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彌兒》讀後感精選優秀模板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84K

《愛彌兒》這本書對教育學的影響巨大,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中快樂成長,成為獨立思考的自然人,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精彩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愛彌兒》讀後感精選優秀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愛彌兒》讀後感精選優秀模板三篇
愛彌兒讀後感1

假期裏,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愛彌兒》。在書中,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能年齡特徵而實施的教育。盧梭説“要教育你的學生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

盧梭看來,人必然要走向社會。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實踐,他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養成美德。強調“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青年”。《愛彌兒》中體現的公民教育,只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教育。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把兒童看作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相信兒童具有內在的發展潛能。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兒童儘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種內在的發展潛能。總之,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其天性充分自由地發展,會使兒童將來獲得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賞這段話: 要使孩子們保持他們的天真,只有一個良好的辦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圍的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天真。不這樣做,則我們對他們所採取的一切控制辦法遲早是要同我們預期的目的產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經意地做一下手勢,都會使他們明白我們在竭力隱瞞他們什麼事情;他們只要看見我們向他們掩飾那件事情,他們就想知道那件事情。文雅的人同孩子們談起話來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們以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因此對孩子們講話決不要那樣的修飾辭藻;但是,當我們真正尊重他們的天真的時候,我們同他們談話就容易找到一些適合於他們的語句了。有一些直率的話是適合於向天真的孩子們説的,而且在他們聽起來也是感到很喜歡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語言可以用來轉移一個孩子的危險的好奇心。同他説話的時候誠懇坦率,就不會使他疑心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告訴他。把粗話同它們所表達的令人厭惡的觀念聯繫起來,就可以窒息想象力的第一個火花。我們不要去禁止他説那些話和獲得那些觀念,但是我們要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一想起那些話和那些觀念就感到厭惡。如果人們從心眼裏始終只説他們應當説的話,而且他們怎樣想就怎樣説,則這種天真爛漫的説話方式將給他們省去多少麻煩啊!

愛彌兒讀後感2

《愛彌兒》是一本教育名著。讓我開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視野。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哲學觀點出發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着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這種思想貫穿於整本愛彌兒中,例如第一卷開頭他這樣寫道:“出自造物主手的東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類似的句子不勝枚舉。他所提出的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的方法是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台音樂是不適宜於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儘量拿適合於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我個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啊!相信盧梭是不願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愛彌兒》中,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

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侷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願,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愛彌兒讀後感3

《愛彌兒》這本書講了盧梭作為一名導師對書中假定的一個正常孩子“愛彌兒”從嬰兒期到結婚的自然培養過程,體現了盧梭崇尚自然教育,崇尚自由人的教育方法。

首先闡述了教育的意義,教育產生於自然、於物、於人。當三者趨向於共同的目標,生活就會變得有意義,這種教育就是好的。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自然教育密切相聯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不去過那種依高官厚祿的寄生生活,不受權貴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愛彌兒的兒童期,當看到這獨特的教育方式帶來了我期待已久的成果時,我很興奮。12歲的愛彌兒開朗大方,眼神中依舊流露着天真明靜,成規和習慣對他來説沒有意義,更沒有命令和服從,在他看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工作和遊戲對他來説都是一樣的,他的遊戲就是他的工作。讀到這裏,想象一下愛彌兒遊戲時如同工作般的認真嚴肅的狀態,是多麼令人陶醉的畫面啊!這樣的成果很是令人欣慰,因為他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到了讀書的年齡多麼的厭惡書本,把它們當作束縛,他更沒有因此失去美好的童年。現在再回顧其“教學”過程,也並沒有發現是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只是順着自然規律走,不給孩子強加任何不必要的束縛。

但是,教育的確是一門深奧藝術,實現好的教育並不簡單,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違背教育的規律。書中有一例子説到,我們一直想把孩子培養成誠實的人,可是當你不恰當的問法卻使他撒謊。當我們不在時,孩子幹了一件壞事我們不應該向孩子問出“是不是你乾的?”這種草率的問題。如果是他乾的,如果他認為你已經知道是他乾的,還在設置陷進問他,那麼,他就會與你對抗。如果他認為你還不知道是他乾的,那麼,他就會自問:“我為什麼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呢”?這樣一來,你的不謹慎的提問就促使他撒謊。正如書中所説“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你必須首先仔細的觀察你的學生之後,才能對他説第一句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不過我們應該滿懷信心去接受挑戰。

愛彌兒讀後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