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5W

每次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當我們有到內心上的感觸時一定要寫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鐵道英雄隊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6篇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1

政治上,我被在火車車廂內濕氣玻璃畫成黨徽前的共產黨人深深感動了。這是一羣淳樸簡單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人們,為着子孫後代拼命的人們。

感情上,我被張涵予最後的台詞深深感動了。“老哥幾個,準備好酒…”視死如歸,死亡只不過是回家,與兄弟們重逢,而且再不分離。其實,先烈們中有些講不出大道理,對他們而言,革命也許就是與志同道合者生死與共,你説江湖義氣也好,同志精神也罷,他們都拼了命。

鐵道游擊隊是劉知俠著名小説,主人公也用了兩任魯南鐵路大隊大隊長的姓,劉洪,先後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前些日子大兒子買了套連環畫,也是同名小説改編的。

鐵路對於經濟影響巨大,對戰爭同樣影響巨大,説得通俗些,打仗有時就是打後勤打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在敵人的運輸線上插上一把鋼刀非常必要。其實當時駐守魯南的游擊隊比較多,戰鬥力良莠不齊,甚至人員成份也多樣複雜,但有着共同的戰鬥目標,通過黨的領導改編,都發揮了相當的戰鬥力。

回到本片,如同打牌亮底一般,剛開始,所有的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場,使觀眾較快入戲。個人認為張涵予的英雄氣太盛,似乎在人羣中一眼識別就是游擊隊的領導者,對手森博之也有同樣的問題,作為日本軍官特別是諜報教官,陰忍有過而內隱不足,陰森森的怎麼當一家皮貨店的老闆。還有,在發現游擊隊員的屍體後,是不是第一時間聯想到同樣見過面的張涵予。

整條主線不是很突出,我理解為敵我鬥爭就是主線從而刻畫一眾人物。範偉的演技值得誇道,但如此從容淡定地投放雷而且是一個號稱受過日本訓練漢奸的黃包車內不被發覺,好像也要打個問號。

多數畫面都是大雪紛飛氣候下,與我兒時春末初夏在微山湖彈土琵琶的記憶有所衝突,與《懸崖之上》東北場景挺像,有些過於陰沉。而且,在敵人搜捕之下,還能隱藏在看似廢棄鐵路廢棄車廂內商量敵我鬥爭,我有點沒理解。

周也挺養眼的,但拿掉這個人物影片也能成立。倒是與日本護士對比後,體現出中國女人的善良與自尊。

影片的拍攝角度比58年的電影與86年的電視劇強多了,多視角讓觀眾感觀更加全面。但我想説,鐵道游擊隊是不是也給一些商討如何就火車打仗的情節或鏡頭。

看到隊員在缸裏泡澡的鏡頭,我是忍俊不禁了。找機會請教下山東的戰友,是否真有這樣的浴場。

電影可以進行改編或創作。但先烈們前赴後繼赴湯蹈火英勇犧牲卻不應該被忘記,也應該被繼承。因為,有一天離開的時候,我也會面對他們,不知道我有沒有勇氣説,老哥幾個,準備好酒…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2

?鐵道英雄》,抗戰片易情緒高昂,但是感動背後留幾分痛,只有傷過的人知道。

預期比較高,因為有張涵予和範偉,實際感受有落差。劇情很感人,但是看整部電影的過程卻並沒有預期中的起伏情緒。影片的質感屬於我喜歡的類型,劇情走向也給了一場令人感動的敍述,可是不得不説節奏還是有點掌握的奇怪,甚至嚴格來説在人物的人設上都覺得交代的有些潦草了,直接給出結論和理由以及答案比較多,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東西反而相對比較少。很多時候故事節奏的走向其實是比較慢的,屬於妥妥的慢節奏推動,於是到一些劇情節點的時候,其實前後的連貫性處理的還不是很妥帖呢,可是劇情需要下一個任務的安排了,於是往往直接給出下一個步驟的要求,或者藉助影片中人物的口把需求乾脆點説出來,這樣省得了安排劇情的節奏是否到那個需求點,凡是講出來的東西,都是可以直接吞掉的。這麼看來倒是也合理。

