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優秀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4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整理成文字,讓它們更加清晰和有條理,當我們寫讀後感時,我們在文字中記錄了自己的閲讀歷程,分享了內心的情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優秀8篇,供大家參考。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優秀8篇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1

這本書在我的kindle裏躺了好久,是當時找書籍的時候批量下載下來的,説實話看這個名字第一感覺就是朝聖的話那一定是和宗教信仰有關係了,因此一直都沒有興趣讀,直到我最近書荒讀完這本書才發現,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並且和宗教信仰並無關係。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哈羅德的六十歲退休老人,他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也沒有開。他跟妻子莫琳住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鄉間,生活平靜,但是因為兒子的早逝導致夫妻倆感情疏離,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平淡且乏味,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身患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由於捨不得寄出回信,他經過一個又一個的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歷時87天,路程627英里,只為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哈羅德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麼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讀到每一次他遇到困難,體力不支,遇到那些勸他放棄的人的時候,我的心都會隨之緊張,怕他下一秒就放棄,但是擔心是多餘的,他一路向北,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抵達了終點。這一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讓他對生活對自己以及對親情有了新的思考與認識,甚至能夠直面自己當初無法面對的一切。因此一場長達627英里的路程,是他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之旅,是心和靈魂的行走。同樣讀完整本書的我,就像陪伴他走完了整個路程,由此及彼也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總是逃避的一些東西,內心的信念感不強,我想我也要“出走”一次,探尋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曾經忽略的東西,找到對困難的勇氣!

最後把書中一句很觸動我的話分享給大家:“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是啊,多一點信念,那我們面對未來面對困難,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2

我有一個前同事。她比我年長一點,為人嚴謹,話也不多,很多時候雷厲風行得令人有點害怕,內心卻是個十足內向敏感的人。我知道,因為我也算是。

一起共事過不過短短兩個月,她在我心裏的印記卻如何都無法抹去。看到單純的人會想起她,看到敏感脆弱的人會想起她,看到奎妮會想起她。

我有很多和她一起的回憶,回憶裏只有我們兩個,喝咖啡,聊天,吃東西,哪怕在一個嘈雜的會議裏,我也知道她聽得見我的聲音。

我記得許多她講的故事,説過的話,我們一起大笑過的腦洞大開的可能性。我記得她有時小心翼翼的措辭,有時堅定果決的幫助。

我之所以一直想着她,可能因為我知道她也記得所有的這些。她從來不説,可是我知道,她或許也知道我知道。

我們一生中遇到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是見過就忘記了,或者有幸記得彼此的存在,卻很難在心裏清晰刻畫出彼此的忠誠和唯一性。

人太忙了,事情太多了,一兩個月不見,很多時候就很難再見了。

我知道,如果我某一天像哈羅德一樣行走,只會是為了像她一樣的人。我不忍令這樣單純的心在世界的殘酷冷漠裏翻滾,也不願意讓自己放棄和這個世界唯有的紐帶。

我們擁有的太多了,知道珍惜的太少。一條微信就可以找到一個人的時代,誰還會指望誰會跋山涉水只為了來看你?取而代之的,卻是對聽不到及時回訊的恐懼。

我想,浪漫的本質不在於我是這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而是我認為你比一切都重要,而你也正好知道。這是一道沒有人道破的默契,一份從來不曾簽署的協議,一個從不會懷疑的承諾。浪漫不需要知根知底。

浪漫是,不論我變成了誰,做過了些什麼,經歷了多久,在這一天我雀躍地向你奔去時,你也雀躍地滿心等待。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3

我在一個個人情緒比較低迷的春日早晨,打開這本書,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讓自己心靈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寧。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早晨展開,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掀動主人公哈羅德沉悶無聊的生活。來信人是二十年沒聯繫的,如今罹患癌症,去日無多的舊日好友。簡短回信,準備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羅德從掛衣鈎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門的時候,恐怕自己也沒想到會由此而開啟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郵箱時,他沒有做出那個簡單的動作,改變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個郵箱。後來,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他都沒有投信。卻有一個想法,逐漸在心裏清晰起來,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離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療養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來。

沒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後期,從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兒子戴維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鬱症自縊身亡。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相愛的妻子自此與他漸生隔閡,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對悲傷的,責難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憐人!

