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最新6篇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1W

隨着環境的發展,小夥伴們使用論文的場景越來越多,在寫論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最新6篇作文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1

摘 要: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優劣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對學校的生存及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師德是每一位國小教師所必需具備的重要品質,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要具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待工作應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要有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言行舉止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關鍵詞:國小教師;師德修養;方法

教師身負着重大的歷史使命,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別是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面對的是一張張懵懂稚嫩的臉龐,一顆顆天真無邪的心靈,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師德水平不僅僅影響孩子的這一個階段,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影響幾代人。因此教師必須要嚴苛要求自己,具備崇高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師德水平必須以師德修養為依託。

一、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要對教育事業的偉大意義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不要因為教師工作的繁重和複雜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刻銘記“我所從事的事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及投入不言而喻,從近年來教師待遇不斷地提升便可充分展現出來。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地鑽研、探索,勇於嘗試、大膽創新,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探究出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絕不能停留於現有的知識面,要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地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積極參與學校定期組織的教師評比、競賽、觀摩聽課等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一名高素質的教師必定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二、愛每一個學生

教師每天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學生。然而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懂得去愛他的學生,愛學生與教育工作是一體的。當今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行業精英哪一個不是從國小生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們未來社會的主導者及建設者。當這些孩子在我們的培育下一步步地成長,步入國中、高中、大學,教師的內心會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每個人都會對愛有本能的需求,尤其是國小生。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護。師愛可以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温暖,當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他們會自然的產生情感的滿足,進而激發起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這樣的情感體驗差生表現得尤為明顯。教師對學生的愛表現的不是溺愛、嬌慣學生。這裏的愛是指生活上的關心、情感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引導幫助,愛是要與嚴格要求相統一的,教師在關心愛護學生的同時,要備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作業,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並積極地幫助其想辦法進行改正。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感染學生,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為人師表、做好榜樣

國小教師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是學生崇拜模仿的榜樣。因此國小教師的言行舉止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學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上去影響學生,同時還要注意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情感、道德、以及言行上去感染學生。由於國小生的生活環境比較單一,基本是學校和家庭,除了家長,與之接觸最頻繁的就是老師,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的大。教師要想做好學生的榜樣,在嚴於律己的同時還要具備仁慈、寬厚、無私、善良、真誠、坦蕩等美德;在教學方面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積極探索、刻苦鑽研。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身負的使命,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要時刻銘記“只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只有高質量的教育,才會產生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做一名好的教師的前提是要給學生樹立起好的榜樣。在對學生提出要求的同時自己應先以身作則,真正起到模範作用。

四、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

和諧的人文環境是師德修養的基礎,師德修養的完成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氛圍。學校應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積極提倡團結和諧、愛崗敬業、尊師重道、互敬互愛、尊重寬容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宣傳優秀的師德事蹟,大力倡導師德培養,充分利用宣傳媒介以鮮活的實例,以及身邊的楷模來感召每一位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感染着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條件創設,使師德修養在教師的腦海中生根發芽,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在這樣和諧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中,師德素養的提升不言而喻。

五、加強年輕教師的培訓

加強年輕教師的培訓,幫助其快速成長。可以採取老帶新、一幫一的方式,即一位實踐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帶一名年輕教師,將其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教師,並以其高尚的師德感染着他們,激勵着年輕一代的教師加快前進的步伐。多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習培訓,上示範課、公開課,創造其去名校學習的機會,多看多學,借鑑別人身上的優點及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使他們在不斷地學習實踐過程中建立起職業責任感,在不斷地自我提升、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師德修養。

國小教師肩負着重大的責任及使命,對學生終身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師德修養是教育界從古至今一直討論的話題。師德修養直接關乎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品質、行為規範的發展,因此國小教師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進行自身文化、道德、思想的修養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2

摘 要:為培養一名優秀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即具有適應21世紀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廣、素質高和工作能力強,這不僅需要加強高校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提高包括職業道德在內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現代社會正在全面開展德治教育,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現代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修養

引 言

教師是人類社會中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他隨着學校的產生而出現,擔負着向教育者傳遞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雙重任務。現代教育,為人師者應該具備並不斷完善三大素養:一師德,二授記,三科研。“師德為先,為師有德”。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事關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大局,事關人才培養的質量,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

