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目送》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有時候,我們讀一本好書,之所以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是因為我們讀懂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刻意思。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目送》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目送》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目送讀後感1000字1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台
 
  在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經典書籍有這本《目送》,作者在這本書中寫出三代人的交系,都是生活中點滴記錄,讓我感受到人生才剛剛開始。一個人,出生、學走路、學説話、讀書認字、畢業、工作、買車買房、談朋友、結婚、生子、孝敬父母。前三十年是認識朋友用加法,後三十年身邊的人一個個從身邊離開用減法,生與死,活到七老八十的時候熟悉的人一個個從這個世界去了另一個世界,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不無道理。
 
  所以,當父母們老了的時候,即使他們不再像從前一樣漂亮、聰明、善解人意,變得滿身都是老人斑、開始愚鈍、行動緩慢笨拙、脾氣也開始不好,或許獨自出門就會迷失在某個他不知道名字的街角,或許因疾病癱瘓在牀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或者覺得總是不厭其煩地每天打電話給你,只是因為他們孤單寂寞。永遠不要忘記他們在我們小的時候是如何對我們好的,而現在,他們只是回到了小時候,是個需要你去照顧的老小孩。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在你不知道要幹什麼的時候,那就對父母孝順,那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做錯的一件事情。父母,真的很需要我們。
 
  我們無法抗拒時間的力量。你不可避免地走向那看起來望不到邊界的時光軸。我們或早或晚地會學會一些事情,那些不重複的色彩一點點編織起來。我們學到了什麼,便目送了什麼的離開。生命裏又多了些什麼新的東西,那些東西逐漸積累、交織,而且你完全不能説它類屬哪一類,它是所有。《目送》這本書也許就是想表達這個,那些故事、那些人零零散散的聚不成堆,卻又無法將它們抽離,因為他們是整體。生命裏的不可或缺。
 
  我們目送着燈光下漂浮的塵埃四處懸遊,目送着每天人行道上密集的人羣與自己擦肩而過,目送着時光定格在那裏的老街裏的一隻花朵獨自開敗,目送着悲歡離合、舍與不捨,好多東西就是你直到死也不會知道,但我們所擁有和我們用盡一生去學到的東西讓我們感到滿足,不斷探求,覺得世界有着好多驚喜,自己不曾被拋棄。直到最後,目送着自己走向盡頭。
 
  那時,有人會為你吟唱輓歌,為你獻上白菊,目送着你。這就是生命的交替,一直重複下去,這就是世界。生命有着美到不真實的美麗、深邃、憂傷,我們如此鮮活地活着。
 
  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目送讀後感1000字2
 
  愛的最深處?那就是目送。目送親人遠去,目送時間流逝,目送歷史蒼茫……
 
  龍應台的《目送》,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平淡的語言。不同於《野火集》中她的強硬態度,而是顯現了她的柔情的一面。如青草,帶着清新,撲面而來;似燈塔,散發光芒,照進心房。讀起來如桃柳抽新,春水煮茗,有種周遭一切安好,草木葳莛的暖意。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彷彿看見龍應台的筆尖有一個輕盈的舞者,舞動着春暖花開。目送----愛的最深處。
 
  這是一本看似很平常的散文集,書本的封面不似其它書那般花裏胡哨,不過是淺綠,青綠,墨綠……由淺到深的縱橫交錯罷了。翻來覆去不過一種顏色,卻給人以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道不盡人世間的温暖,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很喜歡。
 
  作者用淡婉地語調將人世間的親情,生老病死的無奈展現地淋漓盡致。從牽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身影;從陪着年邁母親如帶着女兒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母親,一去不復返的身影,龍應台娓娓道來。都是些細枝末節,瑣碎小事,卻暖了人心,濃了思念。處處是我們感同身受的親情滋味,篇篇都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帶給我們啟迪與教育,愛的最深處莫不過如此吧。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今生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當你讀到這段話的時候,你的心會不會劇烈地顫動一下?父母親,曾經的我總以為我的人生路之漫漫,所以幾度任性的揮霍,時常惹你們煩心,偶爾讓你們氣憤不已,有時令你們擔心,又有時使你們萬愁莫展。當不懂事的我將你們的愛心與關愛拒之門外時,你們卻在原地等候不曾真正離開。讀後感·佛説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麼,遇見了你們還能成為你們的女兒,我又得回眸多少次呢?你們從我出生那刻就將我愛到了最深處,那我也得將這分愛永遠銘記,雋刻在心頭。
 
  時光那麼淺,歲月那麼深。我已從伢伢學語的幼兒成長為花季少女,每每回味兒時那純粹的快樂,總會思及父母充滿關心的目光。煙雨深處,一窗牽掛幽長寂寥,伴着半卷西風,悠悠撒過我的心扉。從此往後,我的身邊都會有一份鼓勵,一份關心----親情。而那被花開覆蓋的歲月,深深淺淺,亦給人無限回味。正如冰心所説:“母親是蓮葉,而我是荷花,心中的雨點來了,還有誰能為我遮蔽風雨。”
 
