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心得體會就是將實踐中進行的思考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表達,通過寫心得,有利於我們不斷的更替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8篇,感謝您的參閲。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8篇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1

我是喜歡寫信的人,到現在我都經常給讀國小的兒子寫信,雖然如今用信件交流的方式逐漸被現代化的通訊方式所取代,可我認為書信的作用卻是現代通訊無法替代的,因為字裏行間會透露出寫者的情感,並以整體而不是碎片化的方式呈現。諸葛亮的《戒子書》、曾國潘的《家書》、《朱子家訓》、《傅雷家書》等經典家書承載着十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信息,也是寫信人理念觀點、心路歷程、真實情感的個性化展示。而《紅色家書》更是字字帶血,句句含淚,讀她們,就如同自己是戰士,正浴血沙場;就如同自己是地下工作者,正“三過家門而不入”;就如同自己身陷絕境,仍矢志不渝……先輩們用樸實無華的話語訴説着對家人的依依牽掛,對事業的一腔熱血,對黨的無限熱愛。

品《紅色家書》,我品出了我們黨的黨風與傳承千年家風的完美融合。我想,學習《紅色家書》就應當讓優良的黨風落地生根,就要讓純樸的家風永遠傳承,用黨風培養家風,用家風促進黨風。__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關係的不僅是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連着黨風、政風,社風、民風。“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要讓黨風始終如春風拂面,就要強化“四個意識”,特別是政治意識、看齊意識。廣大黨員幹部要把《紅色家書》作為個人修身立德、增長境界的重要內容,作為嚴家教、正家風的重要內容,發揚革命先烈家風建設的珍貴遺產,見賢思齊,帶頭示範,建設好家風。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2

在浩瀚向前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種精神可以跨越時空接續傳承,總有一股力量可以直抵人心催人奮進。在革命戰爭年代裏,革命先烈們用獻血染紅的一封封紅色家書,承載着這種精神與力量。3月底,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在井岡山調研時,就被這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書信、一段段刻骨銘心的事蹟感動得動情落淚、徹夜難眠,以至於發出“每位同志都要認真讀一讀紅色家書”的號召。我想,紅色家書所藴含的精神力量應該引起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心靈共鳴。

誦讀紅色家書,感受到的是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國本為一體,當狼煙四起、國家瀕臨危急存亡之際,胸懷國家、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成為每一位有志之士的自覺追求,他們用生命與鮮血踐行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誓言。

“餘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將奔赴前線,希汝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我中華。”當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川軍將士抱定必死的信念奔赴抗戰前線,臨行前紛紛預留遺囑,誓死報國,傅常也揮筆給妻兒留下一封家信,權當遺書,雖只有短短三十一個字,但卻字字鏗鏘、蕩氣迴腸,充分體現了傅常殞身不恤、抵禦外侮、振興中華的家國情懷。

郝夢齡在給妻子劇紉秋的信中寫道:“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表達了誓死抗戰、血戰到底的堅強決心,彰顯了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的家國情懷,這封信寫成後的第六天,郝夢齡壯烈殉國,用獻血和生命了踐行了他的誓言。

誦讀紅色家書,感受到的是矢志不渝的堅定信仰。從古至今,為國家拋灑熱血的堅定信念始終深深烙刻在每位中國人的心靈深處,“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屈原的信仰,“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是文天祥的信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信仰。“信仰”的力量,仰之彌高,歷久彌堅。

在血與火的革命年代,正是因為有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無數革命先烈們堅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中國人民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未竟的事業一定有人能繼承,他們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用生命和獻血捍衞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陳覺烈士在遺書中説:“我們雖然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是夏明翰的絕命詩。

“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鬥。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偉大的”,在寫給叔父左銘三的家書中,左權用擲地有聲的話語,抒發了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奮鬥的遠大抱負,左權畢生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忠誠,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當左權在前線指揮作戰時,不幸中彈犧牲,血灑太行、壯烈殉國,時年僅37歲。

