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W

多讀一些好書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只有知識上的富有才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

《世説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説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説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説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説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説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説:“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裏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説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世説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説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説:“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歎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説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説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温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歎“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説新語》還記敍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可以為研究歷史做參考。

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

見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 三國之管寧,避亂世於草莽,身布衣以終老;華歆,登高堂至宰輔,為高官傳清譽。

“割席斷交”這個故事,世人耳熟能詳,講得即為管寧與華歆的故事。現常被用來表示,不可以與志向不相同的人結交為朋友。

故事中,管寧見了金子“揮鋤與瓦石不異”,世人褒讚有佳。而華歆拾起來,知道是一塊金子後也隨手拋棄,不也體現了他不在乎錢財嗎?世人又何為貶損?何來“志不同道不合”之説?又兩人同席温書,見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華歆之所以出去看熱鬧,也只能説明他讀書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並不能夠確切地評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寧、華歆、炳原皆為三國名士,有“一龍”之稱。華歆是龍頭,炳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管寧與華歆又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寧又怎會只因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熱鬧就鬧絕交,這難免讓人在看文章時引起懷疑。是管寧的“小題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説?

的確,文中金塊象徵着財富,軒冕象徵權利尊貴。由於社會時代的因素,魏晉時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談,一部分文人尤顯得特立獨行,守着“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傲世姿態,遠離世俗,歸隱山林。如此,管寧成就了超逸之名,華歆暢達仕途反而流俗。管寧成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範,華歆註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寧飽讀詩書後明白了世情,從而選擇全身遠禍,還鄉做了隱士,與華歆的滿腹經綸用於經天緯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濁孰清?據記載,華歆不僅為官清廉,而且為政清明,頗有治國安邦的高策良謀。且功就之時,他不計前嫌,不縈私懷,屢薦昔日故友管寧出仕,大有讓位以賢之高態,實在讓人感佩。華歆如此德才兼備之人,後世的聲譽卻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實令人扼腕!

兩件很小的事情,足見士大夫品評他人與約束自己的尺度之嚴。見微知著,確有可取一面,但僅因小事就武斷絕交,認定華歆對財富、官祿心嚮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寧因朋友一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標準,便斷然與其絕交,未免苛求於人。須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濁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關於精選《世説新語》讀後感範文

讀完了《世説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歌頌讚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説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鍾毓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這則文言文説的是鍾毓和鍾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幹什麼。鍾毓先行禮,然後在喝酒;鍾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麼?鍾毓説:“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而鍾會則説:“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

看完之後,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鍾毓的回答很妙,鍾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説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讚歎嗎?

可這點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古代人能説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學的不夠多。“學無止境”,學習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麼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几年的學習時間,才相當於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活到老,學到老”,後面學習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