優點大概是沒有很無厘頭和過分狗血的劇情和安排設置,沒拍成純粹的戰歌類型,還是很好的、很努力的在講故事的。但是電影劇本的優點大概也就是這些了。電影片名《鐵道英雄》,説實話可能是我思維簡單了,整部電影除了交代的眾人的工作關係的圍繞着鐵道,以及這個隊伍盤旋和周旋的位置之外,“鐵道”這兩個字的意義其實突出的並沒有很好。無論是從技術上能力上,還是從地形上便利上,或者是同一類人的抱團能力來看,鐵道的重點之處都沒有表現出來。

而本片的人物設置,演員都是很努力的在呈現的,可是很遺憾的是看完電影之後,除了張涵予和範偉的明確線路之外,大多數角色的設立都是不夠清晰的,沒有辦法把人物角色做的更加生動,我甚至是要靠回憶才能想起來俞灝明和魏晨都分別出演了本片,還有楊皓宇,就那演技你們讓他就拿來演個傳話用的輔導員,根本毫無發揮,再説這個輔導員,每次出現都是來解決問題的,就是當劇情推動不下去,或者需要大量文字來解釋一個問題又懶得演那麼複雜的時候,聯絡員輔導員的功能就上線了,直接卡斷劇情一句話總結,乾脆利索省時間,那還演個鬼呀,讓他口述得了。每次組織力量也不多,給力程度也不夠,温和的出現,温和的消失,他的人物感覺更像是某個暗點的書店老闆,包子鋪掌櫃,並不是很像一個更高階的輔導員的意義。

話説周也確實是很美,鬼谷谷主家的當然好看,問題是好看歸好看,這個角色全程就像是個擺設,除了也是關鍵時刻負責解決劇情解決不了的事情之外,特別的無用。還有火車上宣誓那一段,她蠢蠢欲動的是想幹嘛,我以為她要跟着宣誓念詞,然而她沒有,我以為她要做點什麼,她也沒有,可是在那麼神聖的時刻,你鏡頭不扒住在幹正經事兒的入黨的同志們,老給她晃來晃去做什麼呢,雖然我很喜歡她,但是這是要説明什麼。影片最後大合照,她還是個中間位置。唯一的女性設置,這是為了考慮女權平等來安排的角色嘛。以上無關周也,我是不太明白這個安排。

森博之倒是優秀得很盡力。主要是他的角色全程就是在故弄玄虛那個勁兒,倒是都演出來了,還有點魅力的感覺,反派光彩照人了。

説起來,範偉和張涵予都是真好,但是人物的人設立的都是半吊子。好可惜。但是我好喜歡範偉叼着煙扔手榴彈,一連挑釁的那段鏡頭,連貫的讓人愛死了。張涵予的很多小細節鏡頭其實是好看的,但是這個人物本身出了主角光環,留給他的,無論從智慧還是能力,體現的都不夠多,還是失落了。範偉那個角色,前後交代點欠缺了些,那個兒子喊爹的橋段大概也只能留給猜想了。

遠不達我的預期。但是能看的話,這部影片還是看看吧。我覺得雖然我難得的沒哭出來甚至覺得這是一部跑兩次洗手間也不會影響劇情的電影,可是他們真的很好,故事是想好好説的故事,演員是很盡力的演員,那些熱情和熱血的應該沸騰的片段裏,值得我們兩個小時的紀念。

