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有關《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1W

《人間詞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作品,相信你看完之後一定會積累很多屬於自己獨到的見解,趕緊寫分讀後感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有關《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2022有關《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1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歎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裏,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於己,莫説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脱口而出,無嬌揉粧束之態。

初學詩詞,偶有塗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説,詞人之詞,有倡優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之詞,在於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於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於無形,不着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敍述,有意者返回原本,於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2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構思,境界物化等,有關節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説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説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説頗為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為,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説,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與學生正常交往。

於是乎,出現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驗的時候這樣説。開學第一天點名,發現有一個學生姓名不認識,怎麼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後,然後問,還有哪個同學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麼。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生。説得好聽一點是鼓勵。現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生,更不要説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也不是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生考大學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生説能夠上一本,並且説的信誓旦旦。適當的鼓勵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生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能上大學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專科,還是復讀,要麼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於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而耽誤了學生。

有人説教育很難,因為老師很難左右結果;而我説教育簡單,因為老師全程參與,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以一顆真心,真誠的與學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順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麼會不簡單?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3

讀第一版的時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只是王國維的一段段評論,正文下面一條條平息、註釋裏一首首詞作、一位位詞作家和詞評論家——完全凌亂的文字,“花非花、霧非霧”,所謂此話,在水一方,只能遙望。再讀幾遍就會發現,此書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辭脱口而出而無嬌柔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氣質神韻不如言境界”。例如王偉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國維謂之“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壯語”。

王國維還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寫實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寫境,次理想與現實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現實之故也。”就像馮延巳的《醉花間》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夠感動別人的永遠是對真實的昇華,而不是純粹的虛構與寫實,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這,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為徑、上下求索的執着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悦與釋然。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裏,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歎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

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嚐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樓,就已經先歎息駐足了,更何消説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

學術知識如是,人生目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尋找、追求人生目標,先迷茫、後奮鬥,繼而反思,最後達目標,然後接着進行下一次的追尋。人生目標並不唯一,但無論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織着矛盾、執着與喜悦。用王老的話: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現在處於上下求索的階段,或曰“潛龍勿用”。希望有一天,我們會乘千里風破萬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