誦讀紅色家書,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們對骨肉至親的濃濃關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通訊極不發達的革命戰爭年代,家書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抒發感情、吐露心聲的載體。紅色家書裏真正動人至深的,並非優美的文字,而是隱含其中的真情實感,革命先烈們在家書中流露出來的對骨肉親人的濃厚感情,讀來催人淚下,令人刻骨銘心。“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陰間一鬼……”林覺民的《與妻書》用最深情的文字,譜就一闋痛徹心扉的千古絕唱,向世界告白,向摯愛的人告別,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處處真情,纏綿悱惻又充滿正氣。

當山河破碎、家國遭難時,革命先烈們深明“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只能舍小家、保大家,舍小愛,全大愛,把對家人的感情暫時擱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劉宗歆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多少人被槍殺了,多少財產土地被毀滅劫去了,難道我個人的生命還過分的重視”,他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義無反顧選擇到抗戰最前線,顯示出以身許國、保家為國的崇高品質。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無數熱血青年選擇到陝北去,王傳馥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給父母信中寫道:“相信那裏能夠造就我,報效國家。時間不允許我得到爸媽的允許而行,但我想是不需要的,一定允許的……也許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爸媽不必傷心,我以爸媽之愛來愛大眾,爸媽是喜歡的。”表現了王傳馥將對父母之愛升格為對天下國家之愛的人間大愛和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操。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紅色家書裏,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初心使命,有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是革命先烈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常讀常新。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從紅色家書中汲取營養、涵養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先烈遺志,完成未竟事業,砥礪前進,走好新時期的長征路,繼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紅色家書》通過開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推陳出新,旁徵博引,別開生面,思想性強。作為《紅色家書》的一名忠實讀者,對此深有感觸。撫今追昔,鈎沉史海,筆者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共產黨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和主心骨。

“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鬥,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左權曾在家書中寫道。1942年5月,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發動空前殘酷的 “大掃蕩”,妄圖合擊消滅我八路軍總部,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為保護北方局、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保護老百姓,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血灑太行。“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衞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縱觀《紅色家書》系列專訪,亮點頻頻,那麼,我們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

一是要“學”,只有認真看書學習,“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夯實理想信念基石。

二是要“幹”, 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認認真真幹事。實現理想,必須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方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

三是要“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須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夯實信念基石,必須不斷開拓新境界,奪取新勝利,不斷增強政治自信。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4

讀完這封家書,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家書充滿了作者願為信仰而獻身的革命豪情,而家書背後則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在大革命時期,一位母親為了革命,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滿3歲的幼兒。她也愛自己的孩子,她用飽含深情的筆記錄下思念幼兒的點點滴滴。在這封家書裏,我們讀到了濃烈的母愛和一絲絲的無奈。

過去人們常説共產黨員是鋼鐵戰士,其實共產黨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們有一種堅定的革命信仰,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犧牲生命。小家讓位於大家,小愛讓位於大愛。這種鐵骨柔情的一面在家書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為了更多孩子得到母愛,她放棄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多麼崇高的一種愛。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共產黨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和主心骨

天底下母愛是最細緻、最無私、最易體會到的。我們的職業是教師,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生, 我不由想起老師的愛猶如母親般的愛這句話。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可以説師愛就是師德的靈魂,沒有師愛,師德無從談起。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教師職業道德的高低,關係到教育的成敗、關係到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原則問題。“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本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讓我們學習革命先烈,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5

近來,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誦讀學習了《紅色家書》,重温了中國革命先烈的光輝歷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汲取了奮發前行的力量,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充滿信心。我認真參與黨支部組織的讀紅色家書活動,學習了《紅色家書》中的篇目,感受很深、觸動很大。