電影太平了。但是我希望我們是可以一直太平的。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3

電影《鐵道英雄》是一部讓人意外的作品,雖然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但該片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獨闢蹊徑,拍出了難得的新意。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瘋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無數中華有志之士勇敢站出來保衞祖國,隸屬於八路軍第一一師的魯南鐵道隊亦是其中一股強大的抗日力量,他們以鐵道和火車為主要陣地,機智靈活地打擊日寇,屢建奇功,鐵道隊的英雄事蹟,早已在民間口口相傳,並在大小銀幕之上經過多次演繹,而變得家喻户曉、膾炙人口,電影《鐵道英雄》便是在他們故事基礎上全新創作而成。

所謂“全新創作”,就是不但要拍出新意,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而且還不能亂拍,要尊重史料。簡言之,在傳統的版本上,尋找新的突破。電影《鐵道英雄》,在這一點上完成得相當出色。

首先來説,就是呈現方式,比起傳統抗戰題材的戰爭片,本片內容交錯連環。既有着騎劫列車的緊張刺激、短兵相接的火爆動作戲,也有着敵我雙方鬥智鬥勇的暗線對決,從鐵道隊在敵人眼皮底下的險象環生,到反派陰險狡詐的成功刻畫,正反雙方線索交織纏繞在一起,動作、懸疑每條線索開枝散葉,各有特色,都呈現出別樣的色彩,也為電影塑造了強大的戲劇張力。

歷史上鐵道隊的事蹟屬於敵後,鬥智諜戰和隱藏身份是隊員們的日常,所以,電影《鐵道英雄》給觀眾呈現了兩種不同的風格,動作大戲的火爆刺激與鬥智大戲的鬥智鬥勇,電影在動作格局下,使用了很多動與靜的對比,凸顯了氣氛的緊張和危機。

比如開場迎面而來的火車上大戰,從快速移動的鏡頭語言和張弛有度的剪輯手法,將鐵道隊敏捷身手和果敢一面刻畫出來,代入感極強而隨後的故事,就轉入敵後與地下活動,而相比於槍戰和列車大戰的大場面,這種諜戰片隱藏在表面之下的肅殺對撞,這是“靜”。白雪皚皚的平原地區,嚴酷肅殺的`氛圍,而兩種風格的切換,好似在廣袤的雪原中燃起一團火焰,需要極高的導演調度能力,而片中角色的行動也會在觀眾心中製造緊張的氣氛,也這是一種很高級的戲劇張力。導演之所以敢這樣拍,就是因為本片有着張涵予、範偉這樣超級實力派演員存在。

畢竟在渲染敵我雙方角力的一張一弛中,展示衝突是影像所長,但刻畫氛圍、描寫心理卻是軟肋,所以這類故事很考驗演員,如何展現人物的所思所想,演員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比如範偉,作為列車站調度員,他每日笑盈盈地與敵人周旋,尤其是在敵人眼皮底下外出傳遞情報那場戲,面對敵人的盤問,他飾演的老王表情平靜沒有任何的變化,是一副鎮定的樣子,完全可以逃過敵人的目光,但眼神嚴肅神情迅速劃過,則讓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能夠察覺角色內心忍不住的焦急一面。而隨後他明知道被人盯上,乾脆將計就計,用一顆手榴彈不但聲東擊西,還消滅了漢奸,可謂一舉兩得,這場戲的波瀾不驚,但平淡中緊張的肅殺氛圍,完全是在範偉影帝級的表演下帶動起來的。

所以説,展現動作戲的火爆,可以用特效、煙火等技術手段完成,展現敵我衝突的場面,可以用攝影、剪輯等烘托氣氛。但對於角色內心戲的刻畫,在緊張氛圍中角色狀態的呈現,只能由演員的表演來完成。

