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無人生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2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大家對名著人物的認識,其實寫讀後感是很多人讀書之後都會進行的任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無人生讀後感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無人生讀後感精選8篇

無人生讀後感篇1

“人生就像那一張潔白無暇的白紙,而你的心就是一支筆,你在這張紙上留下的每一滴污點就是你犯下的每一個錯誤。”讀了《意林》雜誌上的文章(人生沒有橡皮擦),這篇文章給了我很深的感受。

一個叫茉茉的女孩不但長的漂亮,而且學習還特別好。年級第一的寶座由她穩穩佔據。後來,來了個叫康樂的同學很土氣大家都叫他鄉巴佬,但他學習非常好,他總和茉茉考並列第一,茉茉有了競爭對手。茉茉很嫉妒,“我”是茉茉的崇拜者,看見茉茉不開心總是想幫茉茉報仇。機會來了,在打籃球的時候,“我”故意找康樂的碴,猛砸了康樂的臉,康樂的臉腫了,同學們都去送康樂到醫務室,只有“我”和茉茉還在操場上臉色蒼白。後來同學們把“我們”孤立了,“我們”成了同學們心中最無恥的人。最後“我”和茉茉從這件事中懂得了寬容和承受。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嫉妒就像一條毒蛇,離它太近就會被它咬傷,結果往往是害人又害己。茉茉不應該嫉妒和自己學習一樣好的康樂,她應該和康樂友好相處、共同進步。她應該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她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而文中的“我”作為茉茉的好朋友,更不應該給茉茉當幫兇,既然是好朋友就應該真心實意地去幫她,她應該勸勸茉茉不要嫉妒,但“我”為了討好茉茉競過分地把康樂的臉砸傷了。受到同學的孤立後,“我”和茉茉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

錯誤是改正了,但就像文中所説:“人生沒有橡皮擦,那些犯過的錯,會像一根刺,藏在我們心裏。”對呀,我們所犯過的錯永遠不會在我們的人生裏抹掉。沒有人能做到不犯錯,但我們可以避免少犯錯,讓我們的人生白紙少一些污點,因為“人生沒有橡皮擦。”

無人生讀後感篇2

?人生不設限》這本書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力克·胡哲寫的,他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曾經三次嘗試自殺。10歲那年,第一次意識到“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他是澳洲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殘障兒童,也是高中第一位競選學生會主席的殘障者,並獲壓倒性勝利,被當地報紙封為“勇氣主席”。他是第一位登上《衝浪客》雜誌封面的菜鳥衝浪課,在夏威夷與海龜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樣樣行。

以前從沒聽説過此人,再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此書,看到封面上的人物,我心中五味雜陳,一個沒有四肢的人,把自己活得如此精彩,如此陽光。我是一個健全的人,經常在心中有各種對生活、對家人和朋友的不滿,相比之下,慚愧不已,我的想法太自私了,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力克·胡哲他想到的卻是那些生活在貧民窟,生活在垃圾場中受苦的人們,他在去南非旅行時見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貧困與苦難,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南非人還總是充滿希望與喜樂,胡哲用他的勇敢和堅強鼓舞大家。

書中提出有三種對生命帶來重大影響的人:良師益友、人生典範與人生旅伴。

良師益友是已經到達你嚮往境界的人,也是分享你的夢想的支持者與鼓勵者,真心希望你能成功的人,真正的良師益友會對你直言不諱。

人生典範也已經到達你嚮往的境界,但通常不是像良師益友一樣離你那麼近,往往以他們為榜樣,這些人通常是你圈子裏的名人,因為功成名就而備受尊敬。

人生旅伴通常是指同儕、同事以及其他跟你有着類似目標走在同方向路上的人,他們甚至可能是你的對手,不過是友善的對手,你們憑藉學習抱持豐盛而不是匱乏的心態彼此鼓勵、互相扶持。

我們如果在生活中可以找到以上這三種對我們有重大意義的人,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質的改變。