1.當前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英國狄更斯曾説:“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縱觀當前教育發現現在的教師職業道德存在很大的問題。

1.1敬業精神缺乏

教師是工程師,是園丁,可是部分教師並不認同,也沒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傳承文化知識、傳播科學真理、塑造美好心靈的偉大事業。在他們看來,教師只是用來謀生的手段。本着墨守成規的思想,他們缺少對教師這份工作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更奇怪的是,他們並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而是轉移到了教學以外的事業,有些教師對科研沒有興趣,只把科研當做評職稱的一種工具。到萬不得已時就抄襲他人作品,出現了嚴重的學術腐 現象;也有些教師自認為很忙,沒時間做研究,需要時就玩拼湊。這樣的氛圍不僅助長了研究的歪風,而且玷污了教育這個高雅神聖的知識殿堂。

1.2團隊精神缺乏

記得有人曾經説過,不能把自己的同行當做朋友。因此有些教師就以狹隘的功利原則來對待工作。不與自己同專業的教師進行探討有關學術方面的問題,真正的做到“閉門造車”。不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瞭解別人的思想,又如何能讓自己站在學術的最前沿。

2.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

2.1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涵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般是指教師為了培養高尚的師德所進行的自我鍛鍊、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達到的師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從內涵上來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儀表、談吐、氣質等方面的學習,這是外在意義上的修養;二是教師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師職業道德境界,這是內在意義上的修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論從外在意義,還是從內在意義來説,都是指教師的自我修養,是教師自覺地對自己進行鍛鍊過程。

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衞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發布重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點如下:

(一)愛國守法。(二)愛崗敬業。(三)關愛學生。(四)教書育人。(五)為人師表。(六)終身學習。

2.2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要求。1985年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培養“四有”新人,此後培養“四有”公民即被作為對國民素質的要求寫入《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議》、《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和《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規之中。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國小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和廣大人民對提高國民素質的願望集中概括起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這種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過程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理論思考和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於是產生了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歷史命題。

3.如何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對症下藥”,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3.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教師的思想對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高校教師明確地認識到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四有”社會主義新人,服務於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還能有效地杜絕現在教學風氣的腐 敗現象,認清現代教育的職責

3.2學習、認識自己

學習不僅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加強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方法。我國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視學習在道德修養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確提出過“篤信好學,寧死善道。”教師的每一種優良師德品質,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漸漸的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促進自己,提升自己。

3.3向實踐學習

我國詩人陸游曾經説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充分説明了實踐的重要性。孟子也説過“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皮膚,空乏其身,性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樣才能磨練出人的品質。教師在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後,才能更加體會學生的心理,給學生提出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行為,才能懂得品質的重要性。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3

摘要:

國小教育體系中德育工作至關重要,關係到千萬學生的身心發展,班主任則是這一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本文將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結合目前德育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德育;班主任;尊重;國小;教育

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培養和教育,尤其是在價值觀形成初期的國小階段尤為重要。因此新時期國小的德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事。同時隨着科學技術以及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對新時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國小班主任的責任和義務也更為重大。

一、國小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1.教育趨於功利化,過分追求成績。當今社會發展節奏過快,甚至在教育領域都浮現出一種浮躁的氛圍,過分強調以結果為導向,體現在教育體系中就是當地的政府和教育部門都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的唯一指標,教育趨於功利化,而忽略了本該是國小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德育教育。

2.混淆德育的主體。德育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而非老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枯燥的德育理論。同時,還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德育教育不能只依賴於課堂,家長的言傳身教起着最為重要的作用。

3.教育方式的單一化,不注重個體差異。目前很多學校的德育教育都過分地注重形式而非內容,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對學生的心理根本起不到正面的激勵作用,一些陳舊的教育方式甚至會使部分同學出現逆反心理,教學方法陳舊且單一,無法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不能依據個體的差異因人施教,實效性大大降低。

4.社會環境中的不良影響。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價值觀還尚未完全形成的國小生來説,如果缺乏學校和家長的積極引導,網絡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弊大於利,由於他們無法對於網絡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缺少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又易於模仿,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比如如今網絡遊戲的盛行,以及各種校園暴力的出現。