又比如張涵予飾演的老洪,還是他與範偉通過遞煙交接暗號,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掉了尾隨而來的漢奸,彰顯硬漢的特色,兩場戲接連而來,一靜一動,平靜中暗藏生死攸關的較量,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更加體現了一種對峙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中的大反派藤原,則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他集智謀與狠辣於一身,成為老洪、老王不得不共同面對的“狼一樣的對手”電影通過塑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不但增強了電影的對決氛圍,也更能顯示出戰士們的英勇。在這樣的情節處理下,敵我人士互相試探,台詞之中的針鋒相對,暗含殺機,這就是明線。而暗線就相當於懸疑小説中“炸彈引信”,依靠突如其來的動作戲成為爆點,並通過故事推進和情節設定來將觀眾引入新的環境之中,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電影依靠明線的“靜”情節推進,暗線“動”的特點來烘托氣氛、增強觀感,從而極大增強故事張力。但也只有以靜制動的拍攝技法,演員對角色的精彩詮釋,對內心戲份的完美展示,能幫助導演把這個看上去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篇章整合起來,讓觀眾能夠感受到當時角色所處的環境和氛圍,更容易能夠get到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到此我才發現,《鐵道英雄》,這個我們原本耳熟能詳的故事,在這樣的全新的拍攝手法呈現下,變得非常具有新意。尤其是從導演到演員,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極致。他們面對敵人的暴行,會壓抑住本能的情感,也會在敵人的控制區內偽裝到滴水不漏,更會在關鍵時刻,捨生忘死,從老洪、老王,到亓順、亓魯兄弟,乃至周也飾演的護士莊妍,讓我突然發現,他們也是鮮活普通人,在敵後那些孤軍奮戰的時刻,誰也體會不到他們內心的煎熬,結尾大家在工廠相聚的魔幻時刻,那才是勝利之後,來自真心的笑容。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4

這部電影講述了作為一支潛伏在日軍掌控下的工廠的鐵道游擊隊執行共產黨任務,搶奪日軍軍備物資的故事。整部電影的氛圍很不錯,但是故事太過平淡,缺陷也很多,作為一部抗日片,敵人印象刻板且普通,主題太過單薄,沒有體現出電影應有的深度。

電影以魯南第一遊擊隊作為原型,故事地點在棗莊臨城,一開始就是一片的白雪皚皚,畫面非常美麗,很有質感,但是可能和實際情況不太符合,一開始會下意識地認為在東北,但是定下了比較蕭瑟的電影基調,為之後的各種祕密行動作鋪墊。 整部電影一共有四次行動,前兩次行動是在沒有日軍防備的情況下,因此較為輕易,這兩次行動前後,也將行動隊的整體情況解釋清楚了。老徐是隊長,也是工廠工頭,比較有威信,但隊伍裏其他的角色在電影裏面並沒有介紹清楚,這是在人物塑造上的遺憾,只刻畫出了亓魯,勇猛且莽撞的老徐“跟班”。

但在第二次的活動後,對於游擊隊搜尋更為嚴格了,但這部分劇情顯得緩慢且拖沓,並沒有什麼起伏,實際上將這部分刪去對於電影整體也沒有什麼影響。後面是第三次,遭遇到埋伏,隊伍死傷慘重,這時老徐處於逃亡狀態。後面就是隊伍修整,情節上也沒有什麼特色,只是裝備改進,新添成員,還有一場意料之中但在情理之中的戲份——入黨儀式。

整部電影塑造最好的角色就是範偉飾演的老王,在日軍和游擊隊中來回周旋,表面上嘻嘻哈哈,對日軍點頭哈腰,背地裏轉送信息,無法外出傳送消息時的焦急,信息錯誤害了游擊隊時在站台上的那份無奈,在意識到被日軍偵查到後,那份決絕與不屑,還有他對於火車上小六如同兒子般的感情,雖然有些突兀,但是表現得沒問題,主要還是要歸功於演員的演繹。

