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1年觀影片《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有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91K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這種精神了,紅旗渠精神是一面鮮明的旗幟,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觀影片《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有感,以供參考。

2021年觀影片《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有感

以山作板,將一條渠鐫刻其上,一幅畫品便生動起來,流溢出它的光澤。紅旗渠,從策劃設計到建成使用,註定它的功用、價值遠不止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福祉,從精神層面去衡量,更為強大渾厚,震撼世人。

這樣偉大的勞動壯舉、精神圖騰誰來記錄傳播?通過何種途徑告訴世人,讓世人瞭解中國太行山脈上這條“藍色的飄帶”“中國的水長城”的來龍去脈?

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一批批的修渠人登山攀崖、劈山鑿石,歷經鏖戰,他們從大渠上下來後,無論置身何處,都難忘激情燃燒的歲月,總會情不自禁地給家人、給後人、給陌生人傳講修建紅旗渠的經歷和故事,成為最有權威的講述者、傳播者。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和建成後運行期間,一茬茬對太行山人、對紅旗渠情有獨鍾、情懷濃重的文化人、媒體人,肩負使命,忘我工作,與修渠人同吃住、交朋友、深挖掘、勤積累,將一篇篇精品力作呈現給世人,紅旗渠的故事和它所富含的精神,才在更大範圍得到廣泛傳播。近年來,以紅旗渠為創作題材的各類作品不斷充實,豐富着讀者、觀眾的精神世界,其中,正在熱播的影片《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即是眾多作品中最新的一部。

影片《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所講述的是一位修渠人在大洋彼岸對家鄉對大渠的眷戀和深情,以至於不顧年邁帶着未了的心願迴歸家鄉,以騎行的方式逐夢圓夢。從男主角石天林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在一代人身上銘刻的印痕,看到一種精神傳承的細節;從石天林的後人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生命的延續和勃然的生機。從影片獨特的表述方式中,我們通過穿插的情節,重新看到石頭哥、鐵錘、葉兒、水蛋兒……那一代修渠人偉大的壯舉、鑄魂的具象。加之主創人員的精雕細琢,一部本土化、原生態、高品位的影視作品呈現給觀眾,如一縷暖風,將紅旗渠的精神世界再次賦予新的春意。

一件事情的發生,也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一個故事的傳播,亦是一次精神的旅行。紅旗渠的故事從開講到現在,已經講了六十年。起初是山裏人講給大山聽,修渠人講給大渠聽,之後是大渠講給後人聽,講給大山之外更多的人聽。講着講着就把瘦弱的故事講得豐滿,講着講着就把簡單的故事講得豐富、生動,波瀾壯闊,催人淚下。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聽故事聽傳説,千里迢迢甚至跨洋越海要來紅旗渠的故鄉出入故事、切身感受。

於是,在紅旗渠工程的精髓處——青年洞、分水苑、紅旗渠源等渠段,留下了不同時期國外友人蔘觀的身影,留下國家領導人蒞臨視察的身影,迎來了一撥撥慕名而來參觀學習的四方賓朋。他們在故事的引領中,感受一羣人如何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將一條渠、一種民族精神的細節,精細精緻地鐫刻在太行山體的懸崖峭壁上,完美呈現給華夏大地;感受一羣人在改革開放後,如何傳承紅色基因,不負時代使命,建設家園,奮發圖強,實現夢想,讓一個故事一種精神有了厚重,有了傳奇。

紅旗渠工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在影視、音像、書籍報刊等媒體的廣泛關注傳播中,已經在華夏大地甚至海外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它所承載的精神主題更加豐富和延長了它的生命。它像一條紅色的生命線,貫穿在民族精神的家園,所輻射的精神養分激勵着一茬茬奮鬥者建功立業,屢創佳績。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紅旗渠精神更加凸顯出它的價值和作用。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從里程上而言,它是一位“最美奮鬥者”從故鄉到異鄉的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執燃精神火炬來去的紅色之旅。旅行歸來,精神不倦,其狀永遠少年。願更多以紅旗渠精神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文學作品承載着這份精神符號,給更多的人以浸染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