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火之歌》的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優秀的讀後感可以討論書中的文化差異和社會反映,寫讀後感有助於讀者從不同角度審視文學作品中的人際關係,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火之歌》的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火之歌》的讀後感6篇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1

喬治啊啊馬丁創造一個維斯特洛世界,《魔戒》、《火影忍者》也都是一言不合就創造一個世界。相比之下,《三體》、《沙丘》、《哈利波特》並未真正地創造一個世界。《三體》講述人類未來幾百年發生的事情,《沙丘》講述人類未來1萬年發生的事情,《哈利波特》則構建一個麻瓜看不見的魔法世界。

何謂創造一個世界?《冰與火之歌》、《魔戒》、《火影忍者》有自己的地圖,有自己的國家,從過去到未來能夠追溯幾百上千年的時間,甚至有自己的物理定律。一場戰役有成千上萬人蔘與,筆下的角色也有數百名,當然,死亡是在所難免的,沒有不死人的戰爭。

戰爭啊,人們要麼處於戰爭之中,要麼處於戰爭的陰影之下。所以殺戮和背叛總是常態,同時也不排除一些人有着清奇的腦回路:

大敵當前,殺掉長官後逃跑。

大敵當前,把弱者先殺死。

大敵當前,將俘虜放生。

極端的環境總是逼使人們作出極端的決策,於是匪夷所思的行為和衝突的劇情被鋪設地到處都是。

比如塞外的卡斯特和自己的老婆結婚,生了男孩殺死,生了女孩則娶下來。老婆自己生,要多少有多少。

這些世界並不真實存在,卻也不會從腦海中消失。於是自己講的話、夢中的話、創造世界的話、現實的話,這些語言的界限會逐漸模糊,以至於分不清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構。

與《魔戒》相比,《冰與火之歌》劇情更豐富,人們面對的是一個多目標系統,而非毀滅一枚戒指,當目標一旦多起來,選擇就變得十分困難,只考慮眼前的利益往往會滿盤皆輸,並且追隨者也跟着一起被殺。

與《火影忍者》相比,《冰與火之歌》更嚴謹,《火影忍者》是柏拉圖式獨裁世界與跳蚤窩式民主世界對抗,嘴遁的大道理往往能説服對方。《冰與火之歌》則是利益的計算,每個人都面臨着保全自己和獲取利益的艱難選擇,站錯隊伍的後果是生與死的區別。讀書筆記。欺騙、謊言、信任、榮譽、眼線、情報都在影響一個人的決策,沒有人可以通過大道理來説服對方,只有家族的延續,復仇的衝動,黃金的誘惑才能改變對方腦中的打算。

天真的人會遭受懲罰,自幼受到詩歌和故事薰陶的珊莎對世界滿懷幻想,當看到父親人頭落地,軀體還在手舞足蹈地痙攣時,受到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開始走上一條認清現實之路。

瓊恩·雪諾剛從長城出發時緊張得像個出嫁的少女,卻也心懷渴望,他不知道北方有多麼危險。

截至第二部看完,這個世界已經打成一團,史坦尼斯進攻君臨失敗,臨冬城被恐怖堡的私生子拉姆斯·波頓佔領,當然羅柏和凱瑟琳還活着。這時的世界除了幾隻殺人的異鬼、布蘭的狼夢、梅麗珊卓的黑影外,並無更多的魔法。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2

看《冰與火之歌》時,我被震撼了。發自內心的震撼。

這是一部真正的史詩,這裏面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當我在全書第四卷,行文已經過了數百萬字以後,忽然看到一個伏筆起來,與第一卷前幾節佈下的懸念遙相呼應,配合的天衣無縫時,我真的只能説出兩個字歎服。

?冰與火之歌》是有着七部曲構思的長篇巨着,甚至其中單單的一部曲就有着長達80萬字的篇幅,但是精湛而又生動的語言卻讓人完全察覺不到超長篇小説常有的累贅囉嗦以及審美疲勞,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作者喬治rr馬丁的精心構思以及獨特的描繪手法——分鏡寫法。書中的每一章節都是以書中不同重要人物的角度寫成的,卻又能極好地拼湊起整個故事而不會讓讀者感到重複錯亂,還給人一種宏大世界的感受。馬丁的描寫相當樸素,沒有華麗的字眼只有巧妙的比喻,讓他筆下的人物與世界顯得栩栩如生。