電影裏面的鏡頭運用還是有些新意的,就比如有一場主角老洪與日本軍官相遇的戲份,老洪在屋外,軍官在裏面。先拍攝落下的冰錐,慢放,在調回正常,以冰錐掉落的聲音製造出緊張的氣氛。再迅速切到老洪的臉色,後面再切到裏面的軍官,兩相對比,兩人射出子彈,再是慢放,展現子彈的軌跡,皆射穿房門,之後再迅速切回房內,展現房門彈孔,但不展現出老洪的情況,使得觀眾擔憂,最後軍官出門,老洪不見了。這樣子的鏡頭將打戲拍成了動作戲,有些武俠的風範,像黑客帝國的感覺。

還有,電影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讓觀眾共情,不管是行動隊失敗死傷慘重時,還是老徐倒在路上雪地裏時,亦或是即將被軍官發現傳送紙條,這些沒有讓觀眾代入,沒有沉浸在電影裏,只是在瞭解故事,沒有對任何角色共情,這就是細節的問題,沒有把小人物塑造好。就比如老徐受傷倒在雪地裏,用了一個全景,老徐只是畫面裏的一部分,連一個關於傷勢以及臉色的畫面都沒有。這就是可以追求電影質感的後果。畫面美,但是故事不具體。 而且節奏問題也很大,起起伏伏起,故事前面很順利,中間整體都處於低潮,並沒有變好後再變化,只是最後結尾實現了結果,了結了日本軍官以及軍隊,導致觀眾的情感並沒有跟隨電影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拖沓的節奏,只在最後被釋放,就只為了電影結尾的炸燬火車,而且結尾缺陷也很多,沒有為電影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整部電影裏面抗日顯得很輕鬆,沒有帶來新意,敵人顯得十分容易被消滅,因此故事沒有講好,電影顯得很平淡,過分追求質感,而喪失了對於劇情的把握,有些單薄。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5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英雄書寫始終是貫穿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議題。在宏大敍事和經典敍事的體系之下,主旋律電影中英雄形象的主體是根植於紅色文化的革命英雄。近期上映的《鐵道英雄》仍能看到人民英雄的形象脈絡,重寫英雄故事成為了主流大片的重要題材。

中國電影中的人民英雄

我們一般將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電影稱為人民電影,這一時期英雄敍事的主體是工農兵。以工農兵為主體的電影創作響應了“新英雄主義”理論,即羣眾是真正的英雄和革命的英雄主義。

所謂羣眾英雄或人民英雄,具有着歷史意義上和文化意義上的雙重特殊性。區別於傳統歷史中的民族英雄,紅色電影中的羣眾雖然是來自於各行各業,但他們的行動中卻貫穿着不可或缺的革命信仰。人民英雄沉穩剛毅、智慧勇敢的精神品格與浴血奮戰、保衞國家的崇高理想皆來自於其政治選擇與信仰所帶來的精神力量,這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電影中的英雄特質。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式的人民英雄與西方電影塑造的英雄也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西部片中在荒野決鬥的牛仔,還是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西方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大多是流浪的孤膽英雄或依靠個體力量拯救世界的個人英雄主義敍事,但中國電影中的英雄往往是在集體中完成個人價值與理想的實現,只有將個體融入到集體之中併為集體的利益而獻身,這樣的英雄形象才能夠成立。

上世紀1956年上映的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明執導的《鐵道游擊隊》正是50年代到70年代人民電影中典型的以羣眾英雄為主體的影片。《鐵道游擊隊》以1940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山東臨城棗莊的一支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在鐵路線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鬥爭的故事。電影的原型1939年成立的魯南鐵道大隊由洪振海和王志勝組建,隊員主要由鐵路工人和礦工組成,在敵後鬥爭八年。鐵道隊依託抗日根據地的人民羣眾,在津浦鐵路線上展開游擊戰,藥品等物資。“鐵道游擊隊”正是典型的集體性的英雄形象,他們的身份是普通的鐵路工人,但在革命精神的引領下團結一致,運用人民的智慧開展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體現了當時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羣眾英雄書寫。

