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6W

不少人在讀過優秀的書籍後,都會認真寫好讀後感,仔細閲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篇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1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醜,併成為眾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為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2

剛開始讀《蘇菲的世界》時有點吃力,可是越到後面越愛不釋手。我認為它是一本很好的書,所以寫點心得和朋友們分享。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該書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但它卻讓我鈍了的大腦開始活躍。可是哲學問題多麼深奧。你豈能解答?你的思維依然受你淺薄的知識的制約!你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表層。你所説的收穫是不是自我自欺欺人的把戲?我不明白?

至少它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這三個字讓我想到了我一歲半的侄子。我總是喜歡帶他出去走走,因為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怕是他看到的一隻小動物、一塊廣告牌、一扇鐵門、一把鎖、一株小草、一棵樹……他都會興奮不已。我也總會被他的欣喜感染,我因為他歡樂而感到歡樂。可是作為成年人的我,怎樣可能對一塊廣告牌或是一棵小草感興趣。真的沒有成年人會關注廣告牌嗎?如果他是廣告牌設計者呢?突然我想起,我以往為看到的一株野草拍過照,寫過詩。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被歲月的打磨讓我們漸退稜角。讀《蘇菲的世界》,我好奇作者喬斯坦·賈德,他是怎樣一個人,能把高深的哲學知識,寫得如此生動,滿是懸疑,引人致勝。我好奇他出身的國度挪威。我好奇蘇格拉底、耶穌、哥白尼之死。我好奇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於是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下了一些書,還做了許多讀書筆記,也寫了一些心得。工作量比較多,但我樂此不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要是學校教育能這樣,我們的學生該有多幸福。他們不再被動地理解知識,而是會獨立思考,瞭解自我的興趣,明白自我想要什麼。教育者要如何才能開啟學生這方面的智慧呢?記得小時候,教師跟我説要幸福,要有夢想,要有計劃。可當時的我,完全沒有理解。夢想和幸福在我的腦海裏就是一個符號。那怎樣才能讓我們期望孩子擁有的優良品質變得有血有肉呢?當代的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可現實中有多少教師試圖全面瞭解學生,挖掘他們的內需,又有多少教師在業餘思考教育教學問題,讀有關教育學著作。大多數的人,都在圍着柴米油鹽轉,關注股市,爆款……這些問題是否值得我們思考呢?我們會思考嗎?思考過嗎?

?讓思維真正產生》著名特級教師xx曾為我們做了這個講座。他説為什麼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乘寬乘高。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最終他想出了一個學生能夠理解的的剖析方式上了這一課。毋庸置疑x教師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我相信在他的引導下定能帶出一批有思想的學生。但事後,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這樣評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前人的論證的定理,完全能夠拿來就用,為什麼非要溯源、解剖,大費周章?當時,我也覺得女教師的話似乎有道理。可是讀完《蘇菲的世界》後,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拿來就用,就不會有社會的提高了。從遠古時代到現代禮貌,這之中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誰推動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那些不安於呆在兔皮深處過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奮力的順着兔毛向上爬,爬到兔毛頂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巨人,讓之後人踩着他們的肩膀一步步前進。

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又該如何改變世界?也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們依然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能夠做。那就是,不管我們在什麼崗位,我們都要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堅持思考,不再沉淪!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3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本以為這是一本難懂的哲學書。讀過以後,才知道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它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寫的。讀着讀着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記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此以後,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類神祕的信,在信中神祕導師的指引下,她走進哲學,開始思索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告訴我們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這部作品使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們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產物,一個環節,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文明之中。

笛卡爾説過:“我思故我在”我讀這本書也增強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這麼多年來,我自己的生活可曾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在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些什麼?其中關於宗教的內容,我非常感興趣,我反覆閲讀了關於基督教和《聖經》的內容,我感到在久遠的歷史年代,那時以色列人就已經得到了上帝的眷顧,他們在摩西的領導下走出非洲,來到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經歷了很多變遷。以色列歷史上有三位偉大的君王,他們是掃羅、大衞和所羅門,他們為以色列民族爭取了生存、發展的權利,但後來受到異族入侵,他們的國家破滅,人民被賣作奴隸。在後來,多年以後,他們的子孫再次回到故土。看了這一段,我簡直進入了歷史的場景之中,歷史的變化真是令人難以捉摸。一個民族的歷史尚且是這樣,個人的歷史更是微小之極。

我真的曾經存在過嗎?怎樣才能證明這一點呢?《蘇菲的世界》實在讓我感覺最奇特的一本書。哲學給予我們智慧,你也來看看吧,《蘇菲的世界》一定會給你帶來深深的思考與震撼!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4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書中有一句話——“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着,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這本書中主要講了:蘇菲收了兩封信,信中分別寫了兩句話,“你是誰” “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就像我小時候一樣,見到一盞燈,媽媽就告訴我那是燈,會亮。但是我知道那是燈會亮後,沒有更深的去理解為什麼會亮。這就和兔子皮毛深處的寄生蟲一樣只滿足於現在,並沒有去探索。世間的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規律的循環跟意義。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並從中得道想要的結果和正確的理論道理。我想也是我看後的真實感想。現在我們還小對哲學的理解有限的,希望我們以後要好奇哲學家的一些理論知識,多發現宇宙的一些奇特奧密。比如地球是圓的為什麼?亞洲人頭髮是黑色,等等,多看看與哲學之類的書籍。