書中有兩個人我覺得很值得我去學習,。第一個是琳達,她因車禍傷的很嚴重,醫生擔心她腦部會受損,永遠無法正常説話和走路,幸好她的心智、語言能力和身體都逐漸復原,經歷許多次手術後,依然留下視力受損的問題,但是她沒有放棄,他選擇接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選擇去感謝自己可以思考、説話和走路。另一位是40歲的喬克,他發現二十多歲時擊退過兩次的癌症又復發,而這次已經無法再做放射線治療,狀況很糟。但是他有家人和朋友、有人生目標,也抱有信心和對自己的愛。他決定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專注地在人生中繼續走下去。後來他接受了一種實驗性療法,在此期間,他沒有把自己當病人,而是一直在鍛鍊身體,甚至舉重,幾個星期後,醫生告訴他,腫瘤全不見了。喬克之所以可以戰勝癌症,正是因為他選擇了正面態度,把注意力放在生命的目的上,並抱持希望和信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如何面對生活,但是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接受自己的恐懼、錯誤、自私,只有接受自己,才能使自己變得強大,要像琳達和喬克那樣積極正面的去面對,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力克在他的語錄中這樣寫道:“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和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無人生讀後感篇3

——讀《你怎樣看你自己》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就看你如何生活;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就看你怎樣看待

看了《你怎麼看你自己》後,我感到極大的震撼。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殘疾女孩如何面對自身的殘缺,如何生活得有滋有味的故事。黃美廉自小患有腦性麻痺症,但她是那麼堅強,生活如此完美,以獨特之美來禰補自己的不足,過得比一般人更充實,更快樂。

當我看到“她是一個不會説話的人,但她聽力很好”時,我就想:幸好天無絕人之路,老天不會把一個人弄得太絕。即使她“從小就活在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也“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面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加洲大學藝術博士學位。”這是何等的堅強!面對困難,不會退縮;面對苦難,硬挺過去。一個殘疾人也能如此面對不幸的生活,仍然抗爭厄運,那麼我們常人如何?我們從黃美廉的身上看到了閃光點。她能站在台上給學生們上課,讓孩子們瞭解她如何站起來的,這本身就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

我們如何看待人生的幸與不幸,如何看待自己的得與不得呢?患腦性麻痺症的黃美廉是這樣認為的:

1.我好可愛!

2.我的腿長的好長、好美!

3.爸爸媽媽那麼疼愛我!

4.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這是一個很不幸的人的人生感悟。她如此告訴別人,她如此讚美自己,是想告訴人們,一個殘疾人,如果選擇堅強,沒有因先天不足而感到自卑、怨恨,同樣可以跟常人一樣擁有幸福、快樂、美好,同樣可以跟常人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幸,敢於接受挑戰,笑對人生,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創造出精彩的世界。

無人生讀後感篇4

暑假裏,我閒來無事,便拿起了世界名著——《簡愛》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書中的主人公簡愛出生於一個窮困的牧師家庭。不久父母又相繼去世,幼小的簡愛只能寄養在舅父母的家裏。可是好近不長,舅父裏德先生去世後,簡愛的舅母就開始虐待簡愛,整日把她視為眼中釘並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卻在兒子對簡愛毒揍是不勸阻。從此,她與簡愛的對抗更加的公開·堅決,最終被舅母送進了羅沃德孤兒院,還被那惡毒的舅母説成愛撒謊的孩子。她遇到了這麼多的坎坷,可以説是很不幸的了,但是她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困難在她的面前都會感到恐懼。

這本參透這女性獨立思想的書另我愛不釋手,為簡愛一次次的悲慘遭遇而感到傷心;為裏德太太的偏心而感到憤怒;為羅切斯特先生失去一隻手和一隻眼睛而感到同情。

也許世界就是那般的冷酷無情,人類只會向那些身上有着光環的人們投目光,而導致那些卑微的人們孤獨又無助,最終只能選擇認輸。像簡愛那般倔強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書中還有另外一個人物,她就是簡愛在羅沃德學校認識的好朋友海倫彭斯,她的觀點和簡愛是截然不同的,海倫彭斯主張凡事能忍就忍,她的寬容·忍讓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懷,是令人佩服的,我們沒有必要去評價她的話,至少我們可以從中悟出什麼來。我十分喜歡海倫的一句話:“我覺得生命太短促,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只要我們每個人能記住她説的這句話,多多去理解別人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多看到一些美好的景物,去樂觀的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充滿陽光。