旅行的意義之一,應該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靜下心來,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剖析自己吧。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羅德行走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他會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見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聖之旅被記者報道,之後陸續有一大堆追隨者之後。鎂光燈,鮮花,惹人淚水的擁抱,鼓舞人心的演講。千萬不要是這樣。

還好,最終繁華虛無散去。連那隻半路執意跟隨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動離開。老友帶着笑容離世,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開在旅途中逐漸打開的心門,接納自己,接納對方。

被契機改變的人生。其實我覺得不應該稱之為朝聖,更準確的,是一個人跳開慣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邊無形的壁壘後,對自我的認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義上對別人的理解及包容。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4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麼去丈量距離,是時間還是長度,是納米還是光年。直到讀完《一個人的朝聖》我才明白,丈量距離最好的單位是生命。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87天627英里,重拾遺失了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哈德羅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沒聯繫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裏説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羅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廠做工的日子,他懷着沉重的心情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並親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個郵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個女孩,他把這件悲痛的事告訴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講了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哈德羅決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一路上,哈德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遠足男、熱心的臨時醫生瑪蒂娜以及後來遇到的維爾夫……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與妻子相識相戀的美好過程、與兒子的幸福時光以及與奎妮一起相處的日子,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激動不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路走來,哈德羅這幾十年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於徒步悲傷、回憶傷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一份單純的信念,都讓這個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點點感動。“走走走”這是哈德羅在路上唯一的語言,他堅信,只要自己走過去老友就會康復起來。就是這簡單的語言支撐着哈德羅,也是這簡單的語言沒有讓哈德羅在喧囂嘈雜的媒體前迷失自己,這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這一段路的距離,哈德羅用生命去丈量,同時去感悟自己與妻子與兒子的關係。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他與妻子的愛情並沒有像他以為的那樣結束,他們之間還是有綿延而細膩的愛,即使他們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對兒子的感情也並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樣冷淡,雖然兒子現在離開了他們,但是那份愛依舊在。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是不能夠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彌補回來。

後來,哈德羅順利看到了奎妮,那個曾經可愛可敬的女人,現在已經被病痛折磨的沒有了樣子,在哈德羅看望過奎妮之後她也安然地離開了世界。也許正是知道哈德羅會來看她,奎妮才撐了這麼久。兩封簡單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卻讓兩個人都堅持了這麼久。

故事的結尾是哈德羅與妻子莫琳牽着手慢慢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着淺淺的笑聲越走越遠……重拾愛情、親情與友情的哈德羅在這一刻是極幸福的。

生命並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體現生命本質的一個重要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被撕扯的回憶都是裝點生命的一部分,它們從來不會丟失,如果你找不到它們了,跨過那一段被現實迷霧籠罩的距離,你會清晰地看到它們,而這一段距離,需要你用生命去丈量。

我相信,有距離的生命會更美,當有一天我們老了,站在歲月的盡頭回望,你會覺着用雙腳、用心、用信念走過的距離和生命熠熠生輝。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三個詞:信念、改變、堅持!

信念是探尋人生真諦、發現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

哈羅德在接到老友的`信之前的生活可以説是孤獨的,甚至是痛苦的,童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酗酒頹廢最後把他趕出家門。好不容易長大,找到穩定工作、找到愛情、成家和當上父親,由於生活中的種種錯誤導致兒子自殺,最終導致妻子對他的怨恨和疏離。在這種生活境況下,哈羅德都是低調生活,一輩子幹一份工作,沒升職,基本沒有朋友,退休連歡送會都沒有。退休後,更是日復一日的生活,生活沒有一點改變。

儘管如此,但是哈羅德心底那種信念沒有丟失,而且很強烈!他藉着老友得癌症及聽到加油站女孩的故事,觸發了他心底的信念,決定開始行動,在行走中回憶思考人生的種種,終於發現世間的美好,找回心底的温暖。

在行走中,哈羅德積極面對自己性格缺陷,逐漸開放自己,與別人分享想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中尋找人生真諦,努力改變自己,終於在短短八十幾天內完成蜕變!

87天627英里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準備的六十多歲的老人是難以想象的,而哈羅德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堅持下來了。途中,他有太多理由和機會退卻,如果他一退卻,可能就又會回到之前生活狀態中,前功盡棄。最終,他堅持下來了,找到了對妻子的愛,也找回了妻子對他的愛。愛才是我們心底最温暖的地方!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説什麼?主人公哈羅德於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説奎尼得了癌症,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院內,這裏屬於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5

“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在《一個人的朝聖》中,從哈羅德一路向北去看望女同事奎妮的旅途中,我明白了我們要學會接受,着手改變,懂得放下,這樣才能更好地成長。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一生的必修課,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平凡,我們因接受平凡,才能變得不凡。

哈羅德的童年並不快樂,事業上也毫無建樹,在兒子戴維自殺後,再也沒有開心過,由於各種痛苦堆疊,他陷入自我否定中,越來越消沉。但在這個旅途中,他學會了審視自己,打破了內心的桎梏,一路上他遇見了各色各樣的人,每個人普通卻又獨特,他們會重複犯各種錯誤,會為自身不完美而焦慮,他開始直面自己的平凡。周國平説:“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的生活過好,人生才是圓滿的。”只有認清自己的人生定位,擺正自己的生活態度,才能以更好的狀態去享受生活。

