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作文《活着》讀後感最新7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39K

值得為之寫讀後感的書籍是可以反覆閲讀的,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書上所寫的領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作文《活着》讀後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作文《活着》讀後感最新7篇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1

在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選出一部在我閲讀過程中帶給我的震撼,並且在讀完之後給我深刻的思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那無疑是餘華先生的小説《活着》。

?活着》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記得有那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閲讀這部小説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説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敍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説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活着》這部小説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説它荒誕,是因為這部小説內容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裏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説它真實,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説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於這部小説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説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説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説,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説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説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説“……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温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温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只是為了活着,“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2

如果放棄民族爭端中的一些極端看法,日本這個民族和我們的文化是同源同種的,並且他們的文化傳承比我們做得更好,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團體,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看法與思想更是能夠讓我們這個浮澡的社會震人發聵,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及其他經營企業的理念正是這麼體現的。

西方的商業社會給我們這個正在搞改革開放的社會一個很好的學習模式,但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他們的家族在企業中的地位傳承卻不能超越三代這個瓶頸,而日本社會卻有更多的家族依舊體現着企業的領導地位,這和他們的家族文化及企業文化離不開的。

稻盛和夫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以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相結合的一個人生理念: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性、磨鍊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用通俗的話來講人生的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因為僅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自我個人的得失。

講得有點寬泛,但我們從他們的企業經歷和企業文化的發展過程能夠理性地來了解一些。

做為企業家,把自我領導的企業如何做得更大更好是他的職責,但許多的企業家只醉心於做利潤更高更大的項目,並在運作過程中不擇手段,當慾望的烈火超過了他們的承受本事之時,崩潰的結果也就必然會到來。也許就在最終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更多的會強調經濟環境的惡化、運氣的不佳,但稻盛和夫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以心為本”的經營理念,最終受到因果報應受到的懲罰,僅有那些有社會職責感的,並全員上下一心為企業發展做出努力的才能有光明的前景。好象有點唯心,可是我們審視一下日本的幾個大企業都是堅持着技術第一,堅守着自我的熟練的那一塊,才有此刻的世界知名品牌,我們一提到家電就會想到索尼,一説到汽車就會講到豐田。

一個企業,是由一個個員工彙集而成,他們的內心感受以及對企業的感情,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日本,一名員工大都做到從一而終,而有過幾次跳槽經歷的就會列入不忠誠的名單,為以後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在我們中國,老的傳統已經不復存在,唯一盛行的是拜金主義,對人的價值更多的以金錢為考量,帶來的是世風日下,企業沒有長遠的打算,更多的精力浪費於隊伍的穩定。

所以從稻盛和夫的哲學觀來説,更重要的是人的建設,僅有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提高每一位員工的精神修養才能保證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和興旺。

談到這些感受,再結合本單位,我認為提高我們自我的素質也是提升我們為社會服務這個大理念的實踐行為之一,象這次的讀書感受活動,或多或少地使我們受到了一些教育,加強了個人的修養,不必須立竿見影,但涓涓細流能夠匯成大海,只要長期的積累,會到達社會和諧這個大目標的。在此,還是期望沒有閲讀這本書的朋友,擠出點時間去翻翻這本還不算太説教的書,開卷有益哦。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3

在否定了種種答案之後,答案本身並未凸顯,反而由模糊變為一片虛無。作者彷彿忘了給出答案,但這種對生活圖景的描寫本身也許就是答案。福貴曾大富大貴,最終一貧如洗;曾被倒履相迎,前呼後擁,最終身邊只剩一頭叫福貴的老牛——只有自己和自己為伴。在遭遇了親人的逝去,人生的大起大落,在經歷這常人難以遭受的厄運之後,他仍然像之前的福貴一樣活着,外在的喜悲、貧富在變,但他的生命的內在本質、生活的事實並未改變,好似一顆錘不扁,砸不爛,炒不爆的‘銅豌豆’。他的經歷彷彿在昭示着:生命存在本身就是在不斷遭遇。將一切的“所謂意義”剝離之後,生命還是生命,活着就是活着。這是一種現象,如同太陽東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一樣的現象。

正因如此,我在取本篇讀後感的題目時,一直在糾結“活着”要不要加書名號,但最終決定不加。因為在這裏,“活着”不代表一個書名,而是一種事實,一種自然的、存在着的事實。小説的結尾,福貴仍然活着,他不害怕死亡,但也不迎接它。黃昏中,福貴和福貴一步步踱回家去,田野趨向寧靜,光亮四散而去。第二天,太陽會照常升起,福貴和福貴也許會再次踏着晨曦而來,也許不會,但這都不重要。因為無論哪一種結局都是“自然”的結局。生命的意義是主觀的,常因人而異,但生命是自為的。活着本身就是不斷遭遇,遭遇組成了內容。

從這個角度講,作者並未否定“愛情”、“信念”·······這些存在的意義,因為在這個世界中,並不只有福貴在活着;因為,這是支撐生存的一種理由;因為,無論一個人為了怎樣的理由而活着,只要活着,這種理由就有意義。

