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9W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心得體會可以是文字記錄,也可以是口頭分享,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寶貴的經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終身成長讀書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7篇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1

1、實話説,不認為本書值得書商所宣傳的那麼大的美譽,譬如“顛覆傳統成功學觀點,影響美國校園教育的創新理念”。

2、本書核心思想,如果我們要持續不斷地成功,就要具有成長型思維,面對成功不要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天才,要關注努力的過程,以及努力的策略;面對失敗,不要心灰意冷,要找出失敗的原因,針對性進行解決。這樣才能不斷成長,才可能獲得不斷的成功。

3、固定型思維模式最主要就是認為所有事情是固定不變的,是用悲觀和僵化的方式對待變化,譬如認為個人的才能是天生註定的,對於成功認為是自然的,對於失敗則歸結於才能的不行,逃避挑戰,等等負面情緒。

4、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才能不是固定的,個人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得到成功,面對失敗,更多聚焦於失敗的原因,以及以後如何克服,勇於挑戰。

5、需要警惕兩種誤解:

1)思想開放不等於就是成長型思維,關鍵要看個人能力是否有不斷提升;

2)努力不是成長型思維的全部,需要有策略,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要看努力的結果。

6、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培養的,要時時反省,警惕自己日常言行中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抑制固定型思維特徵(負面的、固定的),發展成長型思維特徵(積極的、靈活的)。

7、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8、原文摘錄

9、兩種思維方式對比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2

成長,近年來一直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有了小孩兒以後,更希望自己快速成長,做好小朋友的榜樣。《終身成長》,在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比較認可,確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於是想了解書中講述的是怎樣的終身成長。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的觀點是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她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可以改變才智,會帶領人們積極探索新知,以及成長路上的抗壓力。

那什麼樣的思維才是固定型思維,什麼又是成長型思維?它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結合我的體會談一談我的認知。

在我的學生時代,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個令同學羨慕的家長,不打不罵,特別能理解我,對我不會有過高的要求。但我也總能回憶出在我考不到理想的分數時,他跟別人交流時會很平靜地説:跟我一樣,記憶力不好,沒關係,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也滿足了。父親認定了,我的智力水平就是這樣的,不會拔尖,也不會很差,記憶力和他一樣的不好。這樣的否定型標籤確實一直影響着我。我也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再努力也不會改變什麼。這就是書中説的固定型思維。

在這次公司組織的賦能學習營中,老師分享了關於記憶力的知識,讓我對此有了不一樣的瞭解,原來記憶力是有周期的,是需要長期不斷重複地練習,過目不忘只是用來混淆真相,讓固定型思維的人認定“我背書為什麼就前背後忘呢”。

近年來也是從工作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發現自己很多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就像書中説的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是會這樣想:我還不夠努力,我要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歸咎於我的智力與記憶力;我必須為我喜歡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能力並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與長時間的學習有關,直面挑戰,取得進步。

現在為人母,也希望自己做一個成長型的家長。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總是會有很多接踵而來的焦慮。就像書中提到固定型思維總是與成長型思維並存的。

例如小朋友每次告訴我在學校不愉快地事情時,我都想盡力地幫他去解決,擔心他的心靈是否受到傷害,但內心又會有個聲音在説,讓他去經歷去承受,事情沒有我想象的複雜,反而焦慮的情緒會有更壞的影響。其實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他們會認為建議、指導和反饋是消極而具有破壞性的。

我們也一樣,成長的道路並不一路平坦,固化的思維模式已經深深紮根於我們的成長過程,成為內化的心理機制,我們很難跳出思維的框架。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更需要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將關注點投放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在遇到挫折、問題時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實踐。我認為它不是萬能的,但一定比固定型思維讓我們更樂觀。

人生的故事還很長,為了你所熱愛的一切,積極健康地成長!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3

1、關於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

説到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想到了之前學習到的一個點。有兩種人,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運氣,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努力的人會在之後越來越努力,因為他知道想要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沒有什麼是可以不用經過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有即使是很難的事情努力了才有希望成功,沒有成功只能是説明自己還不夠努力、方向錯了或者自己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點。

而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偶然或運氣的人在之後的行為處事上就不會有過多的努力,因為他認為所有的都是註定的,自己的成功只是運氣好,卻從來沒想過經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獲得成功。這種人所擁有的思維就是固化思維。而在擁有成長思維的人眼裏,一切都是可變的,一切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而使之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2、關於努力與方向

努力與方向,兩者在向上走的路上是缺一不可的。有方向不努力,只是一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無論你想的有多好,方向多麼明確又正確,若你不努力,不把它行動起來落地生根,那它也只是一個想法如無根之浮萍,沒有根系提供養分遲早會飄散消失於世間。而若只是有努力沒有方向,就像在海上沒有方向航行的船隻,雖然一直在行駛到岸的機率卻微乎其微,或原地打轉卻不自知。

説到這個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學的時候知道自己與別人相比沒有多少競爭力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些改變,每次都做計劃卻往往沒堅持幾天又半途而廢。典型的有方向不努力貪圖一時的享樂,延遲滿足的獎勵物對我的強化不夠戰線又拉的太長也難怪會放棄。現在想想也是認知不足,若是能認識到長時努力所帶來的好處就不會這麼動力不足了。後來大三時是努力卻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看到別人各種考證自己也去跟風,現在想想考的證都沒什麼用畢竟不是專業的。考的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現在又不做人事工作。現在是有一點方向了——學好英語達到流利説的程度,多看書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認知(提高認知真的可以少踩很多坑,這一點在生活中深有體會,想開了就知道自己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雖然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也不是很清晰,但我現在最缺的就是行動力,行動起來方向就會越來越清晰,之後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4

