捐贈物品時,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挑一些品質好些的物品捐出去。記得小時候我們住的老小區樓下的柴間裏住着一家外來打工人員,那家的小姐姐每天放學都是趴在一張椅子上寫作業,既影響脊柱發育又影響視力,爸媽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家裏暫時還用不到的小書桌送給她,當時我心裏雖然不太樂意,但在爸媽的勸説下,最後很開心地一起把桌子搬到小姐姐的家裏。後來我們兩人成了好朋友,經常來我家玩遊戲、看動畫,正所謂“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以德治家”

所謂德,就是道德修養,要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道德品質。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義之財勿取,合理之事則從”,説的就是一種好品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良好的品格將使孩子受益終生,正所謂“積善能裕,懷德惟寧”。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孝順、善良,禮貌,誠信的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爸媽通過他們的言行對我這方面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爸媽總是對我説,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媽還常説,孝敬無底線,就是説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爺爺生病住院期間,我們全家利用國慶假期夜裏開車去江蘇看望照顧他,由於堵車在高速上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照樣毫無怨言開開心心地趕到醫院,忙前忙後地照顧老人。平時只要有時間,爸媽就帶着我回老家,帶着禮物去看望照顧爺爺奶奶。父母平時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讓我覺得孝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從小爸媽就教育我要誠實守信,因為它是做人的道德底線。記得有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爸爸問我最近單元測驗過沒有,那次檢測考得不好,我怕受到批評,就撒了謊。後來爸爸從微信羣裏知道了測驗的情況,就及時找我好好溝通了一番:“成績下降了還可以通過努力東山再起,而一個人的誠信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後果很嚴重”。通過這次教訓,我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這句話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勤發家”

古人云:“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平時看到爸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下班回家操持家務的忙碌情形,對我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爸媽要求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務活也要承擔一部分,比如掃地、洗碗、疊衣服之類的。不要沾上“公主病”,所謂“女孩要富養”,在我們家提倡的是“精神方面的富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學習方面,爸媽注重培養我“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和“鍥而不捨”的“釘子”精神。為了提高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我先後參加了諸如“美術、舞蹈、聲樂、游泳”等興趣班。爸媽的初衷不是怕我輸在起跑線上,而是怕我變成“書呆子”型的“學霸”。但報興趣班時我們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自願,二是持之以恆。因為路上的車馬勞頓也很累,家長不僅費錢,也要花時間陪伴,雙方都要有點“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一路堅持下來,有所收穫。

“以儉持家”

俗話説:“成由節儉敗由奢”、“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所以,爸媽經常教育我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文具,選擇耐用實用的學習用品,穿大方簡潔的服飾,不亂用零花錢。每年給我的壓歲錢,叫我自己管理,自己支配,教育我“錢要花在刀刃上”,從小培養我理財的意識。

當然節儉的好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特別是在當今物質豐富,獨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形成勤儉節約的思想,還是要用點方法和心思的。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在衞生間開着水龍頭玩水,教育了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又在洗手間玩水,爸爸跑去偷偷把總閥門給關了,並告訴我説水被我玩沒了。過了一會兒,我渴了要喝水,爸爸説沒有水喝,水被我浪費掉了。這樣我渴了半天,覺得很難受,讓我切身體會到節水的重要性和浪費的嚴重性。在我家的樓頂的露台上,我們開闢了一塊小菜園,爸媽經常帶我一起翻土、播種、澆水和除草,這個過程不僅讓我瞭解植物生理和植物栽培的相關知識,而且讓我真正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義。

“以愛興家、以德治家、以勤發家、以儉持家”,我們家的家風,承載的不僅是規矩,更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它似一罈深厚的老酒,散發着那沁人而又濃厚的清香……“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似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似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2