二、新時期國小德育工作的開展建議和對策實例

1、真正信任和尊重孩子。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真正能走到孩子心裏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心底裏信任他們,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個個體去尊重,不是端着老師的架子,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和他們交流。在我們班中,每個學生都喜歡主動和我交流,因為他們在這裏能感覺到自己完全被信任,是安全的,無論他們是在學習中的困擾,還是在生活中的困惑,都會向我傾訴。一位學生最近情緒很低落,據瞭解才知道是父母離婚,他感覺自己是完全不值得被愛的,我以故事的方式告訴他,大人的世界有大人的規則,但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我們為人子女也希望父母真正的快樂,他雖然還是有點失落,可是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正如“魚缸理論”所説,只有先跳進魚缸,真正地瞭解魚在想什麼,然後跳出魚缸,再做出比較理性的判斷。對於國小老師來説,是非常適用的,只有真正地用心去了解孩子們真正想什麼,才能使德育教育不流於形式。

2、尊重個性化差異,進行心理疏導。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不同的性格、興趣、才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要將每個孩子都塑造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各不相同,這就需要班主任在中間因人因地地適當去引導,防止孩子誤入歧途。就像在我們班的拔河比賽中,每個孩子對輸贏的觀念是不同的,就會出現一些小的衝突,有些好勝心強的孩子輸了會很不高興,有些孩子覺得只是一個遊戲而已,不用付出全力。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該如何正確地對待輸贏,以及團隊意識。整個拔河比賽是一項為了孩子們增強體魄並摻入趣味性的體育運動。我會告訴孩子:要努力追求結果,但我們一起團結努力的過程才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起為了班級榮譽去奮鬥,既培養了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的精神,又會告訴他們結果固然重要,但美好的過程才是財富。

3、積極地和家長進行溝通。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家長雖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如今社會節奏如此加快,家長已經無法在孩子身上付出過多的精力,這就需要我們家校聯合起來,及時發現孩子們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保證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最近在我們班出現了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家長們反映孩子在家沉迷於手機遊戲,就是最近風靡的王者榮耀,家長們沒有很好的辦法,只能求助於老師。正是由於這樣有效的溝通,才知道原來班裏大部分學生都在玩。因此我採取了一個辦法,我們專門拿出一個課間來討論王者榮耀到底是什麼最吸引人,每個孩子説出的點都值得我們思考。適時激勵和表揚並及時反饋,這不應該是我們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嗎?可見我們並沒有做好。一個教育學家曾説過,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做人,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國小時期對於孩子們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班主任要和家長聯合起來,共同更好地陪伴孩子們成長。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4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務必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能夠説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一、鑄鍊師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個性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具體地説:教師的作用在於“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根本,構成學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高尚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義、誠、達、禮等一些優秀的人格層面,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孫奇逄所説,教人讀書,首先要使受教育者“為端人,為正士,在家則家重,在國則國重,所謂添一個喪元氣進士,不如添一個守本分平民”。但是,關鍵還在於教師本身是否具備這些品質。學生對老師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漢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揚雄指出:“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禮貌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着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潛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持續一種勤奮學習的潛力,還要把這種學習潛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豐子愷把人格比作一隻鼎,而支撐這隻鼎的三隻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諧統一,才能為人師表。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必須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中國古代師生關係中尊師愛生的佳話不勝枚舉,許多事蹟感人至深。孔門師生之間感情相當深厚,關係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對學生充滿了愛心。學生生病,孔子親往探視,例如,“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師生之間親密如同父子之情。顏淵不幸病死,孔子極其悲痛,“哭之慟”。對學生沒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採用一種平等友善的態度。《呂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做到“師徒同體”、“師徒同心”。對於教師而言,要能“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對學生而言,則要尊師敬業。為什麼要師徒同心呢因為“人之情,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如果師徒相互異心,就會相互怨恨厭惡“人之情,惡異於己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倘若師徒同心同德,學業便由此而彰明,道術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但是,我們有的老師,卻沒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例如,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從七年級開始接了一個班,班中有一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即使老師點名,她也不發言,已經到了八年級第二個學期了,她還是如此,有一天,老師為了讓她發言,就想出一絕招。老師首先叫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而這位學生站起來,但是頭是低下的。老師説:“請你抬起頭來,往前看,看見了什麼?”這位學生輕輕地回答説:“我沒有看見什麼?”“你再仔細看,看見了什麼?”學生還是搖搖頭,老師就指着黑板問:“這是什麼?”“哦,這是黑板,”“對,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樣黑!”老師回答説。老師從他的出發點來説,他是為了關心學生的學習,但是,一句話,不僅僅傷害了那位學生,而且,傷害了全班學生的自尊心。

