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合集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2.51W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合集

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寧靜中奮進,也許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創造了奇蹟!破釜沉舟博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拼他個無怨無悔。本站小編在這裏給大家帶來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合集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廣大同仁們:

大家好!為期將近一個學期的“教師專業成長”讀書活動已拉下帷幕。今天我要談的主題是《做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多讀書,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人説: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種看法在社會發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當代這樣一個發展極為迅速的社會,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為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長期不更新、不流動的水,會變成死水。一個教師的知識不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他的知識就會變得陳舊,變得無用。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當今社會,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原始教學設備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教師傳,學生受的傳統教學理念早已落後陳舊,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常教常新。這就需要我們多讀書,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做與時俱進的教育者。

然而教師的工作負擔日益加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是教師生活的真實寫照。繁重的工作負擔限制了讀書的自主性,因此,現在一提到學習,很多教師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備課、改作業、找學生談話、還要應付這檢查、那檢查,根本就沒有時間看書。!”在這種有讀書念頭,無讀書主動性的情況下,縣教研室開展的讀書活動猶如一場及時雨,喚起了讀書的熱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讀書習慣在全縣教育界蔚然成風。

為了響應縣教研室的號召,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我鎮中心校紮實有序的展開了讀書活動。回首這學期的讀書學習過程,我感受着讀書帶給我的希望;領略着讀書帶給我的激情;品味着讀書帶給我的喜悦。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我所教的班級有個男生小韓,説起他的成績那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提起數理化他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提起文科卻垂頭喪氣,寡言少語。在九年級面臨考學這個特殊時期,像他這種嚴重偏科的學生將沒有懸念的與平價生無緣,可憐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長期以來的學習習慣使他談"文"色變,更別説興趣了,這曾經使我一籌莫展,幾次想放棄他,然而讀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卻讓我改變了這種觀點。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作為一位老師,我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們能對語文更感興趣一些,學習更積極主動一些,學習熱情更高漲一些,我想這是我追求的目標,但如何才能把課上得更生動、更有趣、更吸引人呢?興趣的源泉在哪兒呢?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興趣的祕密何在”,我們“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的任務就是要不斷的扶植和鞏固學生想要成為發現者的願望,並幫助他們實現這種願望。於是在教授《威尼斯商人》這篇戲劇前,我組織學生觀看了這個戲劇片段,同學們被戲劇的豐富的舞台效果所吸引,看着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知道點燃他學文火花的時機來了,於是我鼓勵學生編排課本劇,特意讓小韓扮演暴躁易怒,幽默風趣的葛來西安喏,在語文課上一貫冷漠如冰,無動於衷的他終於邁出了寶貴的第一步,在同學們的掌聲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我鼓勵的目光裏他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飛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從而讓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傳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如果説《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有魅力,那麼《新課改的探索實踐》和《教育心理學》則讓我懂得作為一個班主任怎樣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班級管理。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二

大家好,我是芝麻國小的賈方昆!首先感謝中心校領導能給我這麼一個機會和大家交流讀書體會。我發言的題目是《優秀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書心得。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我想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在讀了竇桂梅的著作《優秀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後,我內心深受震撼了--在成為優秀教師的路上,竇老師除了自身的天資聰慧外,也曾付出了很多的艱辛與努力!她的成長曆程再一次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本書從母語、學生、讀書、教材、研究課、素養、修煉七方面加以統領。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篇章:認識語文的本質;

第二篇章: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第三篇章: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第四篇章: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第五篇章:公開課,生命試練的地方。

第六篇章: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第七篇章:修煉你的激情、思想與風格。

我想重點談一下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篇章

首先是第二部分: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文章談了一節低年級的課例,老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同學發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後孩子向老師索要老師不給,還説:"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這真是夠諷刺的。還有的老師動不動就在孩子臉上貼上一個小星星,動不動就拍手歡呼:"你真棒!"之類的"鬧"課。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要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

在課上要學會傾聽,目前一些研究課熱鬧大於寧靜,言説多於傾聽。有一些教師甚至聽不出學生讀錯説錯的內容,這怎能談得上指導學生。所以,學生要學會傾聽,為人師表的教師率先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然後是第四部分: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竇老師對教材解讀的深刻認識。上好語文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過多年書的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手裏的教材那麼多,當我們真的要選出幾篇好好精講的時候,卻又不知何去何從,覺得無從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選好了文章,想好好講一講,設計教學時卻又覺得沒什麼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課,讀、説、議的環節一點也不少,可自己總覺得課堂像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卻又找不出原因在哪,看完竇老師的"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一章節,心中豁然開朗:我們缺乏的是對文本深刻的解讀。而要深刻解讀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僅就《遊園不值》一首隻有21字的詩,竇老師寫的備課體會就有幾萬字。她循着作者葉紹翁的足跡走進宋詩、南宋後期文學。跟着葉紹翁遊園的同時,又要走進宋朝園林與宋時東吳民俗。

