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歷史教育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個人感悟10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我們要懂得珍惜現在。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育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個人感悟1000字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歷史教育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個人感悟1000字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1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始建於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擴建,1993年7月新館落成。
 
  1950年10月,作為文藝兵,謝長平隨部隊在鴨綠江邊乘躉船進入朝鮮,開啟出國作戰的征程。謝長平回憶,5次戰役以後,他們的演出任務逐漸增加,當時文工團30多名團員每人都身兼數職。由於部隊條件簡陋,再加上戰場環境所限,只能進行山東快書一類的表演。此外,學習和表演朝鮮舞蹈,成為他們的必修課,當時文工團每人都能跳上幾段朝鮮舞蹈,還能比較熟練地説出朝鮮常用語。
 
  經歷了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謝長平日後成為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館員,這讓他倍感光榮。
 
  1984年11月,謝長平再次赴朝,為擴建紀念館進行實地考察。在朝鮮期間,代表團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謝長平説:“15天時間裏,我再次感受到了中朝友誼牢不可破。”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最可愛的人,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碧草青青,松柏蒼翠,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肅穆。1951年初,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原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瀋陽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並於同年8月正式落成。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後側,綠草如茵、松柏成行,每個烈士墓碑前,都有羣眾敬獻的一束束鮮花。青松翠柏之下,120多位志願軍烈士長眠於此。在他們當中,有抱着炸藥包衝向敵羣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潛伏目標的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等28位戰鬥英雄。
 
  園區北側,新建的下沉式烈士紀念廣場上,高3米的烈士英名牆鐫刻着烈士姓名,令人肅然起敬。廣場四周的環形地下墓穴,安放着599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2014年至2019年,陵園共舉辦了6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烈士陵園負責人高麗告訴記者。
 
  據介紹,每逢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遼寧省委和省政府、駐沈官兵及社會各界羣眾都會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平時,自發前來瞻仰的各界羣眾絡繹不絕。許多部隊戰士、青年學生、少年兒童在烈士墓前舉行入黨、入團、入隊宣誓儀式。這裏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祭掃的羣眾達15多萬人次。”高麗説。
 
  炮火遠去,家園如畫。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就是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桃花朵朵、桃林片片的景象。近年來,河口村加強基層治理,發展特色產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自合作社成立以來,村裏的燕紅桃銷售額屢創歷史新高,每户桃農年平均收入達10萬元。長期聯繫該村的丹東邊境管理支隊大江口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李慶峯説:“銘記歷史,我們當不忘烈士英名;決勝小康,我們定不負羣眾期盼。”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2
 
  長津湖戰役中,美國戰地記者鄧肯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名美軍士兵臉上生滿凍瘡、目光呆滯、仰望蒼天。
 
  當時,正值西方聖誕節的前一天,鄧肯問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麼?沉思許久的士兵吐出一個詞——明天。
 
  然而,許多美軍士兵再也見不到明天了。
 
  在長津湖戰役中,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第31團被全殲。該團印有“白頭鷹”的藍色軍旗,作為志願軍的戰利品,至今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先後橫掃美國“開國元勛師”騎兵1師,打垮號稱“永遠忠誠”的陸戰1師,粉碎“決不當第二”的步兵2師,讓“聯合國軍”10天潰逃300多公里,被殲3.6萬餘人。
 
  這是一幕怎樣的戰爭奇觀!衣衫襤褸的志願軍官兵,拿着美軍認為扔進鍊鋼爐都不配的簡陋武器,吃着美軍認為連飼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飛雪的崇山峻嶺中,頂着成噸落下的鋼鐵火雨,前赴後繼追逐着敵人的坦克和卡車,生生造就了“美國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志願軍的浴血奮戰,深深震撼了對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朝鮮戰爭紀念園,有這樣一組雕塑——19個臉上寫滿疲憊、眼神驚恐、身披斗篷的美軍士兵,似乎正在穿過一片危機四伏的戰場。
 
  這樣的驚恐,幾乎貫穿了整個戰爭的五次戰役。
 
  美國人的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如果戰爭勝負的天平單單取決於物質力量的比拼,這場戰爭本來不應該有任何懸念。
 
  據統計,1950年美國一共生產了8700餘萬噸鋼,接近世界總產量的一半,而中國只生產了大約60萬噸鋼,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美軍即使攻擊志願軍一個連的陣地,也會動輒用幾十輛坦克,且有飛機支援,發射炮彈多達2000到3000發,而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總共才發射炮彈5341發。
 