我讀完名著《簡愛》後我明白了:腳下的路不會一直平坦,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才能克服它,戰勝它,最後達到成功的彼岸。

無人生讀後感篇5

?人生》這本小説以高中畢業生高加林為主線,描述了他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的過程。在此期間他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發生了情感糾葛,使得小説資料更加跌宕起伏。

在我看來,高加林身上體現了自強不息,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品質,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夢想和抱負,關心社會問題,能夠融入時代變遷之中。但他卻不能認清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使得他在人生路上嚐盡酸甜苦辣。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充滿着變遷,當高加林拒絕了劉巧珍,和黃亞萍開始了短暫的幸福生活,當高加林被人舉報他進城背後的故事,當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感受到家鄉人的淳樸。他最終認清了現實,他最終褪去了驕傲。

貫穿整部小説,我雖然喜歡高加林有夢想,有追求的性格,但他卻不能堅守本心,在名利與金錢面前放棄愛他的人。相比高加林,劉巧珍的堅強豁達,勤勞賢惠,通情達理,對高加林矢志不渝的關懷不禁讓人感歎,即便最終劉巧珍嫁作他人婦,而她身上體現的完美品質卻讓人難忘。

人生或許就是從得到中失去,從失去中得到。正如小説中所説:“生活,有時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讓現實變成夢想”,所以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必須分清現實與夢想的差距,不必患得患失,做最好的自我就能夠了。除此之外,人生中充滿了選擇,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念,不被外界環境所動搖。正如小説中順德爺爺所説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摔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了,那就變成死狗了……”

人生猶如一條小路,有時蜿蜒有時平坦,可是路再難行我們也要堅定地走下去。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樣樣順心,我們活着,經歷着,堅持着,誰也無法預知以後會發生什麼,會經歷什麼,我們要用豁達的胸襟經歷人生,寬廣的胸懷去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於我們即將踏入社會的人來説,前路漫漫,考驗和誘惑隨處存在,如何選擇會變得極其重要。可是我們不必驚慌,只要我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氣和意志,即便不成功,也無憾。

無人生讀後感篇6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論文人》《讀伊索寓言》《釋文盲》等十篇作品。看到這些題目就打動了我的心,我自己何嘗不是站在了人生的邊上,自己心裏的陰霾不能釋懷,生活永遠無法活的輕鬆自由,為了解開心中的謎團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錢鍾書,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給人的感覺----風趣、幽默、又富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眾多內容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論快樂》。錢先生的觀點透徹、達觀,讓我明白快樂的本質。“永遠快樂”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願望,但在先生眼中,這四個字是渺茫得不能實現,荒謬的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説“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自相矛盾。

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我們往往為短暫的快樂,要忍受許多痛苦,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盼望和等待。

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人類文明的進步發現了快樂是由精神來決定的,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我們當今時代,物質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甚至有些人可以説是吃穿不愁,還有大把的錢可以揮霍,但他們就真的快樂嗎?

物質上不夠富裕的人,卻往往能夠從普通的小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我認為,錢鍾書先生還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地對,那就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可以選擇樂觀地面對生活,對生活採取積極的態度,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享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地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合理與美好;悲觀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會變得越來越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就會被放大。即使人生註定是不快樂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樂觀地過一生。

書中許多章節像《説笑》《吃飯》《窗》《談教訓》我都反覆閲讀。特別是“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填補了我許多時間上和心靈上的空白。我能從文中細品出很多生活的哲理,給了我眾多的人生啟示。特別是錢先生的觀點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

所以我不得不説,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真是在人生邊上看人生!