家書是家庭的情感紐帶,是家教的重要載體,也是家風的一面鏡子。這些家書,承載着人格和親情,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們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風範,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動教材。《紅色家書》通過一封封直指心靈的家書,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張張昂揚向上的老照片,重現了歷史。每封家書都充滿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觸到了家書的作者們對於父母、子女、愛人、親人的醇厚親情、面對各種複雜環境時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一幕幕都是鮮活生動、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這些家書的作者們,深愛着自己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侶,但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他們有着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黨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後走上天安門城樓、見證新中國成立的,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其中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背信棄義叛黨投敵。這些人之所以中途變節,就在於沒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紅色家書的主人公們,都具有堅定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認定馬克思主義是真理,認定只有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的出路,認定中國共產黨定能成功,使得他們毅然決然地告別白髮爹孃、告別嬌妻幼子,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但是血脈親情是永遠無法捨棄的,共產黨員也是有着鐵骨柔情的血肉之軀,在他們滿腔的革命豪情背後也有着割捨不斷的兒女情長。於是,我們就從這些家書的字裏行間讀到了一個個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許多共產黨員奮不顧身,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換得大地陽光燦爛,讓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痺了精神。我要感謝《紅色家書》,讀到他們的事蹟,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6

“傳統是非常重要的。從個人來説,從生到死有一定的時間段,人人如此。唯獨傳統和內在於傳統的偉大精神、智慧與理念沒有時間段,它超越了時間。”

——題記

“我的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__曾這樣説。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對讀書的熱愛與痴迷,貫徹着___的人生軌跡。從樑家河的窯洞到中南海的辦公室,從基層工作到治國理政,一路走來,他始終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青年時代的__,對知識有着發自心底的熱切向往。上山下鄉的日子裏,他隨身帶了滿滿一箱子書。為了借閲《浮士德》,他走了30裏地。在樑家河村,__上山放羊也不忘讀書。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提出“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緊緊追隨__的腳步,細細閲讀着如五星紅旗般鮮豔的《紅色家書》,手不釋卷,撫今追昔,鈎沉史海,感受着中國革命鬥爭中創造的紅色文化的偉大自信,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禮、精神獲得昇華、心靈得到觸動。

綠水青山聚英靈,紅色家書抒壯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區、紅土聖地,生長在江西的我,兒時便對井岡山八角樓等革命先輩舊址、英雄事蹟耳濡目染;青年求學時,瀏覽名勝古蹟,在圖書館博覽羣書;工作後不忘讀書、求知若渴,先後閲讀了《__的七年知青歲月》、《__談治國理政》等諸多著作,如今又積極響應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號召,與《紅色家書》結下不解之緣。這本承載着最真實、最生動感人故事的《紅色家書》,具體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家庭建設,既反映了他們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從中有人感受到人間大愛、革命大義的家國情懷;有人領悟到苟利社稷、舍家為國的高尚品格;有人傳承了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忠誠信仰;有人身體力行着夙興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幹勁。而我,在對老一輩革命家強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同時,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種民族之魂,一種理想信仰,更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__在__報告中強調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__在__報告中提出要“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他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我常常在思考,__提處的“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麼?學生時代瀏覽故宮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珍藏國寶,僅僅是展品;參觀長城,巍峨雄偉,僅僅是景點;參觀國家圖書館,諸子百家,汗牛充棟,僅僅是藏書;閲讀紅色家書,直指心靈,觸摸血與火的歷史,僅僅是尺素信箋。凡此種種與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樣的關聯?

馬克思曾經説過:“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和特性”、“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説,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文化的本質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對中國文化載體中內在藴藏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理念的總體性理解基礎上的。它體現在中國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中,貫穿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無論是文物、古蹟還是典籍、家書,都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主體是人,而靈魂是載體中內在的精神。