  當時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志願軍最初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某主力軍90%的戰鬥員仍在用日軍1905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於是,驕橫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戰前在威克島上會晤總統杜魯門,自然得出這樣的邏輯——中國參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強大,飛機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島,Wake Island,英語“醒來之島”的意思。但是,至少這位美國五星上將當時是不夠清醒的。
 
  麥克阿瑟真正醒來,是在多年之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他的傲慢與偏見,讓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慘重代價。
 
  抗美援朝,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揚眉吐氣的一仗,既打出了國家安寧,也打出了民族尊嚴,更打出了一支軍隊面對強敵的自信。
 
  朝鮮五聖山,有兩個小小的高地——上甘嶺。發生在這裏的那場戰役,使這裏成為美軍的“傷心嶺”,也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43天的上甘嶺之戰,“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5000多枚炸彈,付出了2.5萬餘人的傷亡,卻依然沒有跨越這兩座幾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後來擺放在了西點軍校的課堂裏。
 
  1997年,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訪問西點軍校。一名美軍中校指着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問道:“我們知道你們只有兩個連的兵力守衞,但是不明白為什麼我們7個營就是攻不下來。”
 
  其實,這個懸念一點也不“懸”——從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質的鋼鐵是有限的,而從中國人民心中喚醒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中國軍人心中煥發的保家衞國的意志力量則是無窮的。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願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後繼,英勇善戰,終於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3
 
  黑雲壓,城欲摧。
 
  一張老照片令人扼腕歎息: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圍觀,有的竟幫着侵略者扶梯攻城。
 
  花如潮,歌如海。
 
  另一張老照片則使人歡欣振奮:凱旋的志願軍英雄被羣眾簇擁在中間,臉上掛着自信和驕傲的軍民在為勝利歡呼……
 
  民族覺醒,全民抗爭,是戰勝一切侵略的首要條件。抗美援朝戰爭所激發的中華民族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
 
  這是一場真正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
 
  半個世紀歲月流轉。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曾經一盤散沙的古老民族,面貌竟然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舊社會“抓丁拉伕”的惡習無影無蹤,全國城鄉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徵兵就像挑女婿”,“最可愛的人”成了人人嚮往、人人仰慕的英雄。
 
  ——“扶梯助敵”這樣親痛仇快的現象被掃入歷史垃圾堆,“成千成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地的各種運輸與勤務工作,保證了戰鬥任務的勝利進行”。
 
  ——“妥協退縮”的思潮早已成“過街老鼠”,知識分子為支援前線的愛國事業鼓與呼,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奔赴前線,“為最可愛的人購買飛機大炮”的捐款熱潮席捲了每一個社會層面、每一個社會角落……
 
  28歲的豫劇演員常香玉帶領劇社,踏遍半個中國,通過178場義演,捐獻了一架價值15億舊幣的米格-15戰鬥機。
 
  一年兩個月後,常香玉隨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戰場慰問演出。此時,由祖國各行各業捐贈的戰機,正在他們的頭頂飛翔。
 
  這是令人震驚的捐款數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款總額達55650.6億元舊幣,可購買戰鬥機3710架!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志願軍老兵朱憲臣回憶,在部隊分發炒麪時,分到他手裏的炒麪袋上,竟赫然寫着中央首長鄧子恢的名字。
 
  “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捨命,日月同光。”
 
  彭德懷在戰爭總結報告中寫道:抗美援朝運動所引起的祖國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變以及人民政治覺悟和組織性的空前高漲,又轉而成為鼓舞全軍勇氣百倍、愈戰愈強的最重要的力量。
 
  從“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户户做炒麪”,到工人兄弟喊響“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戰鬥口號,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從一封封如雪片般飛往前線的慰問信,到一個個裝滿純真童心的儲錢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強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時間,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盪滌了舊世界的污泥濁水,使飽經磨難的東方古國煥發了氣衝霄漢的熱情,展現出萬眾一心的團結,“聯合為一支巨大的洪流,衝破了一切困難,把抗美援朝鬥爭引向偉大的勝利”,這就是響噹噹的正義。
 
  一個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僅僅用了70多年的時間,以超越想象的努力,團結億萬人民胼手胝足、共同奮鬥,不僅創造了人類發展奇蹟,更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這就是響噹噹的正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71年過去,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幾代中國人的血脈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直面挑戰、敢於鬥爭、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中國不是被嚇大的,“偉大的擔子要由偉大的人民一起挑”。
 
  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