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中華頌讀後感優質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3W

讀後感是對作品的再次品味和思考,讓我們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讀後感是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通過它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中華頌讀後感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中華頌讀後感優質6篇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1

讀了《中華經典誦讀》,我深受啟發,它像一個無聲的長者,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對我感觸最深的是"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它的意思是:三軍的統帥能夠代替之,一個人的志向不能改變。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樹立志向是多麼重要!正如我在《史記》中所看到的,陳勝吳廣因為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志向,所以發動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留下了千秋功業。回頭反思我自我,我平時在學習過程總是稀裏糊塗,得過且過,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志向,我不明白自我要向誰學習,要趕上誰,將來我要考什麼樣的高中。媽媽常常説這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開竅呀?今日,孔子的話似乎震動了我,是呀,沒有志向就沒有動力,以後學習中我也要給自我定一個志向:那就是爭取在本學期到達班級中等水平。我要爭取每次多考幾分,爭取多提高几名,這樣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以前,我對自我沒有目標,於是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動力,我自然就沒有了成績。

"子曰: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句話告訴我,作為學生,首先應當追求真理的.遠大志向,據守道德,以仁愛之心為歸宿,然後學習技藝,掌握專業知識。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會有努力的力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我講讓這些話長記在心,讓它們激勵我、督促我。

?中華經典誦讀》還告訴了我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我平時也沒有禮貌,大人們總是教育我,可我,總是不聽他們的話,有時還會和他們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媽媽是為我好,我卻不好好聽他們的話,不好好學習,還和他們吵架,太不應當了!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2

我讀了《中華美德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美德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中華美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誠信,為人正直,尊老愛幼,尊愛師長……它是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它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氣節;是一副絢麗多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它是一首歌,它的歌聲美妙動人,它激勵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在這本書中,孟佩傑大姐姐的孝心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她!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很小的時候就挑起照顧癱瘓在牀的養母的重擔,真是了不起啊!她認為:家是一個港灣,有孝心就是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用堅守釀造幸福。是啊!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做兒女的一輩子都報答不完啊!這讓我想起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誰説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温暖,又偉大。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的襲擊;父母的愛是一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濕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遊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生長。父愛是一棵大樹,讓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着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污染。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潔身自愛,經常因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想放棄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你有沒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個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當我們的父母生病時,還堅持去地裏勞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幸福。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我要以最好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影響着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3

今天,我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事:周恩來聽到伯父説:“中華不振”四個字,疑惑不解,一個星期天,周恩來看見一個女人的親人被外國人軋死了,卻無人為她撐腰,這才體會到“中華不振”四個字的沉重分量,所以在修身課上才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深深打動了我,我立志,為中國富強而讀書。因為在20世紀初,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後來,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了《親醜條約》。標誌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這時,中國變成了“國中之國”,變得腐敗,但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中國變得強大起來,變得繁榮昌盛。

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到月球,它將在月球表面採集土壤,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據我所知,目前能到月球並採集土壤的.國家只有3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中國。這件事説明了我們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了。

但是,我聽媽媽説,中國生產的華為手機,它的芯片中國還沒法自己生產,這就像人沒有了大腦,魚沒有了水,就無法生存。因此,我要刻苦學習,創造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東西,所以我要為中國富強而讀書。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中的《一諾千金的季布》一文,文中介紹了秦末有個人叫季布,他一向説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還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萬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但沒有被重金所迷惑,還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錘使他免遭禍殃。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一個人言而有信,自己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卻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更重要得多。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我也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同學把書借我看一個星期。到了期限,同學問我要,我一拖再拖,兩個星期才還他。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看了季布的故事以後,我決心要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好學生。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5

倘若問我:“假如你穿越,你會去哪?”我一定毫不猶豫的回答你:“我只鍾愛唐朝。”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和我的答案一樣的,因為她太招人喜歡了,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朝代。

唐宋是分不開的,提到唐朝就會想到宋,但是人們總會用盛唐弱宋來區別她們。

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首先大在心態。

提到盛唐,就不得不提出那個曾讓世界驕傲的城市-長安。長安很大,比當時世界上其他兩個繁榮的城市加起來大了一倍;長安很繁榮,東市、西市萬商雲集,百業興盛,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商業貿易中心;長安很開放,有三萬多名留學生,有不少人在中國做官。

