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最新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張愛玲在文學創作上有非常大的成就,那麼她的作品大家都讀過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張愛玲作品讀後感最新3篇,供大家參考。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最新3篇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

張愛玲的散文《愛》短小精悍、洗盡鉛華、膾炙人口,不是傳奇,勝似傳奇,讓人歎為觀止,堪稱最美愛情悲劇。

開頭一段,僅為四字,故事性極強,引人入勝。“這是真的”,其真實感不僅體現在對比技巧的真實,還體現在回憶的真實感和敍事的真實性。

為何提及“小康之家”,無論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都不大可能被拐賣,小康之家之説,表明故事的真實性,也反映出事物的普遍性。“生得美”寫出了女子的絕世之美,用“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則落入俗套,“生得美”説明了一生下來就是美人胚子,無需任何修飾,純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跟潮汕方言“生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贊人“女大十八變”並非好話,有之前很醜或者整容之嫌。“被親眷拐了”,深深的悽美之感便升騰而起,因為美的東西有價值,一旦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那就是悲劇。這裏先是“月白”,其實為悽景、悽物,再是“各自走開了”,意味着唯一的幸福瞬間幻滅,到了“就這樣就完了”,讓人感覺到美好的事物或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接踵而至的是無盡的苦難,痛苦又漫長,剛好印證了“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與美好甜蜜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女子刻骨銘心,“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從前那最温柔最觸及靈魂深處的人和物,以至於“常常説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讓人憐惜不已、感慨萬分。

愛,要怎麼説出口?“噢,你也在這裏嗎?”是“我愛你”的張氏語言,含蓄美,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而“説了一聲”和“問一聲”,看似相似,其實略有不同,前者更傾向於明知故問,脈脈含情。後者,已然是冷冷的陳述,或者是熱烈之後的悽愴。

“春天的晚上”和“後門口的桃樹下”,看似簡單,實為化用“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於無形,營造出美好、朦朧的愛情氛圍。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意境雄渾遼闊,與微信登錄界面神似,時空感強烈,存在着巨大的張力美,比起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過之而無不及。

《愛》從絢爛始,以平淡終,悽美至極,有如一顆璀璨明珠,集愛情、時空、人性等永恆主題於方寸之間,今昔感強烈,物是人非,葱綠配桃紅的蒼涼,閃爍在浩瀚散文之中,讓人愛不釋手。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

很喜歡你的散文和小説,近期又重讀了你的《張愛玲散文》《張愛玲精選集》,讀後總想再讀,你的書,適合一個人獨處時,在暗夜橘黃的燈光下閲讀,這時手捧一本你的文集,我心會冰涼如水,淚分然而下,時間的箭,如水般飛逝而去……想着,第一次看你的文字是什麼時候,是花季少女,心懷愛情與美好的年紀?看什麼都是美的,如今一轉身年華已經如流水般逝去,真的像你書中那句台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讀你的書重新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生命的意義,在你略帶憂傷的文字中探尋人性的根本和自然。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也許是經歷了太多事情,使你不禁感歎:“生活既是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有時不免被你的字句所震驚“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哀傷中隱約帶着點矜持。

有個哲人曾説過:“一本真正的鉅著,在青年時期讀,在成熟時期再讀,還不夠,該在年老時重讀一遍,如一座美好的建築物,須分別在晨曦,日午和月光下加以欣賞一般。”我想我也會永遠停留於她的精神城堡,直到走完我人生的旅程。

張愛玲作品讀後感

有人説,張的作品是女奴時代謝幕之作.他的作品中的所謂新女性都僅僅是在她所生活的那個小小的圈子當中的一個人的不同版本或是説幾個人的相同版本.這個人是她自己,這幾個人都是她的朋友她的相熟.

然而,她説她的作品不是身邊文學.

我想這就是張的天才所在.她寫作的人物來自她的生活當中,放大在她所生活的時代裏面.在寫作中她的文有一種放大的張力.

但是在她的個人生活中,她卻是一個向着自己內心退縮而去的人.

其作品的語言是拒絕任何其他一種藝術形式的再造的,僅僅因為這一點,她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張愛玲以及張的作品,總是讓我想起中國的另一個女人,李清照.

每當我細細地品味她們各自的作品,比較其中屬於女性共通之處的時候,不難發現她們都是那種可以融大雅大俗於一體,卻又獨出個性的那種奇女性.只是張更加現實,而李卻偏於浪漫一些.

她們所生活的時代如果進行一下比照的話,也不難發現.兩個人對於政治的態度對於家國對於社會的關心是不同的.雖然相同的亂世,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形態下的兩個人就因這而表現出如出一轍的精神.這種在此無法深究的女性精神還是值得人們去做一下研究的.

有時我會做這樣一個假設,某天裏張愛讀到李清照的作品,她的表情相較平日裏更加孤冷,但是她的心裏彷彿升起一個小小的暖爐,就是寄着這一點點的火熱,她寫作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