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包括了對中國革命鬥爭中創造的紅色文化的自信。紅色文化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集合,對當代極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養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我認為,對於《紅色家書》來説,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__多次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家書》正是紅色文化的充分展現,老一輩革命家優良醇厚的家風,一直為人稱頌,是新時代不可或缺的珍貴文化信仰。他們不僅嚴於律己,還嚴格要求親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生堅守着共產黨員的本色。許多家書都記錄下了這種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鬥”等,充滿了錚錚男兒精忠報國的鐵血正能量,展現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觀,絕對不能為一身一家謀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拋棄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樣”、“不論學工、學農,只要好好幹都有出路”等,樸實生動的語言,為矗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廣大青年修真正己點亮了指引的燈塔,鋪設了未來的坦途;《親情篇》中“家母病重,趕回服伺,親侍湯藥,未嘗廢離”、“只要我倆的心情緊緊的靠攏在一起,一切就沒問題了”、“與人民事業結合必能長展驥足”、“這個時代總是要求我們多向前看”等,既體現了兒女親情的温暖,又將感情與黨的工作、國家的事業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實乃對當今青年人生抉擇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榮”、“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事業”、“要從艱苦的過程中,得出雋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鍛鍊和嚴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終一貫的站得正、站得穩”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後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樸實無華的真理,指引着當代青年怎樣做人、做事。諸如種種,《紅色家書》既是老一輩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處理家國關係時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現。

__在__報告中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__擲地有聲的誓言,代表着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決心,也代表了近百年來中中國歷史上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而前赴後繼、英勇犧牲的烈士的初心。讀《紅色家書》,字裏行間、時時刻刻,我都深深體會着老一輩革命家追求共產主義,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切,矢志不渝、視死如歸的精神氣節和初心信仰。國家危亡之時,無數滿懷熱血與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走向戰場,救百姓於水火、救民族於危難之中。“為了中華民族就為不了家和個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紅色家書,映照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羣羣寧死不屈的共產黨人的身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是他們的偉大領袖,他們身後還有為共和國的建立而光榮犧牲的370多萬共產黨人。是他們的錚錚鐵骨築成了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堅實路基,這不僅是戰火紛飛的歲月裏的生命讚歌,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長城,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堅定基礎。

社稷蒼生念,拳拳赤子心。__説:“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回首來時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捨身為國、公而忘私的家國情懷,正藴含着每一位共產黨員在前進道路上所不能忘記的初心和方向。讓我們傳承《紅色家書》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紅色革命精神的營養和力量,在當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的關鍵節點,將學習閲讀《紅色家書》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密結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滿腔赤誠之情,牢記__的諄諄教誨,牢記初心使命,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青春的力量。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7

當讀到《紅色家書》陳覺、趙雲霄兩位革命伉儷的遺書時,“家國天下”四個字瞬間進入我的大腦。何謂“家國天下”?《禮記·大學》説:“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陳趙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對信仰、對共產事業、對家國天下的擔當。

陳趙夫妻均出生在較為富裕的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並在當時社會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革命,於是在1925年,兩人毅然決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我黨的早期黨員,雙雙被派往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兩人相遇相愛,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1928年,陳趙因叛徒出賣被捕,並分別於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長沙英勇就義。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對死亡,陳覺寫出了對妻子的深情:“回憶我倆在蘇聯求學時,互相切磋,互相勉勵,課餘時間閒談瑣事,共話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遊歷,形影相隨”,也寫出了對家中至親的愧疚:“母親天天為了惦念她的在異國的愛兒而流淚,我現在也懊悔此次在家鄉工作時竟不去見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別了。前日父親來時我還活着,而他日來時只能看到他的愛兒的屍體了。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但他也寫出了自己“家國天下”的情懷和擔當:“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陳覺的這段話,與如今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入黨誓詞中的“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陳覺用生命徹底貫徹了誓言,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犧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貫徹,才不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泱泱中國。

陳覺犧牲四個月後,趙雲霄在獄中誕下一女,取名“啟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當時敵人一定試圖利用母親的擔當説服趙雲霄,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趙雲霄作為一名忠誠的共產黨戰士,縱然對女兒有着萬般不捨,也只能選擇為革命、為信仰、為黨犧牲,因為有國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為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兒女贏得一個美好未來。因此她才會在給女兒的遺書中寫道:“小寶寶!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在那一瞬間,她也許看到了女兒在新中國好好長大,好好讀書,那一刻,她一定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與丈夫一樣,她完美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擔當。