因為,活着就是活着,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4

一個真正的作家只為內心而寫作,而《活着》的作者餘華就是如此,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個老人一生中看着自己親人在貧窮的生活之下相繼離世的故事,讓我對當時社會下的窮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難永遠沒有盡頭,這是我看完《活着》這本書一個最大的感觸,樸實而簡單的文筆卻能夠刻畫出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這是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福貴,從他家道中落敗光了所有的家產開始,生活就一次次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如果説剛開始的苦難是因為福貴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導致的,那麼後來的苦難就是因為貧窮。我深刻記得福貴的爹將所有的錢都裝在筐中要福貴抬去還債的情節,那不僅僅是全家所有的財產,更是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這個剛剛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許悲劇的結局永遠讓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無論是有慶長大上學還是鳳霞出嫁,在作者餘華刻畫的這樣一家人當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遠是短暫的,而悲劇卻隨着一個個家人的離去而變得更加長久,我彷彿能感受到書中福貴這個老人從嚎啕大哭到最後的淡然面對,只和一隻老黃牛作伴,我彷彿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義,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話語也在這個故事當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當中所經歷的苦難絕不會比這本書中的還多了,每當想到這裏在面對那些小挫折的時候,都會覺得已然豁達了很多,這也許就是作者餘華的另外一層含義,希望通過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活下去,終會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選煤廠員工,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工作崗位,我要具備那種敬業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義,保證好自己的安全,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5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説,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着》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福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福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着,和福貴一樣,精彩的講述着自己。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6

深夜用兩三個小時讀完餘華的《活着》,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痛!全文沒有過多的抒情,作者的情緒全靠富貴的一生帶動,作為讀者我的心也特別的沉悶,其中的幾段讀的已是眼淚溢出。有誰能評價説福貴的一生到底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他如果是幸運的那他親人一個一個離他遠去就幸運嗎?如果説他命苦不幸運,那他差一點就被地主的地位給害死,這能算不幸運嘛?所以説,我們也根本沒有辦法去判定富貴這一生到底應該算作什麼?只能説:人各有命,富貴在天!

這本書讀起來會讓現代人發出更多的沉思,會感謝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不受任何的負面影響!在農忙的一箇中午,我走進一家敞開大門的房屋去找水喝,一個穿短褲的男人神色慌張地擋住了我,把我引到井旁,殷勤地替我打上來一桶水,隨後又像耗子一樣竄進了屋裏。

當我望着到處都充滿綠色的土地時,我就會進一步明白莊稼為何長得如此旺盛。

這兩句話是我看懂了卻不想懂的。活着卻想死了一樣,重複的日子,好沒朝氣,很多人活的像行屍走肉,生活渺茫!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活着,為了什麼活着,從來都不知道!

文中富貴的那一點點幸福,讓人記憶深刻,像兒時得到心愛的玩具,以小見大,從一個縣城一個村子,富貴經歷的不同時代,他的遭遇,現象那個時代的中國令人惋惜又令人無奈。

“本身臨其境,何談感同身受”閲讀之後不免讓我想起兒時,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幸運的。

“別無病呻吟了,活着吧”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活着,我們是為了活着而活着,僅此而已!

作文《活着》讀後感篇7

日子像細沙般慢慢從指縫中劃過,轉眼步入工作崗位已經一年有餘,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唯有讀書方能使自己身心得到沉澱。最近有朋友偶提起《活着》這本書,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與大學初讀時相比有了更深的體會。

初見《活着》,我不太明白餘華先生為什麼給書取這麼一個名字。人活在世上,不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活着嗎?就算苟延殘喘不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活着嗎?

如今,我明白了餘華先生起這個名字的意義。活着不應是用盡一切辦法留在人世;而是在生命經過無數磨難後仍不放棄生命,活着只為活着,純粹簡單。

福貴,文章的主人公,這個曾經的富少,過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富貴他爹因為賭輸了一半的家產,在富貴這裏,把另一半家產也丟了,頓時富貴成了一窮二白的落魄少爺,一夜瘦了一大圈。

家道中落,富貴也在貧困中頓悟,也許這並不算遲,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可厄運的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的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他的父母在家境落敗後相繼離去,丈人來雪上加霜,帶走了他的妻子。當他的妻子生完有慶回來時,我以為富貴會過上幸福的日子了,雖然不能像之前那樣錦衣玉食,可是在愛的人的陪伴下,粗茶淡飯勝過錦衣玉食。

可命運仍要跟福貴開玩笑,去城裏請郎中不幸被國民黨軍隊叫去拉大炮,好不容易才撿了條命回來。

人説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苦難仍沒準備放過福貴,送走了有慶,女兒嫁了個好人家,卻難產死了,妻子家珍也熬不下去了,女婿幹活的時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只有苦根跟自己相依為命。本以為這樣富貴在死的時候還有人收屍安葬,可苦根最後也戲劇化的離開了人世,留福貴一個人在這世上繼續忍受着苦難。

餘華先生在中文版序裏寫道,寫《活着》,是因為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黑奴歷經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去,可他仍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所以才開始寫《活着》,他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只為活着,簡單純粹,世間萬物都應這樣純粹,為喜歡而喜歡,為活着而活着,這樣子世界就會簡單很多。

Tags:讀後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