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2篇 成長勝於成功——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W

成長是人生的長久追求,成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讀書是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閲讀中領悟人生智慧,從中獲取成長的動力和能量,使我們更加成熟、堅毅、豁達。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2篇 成長勝於成功——讀後感

第1篇

熱情讓生活充滿陽光。無論何事,只要對它有無限的熱情你就能取得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裏就講述了一些計算機精英們在求學、就業過程中應對自我的目標充滿熱情,不斷追求,最終實現了人生夢想的一些故事。

“深藍之父”許峯雄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讀期間受一位教授邀請製造能下國際象棋的電腦,這位教授認為需要64塊芯片來組成這台電腦,而他認為一個芯片就足以滿足需要。兩人各執己見產生了衝突,許峯雄堅持觀點,經過六個月不分晝夜的苦心鑽研,他把36000個晶體連同所有電路全部裝在了一個芯片上,這個芯片不僅僅能正常工作並且比那64個芯片組成的系統還要快10倍,深藍的雛形“晶體測試”誕生。

“晶體測試”在一場機器對機器的博弈中獲得了兩勝兩敗不錯成績後,許峯雄狂熱的愛上了他的芯片,熱情與日俱增,他又經過4年的時間研發出了深藍的前生深思,並帶着他的深思擊敗了人腦。許峯雄又用了八年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煩惱、驚喜和不眠夜,和ibm的同事們開發出速度更快、性能更強的超級電腦深藍,一舉擊敗了了西洋棋界最知名的棋王卡斯帕羅夫。許峯雄因對芯片的狂熱而創造出了“深藍”。

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維英從小就是那種會讀書的孩子,成績也不錯,但他最大的問題是,中學畢業前永遠都是班上的第二名。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他一心想學電機,而他的父親卻主張讓兒子做醫生,好在當時母親的態度起了關鍵作用,她不強迫兒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她只期望兒子歡樂。

事與願違在大學聯考時馬維英因心境緊張,居然考砸了,被分到了台北“清華大學”的化學工程系。為了心所向往的電機系他決定轉系,但轉系的條件十分苛刻,需要在一年內考試成績連續堅持全班第一。

為了追求自我的夢想,他從決定的那一刻起全力以赴,心裏僅有一個念頭:第一名,然後轉系。第一學期結束時,他打破了自我12年讀書僅有第二的記錄,成為全班第一名,第二學期結束了,還是第一名。大學二年級馬維英成功的成為了電機系的一名學生。馬維英因對電機專業的大愛而超越自我、成功轉系。

以上兩位的成功,就是源自於對自我事業、學業的熱情、熱愛,是來自於內心的嚮往和渴望,再輔之以鍥而不捨的努力,無關於別人的強迫和期望。

回想孩子五年級時對奧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提出來學習奧數,於是我們就給他報了輔導班,沒給他提任何要求,只是負責送他去上課。當時他對學習奧數充滿熱情,有不懂的題目會主動來問我們,熱衷於做那些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就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孩子在熱情的驅動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孩子開心、我們高興。可是,我們緊之後就給他定了目標,期望他再接再厲,六年級能拿下一等獎。我們給他定了計劃,讓他每一天刷刷題,時刻提醒他假期多做題少幹別的不相干的事。

起先他還算聽話,但隨着我們在他耳邊不斷的嘮叨和提醒,漸漸的他開始對奧數不再那麼感興趣,當初的那份熱情慢慢的減退,之後索性連教師上課的題目也不做了。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他沒有拿到我們所渴望的一等獎,他的熱情也在我們的渴望中黯然失去。

對一個孩子來説“熱情的驅動力”異常重要,因為被熱情驅動和被壓力驅動有着重大的區別: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一個目標明確,一個無所適從一個再累也覺得歡樂,一個即使很簡便也不歡樂。

讓我們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和肯定,少點壓力和要求。尊重孩子的內心渴望,做孩子熱情的驅動者,而不是壓迫者。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2篇 成長勝於成功——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最近我讀了一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專著。作者凌志軍,他出版的八部著作,全部進入了暢銷書排行榜,還以英文、日文、韓文和繁體中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李開復曾説過這麼的一句話———我認為將對世界商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從優秀到卓越》,可是將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位八歲孩子的母親丹尼曾説過———這本書不僅僅改變很多人對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將由此改變許許多多孩子的命運,所以這本書不僅僅會改變很多人對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將由此改變許許多的命運。

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作者從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曆程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以他獨特的視角切入,使這些質樸、平凡的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意味深長。

在這些故事裏,我們看到了30個“微軟小子”成長過程中的歡笑、悲傷、活力、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的奮鬥歷程。

作者期望借這本書,改變國人對教育的看法,期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我的廣闊天地。

本書一共有八個篇章,分別是“起跑線”、相信你自我最聰明、我到底要什麼、“爸爸和媽媽、大腦的成長、學習是一種態度、情商時代、大師在哪裏。講述了一些不承認自我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這些故事能夠讓家長們明白怎樣培養孩子,讓教師明白怎樣完整教學,讓學生明白怎樣獲得自信。我個人認為不但學生、家長、教師需要關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整個社會都應當關注“成長”。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於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他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並能經過該體系吸引全世界的傑出人才。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頭腦裏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髮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每個學生都渴望明白自我該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長都期望自我的孩子儘快成材,每個教師期盼自我教出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可是,成功並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

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那幫被稱為“微軟小子”的人的成長故事,其實離我們很遙遠:他們的學習經歷幾乎都非比尋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時候就出國留學,還有就是清華、北大的。

他們生活的時代離我們遙遠,他們學習的地方離我們遙遠,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離我們更遙遠。但這本書經過他們的成長曆程向世人闡述了一個關鍵的觀點:一個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是6—12歲。這個時期要想健康成長,如果只靠學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長和教師的協助,就有可能。

凌志軍先生期望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改變對教育的看法”,這應當是中國教育體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期望更多的人閲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認識《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期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忙和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我的廣闊天地。

本書中的許多故事的確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長和我們教師的,不能不反思自我的得失。但同時也讓我領悟到對每一個孩子也絕對不能放鬆。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能夠教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我”。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我’”。“僅有做好了‘應當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歡做的’。”

教育自我“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我像天才一樣成長”。“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