?鐵道英雄》同樣取材於魯南鐵道大隊,其中的教導員正如《鐵道游擊隊》中的政委李正,為鐵道隊帶來上級的指示與思想的引領。當鐵道隊的鬥爭陷入低谷,在廢舊的列車車廂中,教導員為犧牲的隊員追授黨員身份並在車窗上畫下黨旗,帶領青年隊員集體入黨宣誓。可以看到,在新時代重寫英雄故事中仍然強調一種英雄的集體性與革命信仰。

小人物的立體刻畫

在新中國成立前期,人民電影中的抗日英雄或革命英雄形象往往是比較統一的,電影情節大多隻展現他們在與敵鬥爭的過程中勇敢堅定、沉穩冷靜的性格以及浴血奮戰的宏大場景。在《鐵道英雄》這一新時期的英雄書寫中,我們能夠看到電影對羣體中的個體以及邊緣人物立體化的刻畫。

範偉所飾演的調度員老王可以説是本片最為成功的角色塑造。他身材臃腫,腿一瘸一拐,嘴裏時常哼着小曲兒,時不時愛抽上兩根喝上幾口,喜歡逗添煤的少年叫他爹,經常給車站的日本人抓一把花生,點頭哈腰、笑容憨厚。但同時他也是為鐵道隊運送情報的卧底,面對日軍的盤問他神色如常,卻在日軍走後流露出嚴肅的神情。老王這一人物身上還承載着懸念,當他與添煤少年分吃蘋果時,少年想要他的摺疊小刀,老王卻説“還沒到時候”。在老王確知自己已經暴露,準備孤注一擲炸死漢奸時,他將小刀給了少年並説“是時候了”。

影片的後段,老王被抓捕上車,少年恍然大悟,在汽笛的轟鳴聲中大喊老王“爹”的時刻,影片被烘托向高潮。除此之外,老王在上車的那一刻與瀕死之時哼唱的小曲兒“太陽出來”,也暗示着長夜已盡、黎明將至。電影對老王外貌特徵以及性格、習慣的細節刻畫,和在其身上所安排的懸念和隱喻,使得人物形象更為豐滿,以及英雄性在平凡人物中的昇華更為真實。

在《鐵道英雄》中,小人物或者邊緣人物有多樣、立體的呈現。護士小莊起初在日軍的醫療隊工作,膽小寡言,但在日軍盤查鐵道隊長老洪時,她將裝有情報的煙藏在繃帶中,最後參與支援了山區部隊;添煤少年的父親下礦後生死不明,以往他面對日軍的催促打罵一直唯唯諾諾,但在老王被抓後他奮起反抗,與日軍殊死搏鬥;亓順原本在兵工廠驗槍,哥哥亓魯犧牲後,他也投身到鬥爭中,為鐵道隊升級和改造武器……

在新時代的英雄書寫中,日常生活的經驗更加被強調,人物塑造更加註重其內心世界與情感流動。不是神化的英雄而是人化的英雄重新走向熒幕,現實性的刻畫為早已遠去的、耳熟能詳的歷史提供了可接近的途徑和全新的理解角度。這些小人物、老百姓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但是當他們匯入到革命和歷史的洪流當中時,他們又展現出了英雄的品格。當下的紅色電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完成了日常生活的小切口與宏大敍事之間價值鴻溝的彌合。

主旋律電影的商業突圍

近些年來的主旋律電影始終面臨着代際敍事的挑戰,也就是傳統的紅色敍事如何與年輕一代達成有效的溝通,在重寫英雄故事的過程中也呼喚着國家和民族認同的重新建構。在這個意義上,《鐵道英雄》通過商業敍事邏輯的嫁接進行主旋律電影的突圍。