5月24日的《面對面》欄目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母親因9歲女兒不願讀書,將其捆綁至牀頭達130個小時,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終導致孩子慘死。看完報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參加的“家風家教大家談”座談會上一個主任的講話,他講到,從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管理強度來看,家長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既懂教育,又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是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種,是雖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亂管孩子的人。這三種家長裏面,第二種破壞力是最大的。

一個家長,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減少對孩子的胡亂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給孩子的話,孩子多半會成長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很多是70後、80後的家長,這些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文化,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長恰恰契合了第三種,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對待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第一類家長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個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規律的,這樣一般會培養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現在我們社會上充滿了第二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對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對孩子的教育的確很着急,但方式不當或過當,導致許多社會悲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危險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家風、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現實意義。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庭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的首要載體,家風家教是培育道德、培養人格的重要途徑。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兒女上行下效;父母行為不端,兒女必受其害。家風家教可以説是聯接個人、家庭、國家的紐帶。家是最小國,國是萬千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社會都不會安定和諧。社會發展至今,我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族減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風淡化,家教缺位,家規失威,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不良現象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乘虛而入,有的侵蝕家庭甚至危害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去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一檔採訪節目《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播出後,從沒離開但已久違的“家風”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在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説,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其實,許多家風家教的內涵正是我們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吻合,可謂是傳統精華,影響深遠。抓家風家教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達到教育和諧的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良好家風、學會正確家教,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這才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現。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3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好的家風和不好的家風都會影響到後代。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台上向兩極發展着。所以説,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着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魯迅先生也曾説過:“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開歷史,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朱伯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則,作出表率。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對社會有益的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云:父母亦師;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為。著名翻譯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於言教,更注重於身教。他在1962年給傅敏的信中説:“我和你媽媽給你的榜樣總還是勤勞認真的,……我對青年人、對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體上,物質上的吃苦)以外,從不比黨對黨團員的要求低;這是你知道的。但願我們大家都來提高自己,不僅是學識,而尤其是修養和品德!”

三是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温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4

家風是什麼?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是家族中長輩對後輩的默默影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就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

媽媽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順。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孝敬長輩。記得兩三歲那年吃團圓飯,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夾。這時爸爸媽媽立刻制止了我,語重心長地説:“我們要學會尊敬長輩,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等爺爺奶奶他們來才能一起吃!”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那時還不明白話中的真正含義,但我還是乖巧地安安靜靜地等長輩們來。從那以後,“孝”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裏,漸漸生根發芽。

外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帶着我去看外婆。由於外婆説話不太清楚,媽媽總是貼近外婆細心聆聽,猜測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顧她。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孝”的含義。此時,“孝”的種子已在我心裏開花結果。現在我們中學生,並不能也沒必要為父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説,為人處世要講禮。

“禮”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一次爸爸帶我出去玩,要問路。於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請問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還年輕呢,爸爸仍用了尊稱,最後還不忘説“謝謝”。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一個微笑,一句感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帶給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以後不管在家在外我都會牢記家風,注意禮儀。

奶奶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勤勞能幹。

奶奶是個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以前我吃飯總是掉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奶奶心靈手巧,總是修復舊物。被子這裏縫縫那裏補補便繼續蓋,衣服也是打着補丁。奶奶還特別有創意,經常舊物改造,廢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縫一個小枕套,奶粉罐綁在一起又是一個凳子。從奶奶手中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又實用。她還叮囑我們要隨手關燈關風扇關水龍頭,久而久之,我們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我還學會了做人要善良、寬容、誠實等等,我會銘記家風,並將家風發揚大!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5

俗話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每家每户都有着獨自的家風家訓。這種良好的品質,將會從上一輩的心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要接過這沉甸甸的擔子,並把它傳承下去。