再跟着作者的心境,瞭解宋詩的特點、江南詩派的追求、古典園林藝術與詩中紅杏木屐的意藴…這才是備課艱難的開始,怎樣把教師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認識,怎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產生獨具個性的閲讀體驗,這些才是更為艱難的跋涉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思考,領我們走向清醒。可如果我們手中沒有直面教材的底氣,我們怎麼去思考,又怎麼能思考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又怎麼能帶着對教材的獨特理解進入心靈的覺醒呢?

手捧教科書,為自己,更為學生,我們必須懷着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閲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拿到教材我們首先要將教材置於廣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讀教材?這個問題上竇老師提出了教材解讀四問。第一,文本究竟説了什麼?第二,文本想説什麼?第三,文本能夠説什麼?第四,文本應該説什麼?闡述的非常清楚,讓我受益匪淺。解讀文本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座高山,我們必須積蓄力量攀登。

一直以為優秀教師離自己還很遙遠,所以抱着學習的心態去閲讀竇桂梅老師的《優秀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讀這本書,覺得優秀教師平時做的事和我們普通教師沒什麼兩樣,可越是深入書中,越是發覺自己離優秀教師更遙遠了。一名優秀教師做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勤,想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深,付出的遠比我這普通教師更多。

對照竇老師,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明白了今後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但我願意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國小人民教師!

這就是我的一點讀書感想,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三

都説,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説起來挺慚愧的,因為自從有了寶寶之後,看的書便成了《育兒大全》、《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之類。在現在這個人們寧肯捧着手機看網絡小説,也不願意去書店買本暢銷書的時代,我也已經隨波逐流的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看書了。

説起來,自己以前也算是個文藝青年的。國中時正值新概念作文大賽風靡,韓寒以一篇《杯中窺人》成名,於是開始關注他,看了《三重門》,看了《長安亂》,看了《一座城池》,這個為人個性,文字犀利的小夥子,着實影響了我一段時間。昨天跟穆老師聊天,問他,你最喜歡的書是什麼?他説,張愛玲《十八春》,高中時也是喜歡她的,不過,現在這個年齡再看張愛玲卻沒有那麼多的憂傷和感慨了。教了地理之後,開始對一些自然人文方面的書籍感興趣。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家認識它可能通過一部風靡全國的紀錄片,而我也是先看的片子後買的書,然後通過讀書,發現書本着實比紀錄片耐人尋味,這本書就是《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紀錄片,但比起片中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畫面,這部紀錄片更為人稱道的是它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書的封面,體現的既是筷子與肉,又是遠山近水和輕舟,美食與美食背後的人與事,無不散發着濃郁的中國韻味。

我們常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吃什麼,這其中涵蓋着的是歷史和文化因素。記得“主食的故事”裏,講了這樣一件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對空巢老人,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兒孫從寧波回來,為兒孫製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吃着年糕嘮家常,然而,短暫的相聚後,兒孫們各自離開,家裏又剩下這對老人。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沒有了人情味的美食是不可口的。確實,人們被《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是美食,更有流淚的衝動。

在《舌尖上的中國》裏,每一個鮮活個體背後都洋溢着樸實的氣息,書裏那些辛勤勞動,有着質樸笑容的人們,才是組成這個國家最重要最真實的存在。看着筍被挖出來,火腿被吊起來,漁網裏閃閃發亮,揭開蒸籠,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饅頭,拉麪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馱着黃饃饃的大伯樸素的笑,都讓人激動的落淚,是啊,勞動人們最光榮,多可愛的中國!