影片的開篇即是驚險刺激的商行刺殺與劫車場面,快節奏的剪輯與激昂的配樂,列車在茫茫雪原疾馳的宏大場景,迅速將觀眾帶入影片講述的時空場域。影片通過鐵道隊的三次劫車劃分敍事段落,第一次成功劫獲藥品後,藤原開始對老洪等人的身份產生懷疑,第二次劫武器的鐵道隊員遭到埋伏,老王的.卧底身份也被發現,第三次劫車則是老洪與藤原的最後決戰。通過成功、被懷疑、失敗到英雄之死,以及跌宕起伏的情節走向和多線交錯的敍事模式,影片表現出較強的戲劇張力。

整體來看,《鐵道英雄》存在着明暗兩條敍事線索。明線是鐵道隊員騎劫列車的槍戰動作戲,暗線則是在敵軍監視下老王和老洪用煙傳遞情報的懸疑對決。在動作戲的部分,影片通過特效以及剪輯技術,在流動的列車空間中營造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在諜戰懸疑的部分,情節則更多發生在靜止的車站,從而轉向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敵我雙方的相互試探與言語交鋒,烘托暗流湧動的對峙氣氛。除了言語上的交鋒,一些肢體語言的細節也推動了緊張氣氛的形成。例如,老王經常給古本站長送花生和酒,但最後一次古本向他交代列車進站時間時卻沒有接過老王的花生,暗示着老王的卧底身份已經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運用較大篇幅刻畫反派人物藤原,通過對其智謀與殘忍的展現,強化敵我雙方之間的對立衝突。鐵道隊與日軍的鬥爭被具像化為老洪、老王等人與藤原的交鋒,藤原使用望遠鏡監視車站的一舉一動也表現了鐵道隊員始終處於被觀看地位的緊張與壓抑。為勇毅智慧的主角設置一個強大的對手並通過二者此消彼長的互動來推動情節發展,這符合基本的商業片敍事邏輯,也符合觀眾基本的觀看習慣。影片的最後,老洪在列車上用煙點燃身上炸彈的引線,與藤原同歸於盡,遠處的山坡上,教導員和其他的鐵道隊員凝視着這一幕的發生,預示着慘烈的鬥爭過後,希望的火種仍然留存。

從《鐵道游擊隊》到《鐵道英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英雄書寫中呈現出了與人民電影時期羣眾英雄和人民英雄形象塑造的呼應,集體主義與革命信仰是中國式英雄的形象特質。我們還應注意到新時期英雄電影中對羣體中的個體、小人物的挖掘,將神化的英雄復歸為人化的英雄。與此同時,主旋律電影對商業化邏輯的嫁接,也體現出在面臨着代際更迭以及市場挑戰的當下,紅色敍事的突圍路徑。

鐵道英雄隊觀後感篇6

?鐵道英雄》的故事背景定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臨城。一支地下祕密組織為了抵禦外敵保護家國,絲毫不在意個人得失榮辱,與敵人智鬥勇。他們克服了艱苦卓絕的地理環境,也戰勝了敵我懸殊的裝備差異,最終發揮鐵道兵精神,保衞了家園。本片是根據發生在1935年-1945年間,洪振海、王志勝、杜季偉、劉金山等“鐵道隊”隊員的真實事蹟改編,最大限度地還原“鐵道隊”的英雄故事。

看電影的過程中,只是震撼於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還能有如此頑強的意志,如此熾熱的愛國心,但是在看完後,慢慢的回味,才明白,他們的存在的意義是如此巨大。鐵道是重要的物流補給線,對於一個國家來説,鐵道就像一條循環的血液,早期沒有像現在高鐵這樣快速的交通工具,鐵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物流,如果不去作戰,我們就不能獲得極度匱乏的物資,如果不作戰,我們就不能讓炸燬敵方的物資,就不能以懸殊的實力獲得勝利!

通過電影,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鐵道英雄,還有更多的鐵道英雄,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是真英雄,真漢子!就像範偉説的:“這部影片最大的共鳴就是這些鐵道英雄們,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如果到了特殊時期,像老洪老王這樣的人大有人在。這就是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血液裏的民族精神!”

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這些英雄,我們要銘記。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仍要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