慾望越大,期望越高,這隻會讓自己越累,學會接受,才能真正改變。接受是認識自己的前提,改變讓人學會成長。我們都曾抱怨命運的不公,我們卻在面對千篇一律的生活時不做任何改變,我們要學會面對未知和挑戰。

哈羅德在旅途中面對他人詢問是否可以走到貝里克時,他回答:“只要敢一步接一步往前走,總會到的。”他自退休後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區裏過着安逸的生活,但當他決定去奎妮所在的城市時,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他在不斷地挑戰自己,改變自己。世上最難的事從來不是已經做的,而是還未去做的。對於當今時代的我們來説,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我們特別容易滿足,即使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為,但卻依然躺平,精彩的人生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去爭取,因為選擇了改變,才可以面臨更多的選擇。

學會了接受,才能懂得放下,放下是對自己的救贖,我們才能有嶄新的生活。

哈羅德和妻子的孩子戴維在十八歲那年選擇了自殺,這讓他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相互埋怨之中。但是在這場朝聖中,他們選擇了放下,重新審視自己,不再互相責備,在選擇放下之後,他們收穫了久違的美好。人生就像修剪花枝,你總要學會恰到好處地剪去不好的枝椏和葉片,才能擁有另一片海闊天空。放下過往的痛苦,才能開始享受生活,放下內心的枷鎖,才能擁有新的幸福。

在小説的結尾,哈羅德見到了奎妮,雖然奎妮還是走了,但哈羅德在這個旅途中收穫了更多,命運在給予我們苦澀和傷痛的人生時,亦賜予我們重新生活的能力。我們要接受該接受的,改變該改變的,放下該放下的,學會珍惜當下,感恩所有經歷,只為更好地成長。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6

很久以前看的書,直到最近開始跑步,才能領略到疲勞身體與堅定信念長時間拔河所帶來的身心折磨。開啟運動前,好像心裏住了許多個博爾特加特林,運動中心態就崩了:怎麼選擇這麼折磨人的運動?

如果是主人公來回答,一定是:“沒有為什麼,從來沒想過開始,但是開始了也沒想過放棄,我從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但我也沒想過。”好像這場無計劃的旅程只是一個不能激起波瀾的小插曲、小想法,不小心成真罷了,這些“意外”其實是過往的經歷在特定的時刻激發了主人公長久以來無法傾訴、無人理解的與家人疏離的挫敗感,那可能是猛然迸發的心情:“我還能去哪裏,那我就去看看她——我的好朋友”。

與妻子的疏離一定是最難以面對的,曾經因為相愛而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是相攜多年的伴侶啊,那場旅行就像是逃避,已經走了岔路的人,要追趕多久才能再一次並肩前行。

途中的友人有善有惡,有真有假,也是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讓主人公這場原本就轟動的旅行增添趣味和人味,我們不曾得知如果沒有他們,這場朝聖之旅是否會救贖他,我相信會,從他決定開始,就意味着與自己和解,與人生和解走了許多年的分岔路,終於有一個人開始回頭找尋。

主人公的命運,就似每一個遭遇了被動的人生變故的不幸的人,被動就是發生了與自己有關的事,因此生活被改變了。意外每天都在上演,或大或小,或好或壞,但是我們永遠無法改變這些走過的痕跡,能改變的只有情緒、心態、意志......也許這場改變會有意外之喜,總之作為這些那些意外的主體,我們能操縱的只有自己,不與生活較勁,不被意外煩擾,嘗試與他和解,日子才會不那麼綿長無味。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7

——這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哈羅德,一個退休的老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來,那封改變了哈羅德一生的信。

一個人,六十多歲,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僅靠着一雙帆船鞋,和一個必勝的信念,走路橫跨整個英格蘭——去救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這八十七天裏,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堅守過,迷茫過,快樂過,絕望過,質疑過,相信過。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就在這一路上全部呈現;人性的善良與堅持,也在這一路上絢爛綻放。

兒子的自殺讓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讓他無力面對生活。與生活的關係開始逐日下降,他開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時的女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信,他才開始對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羅德,一個男人,六十多歲。他安靜,卻不沉默;他寡言,卻不怯懦;想過放棄,卻並不放棄。這一年,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裏,我們需要信念,也更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坎坷,或挫折,都要像哈羅德一樣,有一個信念,以它為目標,去前進,去進步,就算沒有完成,它也會帶給我們許多心靈上的收穫。

就像哈羅德一樣。

一個人朝聖的讀後感篇8

?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於因抑鬱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後,妻子莫林對於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後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並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願意同人打交道。

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着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願,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

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裏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着讓自己深深後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後,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聖旅途的一個契機。對於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麼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着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願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湧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淨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

“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並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