  是啊,讀《目送》才明白,對於生命,最好的態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再多的遺憾和不捨都是生命的進程。我們只能往前,用此刻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着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目送讀後感1000字3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孩提時看這本書,喜歡的是它入微的細節描寫和温柔靜好的語言。而今,時光在輕紗流霜中漸行漸遠,歲月在悄無聲息中變了容顏。我赴學離家,才覺光陰似箭,親人遠離。再度品讀《目送》,感慨萬千,早已淚眼婆娑。
 
  《目送》是龍應台女士在經歷過至親死亡後提筆書寫的感悟,飽含滿滿的親情、濃濃的不捨。“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深邃,憂傷,美麗。輕輕翻開書,重寄一段過往。
 
  曾經我以為,長大就是鮮衣怒馬,仗劍天涯。後來,在一遍一遍目送後,我恍然,長大還意味着獨自漂泊,心中牽掛。原來,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曾經,年幼的弟弟想我陪他玩,若我在寫作業、在看電視,甚至只是因疲倦煩躁便會拒絕他,讓他自個兒玩。後來,要離家時,看着他恬靜美好的睡顏,我只能深深地看着,看着,好似我在“目送”他。我只想將他的模樣連同我們朝夕相處的點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曾經,日子很長,只是陪在爸媽的身旁。昨天爸爸又做了糖醋魚,今天放學媽媽又給我買了小蛋糕;上週爸媽帶我去買裙子,這周又帶我去放風箏……童年歲月是那麼美好,讓人以為那段與家人相伴的甜蜜時光會一直延續。
 
  後來,生命很短,山間果脯成養老枝椏。記得那個中午要離家,媽媽在廚房張羅了一大桌子菜,爸爸坐在陽台搖椅上,摘下眼鏡,微眯着眼,替我縫緊新校服的扣子。我看着廚房中媽媽微駝、瘦弱的背影,看着爸爸眯着雙眼,小心翼翼穿針的側顏……父母老了,我是多麼的不捨啊!可我只能看着,看着啊!
 
  那天,要去車站了。下樓後一抬眼,媽媽站在陽台上,連連囑咐我注意安全。爸爸的車駛離前,再次回頭,媽媽還在那兒遠遠地張望。到了車站,我接過爸爸手中的行李,道別。檢票進站前,一回頭,竟還能一下子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看見了遠處的爸爸——他一直望着我,然後朝我招招手,笑了。
 
  這些都是自己最深切的情感體會,怎能不對《目送》產生共鳴?
 
  曾經,外公幫我種花,為我做糕點,教我念詩……我相信外公會一直呵護着我。後來,老屋裏堆滿白花,牆上的老風扇吱呀呀地轉,唱着別離的歌。外公全身被纏上白布,旁邊是一副冰冷的深褐色棺木。我竟沒見到外公最後一面!我只能盯着那白布,深深地看着,看着。
 
  曾經,我看着幫助了我的陌生人道別離去;看着幼時好友搬家遠去;看着畢業晚會後老師的身影淡去……我以為我們都會再相遇。後來,我看到一句話:相逢如初見,回首是一生。是啊,有些人,有些事,或許一生都無法再遇見了。
 
  庭前,花開花落;窗外,雲捲雲舒。晨曦微暖,幾聲犬吠,就這麼靜下來了。緩緩合上書,合上一段過往。
 
  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曾經,我們沒心沒肺,不在意時光,不知曉離別。後來,我們真正注意到過往時光時,便明白那最真摯的情感一直珍藏於心,只是那寸寸時光,我們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曾經……後來……有很多美好轉瞬即逝。既然醒悟了,我們更應把握時光,珍惜身邊人,心中夢,活在當下,不負韶華。
 
  畢竟,一目送,一轉身,已是經年。
 
目送讀後感1000字4
 
  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燒着野火的龍應台。散淡的文章裏,把濃濃的親情深埋在字裏行間;隨意而寫的閒適中,把台灣的風土人情傳遞了出來;即便寫的只是家裏的日子,還是在不經意間把一個大家的深刻隱約的顯露。  
 
  貌似不着邊際的表述裏,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揚厲愛深愛切的感受,只是隨手把撿起日子裏的點滴,然後,你會在無意之間被貌不驚人的文字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默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温暖。  
 
  寫親情一般都回難以自持在濃的化不開的情感裏。但是,《目送》不會讓你如此,即便筆者的母親腦萎縮不認識自己的兒女,但是你也會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滿愛意的孝順中,看到燦爛的人性,把你温暖的留下含笑的熱淚。書的最後寫到作者的父親埋葬故里,族人把這個從台灣回來的孩子按照當地風俗榮光下葬。你會為鄉里人們那打不斷的骨肉相連而浩然落淚,那是自豪的淚,交織着民族大義的淚。一句,族人們就像迎接自家裏十幾歲走丟的孩子一樣的,在幾十年後接來了從台灣回來的骨灰。你不能不為之動容!  
 
