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學生在平時觀看哪些校園青春片!其中哪一部對你很是印象深刻!那麼觀後感都寫了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三篇,供大家參考。

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三篇

  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

《悲傷逆流成河》這個故事講述了兩個女孩和兩個男生外加一個反派女生和一羣吃瓜羣眾關於學校欺凌的故事。關乎學校,關乎家庭,也關乎社會。

家境貧困的易遙和校草齊銘是鄰居,齊銘對她關懷有加,漸漸地她喜歡上了齊銘。然而橫空殺出一個校霸唐小米,因為喜歡齊銘,就處處針對易遙。易遙不幸因母親的職業染上了婦科病,不料卻被唐小米發現,她以此在學校裏大肆宣傳中傷易遙,所有人都帶上了有色眼鏡,各種惡毒的語言和肢體攻擊將易遙壓得喘可是氣,於是她決定結束自我的生命,也許僅有這樣才不會活得那麼痛苦!不料卻被“不良”少年顧森西救起,所有人都厭惡易遙,但僅有他願意接近易遙,他鼓勵易遙要學會反抗…漸漸的顧森西愛上了這個自卑的女孩,而齊銘和易遙越走越遠,他漸漸愛上了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如果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也不錯,然而我們的反派唐小米又再次出擊了,她打算找人收拾易遙,不料卻陰差陽錯地害死了顧森湘還嫁禍給易遙,於是所有人又再一次指責易遙,説她是殺人兇手,這次她再也堅持不住了,她第二次選擇了結束自我的生命…然而…

有人説最大的杯具就是把完美的東西在你面前撕碎再撕碎,然後一點點展此刻你面前。郭敬明就做到了這一點,《悲傷逆流成河》中的每個主角都是悲哀的,也是讓人悲傷的。

易遙出身在一個破碎,貧困的家庭,從小被母親和街坊説是賤骨頭,賠錢貨,是悲哀的;不幸染上婦科病也是悲哀的;

齊銘出身中層階級家庭,教師眼中的優秀學生代表,自詡愛着易遙,但當真正應對流言蜚語的巨大壓力下,還是選擇了逃避,是悲哀的;當得知易遙準備自殺,卻無動於衷,也是悲哀的;

顧森湘,這是一個如天使般美麗優秀的女孩,本有大好的前程和完美的人生等着她,卻不幸捲入了這場意外紛爭,誤了卿卿性命,可惜可惜,可悲可歎啊!這也是這部劇中最大的悲哀呢!

顧森西,這是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主角,可悲可歎可贊,可讚的是它沒有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易遙;可歎的是在所有人都對易遙因顧森湘的死而自殺漠不關心,無動於衷的時候,他最終戰勝自我的內心,站出來不顧生命的阻止易遙,在這一點上,愛着她的齊銘是失敗的;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顧森西就是一個不好好學習的差生,然而就是這個差生保留着人性的最終一絲光芒;説他可悲是因為他阻止易遙看信息,把她姐姐的電話號碼存在易遙的手機上,能夠説顧森湘的死,他也是有必須職責的。最悲哀的是,當他姐姐遇到危險給他打電話時,他手機卻沒電了,還和心愛的人在一齊,玩得很開心。看到那裏真的很扎心了;

唐小米,能夠説她也是這部劇中最悲哀的一個人。轉學只是為了逃避被欺凌,然而來到二中卻轉而欺負別人,這就是所謂的欺軟怕硬吧!抓住易遙的保密不放,往死裏整。卻在被易遙撞見她被混混欺負時,對易遙搖尾乞憐,求她不要説出去,呵呵,命運是何其的相似啊!是她的悲哀;最終因一時的衝動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也是她的悲哀;

易遙的母親,明明深愛着女兒卻從不説出口,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反而對女兒不斷指責和打罵,是悲哀的;

吃瓜羣眾(同學),他們也是悲哀的,是這個社會的悲哀。如果説唐小米是毒蠍,那他們就是惡魔。正如易遙在結尾説道:“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我做過的事有多麼惡毒,將來你們只會説我怎樣不記得?……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兒心理負擔,你們回首自我的人生,覺得自我挺好的了,覺得自我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太噁心了,實在是太噁心了。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着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我不會承擔任何後果……”

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總是後知後覺?不能做到先知先覺?必須要等到杯具發生以後,才明白自我錯了,才明白這個社會錯了。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給我們的學校教育上了很好一課,願我們的青春都被温柔以待。

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

昨天剛剛做了一份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因為自己很想改變,改變討厭的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改變現在自己的一切。

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真的挺多感想的,主角易遙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成長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裏,都閃着不一樣的光,有的人頭頂着太陽,一路成長透着陽光和熱度,目光所及,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對於未來塗抹在畫板上的都是多彩的芬芳和太陽般的.光芒。而有些人,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活成最普通的人,也成了奢侈的夢幻。家庭環境就是一把刀,肆意在身體上劃破皮肉,滲出的血水無關痛癢,而侵入骨髓的寒毒則烙印在了心靈最深處,融入進性格,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塑造成型,很難改變!

我的成長環境沒有電影主人公的那麼灰色,很普通的一家四口之家,只是這個家庭缺少歡笑和言語,日復一日面對的是嚴肅臉和無言的關愛。不缺少關愛,卻少了表達愛的語言和愛的微笑。很多時候挺羨慕別人的,那種其樂融融,無拘無束打成一片的和諧,自己永遠體會不到,也做不到,因為成長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性格,將自己的言行束縛的嚴嚴實實,很難心隨所動。

小時候自己很瘦弱,經常病體纏身,在別人眼裏總是病懨懨的,眼神透着憐憫,從小不愛動,不調皮淘氣,做着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男孩的角色,給人一個孤僻,自卑,沉默,但也乖巧懂事的形象。

現在的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依然單身,很多環境形成的東西已經融入血液,很難去除,即使你真的不喜歡不想要也揮之不去,內向,自卑,安靜不善言語,這些伴隨自己長大的標籤依然在那裏,撕不掉也塗抹不去。

不管怎麼樣,我依然渴望改變,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去努力,為了不把這些標籤留給今後的家庭和下一代,自己必須作出改變。

學生觀看《悲傷逆流成河》有感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於小説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後,最後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麼呢,就那麼倒黴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捲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麼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後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於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裏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麼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這種心情綜合理解為,逐漸懂得人性的過程。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台詞尷尬,演技也沒那麼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