其實哲學並不陌生。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5

其實《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早買了,可由於種種原因,我讓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裏,把它忘的找八國去了。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説除了必讀書籍還要閲讀其它任選的書目,我才在書櫃裏翻箱倒櫃,把這本被我遺忘了很久的《蘇菲的世界》拿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的發現信箱裏放着神祕的一封信。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上面僅僅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蘇菲在一位不曾謀過面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學的大門。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可以説,《蘇菲的世界》完全可以當作哲學啟蒙書來閲讀,絕對能使你受益匪淺。另外,本書的小説部分,蘇菲所經歷的一系列怪異的事情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盟友仙境》,讓我們沉迷其中。

對於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蘇菲的導師給蘇菲的名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講到的關於兔子的比喻,我感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非常適用於我們現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

一個嚎啕大哭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對着這個世界。那麼他們就好比生長在兔子細毛的頂端,他們驚訝於種種事物。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打拼,不斷的前進,也就越來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層最舒服的毛皮走區,於是,他們就在那兒安居樂業,感覺非常束縛,不員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這危險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來失敗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卻依然在討論他們一塵不變的話題:今天股價漲了多少?某某蔬菜現在是什麼價錢?……

一系列家庭的瑣事,放在他們的嘴裏,就等同於嚼一塊泡泡糖那麼有勁兒。

所以説,我們要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不要只滿足與此時此刻的舒適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會漸漸磨掉你的意志。我們不如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頂端,再度以彷彿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6

二零一二年冬天,校領導給我們每位老師贈了一本《蘇菲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從這本哲理性的書籍中收穫非凡。零零散散一個冬天,早自習的間隙,一個假期,讀了《蘇菲的世界》,讀起來有些艱澀、枯燥。常言道: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眼,豐富閲歷,益於人生。我堅持讀下來,也從中讀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層層謎團一股在她眼前展開,使她不得不開始注意起這些惡作劇般的問題,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淌徉在這個充滿哲學的世界裏,她開始不斷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更是有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瞭解,更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垢印刷機。更讓我們學習到康德黑格爾,弗伊德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哲學家們不停地追問,不停地前行,同時也不停地呼喚着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

小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篇7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我不知,你也不知。

哲學,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學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世界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若是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的話,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那豈不是像《浮士德》中魔鬼所説:“一世勞苦有何益?到頭終把眼兒閉。”

蘇菲作為少校所寫的書中人物,少校是她的“上帝”,控制着她的思維和行動。而少校也只是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賈德決定着他的一言一行。而賈德先生呢?還有跟他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我們呢?

我認為,我們也許也是被某種類似於“上帝”的存在決定着言行舉止的。這種想法,有點接近於“宿命論”。這聽上去有點悲觀,其實我自己也難以接受。若是連寫下這行字都是被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的,那未免也太可怕了。

這使我感覺到,自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個體”,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思想,簡單地説,就是“自己”不存在。我現在寫下的話,是“我”説的呢,還是“上帝”説的呢?我只是這一場鬧劇中一個完全按照導演的劇本表演的角色罷了。這樣説仍然不安,因為演員至少還知道劇本的內容,而我們並不瞭解。我覺得我們更像是提線木偶,被控制着一切。

於是,我們被所謂的“控制者”所決定感受到的由物質組成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你也許會説,與“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一樣,由我能利用觸覺、嗅覺、聽覺、味覺、視覺等感受來感知到世界中物質的存在,從而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可是,按照帕克萊的説法,這只是一種體驗,你並沒有感受到物質,因為在夢裏也可以有這種體驗。對於他這種説法,我似懂非懂,有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

於是根據我對書中柏克萊理論的理解,得出以下結論:笛卡爾所説:“我思故我在”,雖然説自己的思想也僅是一種體驗而無法證明肉體的存在,但一定能證明“思想”這一晉升產物本身的存在。那既然肉體的存在不能被證明,我們就只好判斷,自己只是“活”在思想之中,或像書中父伯特所説:“受到心靈的包圍。”

按照此理,因為我不能感知到他人思想的存在,所以我也可以否認。於是,他人都成為了心靈所虛構的產物,這與很多人小時候所疑惑的“這世上是不是隻有我是有思想的人”相似。我相信若你們也是有思想的生物,就肯定不只我一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

不過經過多次思考後,我把上訴觀點否認了,因為思想並不是“物質”。我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不可能單憑自己一個人而豐富自己的思想,這一切肯定是憑藉他人的思想建立的,而我一定能感知到。怎麼感知呢?通過文字和語言。雖然我不能感知到“文字”、“語言”本身的存在,卻能感知到它們所流露出的思想,這之間肯定有一個奇妙的轉換,我還暫時不能解釋。不過,總算是證明了“這世界不只我一個個體”的説法,可喜可賀。

我知道目前我思想的漏洞還是很多,而大多數思想都是藉助於他人而產生的,所以我承認自己的無知。不得不説,《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給了我與哲學3000年曆史上的各位哲人對話的機會,我感到十分欣喜。雖然我算是把這本書讀完了,但這肯定不是最後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我完全掌握這門哲學課程。

我將會回到那隻白兔的細毛頂端。

Tags:讀後感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