傳統的“仁義”,謙愛”思想是能夠引導着師生關係的優化的。倡導"仁義"的孔子始終以“仁”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愛”——愛天下的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當然就應時時事事以君子的標準作為自己行為準則,追求一種由感情構建的永久性關係;而並非由物質利益粘合的臨時性關係。《呂氏春秋》認為,“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錘鍊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透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展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着應試題,心裏盼着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脱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用心建立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21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

其次坦誠地理解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授主角而學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師與學生是能夠互相促進、共同增益的。教師作用於學生,而學生又能夠能動地反作用於教師。這就是雙方教學相長的規律。明確提出這一規律的《學記》説:“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而《學記》的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與其弟子的教學活動經驗為依據的。這在《論語》中頗多記載:學生批評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認為這是自己的幸事。

例如;他當着弟子巫馬期欣然承認自己的過錯:“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學生子路、冉求、‘樊遲經常與孔子爭執,但他們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頗為器重他們,將之都培養成出類拔萃的英才。在教學中認真理解學生的意見;使教師不斷提高,這也是荀子的觀點。

他指出,為師者應“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決不能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他自己就是“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教師要虛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批評性或肯定性意見;拒絕謅諛奉承的言行教師在教學中應虛心向後輩與學生學習,而之後者居上;學生也可能超過老師,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韓愈説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着“道”的雙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張履祥甚至認為學生如果不聽從教師的教導,那麼教師不應完全怪罪學生,而應過來從自己教學方面來尋找原因,他説:”子弟教不從,必是教之不盡其道。

為父兄師長者;但應反求諸己;未可全責子弟也”由此聯想到保羅弗雷爾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國際教育界人士頗為欣賞的論述:“在解放教育的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作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務必‘死去’,以便作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誕生’。同時,他還務必向受教育者推薦:他應作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超多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閲歷少,知識欠缺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透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潛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繫,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能夠説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忙後進生進行用心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忙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視的學生越會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舉動,做不出正面的用心的舉動就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愛莫大於心死。”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魏書生説過:“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於學生討論人生理想的過程中,明顯是贊同曾皙的——“吾與點耳”,但是他自始至終都在關注另外的三個弟子,只是用比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結論,呼喚學生的思考、鑑別。“誨人不倦,能夠為師矣!”

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羣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構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構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構成有必須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資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構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禮貌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道德提高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好處和深遠的歷史好處。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5

修養是指人們在某一方面自覺進行的陶冶活動及其所到達的必須水平。每一種職業都有各自的職業修養,國小語文教師除了就應具備一般教師必有的基本素質外,還就應具有其獨特的職業修養,這包括作為一個合格的國小語文教師就應具有的師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教學潛力修養、也包括作為一個優秀的高層次的國小語文教師所應具有的教學藝術方面的修養。

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範,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和社會,對於學校工作的和諧開展、社會新人的培養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師德修養是十分必要的。

從正確處理教師與教育事業、與學生、與同事、與自身的關係上,國小語文教師的師德可歸結為三個“心”,即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事業心,熱愛學生的高度職責心,為人師表不斷進取的上進心。

一、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事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要“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意味着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已經不只是個人的意願、個人的行為,而是全社會對教師的共同要求;同時也意味着這已經是教師羣體的共同意志。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羣體的職業向心力,也是一個光榮的國小語文教師的師德的核心。