它用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串聯起祖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這其中,有製作的技巧,有艱辛的勞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深入美食背後,講文化傳承,探討當今社會中人類該如何善待食物,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有着紀錄片裏所未曾涉及的名家談美食,一篇篇詼諧幽默又折射社會人文的小散文十分有意思,汪曾祺的《豆腐》,梁實秋的《筍》,讓我們看到平凡的事物背後的藝術氣息。

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温暖,可口,感動的--《舌尖上的中國》。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四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自信的人。只要是我認定的事,我都有足夠的信心去做好它。追究我自信的原因,我想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從小生活在鼓勵之中,讓我學會了自信。但熟不知,為了這可貴的自信,其實我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

小時候,媽媽不允許我們看課外書,兩個姐姐總是偷偷摸摸地看一些,總會被發現,他們會因此挨吵,甚至捱打。我並不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可是媽媽制定下的規矩,我還不敢不服從,於是我總拿着語文課本坐在平房上讀,因此贏得了不少的“誇獎”,長此下去,我那看課外書的念頭便在媽媽片面的導向中漸漸消失了。

沒在小時侯養成讀書的習慣,讓我長大以後的再學習變得很被動。別人是為興趣而讀書,而我卻是為提高自己而讀書。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和我“同病相憐”的,但我知道,這樣讀書會比別人少了很多樂趣。 每天下班,大家都會看着我掂着鼓囊囊的書兜往家趕。我那提兜裏裝的有教案,備課資料,還有些其他的教育類的書籍。我每天不辭辛苦地把他們掂到家裏,其實也並沒看多少。吃過飯後,我寧願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費體力,也不怎麼喜歡拿着書躺在沙發上翻上幾頁。況且那樣的坐姿會影響我的看書效果。我總要坐在書桌前,開着枱燈,正兒八經地坐着跟辦公室裏一樣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你光聽聽就知道,這是多麼“艱難”的讀書。可因為我的好學,我的認真,使我這樣一個讀書習慣不好的人也從那眾多的教育書籍中獲得了不少的靈感與頓悟,使我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想,如果我的讀書興趣再濃一些,習慣再好一些,

能力再強一些,我肯定會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東西,我也會比現在更優秀得多。

不怕大家笑話,前一陣子,我又從閲覽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煩了,翻爛了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放在我的牀頭,每天臨睡前翻上幾頁。我想的是,自己文學功底不深,作為語文教師,它需求的不僅僅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高深的文學素養打動學生。

今天在“好書大家讀”推薦會上,我跟大家交流了我的讀書歷程。雖然這是一段並不讓我引以自豪的過去,但我還是抱着一顆真誠的心給大家交流了出來。願大家能從我的例子上得到啟示。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夠鼓勵孩子多看書,千萬不可澆滅他們那高漲的讀書熱情,不要在書的內容做過多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們喜歡,就放心讓他們讀吧!同時,也希望和我有類似經歷老師們能夠早早醒悟,趁着學校創建書香校園,學習型校園的大好時機,能夠管住自己,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吧!

青年節教師專業讀書成長講話稿範文五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 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説過:“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閲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前段時間我有幸讀到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窗邊的小豆豆》。

一、 作者介紹:

黑柳徹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代表大使。她的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後,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計銷量達938萬冊,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

二、 主要內容介紹:

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裏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三、 精彩片段和賞析

在邁進這所學校的校門之前,小豆豆的媽媽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要講原因的話,那是因為儘管小豆豆還是個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卻已經被學校開除了。一個國小一年級的學生!

事情就發生在上個星期。媽媽被小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叫去,聽到老師明確地對她説:

“有府上的小姐在,整個班裏都不得安寧。請您把她帶到別的學校

去吧!”

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又歎息着重複了一句:

“實在是沒辦法呀!”

媽媽吃了一驚,心想:

“ 究竟出了什麼事……?這孩子都幹了些什麼,怎麼會把全班都攪得不得安寧呢……?”

感悟:我們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是我們的媽媽,那她們肯定會吹鬍子瞪眼的罵我們:“你們到底在幹什麼,還想不想上學…..”她們只會罵我們,講我們,不會像小豆豆媽媽一樣,會為孩子心裏着想。

四、 得到的啟發:

《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不僅是歡笑,更多的是感動與啟示。這是當她經歷了幾十年的蒼蒼歲月後,重新審視兒時的一切,於是以一個記述式的文筆寫她自己的故事。小林校長的教育讓她終身受益,而她也將這份收穫以一個更透徹的角度贈給了大家。

我們要學會做到:

1.傾聽孩子的心聲

2.瞭解孩子的需求

3.尊重孩子的選擇

4.關愛孩子的身心

5.解放孩子的手腳

讀書能使人收穫知識和智慧,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啊,書中有知識,那是聰慧而勤奮的先人們,在漫長的時間之流中,探尋和打撈出來的閃光的珍珠;書中有情感,那是真誠與多情的人們,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堅韌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將理想上升為行動生長而成的生命之華;書中有思想,那是長久的思考與無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種植的永恆之果;書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領悟與理性的考問,融會而成的靈魂之光……

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人生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書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朋友,是這個世界能饋贈的最好、最優秀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閲讀書籍,與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