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2W

治療時是醫生的左右手,巡視時是患者的親人,專注於您的病痛,開心於您的笑容,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瓦戈醫生》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日瓦戈醫生》讀後感三篇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1

讀《日瓦戈醫生》,很多時候有冷颼颼的感覺。人們在冰天雪地裏互相殘殺,為了各自的信仰,無意義地走向死亡。他們懷着滿腔熱情,進行殘酷的戰爭,與無冤無仇的人互相射擊,凸顯了人類靈魂的卑微。

一個醫生,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被捲入戰爭環境,他的無奈與抗爭,對生活的掙扎歷歷在目。其實,他只想和親人在一起,享受人世間温馨的家庭生活,可惜時代的環境那麼不可抗拒,他在冰天雪地樣的環境裏艱難行走,幾度與親人離散。

整部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西伯利亞地區的.寒冷。在寒冷的色調裏,醫生悲天憫人的情懷,是書中温暖的潮流,他心中的人道主義理想的光環,是冰天雪地裏聖潔的雪蓮花。他救助敵方受傷的士兵,儘管那個士兵明確表示仍將返回敵方陣營,繼續與他們為敵,他還是想盡辦法讓那個士兵返回自己的部隊。自然環境的酷寒不足以使人畏懼,使人內心打冷顫的是人心的冷酷。戰爭讓許多平民百姓走向死亡甚至患上嚴重的精神病,有一個士兵竟然因為害怕自己死後,妻子和孩子會遭受凌辱,而自己先把妻子和孩子殺死。

冰天雪地的樹林裏,還有比殺死自己的親人更令人心寒的嗎?帕斯捷爾納克讓人感受到他那個時代給人們造成的心裏重壓,難怪當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遭受了國家體制內文壇的攻擊,在孤獨中黯然離去。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2

“改造生活!人們可以這樣議論,也許還是頗有閲歷的人,可他們從未真正認識生活,感覺到它的精神,它的心靈。對他們來説,這種存在是未經他們改良的一團粗糙的材料,需要他們動手加工。可生活從來都不是材料,不是物質。它本身,如果您想知道的話,不斷更新,永遠按着自我改進的規律發展,永遠自我改進,自我變化,它本身比咱們的愚蠢理論高超得多。”

“在他看來,歷史有如植物王國的生活。冬天雪下的闊葉樹林光裸的枝條幹癟可憐,彷彿老年人贅疣上的汗毛。春天,幾天之間樹林便完全改觀了,高入雲霄,可以在枝葉茂密的密林中迷路或躲藏。這種變化是運動的結果,植物的運動比動物的運動急劇得多,因為動物不像植物生長得那樣快,而我們永遠不能窺視植物的生長。樹林不能移動,我們不能罩住它,窺伺位置的移動。我們見到它的時候永遠是靜止不動的。而在這種靜止不動中,我們卻遇到永遠生長、永遠變化而又察覺不到的社會生活,人類的歷史”。

人民能夠創造歷史嗎?妄圖創造歷史的人都是自大狂,對待生活亦是如此。是的,生活與歷史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由所有現實生活中個人的合力而不是由一小撮人決定的。那種對待生活如對待機器,認為可以通過精密的設計圖改造生活、增加人們的幸福的做法,只會把人們拋入混亂和苦難的深淵。讀了《顧準日記》再讀《日瓦戈醫生》,對這一點感觸尤為深刻。日瓦戈和顧準,一個小説中的人,一個現實中的人,從20世紀20、30年代的俄國,到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他們的命運是如此的相似。他們不為空洞的語言所迷惑,堅守本心,所渴望的無非是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擾,有一個安靜的書房供自己研究於寫作,而不是不且實際的空想。他們不願隨波逐流喊些不符內心的空洞口號,但是他們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唯有寄情於研究和寫作。日瓦戈是現實中的顧準,顧準又酷似小説中的日瓦戈。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革命年代俄國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也為他們在苦難的生活中仍不忘研究的精神所感動。

《日瓦戈醫生》讀後感3

公尤里·日瓦戈是出於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説《日瓦戈醫生》

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地醫生,卻將遵循醫德,救死扶傷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戰爭面前,人的存在感很弱,生命就像草芥,在狂潮中沉浮。但在日瓦戈眼裏,在渺小的生命也必須要維護,曾經上過戰場的他,面對白軍的衝鋒,卻一直瞄準一棵枯樹射擊,博愛之心不言而喻。

誠然,命運不會因生命的渺小而放棄指引它前行,但挫折與失敗仍會不安分的掐絲,直至聚合與離散。日瓦戈的命運也亦如此。日瓦戈喪失雙親,寄居在舅舅好友家中,同託尼婭生活在一起。醫學專業畢業有同託尼婭結婚,只惜此時祖國已處於鉅變之時,沙皇俄國被推翻,蘇維埃成立,誰能料想,隨之而來的不是和平與希望,而是戰亂與饑荒。日瓦戈一家被迫遷往西伯利亞瓦雷金諾,在那裏他又被錯誤得抓去做奴隸,囚禁在游擊隊中。一年半以後他回到住處卻發現家人已流亡國外,家也沒有了。生活在動亂時期的他並沒有因生活的窘困而放棄所有的期盼。書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日瓦戈在逃到孤僻的瓦雷金諾的日子裏,他每天堅持愉快地寫作。即使他一無處可逃,但每望到遠方茫茫的雪海,他就相信會有光明的未來。就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了兩段可貴的愛情,他反對政黨的鬥爭,反對狂熱的革命,謀求安穩的生活與永恆的和平。

《雙城記》開篇有句話“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糟糕的年代。”糟糕在每個人有必須在夾縫中徘徊,掙扎,美好在善與愛總在那一瞬間閃耀着人性的光芒。日瓦戈的一生雖然坎坷,迷茫,但百年之後重新擦拭那一顆心,它依然熱忱與鮮活。日瓦戈精神經歲月的洗禮,依然不御鉛華自生音。又想到另一位蘇聯作家筆下的保爾,在戰爭面前,保爾與日瓦戈一樣,想戰士一般秉持人性,肩負重任,為祖國的和平奮鬥不息。

人是渺小的,但也是偉大的。有一種追尋未來的精神叫“日瓦戈精神”,有一種生命,即使脆弱,也會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