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誦讀的心得體會最新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5W

越來越多的場合都會用到心得體會,要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在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誦讀的心得體會最新8篇,供大家參考。

誦讀的心得體會最新8篇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1

九月開學,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參加國學經典的網絡學習。我們有幸聆聽許多教授名師的經典言論,真的是受益匪淺。身坐於電腦前,面對名師大家的當面講解,猶如坐在一個古色古香遺韻綿長的建築中,忽聽幽幽仙樂,再聞四溢茗香,聆聽老師講讀經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彷彿我們已經穿越了時空的遂道與先哲們進行了心靈的交流。

記得初學經典時老師教我們的是《弟—子規》,學習《弟—子規》,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也與己為善。

在這些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壓力、沒有煩惱,更沒有煩宂的作業。他們的課是生動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當老師教到“勿踐閾勿跛倚”時,老師告訴我們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大多都用木頭做成門檻兒,如果我們天天踩,門檻兒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踩爛了。我深深記住了老師説的話,我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學生從此不再踩門檻兒,不僅如此,他們看見別的小朋友踩門檻兒時也會勸他們不能踩。這在我記憶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隨後的日子裏,老師還教了《笠翁對韻》、《論語》、《朱子家訓》、《禮運大同篇》、《大學》等經典。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我的記憶力、樂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聽到別人跟我説我記憶力真好,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很強時,我真高興,我深知這都是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經典的結果。

現在我的女兒也越來越懂事,知道孝順父母,三八婦女節的那天,她放學回來後跟我説:“今天是媽媽的節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幫她洗洗腳吧。”我很感動。《弟—子規》教我們“見人善即思齊”,想想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實在是太少了,以後一定要多注意。

近來,不知該説是我陪女兒學習,還是女兒在陪我學習。“家長來補課,孩子來學習”,這是老師們常説的一句話。現在我深刻的體會了這句話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增強了我和女兒之間的親子關係,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我因工作的原因沒堅持帶女兒一起學習,落下的功課,自己很懊惱。工作順利些,我定會帶女兒繼續把經典學下去。“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老師們您辛苦了!在此還要感謝市教委的領導,是他們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讀經典環境,讓我們能在其中得到聖賢文化的薰陶。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2

我參加了慶陽電大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誦讀》的在線學習,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説。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説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説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才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3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為了能把《弟子規》背下來,並能在背誦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台大聲地朗讀,這給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

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弟子規》、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們逐步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通過背誦經典,也使學生從小就吸收經典的文化知識,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舉止文雅,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而且有利於培養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擴大知識面,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同時,多讀經典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誦讀該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進行閲讀,可以走進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特別是經典誦讀涉及到的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藝術等知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俗話説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看着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置身於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樑。迴歸經典傳承文明:參加經典誦讀培訓的點滴體會。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4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説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於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穫可真不少。後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説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麼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後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説,其次説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説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國小生來説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後需要多加註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説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範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儘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5

古詩文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琅琅上口,特別適合國小生背誦。國小生誦讀古詩文,可以從中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瞭解先輩的心境,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這符合新課程總目標的要求:學生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一、背誦中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背。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國小和中學階段,學生對於古詩文的瞭解還不是很多,對於其中的一些字詞理解不是很到位,畢竟古文與現在同樣的白話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要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詩,首先就要多讀多背。背誦是孩子的天性,此時他們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在古詩文閲讀訓練中我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古詩文量的積累,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思維和能力上的“質”的提升。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台,讓學生每天與古詩文見面。開始,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寫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課前幾分鐘裏讀一讀、在晨讀時間背一背,同時在教室的牆壁上貼着一些古詩,並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感新鮮,願意主動去誦讀,記憶,營造古詩文閲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與古詩“朝夕相處”下“日久生情”,使誦背古詩文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其實目前很多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會先背一首古詩或者“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古詩文,這也足以説明現在的教育已經開始重視古詩文的教學,注重孩子對一些蒙學讀物的學習,學習中國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閲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衞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衞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勿剪勿拜,召伯所説。”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閲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7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這本書從開天闢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我穿越時空參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創造的令世人稱讚的奇蹟,我看到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風雨侵襲中依然堅定地向前奔跑。讀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讀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們偉大的民族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以韓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爭先創辦孔子學院,掀起了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浪潮。

讀了這本書,我不能不驚歎我們的祖先不僅用聰明才智創造了不朽的五千年傳統文化,而且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堅不可摧的長城文化。它從戰國的硝煙迷霧中誕生,曾一度肩擔抵禦外族守護關內的歷史重任。歲月滄桑,朝代更迭,它為了責任而不斷剝蝕自己的青春。如今,長城作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誦讀的心得體會篇8

身坐於電腦前,面對名師大家的當面講解,猶如坐在一個古色古香遺韻綿長的建築中,忽聽幽幽仙樂,再聞四溢茗香,聆聽老師講讀經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彷彿我們已經穿越了時空的遂道與先哲們進行了心靈的交流。

記得初學經典時老師教我們的是《弟子規》,學習《弟子規》,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我們要時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也與己為善。

在這些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壓力、沒有煩惱,更沒有煩宂的作業。他們的課是生動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當老師教到“勿踐閾勿跛倚”時,老師告訴我們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大多都用木頭做成門檻兒,如果我們天天踩,門檻兒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踩爛了。我深深記住了老師説的話,我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學生從此不再踩門檻兒,不僅如此,他們看見別的小朋友踩門檻兒時也會勸他們不能踩。這在我記憶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隨後的日子裏,老師還教了《笠翁對韻》、《論語》、《朱子家訓》、《禮運大同篇》、《大學》等經典。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我的記憶力、樂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聽到別人跟我説我記憶力真好,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很強時,我真高興,我深知這都是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經典的結果。

現在我的女兒也越來越懂事,知道孝順父母,三八婦女節的那天,她放學回來後跟我説:“今天是媽媽的節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幫她洗洗腳吧。”我很感動。《弟子規》教我們“見人善即思齊”,想想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實在是太少了,以後一定要多注意。

近來,不知該説是我陪女兒學習,還是女兒在陪我學習。“家長來補課,孩子來學習”,這是老師們常説的一句話。現在我深刻的體會了這句話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增強了我和女兒之間的親子關係,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我因工作的原因沒堅持帶女兒一起學習,落下的功課,自己很懊惱。工作順利些,我定會帶女兒繼續把經典學下去。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老師們您辛苦了!在此還要感謝市教委的領導,是他們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讀經典環境,讓我們能在其中得到聖賢文化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