當人民教師光榮,當國小老師更光榮,當一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培育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國小語文老師更加光榮。當人民教師艱苦,在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甚至能夠説清貧,清苦,清寒,當一個國小教師可能比別人更加艱苦、清苦,但是卻很神聖。“人有腰纏萬貫,我有桃李三千”,這是國小語文教師特有的人生追求與人生享受。每個作出重要貢獻的國小語文教師都有對國小教育事業和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的愛心。他們就是憑着這顆愛心去克服種種困難,去戰勝種種偏見的。著名教育家吳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書簡》中曾引用過一位蘇老師的小詩:“人家説我是支蠟燭,這是讚許不是侮辱。如果真能為別人的心靈照亮,我寧願熬盡心血,滴盡汗珠。人家説我是隻渡船,這是嘉獎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們渡上坦途,我寧願碾平波濤,終身擺渡。”從這位蘇老師寫的一手好詩看,想必該是個語文老師。他對老師工作的重要好處有清醒而又足夠的認識,他認識到沒有平凡就沒有偉大。他以教為志,以教為榮,以教為樂,以教報國,在教育這塊活土上耕耘、播種、收穫,周而復始,從一而終,發揚了崇高的職業奉獻精神。

二、熱愛學生的高度職責心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是師德修養的根本資料。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就應尊敬教師,但從教師的職責來説,其本質要求是熱愛學生,教好學生。

我們語文界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在《論師、為師、尊師》中説過,“我如果當國小教師,決不將到學校來的兒童認作厭惡的小傢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脣邊,油腔滑調地喊一聲,而是出於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持續它,有了憂慮我當設法消除它。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作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

葉聖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當過國小語文教師,編過國小語文教材,他真誠地稱呼國小生為“小朋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他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全體學生,關心愛護所有學生,不放下每一個學生,決沒有一絲一毫的偏感情緒和不公正對待學生的傾向。他以學生的歡快為歡快,以學生的憂慮為憂慮。他全身心地熾熱地愛着學生,這種高尚的師風、師德,真正堪稱師之範。

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首先務必教好學生,這是一個教師立身行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他們事業有成的立命之本,嚴格要求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説,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在一絲不苟的教學實踐中教書育人,忠心耿耿,盡心盡力。

三、為人師表不斷進取的上進心

國小語文教學工作是一項平凡而艱鉅的勞動,字詞句章,聽説讀寫,語修邏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打的是一場“消耗戰”,數十年如一日,傳道、授業、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學生的心田。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默默無聞,不圖名利。“絲盡”方止,“淚乾”才滅,很難顯身揚名。但決不能由此而喪失上進心。古人説“學不能夠已”、“學無止境”;我們這天同樣能夠説“教不能夠已”、“教無止境”。每個國小語文教師都應有強烈的上進心,業務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斷更新,錦上添花,學點理論,搞點試驗,寫點文章,攀登教學的一座座高峯。

無數事實説明,一個國小語文教師務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教好學生。譬如你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羣眾觀點、勞動觀點、羣眾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你首先務必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革命者。道理很簡單,因為教師做的是教育人、培養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國古代,對於啟蒙老師的選取,十分重視。《大載記保傅》中説,對於赤子,要“選天下端士,孝悌閒博有道術者,以輔翼之。”

這天要培養千萬萬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就務必要求國小語文教師處處為人師表,成為“端士”,一言一行,都成為學生的表率。

教師師德論文3000字6

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曾想“平平淡淡的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於過平淡、庸常的生活。這天看了師德啟思錄之後,使我眼前豁然一亮,我看到了自己職業的偉大與崇高,是楊瑞清給了我這樣強烈的感受。

楊老師是南京市江湖縣行之國小校長,1981年畢業於南京曉莊師範,年僅18歲他就選取了到最艱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為了實踐陶行知思想,帶了一個行知實驗班,他用粉筆與黑板在三尺講壇間詮釋着生命的執着與涵義,83年調到江湖縣當團委書記,可他心繫農村,心繫農村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五里河國小繼續實現自己的教育夢。

85年把五里河國小更名為行之國小,把國小教育向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延伸,構成鄉村大教育的辦學格局,由原先的草房兩三間變成了此刻的樓房一幢幢,從中,他品嚐到了發展的快樂,變化的快樂。

他是幸福的,因為他真正體味到了粉筆生涯的艱辛,品嚐了心靈勞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來源於愛,來源於對山區人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這是一種大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他把滿腔真摯的愛,慷慨無私地奉獻給了他所衷愛的事業,此時我的耳畔響起了“山河不會忘記你,大地不會忘記你,因為你在那裏,灑下一片深情”。

