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5W

今年是建成全面小康、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雖然目前離全面勝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我們絕不會放棄。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

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1

“脱貧攻堅” “扶貧先扶智” “脱貧摘帽”無疑是當今中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佇立於脱貧攻堅的決勝時期,全國上下如火如荼地展開形式各異的脱貧行動,脱貧不只是個人收入的變化,應舉四海之力,整體推進。脱貧不能只是“數據脱貧”,更應以智慧凝聚共識,注入內生動力。

漫畫中的一名男子,手持木棍,眼神篤定,奮力地撬起脱貧攻堅的巨石,清除全面小康路上的“絆腳石”。男子的力量有限,對於推倒貧困來説,不過是杯水車薪。單用木棍發力難以撼動巨石,必得“智取”促“實幹”。

如今,脱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關鍵階段。基層幹部付諸的努力已讓不少問題得到緩和,農村總體面貌得以改善,但有些頑疾並非靠基層幹部就可以克服。重振士氣的貧困羣體,迴歸社會中來,必得謀一份工作維持生活。那麼產業引入、就業保障,需要企業供給扶持。再者,農民學習不能停滯不前,就業技能培訓、思想文化教育也要跟得上經濟發展。脱貧涉及全國人民,要整體協同,切不可僅是脱貧而未能實現社會差距縮小的初衷。

脱貧是啃硬骨頭,轉換思路,亦可煲成鮮美的“骨頭湯” .產業興農、創業脱貧、智慧扶貧是決勝階段的智慧錦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階段,新思路,與時俱進。成都錦江區紅砂村的 “花香農居”,最初是以花卉產業種植,讓農民充分利用自家土地,後來花卉產業又發展為觀光農業,又可讓農民發展農家樂與民宿。知名度提高後,擁有一定產業基礎的錦江區又舉辦花博會。從“花卉農園”到“休閒旅遊”,再到“特色名片”,不斷拓新以適應經濟發展,不僅脱貧,而且興農。

舉四海之力,納天下智慧,脱貧征程不僅篤定剛健,更在可持續發展中,步步生花。克貧困磐石,聚全國智力,脱貧事業不僅推進有序,更在不斷前進的復興之路中,綻放異彩。

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2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脱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做好脱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千方百計地鞏固好脱貧成果,以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脱貧成果的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目前,婁底正在編制“十四五”規劃,此時正是將兩者有效銜接的最好時機。要在鄉村振興框架下加快編制“十四五”鞏固脱貧成果規劃,把現有產業扶貧項目和就業扶貧項目優先納入鄉村振興扶持範圍,確保貧困人口長期受益、穩定受益。堅持在發展中改善民生,促進各類要素向農業農村傾斜,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活力和帶貧益貧能力。

讓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梳理評估已經取得的脱貧成果。在脱貧攻堅進程中,市委開展“脱貧攻堅質量提升行動”等系列決策部署,在“兩不愁三保障”、易地搬遷、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卓有成效,湧現了一大批“最美扶貧人物”。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梳理、評估前一階段採取的政策措施,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完善效益好、可持續的方法,加快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讓脱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讓羣眾的糧倉更滿、腰包更鼓、生活更美。

讓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準確理解有效銜接的豐富內涵。把握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堅持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兩手抓”,規劃好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有效推進鄉村發展,構建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要結合實際情況,聚焦階段性任務,找準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着力點,激發主體和要素活力,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讓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還要確保鞏固成果與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從脱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不是要另起爐灶,要防止搞政策“急剎車”。今後,對於少部分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人口,還要進行精準扶持,在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傾斜。對於類似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特徵的扶貧任務、工程、項目等,還要做好規劃統籌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對於脱貧攻堅期內一些好政策、好制度、好辦法,也要接續用到鄉村全面振興上來。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又一起點。讓我們接穩鄉村振興的接力棒,在脱貧攻堅工作鋪好的跑道上,繼續向着美好的小康生活出發!

全面小康全面勝利心得感想3

從山河破碎、飽經風霜的年歲中走來,也曾目睹戰火紛飛、刀光火影的血色黎明,又見證貧病交加的人們無助倒下的身影-----苦難像是一首綿長的歌,昭彰了人民貧困、國家貧弱如何使中華民族蒙受其痛。

對貧窮的仇恨(改為:害怕)、對公平幸福的追求伴隨着“貧”的記憶,一同紮根於民族性格,民族基因中,於是我們選擇了直面挑戰,選擇了一條全面脱貧攻堅,建成小康的路,其中的中國精神,無不展示了堅韌與智慧。

脱貧(加:攻堅)中的中國精神其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堅守。

脱貧之路,事關難點痛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脱貧攻堅也決非朝夕之功,“攻堅”一詞,本身就藴含了對扶貧難度的清醒認知。有人把貧困歸結於時運不濟,有人又粗暴地把貧困之咎推於貧困者的懶惰,殊不知命運需自己掌握,而貧困本身又會促成人的目光短淺,從而固步自封。中國脱貧人的堅守,正是基於對貧困的正確認知,故以鏤刻金石的毅力,打破工作缺口,終得以鏤刻頑冥不化的金石。

脱貧攻堅中的中國精神其二:“死而後己,不亦遠乎”的責任心與決絕。

在脱貧攻堅的戰役中,湧現了一批批以脱貧為己任的基層幹部,有人奉獻了整個的青春年華,有人選擇義無反顧卻犧牲了家庭,有人將生命都貢獻給了扶貧事業。忘不了師範名校畢業的女孩毅然返鄉,將自己的炙然激情交付家鄉的脱貧攻堅事業,卻悄無聲息地葬身於深山巨谷裏。在對她的頒獎詞裏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人去了城裏,卻再也沒有回來”。她卻選擇了一條逆行之路,決非坦途,卻是一條沒有歸途,卻敬畏得讓人無言的路,斯人已逝,其精神永存。

脱貧攻堅中的中國精神其三:《周易》裏的變通暫學觀與改革精神。

機械性的物資支助、噓寒問暖式關懷只會陷入表面工作、流於形式的僵化,於是從古老的中國智慧裏流傳下的變易智慧為扶貧工作提供動力:僅有物質脱貧不可取,那就轉化思路,以“扶智”與“扶志”為上策;制度保障力度不足,那就調整方向,發展供給側結構改革;傳統行業發展疲弊,那就嘗試新路,搭求互聯網+”快車,線上賣貨、線下體驗,雙線並行一一以靈活資態,得以“扭轉乾坤”,否極泰來。

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中國應秉持着這些寶貴精神,堅守澄澈初心,讓脱貧攻堅的最後幾步,走得再快些,再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