無人生讀後感篇7

讀罷路遙成名小説《人生》,感悟良多。

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國西北年輕農民,受困於農村傳統觀念、社會飛速變化中的種種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懷才不遇、渴望實現自我價值。故事的環境背景是西北農村,與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差異,然而那種小人物的奮鬥故事卻能夠很快抓住我的心,不僅僅是因為它和我喜愛的另一部路遙着名小説《平凡的世界》有幾分相似,更因為它與大多數讀者(比如説我)的心理體驗相貼近。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應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經過無數的努力,才成為此刻的自己。於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後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應對自己重新成為農民這一現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感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內心也浸潤着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製造距離的同時,也製造了關聯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生“同感”。

小説的上半部分並不十分精彩,卻為下半部的跌宕鋪墊着情節與情緒的背景。命運的不公與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撓的自我奮鬥……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實現為小結,然而所謂的“自我實現”,卻又來的讓人摸不着頭腦:一個幾十年不見的叔叔轉業回鄉在縣裏任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因此而揚眉吐氣,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邊的溜鬚拍馬者順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職業,擺脱了他的農民身份。

然而,為他高興之餘,內心總有些許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發展一波三折,來到縣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業平步青雲,而他也收穫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兩難抉擇中,他衡量的標準不再是內心的感受,而是現實的利益。為了事業的發展,為了從縣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了自己,放下為他付出一切的淳樸的農家女巧珍。他成為了另一個人,不再是那個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個看不清自己、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則的迷途青年。

此時,讀者和看着加林長大的德順爺爺一樣悲哀,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們滿以為出賣原則的人將和新歡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將成為淳樸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時,作者又借命運之力和所有人開了個玩笑:受傷的小人捅了背後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後門”獲得職位的祕密,剛正不阿的叔叔沒有袒護親屬,春風得意的青年即將再次面臨成為農民的命運。急轉直下的故事進展不僅僅驚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兒,連對他由同情、讚許到憤恨、不齒的讀者,也無法不感到錯愕。

路遙並非故意玩弄情節,事實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説,人生無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討,無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數。這聽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個比方:

人們常説“足球是圓的”,但這“定律”常常只能侷限於一場球賽,偶然因素幾乎能夠主宰比賽、決定最終的勝負,而如果將探討的範圍擴大到一整個賽事,甚至某隊或某國多年的足球事業發展,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黃亞萍父親説的,“生活永遠都是公正的”。而用時興的話説,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於是,一切回到原點,加林重新回到農村老家,成為農民,只是他身邊已不再有大小姐黃亞萍那“高雅”的愛,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寶貝給弄丟了——痴情淳樸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加林就是我們每個人,他和我們一樣,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們都有的弱點。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樣,為了到達目標,有時甚至出賣原則。德順爺爺對加林愛得深切,由愛而生恨,但恨是以愛為基礎,恨其不堅持,卻並不一棒子打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敢爬起來,人生還要繼續。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那不僅僅是因為小説中的她是農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身體像白楊樹般苗條,更是因為她的純粹。她愛得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摻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總是最懂,就連分手後她對自己婚事的決定,也是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內心中愛着她,為了禁絕他對自己的留戀,讓他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順爺爺所説,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樣。她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但她勇於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讀者,依然會被樸實、美麗的巧珍感動,會為她的善良以及為愛甘願奉獻一切的純真而讚歎不已,但已經很少有人願意以她為榜樣,只求付出不問回報了。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原本應有的微妙平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取後者,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哀。

無人生讀後感篇8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面對挫折時,總是沉浸於消極狀態中。但是否曾想過,世界上還有一些人面對着比我們更嚴峻的挫折;儘管這樣,他們還是坦然面對現實。

力克胡哲大家都知道吧 !他剛剛生下來時就患了海豹肢病不僅沒手還沒有腿 ,僅有兩個可以動得小腳趾。力克胡哲的弟弟妹妹還親切的叫它“小雞腳”

如果你沒看這本書的時候,你肯定認為力克胡哲生活過的很悲慘,但是如果你看了這本是之後,你肯定會別他深深地震撼,因為一個沒手沒腳的人怎麼可能過得比我們過的快樂。

力克平生演講過1500場,遊遍世界34個國家,當初力克就是聽完一位叫達伯斯的演講師演講的 相信你的人生命定 之後才下決心做一個演講師的.

我還記得力克胡哲有一個想法:一切都是可能的.當你覺得你自己別某個巨大的挑戰打敗了,請你相信任何事都是可能的.當下你也許看不到出路,也許覺得全世界都跟你唱反調,但請你相信,環境會改變,答案會出現,而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然後,任何事都會出現 .

這本書教會了我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態度.正所謂 態度決定命運 我們要認真對待人生.讓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