唐朝的文化可以用胡漢交融,中西貫通來形容了。在那個封建的古代,這確實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長安絕不會盛氣凌人地把異域民眾的到來看成是一種歸順和懾服。恰恰相反,她是各方文明的虔誠崇拜者。因為她知道單調意味着枯燥,豐富代表着多彩。因此唐朝敞開自己的懷抱,去追逐擁抱每一個與她親近的“人”。唐朝也是自信的,她不畏懼任何文明,也不擔心任何外來文明把大唐文明侵蝕。

平心而論,唐朝並不強大,她似乎比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朝代元朝弱很多。鐵木真率領着蒙古鐵騎所向披靡,橫掃歐亞。但我相信,人們更對唐朝津津樂道,她像個孩子似的,對未來充滿憧憬,一切都是那麼蓬勃。

現在我們來想一個問題,假如唐朝沒有詩歌會怎樣?

結果可想而知,天註定,詩歌與唐朝密不可分。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喚醒內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

論唐詩,首先當然是李白。在我看來,李白永遠是一個青年,他不羈、他放縱。他是一個野性行者,他四海為家、遊山玩水、孤獨流浪。其實李白的家境並不很差,相反,他完全可以依靠家裏,不愁吃,不愁穿。可是那樣,他又不是李白了。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屬於陌生。

每每想到李白,我的腦海裏總會勾勒出一個畫面:微醺的李白,躺卧在懸崖邊,白衣飄飄,帽子上的流蘇順着風飛揚,手裏拿着一壺酒,不時的喝上幾口……

説完李白,我們就要提與李白齊名的杜甫,兩人因詩相識,因詩而相互佩服。

當我漫步在書香滿溢的詩歌詞賦中,我往往能窺見杜甫飄飄然於書中走來,向我展開他的人生長卷。“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是雄奇壯美的人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悽苦悲愁的人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接濟天下的人生……你的人生如此瑰麗多彩!你的人生如此沉鬱蒼勁。

唐朝,因為有了詩歌而豐富,因為有了李白、杜甫而不能令人忘卻。

中國不是一個強國,如果我們想要擠進強國行列,那麼我們必須認識歷史、瞭解歷史,中國正站在一道門檻前,門檻外是無邊的光明與和諧;門檻內是一片黑暗與冷寂。讓我們堅定信心,努力跨過那道坎兒,為實現中國的真正崛起而奮鬥!

讀中華頌讀後感篇6

20xx年1月,我閲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有偉大的祖國、為國爭光、楷模在我心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六課《楷模在我心中》,説的是杭州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蹟,讓我非常感動。

20xx年5月29日中午11時10分左右,吳師傅駕駛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時,不幸被一塊鐵塊擊碎擋風玻璃後砸到腹部和手臂,導致肝臟破裂及肋骨多出骨折。但他在受傷後的第一個念頭不是趕緊下車去醫院自己看病,而是堅強地把車停穩,並疏散乘客後才離去。醫院雖然積極搶救,但因傷勢嚴重,吳斌師傅隔日還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吳斌師傅儘管只是一位普通的司機,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全車的乘客,自己卻光榮地犧牲了。他捨生取義為他人安全着想的崇高思想品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裏,久久不能忘記!

沒有心懷乘客的意識,怎麼可能不顧自己生命安危,強忍巨痛作出一系列動作?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愛,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生命重於自身生命的高尚情懷。責任,真的是重於泰山的。

當吳斌面對自救還是救人的生命抉擇時,他義無返顧地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乘客的平安,除了敬仰,除了感謝,除了祝福,希望可以喚醒我們更多人冰封已久的心。在我們期待有這樣更多的好心人出現的時候,此時此刻我們是否也該捫心自問:看到老人摔倒在路上我們是否去幫忙啦?看到歹徒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是否挺身而出了?當我們現在內心深處蓄滿淚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問問自己,我們做到了嗎?

英雄走了,他們鮮血不會白流,他們品質、精神將永遠駐留在人們腦海中,他們的事蹟永存、他們的精神不朽!我們會化悲痛為力量、以英雄為榜樣,用坦誠的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奉獻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用真愛回報社會,用真心幫助他人。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