  合上書的時候,你的思想會在那一場葬禮的轟轟烈烈中升騰,從一個人的愛,到一個家的親,最後闊達到一箇中華民族的分合。你會忍不住想,哪些走丟的優秀華夏兒女,又有多少,又會葬身何處呢?扼腕歎息裏,桑梓依舊在,青山永不老。  
 
  這就是大家的文筆,不着痕跡裏,就寫出了大視野大境界。  
 
  有時候,甚至,你都會讀的心不在焉。或許,這是兩岸下筆不同的思維所決定,但是,你的思緒還是會不絕如縷的隨同文字勾勒的人情去起伏。  
 
  散散的文字全然不似作者火力兇猛的雜文,文字所及,依然能抵達文化深處的基因,即便是寫生活裏的點滴和瑣碎。你可以從另外的世界裏,看到他們社會裏的風情,也能清晰的對比出我們自己生活裏的各種劣根,甚至你還能看到制度裏的黑洞。不避諱能直言,在温情的'文字裏依然能真實的傳遞批判的力量。  
 
  剛猛而深刻犀利的龍女俠,在《目送》裏回到生活的真實煙火,用隨意即興的日子,淡然的描繪出我們共同的親情。做起了孝順的女兒,回到了碎所裏的母親。做女兒,那般温潤智慧;做母親,一樣絮叨,一樣在代溝前聳肩表達深廣的無奈。  
 
  這就是真實的目送,這就是我在稀稀疏疏的文字裏讀出的感受。  
 
  目送,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子女,讓我們共同去經歷,一起去相互目送,一起相互慰藉,在這淺長而又深邃的日子裏,在親情的温暖中,在這浩茫的人生裏!
 
目送讀後感1000字5
 
  時隔兩年,已是大學生的我再重温這本書,已是不同的心境。
 
  獨自身在異鄉,無處安放的思念匯聚成河,順着微弱的電流流淌至家的那一頭。
 
  深夜,耳機裏迴響淡淡的鋼琴曲,開水的水汽裊裊起舞於空氣中,我將心神漸漸沉入文字裏。
 
  墨香氤氲,夜色正美。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國小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十二年的求學生涯,我們原本天真懵懂的眼神逐漸被世塵沾染,成熟而深邃。父母額頭的皺紋也恰如時光的刻痕。
 
  青春的對立是腐朽。
 
  離家,離開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再也不能嚐到那些熟悉的菜的熟悉的味道,再也不會有人在我深夜學到疲乏時送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再也不會有機會抱怨那些瑣碎的嘮叨,再也沒人陪我在牀上一邊看電視一邊評頭論足。
 
  少了那個人的身影,除了習慣,別無選擇。 如此,便更加珍惜每次的通話時間,會笑顏晏晏地説着最近的趣事,偶爾撒嬌賣萌發發小脾氣。其實心知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句:我好想你。
 
  身與身的距離遠了,心與心的距離卻在接近。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書裏説,“爸爸得了老年痴呆症,便只會窸窸窣窣地低頭小碎步走路。”
 
  想起有次媽媽突然問我,“如果我得了老年痴呆症,不會被你嫌棄吧?”明明是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我誇張地笑:“怎麼可能?不會的,你放心好了。”
 
  從不知他們是這般缺乏安全感,也不敢想有一天那雙一直温柔的眼,會變得渾濁而茫然,不敢想有一天會聽到一聲傻傻的問:“你是誰?”。
 
  小時候你不曾放開我的手,長大了我又怎會放開你的手。我只想牽着你在人生這條路上,走一會兒,再走一會。
 
  遠離家鄉,遠離舟山,似乎並不只簡單地意味着再也呼吸不到質量為優的空氣,不只意味着再也吃不到海鮮,而是明白徹底作別那過去的時光。
 
  只是固執的追尋兩個城市的共通點。只是總會想起曾經的那些人,那些故事。
 
  每每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看見一家熟悉的店、一個熟悉的牌子便高興地説“我們那裏也有”。路上偶爾會撞見一張似曾相識的臉,恍惚間想起當時明媚陽光下的笑臉。
 
  晚自修結束回寢室的路上,想起高中時自己也曾這樣走在晚自修結束回家的路上。冷冷的風環繞,整個人瑟縮在外套裏。然而一抬頭,卻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朗朗夜空,繁星滿天,眼前唯有沉沉的霧霾籠罩,如揮散不去的'陰靈,模糊了視線。
 
  終歸,不是家。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我們總要學會長大,學着獨自去面對生活裏的風風雨雨。身邊或許不再有無話不談的閨蜜,不再有那個陪你嬉笑打鬧無所顧忌的同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認識一批新的朋友,去擁抱這個嶄新的世界。
 
  “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停筆,耳機裏的音樂還在緩緩流淌。這個夜晚,這些淡淡的文字,大概是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