如今我們可以感激並自豪地告訴陳覺、趙雲霄兩位烈士,現在中國這艘巨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破浪前行,開啟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家國天下”並不遙遠,是每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我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就要嚴於律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素質,是為“正心、修身”,也要忠於家庭,管好家人,對父母要孝順但不愚孝,對子女要疼愛關心但不嬌慣,是為“齊家”,更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職工作,讓組織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國”,對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對社會的不公仗義執言,對伸來的援手心懷感激,則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紅色閲讀心得體會範文篇8

一位同事從黨辦借來了一本《紅色家書》,由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革命烈士書信集,並熱情地找到我,將書啪的一聲擲在我的辦公桌上,用叮囑的口吻説:認真閲讀,然後寫一篇讀後感。我面無表情故作傻樣盯着她,以便為接下來斬釘截鐵地回絕打下一個堅實的鋪墊,沒想到她渴望的眼神、欲言又止的面部表情,讓我有些許不好意思直言推卸,雙眼對視僵持了好些秒後,她扔下一句“就這麼説定了,謝謝!”轉身就走了。彷彿有一雙巨大無比的手將我按定在椅子上,接着一張無形的大嘴吼出:毋庸置言,照此辦理。我心裏嘀咕着兩句話:語言給人的壓迫感和逼迫力堪比武裝力量,怕了你們這些撥弄文字考究表達的文人。

當我拿起那本《紅色家書》逐篇細讀時,剛讀完第一篇書信,是烈士王孝錫寫給他父母親的訣別信《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情緒不能控制,既血脈噴張又涕淚俱下。書信開篇一句“縱有垂天翼,難脱今夜險”,道出了怎樣的處境艱險,難以想象當時敵人是如何的荷槍實彈、戒備森嚴、兇狠殘忍。“取來烈火千萬炬,這黑暗世界,化作塵煙”表達了王孝錫烈士對敵人對舊社會怎樣的恨,“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展現了王孝錫烈士怎樣的氣吞萬里長河的豪邁與雄壯。“兒去也,莫牽連!!”流露了王孝錫烈士怎樣的孝心和親情。

烈士王孝錫的訣別信,滿信的文采和氣魄,沒有一定的學識和素養是不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錫肯定是高級知識分子、當時的社會精英,換到現在來講,不是畢業於北大清華或海龜,也應該是985、211高校的畢業生吧,必定不會因為自身無法生計走投無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過個人奮鬥,過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喚丫鬟、娶幾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帶着信念和忠誠投身了革命,置個人生死不顧,凜然就義。

我讀烈士的書信會涕淚俱下,並非我多情和矯情,因為英雄的事蹟和精神實在感人,能催人淚下。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規律自然現象,當一個人為了正義的事業、他人或社會的安危和前途,主動放棄個人的幸福,為之不懈奮鬥,直至犧牲生命時就感人。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只要是人,內心良知還未泯滅,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動他的心靈,讓他內心心緒波濤洶湧。

烈士的書信帶給我的這種涕淚俱下有點甜蜜也有點難受,我想是因為細讀才使自己涕淚俱下吧,於是我又改成了瀏覽,如此應該心緒不會波瀾壯闊了吧。可是還是沒有用,主要是詞句所傳達的情感太濃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義前給妻子高慧根的遺書的標題“繼我志呵!繼我志呵!”,毛澤建烈士遺書的標題“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吉鴻昌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無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淚下的威力。

敵人已經被殲滅,戰鬥的硝煙已經消散,血色漸漸淡去,舊世界不復存在,隨着時間推移,我及我們善於遺忘的老毛病容易復發。我及我們在過着當下美好生活的時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來的,多少是得益於自己的奮鬥,多少是得益於社會的饋贈,多少得益於先輩烈士的恩澤。我雖然無法把先輩烈士對我們的恩澤加以評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輩烈士的奮鬥、付出、犧牲跟我及我們今天能過上的美好生活之間有因果關係。

忘記過去,可能迷失未來,回首來時的路,不忘初心,更能砥礪前行。讀讀烈士的書信感受當初時局的艱難、先烈的堅貞決絕,有感動、有敬意、有啟發,讓我及我們懂得如今的光景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挺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