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優選4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為了讓讀者對你閲讀的書籍感興趣,大家要認真對待讀後感的寫作,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優選4篇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1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潔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後,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閲讀它的衝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居於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裏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沈復,而是他的妻子陳芸。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芸孃的可愛之處在於,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會吟詩作對,對於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於,她賢淑能幹,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緻,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置中五六隻瓷碟,裝上飯菜,如裝於花瓣中。芸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一起參加廟會。因那時並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韻味才行,後遇到憨園,芸娘很喜歡憨園,但因種.種原因,沈復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後來芸孃的病情更嚴重。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會寫閨事,夫婦生活,而沈復以直率平實的語言敍述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後來,沈復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貧窮,生活艱難,芸娘仍為沈復想辦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芸娘紅顏薄命,沈復漂泊各地。

“浮生”應就是指沈復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芸娘在一起的時光雖短暫,但很歡樂,美好,但相比較他後大半生坎坷遊歷,那些歡樂的時光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2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裏,有一盞是屬於沈復和陳雲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雲,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芸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光。陳芸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着男裝與沈復觀神誕花照,遊於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的日子過得舒雅温暖。這半生,如此美麗。我最愛芸娘説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温柔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羣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温柔入骨的芸娘,讓沈復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芸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芸舊疾復發,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裏。從此,三百隻身天涯,風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月親手摺煞,鋪以滿面風霜。

沈復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遊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徵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雲煙過眼,不道領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遊心,悠然於世間。

沈復此生見過美景無數,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采,似海風拂面,大魚覆舟。“春雲偶住留痕室,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意足。

沈復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點綴花石,亭台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於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芸的部分。芸娘一死,沈復形容枯槁;接着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一生瀟灑坦直,最後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歎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的一生,坎坷與情意,快活與傷離。沈復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澱出百年醇質,輕輕地温柔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閒,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裏,沈復定會為了見到陳芸,為了他們所向往的清風朗月,流浪千萬裏,不問歸期。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3

並不能用有趣、精緻、傷感來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許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題記

或許有的人一生轟轟烈烈,或許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許有的人活得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光彩奪目。沈復是哪種人,我不得而知。關於他的生平,百度也僅是寥寥數語。但這本充滿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書卻能讓人體會作者苦樂摻雜、至誠至愛的一生——沈復,他,已成經典。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在那些逝去的時光背後,星星點點都是回憶,若不以筆墨記錄下來,未免辜負了那一路的風光與坎坷。在作者心中,為官作宰不足掛齒,與愛人琴瑟和鳴才真是一輩子難以忘懷。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女紅習得嫻熟,通曉文學詩詞,那一身才情頗受他之喜愛。每當看到“秋侵人影壽,霜染菊花肥”時,我總能體會到陳芸的蕙質蘭心。這樣一位妙人對於沈復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以言述。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之時,我便能感受到沈復的心是怎樣的支離破碎。等到她靈魂縹緲,懷恨辭世之時,我也忍不住吶喊,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一對恩愛夫妻只可來世再見!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為失去了芸的沈復會痛不欲生,追隨妻子而去。但他沒有,痛苦之後他平靜地接受了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遊四方。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是多麼偉大的思想啊!“天道無為”是他之所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就是他的追求。當夕陽西下,獨自一人,登上山頂,拈鬚吟哦“獸雲吞落日,弓月彈六星”,與酒光對飲,喝到微醺,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我相信這種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説“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否就是人活於世間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這或許便是這本《浮生六記》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通用範文4

細讀全書,方自明瞭。芸雖思維高超,卻在處置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享譽中外,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節很嚴正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處處膽大妄為,後來慢慢放鬆了,在公然場所也和三白並起並坐,當然就有人看不悦目,緩緩起了閒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説芸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後來家中有了些閒言,沈母以為芸寫信不明白,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怕沈母不愉快,便不説明。

三白在真州任職寄住時,弟弟啟堂向街坊借錢,叫嫂子芸娘做擔保。鄰居索要,芸寫信告知三白此事,啟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誤以為是芸自己借錢卻詆譭小叔子,又拆信見信中稱姑(沈母)為令堂(你媽),翁(沈父)為白叟(老頭),更是怒髮衝冠,叱責芸大逆不道。芸怕傷啟堂感情,竟不作解釋。 讀到此處,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責備她,或者暗裏稱説“令堂”、“老人”便罷,於文字信中卻切實不該。而對借錢之事不作解釋,怕兄弟失和,想忍辱負重,我也不贊成,該解釋的就要解釋,何必左右顧盼。超然大度的芸娘,獨在家事上氣宇軒昂!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個識情重義的人,也正因如斯,反令本人陷入窘迫。他幫友人做保借錢,朋友卻捲款而逃,不知所向。債户找上門來,擾攘終日。沈父大發雷霆:“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君子之債!”此事難以釋然,確實無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終於將三白跟芸娘一起遣出家門,借居於友人家蕭爽樓。

移居蕭爽樓兩年後,沈父又接他們回家。然而,家道逐步衰敗,又加上納妾憨園之事,芸禁受打擊身材虛弱,家人膩煩,她不得不靜靜隨友人去鄉下調養。而這一去,她竟病愁難融,終客死他鄉! 讀到《坎坷記愁》中,芸乘夜舟去鄉下,與兒子逢森離別,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歸矣!”,後竟真成永別!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歎,慘然淚下!