看看別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抱怨過教師的清苦,抱怨過為人師的勞累,也抱怨過人世間的淒冷,這些想法與李忠義、王思明……相比,自己是那麼渺小、狹隘,我又想到了教育家斯霞、李吉林,想到了四大名師,他們孜孜以成成就了一番事業,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戰線上同樣可有作為,那會是一種棄燕雀之小志,慕鴻浩而高翔的大志向。

使我明白了,只有苦過之後,才會有真正好處上的甘甜,那才是生活的真諦,使我品悟到教師不僅僅僅是一種職業,良好的師德形象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導着善,創造着美,奉獻着愛!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其次,規範禮貌行為————禮貌從尊重開始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如今的國小生學習條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學習機會。然而,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學生的“兩級分化”越來越明顯,也就造成了他們心理的某些障礙,個性是其中的後進生,存在着較嚴重的消極心理,此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不及時有效地進行引導,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勢必影響他們今後的學業乃至工作。

然而這天,我們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在無形之中挫傷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在師德學習的過程中,我從《師德啟思錄》影片中看到這樣一個情節:某老師得知一名學生數學成績考了43分,十分生氣,於是課堂上宣讀成績時,三次重複了該生的成績:“某某同學,43分……”這位學生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當場大聲指責老師,而後便“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頭也不回地衝出了教室……看到那裏,作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一陣愧疚,故事折射出的不正是一種有違師德的表現嗎?反思自己,何為師德?自己做到了哪些?自己尊重學生了嗎?是呀!這位學生的行為超乎尋常,更讓老師難以想象,對於老師,也許這種重複讀那不及格成績是提醒,是對學生成績的重視,是對學生的愛,然而對於這位學生來講,這種提醒變成了一種嘲諷,這樣,無形之中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師生之間“冷凍”起來,何談信任,何談自信,又何談進步呢?

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最信賴,最崇敬的人。學生渴望老師對他們的愛,渴望尊重他們,何況我們的後進生呢?他們時刻承受着來自父母、老師、同學甚至社會對他們的壓力,他們更期望得到教師的信任,得到老師的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每位老師都是愛學生的,都期望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今後能成為祖國的棟樑,然而愛不是束縛,也不是放縱,愛應當從尊重開始。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傾聽就是愛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構成個性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忙,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理解教育。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愛學生就務必做真誠的傾聽者,不做真誠的傾聽者,就算不上愛學生。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林克菜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菜特之後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樣辦?”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當場上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菜特仍注視着孩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看到那裏,我想倘若沒有林克菜特的那一份親切,那一份平和,那一份耐心的傾聽,在“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小朋友還有勇氣説出人世間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話語嗎?所以,老師要傾聽,學生才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納,是期盼,傾聽就是愛。

過去有這樣一件事情使我記憶猶新,三年級一班的何濤同學上體育課沒帶跳繩,我當時很是生氣,心想,如果是金思維,單波沒帶也就算了,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不嚴格,而何濤在我看來是一名很要強的好孩子,怎樣也沒帶。不等他解釋,我就批評他説:“我通知帶跳繩你不帶,就如同上語文課不帶語文書一樣。體育課沒帶鍛鍊工具,如何上跳繩課,你站在一邊看着,不能鍛鍊了。”何濤想對我説什麼,支吾了一聲又沒説什麼。同學們開始鍛鍊活動。下課了,我走到他面前問他為什麼沒帶跳繩?他説:“因為我昨日病了沒來上課,體育隊長通知帶跳繩我不知到。”這時,內疚,愧悔……這些詞語都不足以表達我那一刻的情緒,我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他,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那樣武斷,當時我很後悔,我真誠地向他表示我的歉意,期望他能原諒我的錯誤,這時,笑容從新回到了何濤的臉上。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但對我永遠是一個提醒。從踏入師範院校的那一天起,我就明白,自己的一生將與孩子結下千絲萬縷的情緣。理解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用恢弘的愛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是教育的起點。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必須還會遇到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我為自己立了這樣一句格言:“用愛傾聽每一個孩子心底的聲音。”

史煙飄過,回看這天。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