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集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27K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集3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集3篇

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1)

  20xx年7月4日-7月11日,本人蔘加了我院組織的赴井岡山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回顧黨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親手開創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因此我院開展的“紅色之旅”思想教育活動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對此次井岡之行也有着深刻的體會。

  井岡山是我黨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見證中國歷史偉大轉折的一座不朽豐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闢了新的道路,在這裏,中國共產黨員擎起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第一面旗幟,開創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井岡山開始,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

  當汽車在井岡山下蜿蜒的公路行駛時,《十送紅軍》、《請茶歌》、《三灣來了毛委員》……這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紅歌就在車廂裏盪漾,我凝視窗外不語,任由充溢着激情、柔情和深情的優美旋律,鈎沉起曾經青春和激揚,也最為英雄主義和和秋風細雨般纏綿的浪漫遐想。

  以前都是從書本上了解一些井岡山斗爭的歷史,這次上山才具體地知道了井岡山根據地是在許多山峯中的五塊大小不等的平地上建立的,與山下通過五個哨口的小路相連,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部隊的七百人上井岡山開始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道路,井岡山根據地人數最多時達萬人,由於戰鬥頻繁,敵人封鎖,衣食住行極為困難,紅軍醫院傷員最多時達八百多人,而醫生僅有2人,另外有幾個懂中醫草藥的,許多器械用毛竹製成,手術刀用梭鏢代替,個別領導負傷,只發一包鹽來洗傷口,算是特別照顧,困難之大,鬥爭艱苦,今天想起來真有些難以置信,然而先輩們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使中國革命沿着井岡山開闢的道路,取得最後的勝利。我非常感慨,心中的紅色井岡,是燎原星火、紅旗漫卷、杜鵑花開;是紅五星、紅土地、紅纓槍;是打土豪、分田地,歡聲一片;是“我自巋然不動”、“風展紅旗如畫”和“戰地黃花分外香”的英雄氣概、理想追求、信念和信仰。

  井岡山之行雖然短暫,但井岡山給我們的震撼是井岡山之前無法想象和無法感覺到的,特別是對江澤民同志概括的井岡山精神內涵:“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勇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我們體會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加倍珍惜。

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2)

  五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區局團委組織我們全體團員來到湖南韶山,瞻仰偉人故居。第一次踏上紅色之旅,感受紅色教育,我感覺突然之間經歷了許多事情,有的轉瞬即逝,有的刻骨銘心,永世難忘,而且時間過得越久,印象就愈加深刻。

  5月2日的韶山,温度直逼30度。頂着炎炎烈日,我們來到了韶山,映入眼簾的是滿山的蒼松翠竹,銅像廣場上的毛主席銅像讓人肅然起敬。毛主席故居是一座泥磚的平房,背倚羣山,面臨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見的普普通通的農家住房。走進故居,裏面的擺設一切依舊,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跡歷歷在目,橫屋裏擺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裏的方型架子木牀,青色大布蚊帳,天井邊房中陳列的農具、水車、蓑衣、風車,經過半個世紀的滄桑,歲月褪盡了它原有的色彩。導遊向我們娓娓訴説着偉人年少時的智慧和風采,貧困的中國農村生活,養成了偉人勤勞、勇敢、樸素、苦讀的秉性。

  走出故居,展現在眼前的是滿眼綠色,依山傍水,環山圍繞,青松鬱郁,翠竹婆娑,大自然的氣息,使我們心曠神怡,讓我們領略到“聖地”靈氣和歲月的記憶。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撫今追昔,我們由衷地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這次參觀毛主席故居的過程中,我們瞻仰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寫下的字字句句,緬懷他的豐功偉績,深切的感到共產黨的偉大,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在紅旗下成長的人,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更應該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首位。

  匆匆吃過午飯後,我們趕往遠在三十八里外的花明樓,“劉少奇故里”五個鎦金大字閃閃發光。進入大門,寬闊的甬道拾階而上,道路兩側的松柏高大挺拔,亭亭玉立,平台中央的花壇裏,冬青鬱鬱葱葱,寓意着劉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台階一平台一台階循環往復,直至最高處,矗立着劉少奇銅像,銅像高7.1米,造型美觀,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生動的再現了日理萬機致力於強國富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光輝形象。

  銅像四周,闢有小巧的廣場,四周有雪松、桂樹、松柏掩映,綠草盆景,四季春色,莊嚴肅穆幽深,給人一種對偉人肅然起敬的感覺。紀念館位於故居南側約250米處的山坡上,四面羣山環繞,間有水塘輝映,並有亭閣飛檐,外觀莊嚴雄偉。紀念館座北朝南,呈三級展開,為分散自由羣體,庭院結構,分為序廳和八個展廳,系統的展示了劉少奇同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事蹟。

參觀紅色教育心得體會(3)

  20xx年8月12-13日,我隨黨校學員一起,參加了東蘭革命傳統教育學習活動。東蘭—-右江革命的腹心地,這裏不僅有着綺麗的風光,更因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啟人緬懷的革命勝蹟成為令世人敬仰的紅色革命聖地。我是東蘭人,這次又有幸成為黨校研討班的一員來到東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接受了兩天的學習和教育,在革命紀念碑前、拔羣墓前、拔羣廣場、拔羣紀念館、列寧巖,我們重温了革命歷史,瞻仰了鄧小平、韋拔羣等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東蘭的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充分領悟學習了東蘭的精神和真諦。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於奪取勝利。我們要象韋拔羣等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畏艱難,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黨的十x大剛開過不久,總書記帶領中央書記處的領導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温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艱苦奮鬥精神,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義。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牢記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經受住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考驗,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產黨人,做清正廉潔的黨的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