等到了要我用語言去概括《冰與火之歌》的優點時,才發覺這部作品是如此的包羅萬象,如此的宏大精妙。

有至死不渝的愛情,有勾心鬥角的陰謀;有頂天立地的英雄,有卑鄙無恥的謀客;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理由,每一個人都不是情節的擺設;你會對一個人的舉動恨的咬牙切齒,你會對一段情節看的怒火中燒,你會因為一個人物的意外死亡心痛不已,但是最後,你還是隻能無奈的承認:這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冰與火之歌》與傳統史詩最大的區別在於:她沒有講述任何大道理,沒有進行任何説教。對於傳統作品所歌頌的種種精神,如兄弟之情,堅貞愛戀,戰天鬥海的勇氣等等,她都有所包含,但又難以體現。事實上,她歌唱的是一種無奈,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人性。

人是最複雜的,而人是人化世界的核心。《冰與火之歌》通過不斷呈現人的行為,呼喚着人們重視自我本身,而非思慮其他外物。她要求人們認清自身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隨着書的進行,所有人,書中的主角和讀者都在成長,這是反思自身的成長。透過對自身的反思,能讓人最終統一到一個世界--愛的王國,從這個意義上講,《冰與火之歌》體現了宗教的精神。她將是揭開新史詩時代的開山鼻祖。

我真的愛死了這本書,我願意像所有人推薦他。不要被他的序章嚇倒,對於普通的小説來説,序章是長了、無趣了。但是對於《冰與火之歌》,這部真正的史詩奇幻,你絕對要有耐心。

你不得不為作者的預謀而擊節感歎,在書中他留下了那樣多的懸案、預言和傳説,時至今日,人們仍在網上激烈的爭論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因為人們相信,這些都確實存在於冰與火之歌的時空中,總有一天,它們會在作者的筆下自沉睡而甦醒。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3

這部小説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再也沒有傳統奇幻作品那樣鮮明對立的善惡。反而是具備一切善良品質的主角,往往活不過權利的遊戲的第一個回合。

看到後面,這本奇幻小説,經常會讓我合起書來想思考這個世界,思考應該怎樣活在這個世界裏。

帶着榮譽和正義來到君臨的艾德·史塔克,在先王駕崩之後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為了榮譽和正義所累,喪失了最後翻盤的機會,不但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還為後來妻兒離散,家破人亡埋下了伏筆。

而天真無邪的丹妮莉絲在卻因為自己的仁慈,讓仇恨找到了報復的機會,讓馬王不明不白的死掉,讓自己孩子為之殉葬。之後,又在奴隸灣,帶着一腔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熱血,殺掉奴隸主,解放了奴隸,並且設置了制度,而奇怪的是那些處於善良的努力最終卻沒有帶來善良的結果,奴隸們的生命依然得不到保障,弱者們依附於丹妮莉絲,讓她的隊伍變得遲緩而龐大。

而另一面,小惡魔一生都在為自己相貌付出代價,小時候,父親和哥哥用殘忍的手段迫使他看清楚這個世界的殘酷,然而這卻非常奇妙的讓他的心中保留了一點最後的希望的火種,當整個君臨上下一團糟,人人都在為自己的得失而奔忙的時候,小惡魔卻在力挽狂瀾,改變當時蘭尼斯特家族的頹勢。而黑水河之戰中,面對在火焰面前顫抖的獵狗,他一個侏儒帶着部隊衝出城門解圍,正當勝利之神向他招手的時候,卻遇到了姐姐前來暗算他的騎士。而最後,當他從那場地獄一樣的戰爭中活下來的時候,卻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功績。

不管是對於現實裏的我們,還是對於書裏那些沉迷於騎士傳説的少女們,這本書都是一針解毒劑,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無數善惡分明的故事,我們受過無數教育把我們教育的善良無害,可是誰又能預防善意帶來的惡果呢?沒有辦法,只有自己變得更聰明,不被道德和規則束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追求自己應該追求的結果。

所以,這不是一首冰與火之歌,而是一首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輓歌。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4

起初是在看另一部奇幻鉅著《時光之輪》時瞭解到《冰與火之歌》這本書的,當時我聽聞此書在敍述與塑造人物方面與水滸傳頗有相似,便對它產生了興趣,但因學業繁重,一直沒有過多接觸。

真正開始閲讀是在去年暑假,一個涼爽靜謐的夏末之夜。猶記得我從11點翻開封面,直到接近1點才放下,中間目光未離書頁一寸,口中未進滴水,從書中世界脱離後方覺口中乾燥,頭暈目眩,勞累無比。縱然如此,那閲讀帶來的厚重感仍使我難以入睡。