“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強健的體魄,你用什麼服人?”這句話,母親從小就對我説,因為家中原來經營着一家書屋,我也從小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母親對我很嚴厲,自打我認識字以來,她便不再給我念童話書了。這也使得我的童年過得特別快,甚至我還沒有發覺自己長大了,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不過,這也帶給我別樣的收穫,在同類孩子中,我總會顯得格外的成熟,這讓我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親告誡我:“你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多認幾個字就能怎麼樣了,外面比你爭氣的人多多了!”聽了這話,不爭氣的我不爭氣地哭了,這淚水把我心中那囂張的氣焰滅了個灰飛煙滅,我明白母親的意思,她不過想同其他母親般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驕傲。

父親總是温和的,可我卻有着如此潑辣幹練的性格,大概是隨母親吧。“做人輕浮,態度隨便,這可不是個好孩子的表現喔!”父親為了告訴我這個道理,做事經常慢慢的,母親見了是要罵的,我不由得替他擔心,直到有一天夜裏,我下牀上廁所,偶然聽到母親與父親的對話。“你不要這麼兇嗎,”這是父親的聲音,“孩子還小,有些習慣要慢慢養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親的聲音比平常温柔了許多,父親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裏,做事情老是一會走神,一會認真,這怎麼行嘛。我要告訴他,做事首先要態度認真,什麼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親不同於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彷彿比別人更細,更密。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不能丟,如何使人既遵循規則,又能學習良好品質,還能傳承傳統。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於其他父母的特點了。記得那時候我還小,吃年夜飯時,因為無知,而坐到了正對門的“上八位”,這是長輩的位置。母親見了,便走過來,同我説起“上八位”是長輩坐的,問我能不能和外婆換個位置,我第一次見母親温和的樣子,便爽快的答應了,事後,母親對我説:“兒子,你要學會尊敬長輩,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我們,就沒有你了,對嗎?所以,我們要通過每一件事情來表現出對長輩的愛,對吧!”我點了點頭,看見母親笑得那麼美,那麼美。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家風家訓會伴着我們每一個人成長,帶給我們許多良好的品質。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6

一個人的成長成材,離不開家風的潛移默化;而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即是千萬家庭家教家風的總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的古訓仍歷歷在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更是千年不殞,中國古人對於家風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處世之道,是祖先歷經世事之後的經驗之言,可以成冊,可以言傳,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必是對兒孫的諄諄勸誡。好的家風淳樸無華,催人向善,是引導兒孫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門,也是約束兒孫行為規範的內心準則;反之,則誤人誤己,誘導兒孫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齊家,往大看是治國平天下。優良家風需要傳承,需要推廣,社會正氣需要弘揚。

家風對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個人的第一課堂,我們常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便是對於家風的一個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個真實的寫照。父母誠樸,則兒孫向善,父母貪腐,則兒孫效仿,家風直接影響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古來宗族大家庭,必讓孩子以德高望重者為榜樣,而今家庭變小了,更需要家長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師,讓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為後代茵福。

良好的家風能形成廉潔的行政作風。近年來,官員子女家屬腐敗事件頻發,影響惡劣,不免令人質疑其家風。“小來偷針,長大偷金”,不良家風追求物質、追求慾望、追求攀比,不僅自己鋃鐺入獄,也為兒孫後代埋下禍根。值得慶幸的是,行政廉潔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一生奉公執法,淳樸善良,為人民辦實事,廣受尊敬與愛戴。家風會蔓延到工作作風,優良的家風則是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風的廉潔公正則需要家風正統來保證。

家風影響社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社會是千萬家庭的總和,家風匯聚起來就是社風,多數家庭家風淳樸,則社風淳樸;社風的急功近利,則説明多數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來人們對物慾的過度追求現象越來越嚴重,拼豪宅、拼豪車,甚至有結婚彩禮都明碼標價的奇葩景象。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而改變社會風氣不能一蹴而就,着眼點仍需在家風。

優良家風需傳承,社會正氣需弘揚,這不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會弘揚家風的建設,不僅能揚善於小,防惡於微,更能引導人們摒棄浮躁功利,重塑文明榮辱。而家風的建設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榜樣力量,社會的持續關注和人們的長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