而憨園之事,是我最不可懂得的――芸娘居然要自動給三白納妾!

我真的不知道芸娘是怎麼想的。豈非是太愛三白,於是盡其所愛以愛之? 當她向三白提起納妾事時,三白先是一臉茫然,而後極力反對。而芸居然興沖沖地拉着三白跑去探視一個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園。重複推卻不成,三白只好預備納憨園妾。可是後來另一有錢勢人將憨園納走。芸痛悔不已,而姑翁盡責:“勾搭娼家,敗壞門風!”

唉,芸為三白納妾實是杞人憂天,無聊之舉,後人未必以為她這是慷慨寬容。何況,她與三白的情感深摯,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個別的伎女懂什麼才情風雅呢?

憨園之事,讓我聯想到清朝《水雲樓詞集》作者蔣鹿潭與其妾黃婉君的愛情悲劇。黃婉君也是個歌伎,蔣年近五十時納為妾,雖然家景貧苦,倒還算協調。惋惜後來蔣借錢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殘了,一幫詩人朋友也沒放過婉君,以“清苦紅杏出牆”為理由,逼她自殺徇夫。唉,看來,愛情須要物資基本,窮佳人難以企望完善的愛情。

中國文壇裏,有很多飢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則是這羣寒士的頭人。沈三白終生,坎坷太多。有段時光他甚至已到日暮途窮的狀況,腰間掛着幹餅,鞋濕泥濘,露宿野廟,到處借錢。而他在貧窮逆境中仍豁達樂觀,忍無可忍,卑躬屈膝地看待生活,實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論是遊幕經商,還是奔走忙碌時,他仍然興沖沖地,在困頓中保持着樂天,經歷了無數山水風光。過紹興,遊西湖,上寒山,閲徽州,登騰王閣,入廣東,出函谷關,後一記甚至還記錄去了台灣。浪遊之愉,不一樂乎!他意興飛逸地繪畫《噗山風木圖十二冊》,石湖看月彈琴吹笛,與友人指導山水,評議景色,激揚襟懷,於世人驚歎之風光盛處,甦醒地獨出已見。

我滿懷驚喜地讀着《浪紀行快》,心中一遍遍感慨着,看吧,只管生活崎嶇多磨,這照舊是多怡然自得的浪遊!古代人的生活是如許地寂寞枯燥,身在困頓中已是疲乏不堪,何可能如三白那般超脱,笑看苦難,不亦快哉!

《浮生六記》文字如珠玉般乾淨雅緻,無論是在安靜的順境,仍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讀出他們的艱難,也讀出他們金石般的意志,更讀出了他們高貴超拔的精神品德。

芸娘對珠寶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對破書殘畫極愛護。收集殘書卷為“斷簡殘編”;收集書畫破損為“棄餘集賞”。讀此處,深深歎服芸娘,不愛紅粧,只一心愛護文藝,尋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据陋室,仍舊有着淡泊幽閒,在最平常的柴米油鹽中,營造“夜半濤聲聽烹茶”的小情趣。連一塊臭豆腐,竟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種深沉的文明瞭。經由這種文化的薰陶,連苦難和滄桑都會顯出温和的漂亮。只是這種文化,咱們簡直已難企及。

於清貧生涯中,始終堅持陶然其樂之心;於喧囂塵世中,始終不失開朗安靜之心。

“鄉下七月,與芸於柳蔭下垂釣。購菊花植遍,玄月花開,陶然其樂。芸喜曰:‘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認為詩酒之需。平民菜飯可樂畢生,不用作遠遊計也。’” 看他的文字,曉得他是真正脱卻了名韁利鎖的人,記樂記趣真能見到樂從何來,趣由何出。夫婦二人把心力精力悉數放在天然萬物、山籟林泉與及對對方蘭心慧性、解頤妙語的挖掘上,反而不在意現什物質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富麗愛情離我們一般人太遙遠,我們只有遙望羨歎。而三白與芸孃的愛情卻如此活躍逼真地讓我眼眶潮濕。他們對生活的酷愛,對幸福的解悟,於何時何地,都那麼污濁晶瑩。俞平伯先生説:“《浮生六記》像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的色彩,只見精微,不見製造的痕跡。” 沈三白沖淡靈動的文字,娓娓道來人生之趣、樂、愁、快,於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寧靜以至遠,恬淡以明志。千年來,有多少人可如此? 而三白與芸娘,真正到達瞭如此境界!

我想,在這塵煙囂張的俗世之中,依窗點燈,跟着沈三白明澈的書香字跡,去發明點點滴滴的平常幸福,於熱烈場中忽開冷眼,於崎嶇愁境中恍然大悟,也是一種禪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