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人們欣賞完一部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8篇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1

原來政治書上需要我們死記硬背的東西,曾經真的有一羣人把它當做畢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奮鬥。在看《覺醒年代》前,我也知道他們很偉大,但如今我才真正明白,歷史書上的紙張太過單薄,寫不盡他們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袁世凱為一己私慾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張勛“辮子軍”進京,溥儀和一眾清朝遺老妄想復辟,無知的民眾爭相搶奪假辮子。這一切都足以證明先輩們在探索過程中的艱難,但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即使前方的路再艱難,他們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倆就義是一個29歲,一個26歲,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他們在風雨和苦難中來,如陽光般耀眼,正如延喬路雖短,盡頭卻是繁華大道。

生逢亂世,即使人命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光明。在那樣國土淪喪的背景下最終勝利,才更像是痴人説夢,原來,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當漢奸的想不到會有今天,而成為英雄歷史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大約也是想不到的,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原來堅定的信仰是這個意思,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偉大,卻依然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澤東的出場,他從風雨中來,如陽光般耀眼,他看到了這些苦難,他記在了心中,而他也改變了這種現狀。

而革命人士的愛情也令人動容,陳獨秀的夫人高君曼,北女師的高材生,她有文藝女青年的浪漫,也有着賢妻良母的温柔。李大釗和趙仞蘭,“憨坨”和“姐”的絕美愛情,趙仞蘭不識字,是個地道的村姑,但她一直義無反顧的支持他的憨坨。胡適是個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人,在新舊文化衝擊的時代,他和江東秀的婚姻多了幾分戲劇性,他們後來也算恩愛白頭到老。

還有人血饅頭,死刑犯被殺時周圍人是漠然的,人死後卻有一羣人衝上去,爭搶着要用饅頭蘸新鮮的人血。其實魯迅先生是寫過這個詩的,但當時感觸並不深,直到在劇中親眼所見才感到了驚恐與不適,如看客般冷漠的深情讓人毛骨悚然。賣孩子,嫁公雞,窮人家的孩子高燒卻沒錢醫治,救國迫在眉睫,卻找不到良策,共和國的探索艱險仍然歷歷在目。

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如今,太平盛世,如您所願。先生,泱泱華夏,代代出人才,中華兒女必將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他們的精神跨越百年,彷彿又站在了我的眼前……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2

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題記

看完老師佈置的12集《覺醒年代》後,再次拾起筆來,想在此寫寫自己對這部影視劇的評價。覺醒年代是由於和偉,張桐,張晚意等一批沒有流量的老戲骨主演的,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沒有營銷,沒有熱搜,沒有詞條,就是這麼低調的,過了十多天,沒有説教,沒有無聊,沒有為了獻禮而拍攝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陳述那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講述她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

查找《覺醒年代》相關背景資料時,網頁上各種聲音眾説紛紜,有説其演的不好,有説不符合歷史的,這些都僅是表層的。我想説的是如果你僅看一眼就這般評議它未免也太過跟風了吧,經典就是經典,毋庸置疑,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們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細細揣摩的影片。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講述的是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胡適,蔡公,魯迅等人成為這期間中國人思想之啟蒙,他們共同經營着新青年雜誌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他們是光,照耀着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終於覺醒了。

看劇的過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細節所打動,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講話,“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一羣日本留學生中斬釘截鐵的他似乎象徵着中國的意志。還有一幕尤為感人,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謀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襤褸的他和弟弟卻要看人眼色,飽受折磨,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揹着兩三大袋糧食沒站穩,倒了下來,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鮮紅的血印折射出當時社會之腐敗,處處充滿酸臭味的吃人社會,平民老百姓過得連牲畜也不如,延年和喬年啃着發了黴的幹窩窩頭,身為哥哥的延年儘管生在黑暗中,卻一心向陽,碗中的一隻小螞蟻也要將它放歸自然,這要是放現在,螞蟻早被人們碾死了。

劇中無聲勝有聲的細節片段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從這些英雄的革命先驅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愛才愛國,不畏懼犧牲,心繫革命,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是中國14億人共同的偶像。

這部劇中涉及眾多,革命社會底層的婚姻,友情等眾多領域來自那個封建時期的韻味,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來,那時似乎每個人不論底層人士還是學術人士,都會有一場無奈的婚姻。

伴隨着共產黨的成立,影片即將落幕,我想説的是,影片會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歷史永遠都不會落幕。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犧牲,是信念的堅守。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革命先驅者們,歷史永存,國家騰飛,都源於你們的堅守。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3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製,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敍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通過觀看《覺醒年代》,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國民之覺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文化名流羣英薈萃。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學校長後,他致力於北大多層次的文化建設,這裏匯聚了諸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等一批文化名流,也匯聚了諸如趙世炎、鄧中夏、郭心剛等無數熱血青年。當然,也不乏像辜鴻銘、黃侃、劉師培等保守派人物。新舊文化陣營的碰撞和交鋒,使北京大學校風驟然發生變化,處處呈現出一派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態勢。