以前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這麼暢銷,以為就是一碗雞湯,看完會不痛不癢,成長嘛,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終身成長,因為人需要。人的一生是不斷解決問題的一生,擁有成長的思維,才不至於被問題打敗,習得能量和能力超越問題,進而變得強大。

首先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比如:這次的失誤不能決定我的未來,不能定義我的能力和價值,而是説明我需要下功夫。

換個角度,看到了不一樣的結果。有意思。

然後,嘗試不同的方法,尋找資源,持之以恆的努力。

這裏就是一場馬拉松,會經歷兩種思維的'打架,有時可能暫時找不到要突破口,只要不放棄面對和嘗試,結果不會差到哪裏。

整本書的一個亮點就是幫助人思維的轉換。這是新旅程的起點。

每個人遇見的問題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成長背景不一樣,內心的境況也不一樣。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要活出這樣的人生,需要克服許多的攔阻。當局者迷,有時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偏差。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到。看來這是我需要付出努力去研究的地方。當嚐到因為去面對和努力以後的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有可能會説:還好當初堅持下來了。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5

記得曾經讀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吧。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能力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獲得,原來思維品質的好壞同樣可以由學習力來界定。那就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從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執己見,認為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表現為:愛生氣,易挫敗,講排場,相信能力恆定並永遠不變,讀後感.終其一生都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及歸屬感。與之相反的成長型就是不怕丟臉,有大局意識,向前看,相信自己通過的能力通過培養獲得。多麼深刻的見解!

書中的建議重塑了我家庭教育的觀點。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多麼幼稚的想法。後來我明白了,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同樣作為一名老師,始終思考怎樣教,而不是教什麼?就是尊重孩子的言論,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不怕丟臉,珍惜每一次當眾出醜的機會,才得以實現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6

“你的手機,每天都充電。而你,多久充一次電呢。”

作者在書中,像我們展示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第一種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向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脱給別人,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第二種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敗。遇到挫折和挑戰,會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改善和進步。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可以規避錯誤,一直成長。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大多數時我是第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每日重複做同樣的工作,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去證明:我能!懼怕失敗,恐懼批評,只願意承擔自己確定性的工作,而不願意嘗試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可能就會説:我不行!長此以往,在一個固定崗位上幹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晉升機會。

固定思維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時常會產生消極想法,比如上學時不敢上台舉手發言,怕説錯了被他人嘲笑、週一早起堵車遲到、開會與別人發生爭執、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會認為今天真是太倒黴了,我這個人就不會跟別人溝通,是不是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老公為什麼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而成長型思維會怎麼想呢?以後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鬧鐘定的早一點,開會時為什麼領導否掉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用不用我找個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或者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什麼樣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兩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會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歡自己做一個消極的人,還是喜歡做一個有積極性,會帶來正能量的人?

以後如果再面對未知的挑戰,我會把我不行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不斷挑戰和學習後會越來越擅長。

終身成長讀書心得篇7

?終身成長》一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講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只要通過努力和有效的方法,任何能力都會取得進步。如果將困難和挑戰視為在學習的機會,並熱愛挑戰與學習,就能收穫成長。

“全書都只是在灌輸一個理念,你不是高智商,你通過刻苦學習還是可以達到高智商的成就,但無法迴避一個事實,高智商和天賦型只是花了少量學習時間就獲得了你要花上多年的努力,而書中還只是舉例那些可學習得到的,那些音樂和繪畫的領域,你再努力,都還是個庸才而已。最怕這樣瞎激勵的。”這是豆瓣上對本書的一則評論。我並不認同。劃分人為庸才和天才本身就屬於固定思維模式的作法。我相信通過刻苦努力和合適的訓練方法,能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唱得出音準好的歌曲,也能讓人畫出厲害的畫作。

固然,唱歌不跑調不意味着成為專業歌手,畫畫畫得好看也不一定能成為名畫家。這就像我們的大學培養出很多聲樂專業、繪畫專業的學生,但稱為歌手和畫家是需要很多其他條件決定的,這其中可能包含天賦(先天條件)、機遇等人為不可控的因素。但我們所追求的,難道就一定是比大多數人都強的那種“不凡”嗎?成功就一定是比他人優秀、有錢、有才華嗎?

如果這本書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傳統的成功學,那我會感到有點可惜。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是如同動畫電影《soul》裏説的一樣,“火花”其實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你的激情與熱愛。夢想並不是用來做夢的,甚至不是用來作為目標去實現的,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如果你是一個從不止步、追逐夢想的人,那麼你的“火花”就一直都在。這“火花”是:努力本身就是意義,不斷挑戰,勇於求索就能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

幸福感是挑戰難題帶來的。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遊戲的意義不是最後的勝利,而是過程中的那些險阻、意外,和我們一次次的嘗試以及巧妙的化解。我們的想要的不是成功,成為天才,而是我們對人生中一關關挑戰擁有了內在驅動力。在我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時間的流逝和所處現實的忘我狀態,樂趣全然來自於過程,外在的報酬產生的動力反而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是本身已經是一種絕佳的體驗,是一種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幸福感。

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成功只是它帶來的一種副產品。不過多放大“成功”,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