輾轉反側中宏大而複雜宛如史詩的故事躍然腦海,越發清晰。我想起了引子中幾名絕境長城守夜人的對話,起初看來不知所云,實則伏筆無窮,貫穿始終,暗示了主線的走向;我感慨書中人物的生與死,總會有一個淺顯的因素干擾視聽,但細細思考,隱藏在暗處的真相絕對會令人驚歎;我串起故事的每一個章節,發現每一個章節都以不同的視角敍述,這種切換手法容易使時間段層,然而文字水平高深莫測的作者卻處理得有條不紊,着實值得稱奇。

同時,我又將《冰與火之歌》托爾金的傳統奇幻進行了比較,不得不承認,就算與始祖級奇幻小説《魔戒》相比,《冰與火之歌》也是不遑多讓,它不照搬托爾金“小人物拯救世界”“的套路,而往往是塑造一個小人物,渺如芥子,接着讓小人物在某情況下大放異彩,例如侏儒提利昂,因身材矮小倍受嘲笑,可他從來沒被嘲笑擊敗,他一直樂觀,敢於與他人交鋒,他用智慧和幽默告訴世界,在心靈深處,他是個精神強大的巨人。

身處由幾十個億個體組成的大千世界,何人不是過客?何人不是凡人?何人不能理解平凡中的偉大?

今朝寒窗苦讀,也許明日就提名金榜;清晨居於鄉野,也許黃昏就能奉召入帝都。

永遠不必談命途多舛,只需銘記路漫漫其修遠兮,蒼天在上不會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世界,是公平的……

相信我的感悟,與諸位不盡相同。這正是一部偉大作品的魅力所在,《冰與火之歌》和莎翁的《哈姆雷特》共通,一千個人讀,便有一千種想法。但每一個人讀,也定會受到心靈的滌盪,宛如和友人促膝長談。

我們讀《冰與火之歌》是一件沒有盡頭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場冰與火交織的鬧劇,我們的過往,也能在書中找到影子,讀《冰與火之歌》即是讀歲月。

千百年後,後來人如若觀賞鐫刻在石板上的《冰與火之歌》,恐怕亦將有感於斯文!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5

很多小説有主人公,通過他們我們經歷,感知善與惡,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但《冰與火》用的是pov(pointofview)——“視點人物寫作手法”,每個人物都是主角,那麼正與邪,美與醜,忠誠與叛徒,用什麼來定義?

有本書觀點説,人們可以通過書、影、音來獲得同理心,獲得“感同身受”的能力,讀到時我浮現出《權利的遊戲》瓊恩與珊莎的重逢擁抱,那一刻我也濕了眼眶,雖然後幾季改編的只剩下遊戲了。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提到一句,薛蟠看到林黛玉,猶如雪獅子向火,渾身酥軟,便是pov基礎了,換個庸俗的眼睛來看,林妹妹也是美人,證明她並不只是高雅寶玉的眼中西施。

而《冰與火之歌》將pov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每一章節都是完美的短篇,都是視點人物內心深入的挖掘,都能身臨其境代入,特別是字體變化的心底思緒,一字一句久久縈繞,念頭跟着流淌,所思所想,所感所憶,成為他(她)。只有他(她)的見聞、視野、價值觀,可靠或不可靠,認同或不認同,則在於讀者。

很遺憾,最開始接觸的是美劇《權利的遊戲》,並未發現書本的精妙,去年在家的時候翻起放置已久的《冰雨的風暴》,彷彿一下子發現了寶藏,沉浸式一口氣《羣鴉的盛宴》《魔龍的狂舞》,甚至不解饞,重又翻開《權利的遊戲》精讀,這種前後並行同時閲讀也是新體驗,那些埋藏的細節與伏筆,一一對應。精讀的方式是用心讀每一句,鋪墊了多少往事,延伸了多少未來,而每一句能讀出這些內涵是基於遨遊維基百科每個詞條,立體的歷史網絡,上下多少年;僅僅是一部分的五個小時歷史講述短片;《冰與火的世界》整個世界觀的構造,豆瓣付費專欄的講解;《七王國的騎士》外傳故事,厚積薄發。這麼讀下來,正傳裏短短兩三年,卻有百千年的沉澱,二十來個視點,卻有百多個人物交織,符合去年底深度閲讀的目標。