第二是文化社團應運而生。陳獨秀一生追求真理,到任北大後,他毅然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在他的倡導下,各地的青年文化團體相繼成立。起初,北京大學成立了紅樓讀書社和互助社,毛澤東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周恩來在天津成立了覺悟社,這些社團秉承反省、持久、奮鬥、活潑、創造、批判和互助的理念,為廣大愛國青年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後期,李大釗成立了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和亢慕義齋書屋,毛澤東也隨之成立了旅京湖南各界研究會以及平民通訊社,為傳播新文化運動及馬克思主義作出積極貢獻。

第三是新生期刊異軍突起。伴隨着各種社團的誕生,各種傳播新文化運動的刊物也相繼問世。從章士釗早起的《甲寅》到李大釗主編的《晨鐘報》;從誕生於上海的《青年雜誌》到落户北京的《新青年》,這些期刊一期一個模樣出現在世人面前。隨即,陳獨秀又創辦了《每週評論》,他主編的兩個刊物就像黑夜裏的明燈,為愛國青年指明瞭前進方向,而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和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一南一北,與北京的《新青年》等刊遙相呼應,形成了南北一體的格局。

第四是學生及工人運動風起雲湧。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學生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遊行,他們高呼“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反對《巴黎和約》的簽訂,史稱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爆發後,周恩來在天津,張聞天在南京,毛澤東在湖南,陳潭秋在湖北,他們領導學生髮起了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不僅如此,各地的勞工也迅速行動起來,紛紛上街遊行,全國多地出現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三罷”現象,尤以上海最為突出。在全國人民強大的呼聲面前,北洋政府被迫免去了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第五是中國共產黨組織如火如荼。1920年7月,俄共代表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會見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同年8月,陳獨秀率先在上海創立了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10-11月,李大釗在北京、毛澤東在湖南分別建立了中共北京小組和中共湖南小組。與此同時,遠在法國的陳延年也完成了從無政府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周恩來抵達法國後,隨即成為中共旅法小組的成員。之後,董必武等人在武漢、王盡美等人在濟南、陳公博等人在廣州、周佛海等人在日本也相繼成立了中共小組。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中國國民之覺醒,絕不是幾個知識分子的覺醒,而是整個無產階級的覺醒。無產階級的覺醒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併為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4

連續觀看了43集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自己心情感慨萬千,心靈又一次受到了洗禮。學習觀看黨史題材教育片,可以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信念,不忘黨史、牢記黨史。

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為黨的創始人,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使黨走向正確道路歷史大劇,深刻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捍衞主權,北大學子行動起來,全國各大學校的學子行動起來,抗議巴黎不平等和約,五四運動代表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掀起了愛國主義運動,100年來歷史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推翻舊社會走向新社會,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脱貧致富奔小康,100年來歷史告訴我們祖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富裕走向小康,強大的中國屹立在東方,我們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14億人在歡歌笑語。

自己作為新時代的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跟黨走,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投入到安全生產工作中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引領作用,樹型立標在崗位、在責任區,落實“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正點”,在創建“毛澤東號”式班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用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5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中共廣播電視台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了一部反映建黨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雜誌》,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認識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的歷史。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將他們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整個中國為之一振;《新青年》實行同人編輯,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日新月異,之後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也相繼問世;在這之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打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從此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普遍傳播開來。

在五四運動時,為支持學生運動,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學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動對社會實行根本改造,並親自上街散發《北京市民宣言》。陳獨秀在散發宣言時被捕,五四運動風靡全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中國代表拒絕籤巴黎和約,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啟蒙任務。

不少看過劇的網友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20xx年最棒的劇集沒有之一!正如劇名那樣,整部劇想要再現100年前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覺醒年代。

整部劇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形象,讓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現了人們眼前,表達了對事物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尋。

“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要為這個國家去做點什麼”,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鑑,多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6

?覺醒年代》中巴黎和會的失敗外交,讓我的心漸漸染上了悲憤。那種歷史的屈辱感,時隔百年仍讓我覺得悲憤不已。我們的外交官毫無地位可言,卑躬屈膝的忍讓也無法得到點尊重,做為戰勝間,卻如同戰敗國一樣,沒有發言的資格。

“弱國無外交。”

鏡頭一轉。是汪大燮收到了來自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將會在和約上簽字時,他的眼眶瞬間紅了,隨後託着電話的那隻手無力的放下,風向突變,幾天前山東將會收回的喜悦在這一切迅速瓦解,崩塌。他緩緩地向着民國的旗幟走去,以往精神矍鑠的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在那一刻蒼老了不少,步伐沉重,帶着些踉蹌,短短几米路,他似乎走了一個世紀,中途他停頓了片刻,手拂過了一個巨大的地球儀。地球儀轉動着,上面有中華民國,但是此時此刻山東卻被幾道鐵鏈緊緊捆住,國家分崩離折。汪大燮在旗帆前方停了下來,雙手緊緊捂住臉,哭着蹲了下來。留下來的背影是多麼的無助,蒼涼,就像全國愛國人士渴望外交勝利,卻當頭扣下一盆涼水一樣。

心,如被幾雙大掌撕裂一樣痛,卻無醫求治。

人的心是熱的,總會有一個角落裏是乾淨的,留給最最親愛的祖國。愛國熱情本在《新青年》的帶頭下激發出來,這樣一來,全國掀起一場舉世聞名的運動一—“五四運動”。

駐巴黎外交談判官陸徵祥向汪大燮發出電報,希望能救救他,汪大燮也倍感壓力,在與蔡元培的磋商下,汪大燮贊同並支持學生運動,也是在汪大燮的支持和保護下,學生運動中減少了更多學生的受傷及損失。可以説,這場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能夠堅持下來,並且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汪大燮也有很大的功勞。

在此之前,汪大燮也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支持新文化,幫助蔡元培解決問題,由此,也看出汪大燮為人用心,思想開明,進步。

晚年的汪大燮致力於善舉,曾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組織注重京師治安,維持市民糧食及保護婦子需等。

身為外交委員會委員長,他做到了國家至上,堅持公理。身為中國人,他為人良善,扶貧救弱。

他在用他的人生經驗與我們共勉。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7

我將無我,不負重託

在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擲地有聲、震撼人心的重要講話,深切鼓動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激勵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拓展生命的寬度,豐厚人生的質感,潤染時光的底色。

苦苦探索,初現真理之光。視線拉回到100年前,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破敗的國,貧窮的家。維新志士譚嗣同寫下這樣悲壯的詩句:“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樸實善良的中國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一批批仁人志士知恥而後勇,絕地而後生,蹈鋒飲血,前赴後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經過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救亡圖存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迷惘中的中國人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高舉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勢,氣勢磅礴之力,喚醒了東方這頭沉睡的巨獅,喊出了“土地不可以斷送,人民不可以低頭!”的口號,四萬萬同胞,無人不潸然淚下。五四運動拯救了民族危亡、捍衞了民族尊嚴、凝聚了民族力量。這是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使命,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持續奮鬥。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今天,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永不停步地開拓前進。

拳拳之心,歸來仍是少年。五四先驅陳獨秀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發表警世言論:“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不論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愛國心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沒有一顆拳拳之心,就像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始終是一顆漂泊的浮萍,心無所依。愛國不是空喊口號,愛國主義作為科學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一部分,其不光是感性的,發心的,它還是真理的,實踐的。青年人要把“愛國”二字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祖國培養下歷練,在立誓報國中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經典,意思就是告訴青年人要正確處理“大我”與“小我”的關係,要把個人命運同家國命運緊緊相連,要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了理想,奮鬥才有目標,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着”……始終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掛在嘴邊的殷殷希望、諄諄教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只有13人,到現在已發展成為國際上第一先進政黨,這個過程中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彪炳史冊:,陳獨秀、李大釗、秋瑾、孫中山……他們捨生取義,用鮮血譜寫勝利的謳歌,他們永垂不朽,用生命踐行信念的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成為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中國青年運動始終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就能保證中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和中國青年先鋒力量,始終樹立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最高目標,就能確保黨的事業燈燭輝煌,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先驅長逝,歷史已遠,然天下居廟堂者與處江湖者,當以史為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覺醒年代29的觀後感篇8

這個暑假,我追了一部劇——《覺醒年代》,對偉大的先驅李大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第一次瞭解李大釗,是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先生的女兒李星華回憶父親從被捕到就義的悲壯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崇高偉岸、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次看完《覺醒年代》,李大釗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變得更加豐滿、真實。

李大釗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場,身穿長袍,戴着眼鏡,坐在一羣留學生中,和年輕人討論着國家大事,呼籲學子奮起“倒袁”,拯救國家。

李大釗先生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聽到陳獨秀先生説“中國沒救了”時,立即進行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堅信國家有光明的未來。

李大釗先生胸懷寬廣。雖然在對國家未來的辯論中有不同見解,在陳獨秀先生被一羣學生圍着毆打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掩護陳獨秀先生逃出,並且在知道對方真正意圖後,和陳獨秀先生成為朋友,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陳獨秀先生。

李大釗先生關心民眾疾苦,深愛自己的孩子。當一位母親在大街上乞討,希望得到一些醫藥費給孩子治病,李大釗先生站了出來,幫這個窮苦的家庭交上了醫藥費,當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懷錶等放到了當鋪;當李大釗先生的一位學生因為缺錢而上門求助,希望能得到資助時,李大釗先生不顧自家的情況,毅然為學生湊齊學費,卻差點和自己的孩子毀約,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去吃一頓涮羊肉。

李大釗先生,既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普通人。

Tags:觀後感 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