每一個名字都可以談上千言萬語,自身生命進程和球狀的關係樹,每一個家族都讓人沉迷並探索,鮮明的家徽族語和上千年的歷史,這裏的世界涵蓋所有,歷史風俗,文化信仰,地理政治,面面俱到,好的小説讓人逃離生活。贏得每場戰役卻輸掉這場戰爭的少狼主,紅色婚禮真讓人眼球都掉下來。全王國最有權勢的獅子泰温,在廁所被親兒子用十字弓射死;早已死去多年的龍家嬰兒,流浪多年後終於反攻回去大陸;固執的二鹿,還在冰天雪地裏信仰他的紅神。pov下,對人物的看法傾向於多個角度,最鮮明的是詹姆,蘭尼斯特家族在書本還未開始時,就是所謂的敵方,而他更是視榮譽和誓言為無物的“弒君者”,但被俘、斷手、關係破裂,他的掙扎和苦楚,由他自己講來那些經歷,讀着會不會動容。

頂好的小説則融入生活,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喜歡讀歷史,而《冰與火之歌》有近則300年,遠則12000年虛構架空的歷史,真實到每個細節,合理到沒有破綻。這是作者數十年的打磨,一旦成型,世界裏的人物會自行發展,奈德必須死,背叛早已鋪墊,獅家盛極必衰。視點人物提醒自己多換位,任何事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讀到西班牙可以自動帶入多恩領,整個世界取材於現實很容易讀出,互相促進;隨着“小惡魔”弒親逃亡,再放蕩邪惡只要有自己的內核,即便是矮小的人物,也能投射出碩大的影子;狼家的男孩一個個凋零,史塔克家族由珊莎繼承,為何不能是女孩?血脈並不是冠以另一個姓氏就會改變,狹海對面還有個正宗的女王即將回歸;瓊恩,管他是姓雪諾,史塔克還是塔格利安,怯弱且智慧的山姆,塔斯的布蕾妮,沒有貴族的繼承,每個平凡的人都奮鬥着自己的人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小説還沒寫完,猶如斷臂維納斯,可以無盡想象,自己創作,參與其中,陪伴左右,正像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

《火之歌》的讀後感篇6

人生百態,世事無常。看另一個奇幻世界裏的爭奪,陰謀,殺戮,王位爭奪與人性掙扎,品味另一個冰火人生。

一位哲學家説過“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性”,人性,這神祕又可怕的東西,隱藏在每一個人的骨子裏,它有美麗的一面,也有獸性的一面,令人又愛又恨。俗世因人性而美麗,也因人性而沉淪,《冰與火之歌》描寫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奇幻的世界,夏季和冬季均可逾年,人的一生能經歷的寒冬酷暑非常有限,人分蠻人和文明人,野蠻人在北方,與南方的文明人有“長城阻隔”,不過此長城非彼長城,它是用巨大的冰塊砌成的,軍隊被稱為狩獵人部隊,都着黑衣,抵禦蠻人。

主人公是鎮守邊疆的史塔克家族,全書圍繞王位,展開了一系列對陰謀,殺戮,人性的描寫。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動人心絃,撲朔迷離,攝人心神。讓人慾罷不能,由於情節太過離奇,陰謀太過神祕,所以剛讀前幾本時一直處於一種看不懂的狀態,但漸漸習慣了她的多端同時發展和情節多變時,你就再也不想放下這本書了。

整套書分為五個小系列,我只讀了前兩個小系列,但已經被她迷住了。我在布蘭的傷病中悲痛,在瓊恩的堅毅中成長,在史塔克的探尋中堅持,在王后的陰謀中暗罵,在小指頭的正邪中分辨,在小惡魔的滑稽中取消……

?冰火人生之歌》是世界文學巨匠喬治.馬丁大師的復出之作,在世界上也斬獲無數獎項,奏出一曲冰與火之歌。

就這樣的一個奇幻小説世界,讓我留戀往返。本書對人性的刻畫與揣測令人驚歎。作者以露骨的筆調,無情諷刺了人性的醜陋、罪惡、無情與陰毒,令人不禁心驚膽寒,但對史塔克一家人親情的描寫卻又那麼温暖、感人,形成了高峯與幽谷的對比,引起人們對人性的思考。

通過這本書我也進行了我自己的思考。我認為,人性的光輝遠大於背後的黑暗,正所謂邪不壓正。試想假如這個世界上盡是卑鄙、無恥、陰毒下流的小人,地球足以被毀滅幾次了。而人性的光輝則是什麼也掩蓋不了的,古往今來,如果沒有人性光輝的閃爍,沒有先賢智者的教導,沒有歷史長河的洗練,沒有人性中的美,我們人類是如何有今天的文明,如何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的呢?

光明與黑暗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有了頭頂的光,才有腳下的影。我認為要理性地對待人性,不能厭惡它,反而要喜歡它,做自己人性的掌控者,扼住命運的咽喉!

看到黑暗不可怕,沒有光芒才絕望,我們要努力克服人性的陰暗面,掌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