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最新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56K

心得體會寫得足夠深刻才會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可以鍛鍊寫作者的書面表達能力,當我們的內心積攢了很多的收穫想要和大家分享時,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法治國培心得體會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閲。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最新8篇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1

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20_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了“中國夢”,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夢”是什麼樣的呢?20_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要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為了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20_年11月27日,習近平向全黨、全國發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號召,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脱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如何才能實現精準扶貧,做到精準脱貧,總書記提出,要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就是發展生產脱貧一批,易地搬遷脱貧一批,生態補償脱貧一批,發展教育脱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20_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羣眾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於脱貧攻堅的目標,總書記要求要實事求是,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黨中央對2020年脱貧攻堅的目標確定為使貧困地區的羣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實現中國夢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也等不來、靠不來、要不來。習總書記在今年4月視察湖北時強調,“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每個人都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各自崗位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實現“中國夢”,我們該怎麼辦?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羣團組織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鋭意進取、紮實苦幹……切實把廣大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強大動力,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100週年,強調新形勢下,中華職業教育社要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總書記對我們職教社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殷殷囑託。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團結職教社員,不忘初心,奮發努力,為我省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貢獻力量。

中華職業教育社是黨領導的具有統戰性、教育性、民間性的羣眾團體,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職業教育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温暖工程是中華職教社發揮優勢,主動服務中心工作,為黨和政府排憂解難,為困難羣體服務的公益事業,通過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為困難羣眾服務。近年來,我們在我省的武陵山區、大別山區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深度貧困地區大力實施了温暖工程,一大批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得到幫助,得以脱貧。今後,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統戰部貫徹落實省委《決定》的行動方案,加大温暖工程項目實施力度,一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武陵山教育助學項目、大別山教育移民項目、授漁計劃項目、土家織錦培訓項目、殘疾人技能培訓項目和鄉土人才培訓項目,助力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組織引導社員單位、職業院校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通過產業扶貧、公益扶貧、就業扶貧、智力扶貧等多種形式,堅持扶貧與扶志、扶能、扶智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二是牢記就業是的民生,民生是的政治教導。積極開展在鄂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人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政策技能培訓,教育引導他們“愛祖國、愛xq、愛湖北、愛鄰里”,使他們安居樂業。組織引導社員單位發揮特點,通過傳授一門技術,打造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品牌的方式,帶動下崗失業人員、農村留守人員就業創業,增加收入,維護社會穩定。

黨的十九大向全黨、全國人民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未來發展的新藍圖已經繪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已經開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着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腳踏實地,踏石留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2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法者,天下之公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

依法治國與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方位部署。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科學立法是引領。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才能築牢人們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堅實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決好執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等問題,懲治執法腐敗現象,才能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牢牢樹立起法治權威。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保障。“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無論是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還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更好服務於民,或是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人民羣眾參與司法,都是為了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領導幹部首先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而應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擔當起法治建設的責任。同時,也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全民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證。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3

中國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國的法治分享了現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則、理念。同時,我們應當注意,法治中國建設實踐不應受到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影響。

在我們的法治實踐中,應關注中國法治實踐的成功做法、經驗,儘管這些做法、經驗可能並不符合西方法治國家的條條框框或法學教科書的概念、定義;在堅持法制統一的前提下,關注中國法治實踐的多樣性,充分發揮各地區、各層級尤其是基層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及時總結公正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完善那些經過實踐證明確實有效並且受到人民羣眾真心擁護、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法治的做法,並及時以法治的制度形式鞏固下來,使法治真正成為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改革和建設的有效實踐。

要了解中國,必須瞭解世界。法治中國的性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立足點是中國國情,法治中國的本質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的有效實踐,這絲毫不削弱中國法治的世界意義。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國法治的發生和發展離不開近現代以來國際社會提供的基本條件,比如市場經濟、民族國家、全球化等。體現在法治上,中國法治也必然以 憲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來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這些原則或理念作為法治建構的基礎;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繁榮穩定,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穩定具有重要積極意義。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説,法治中國本身就具有世界意義。對於一個處於轉型期、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説,能夠探索並建立其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同時也是為全世界、全人類法治建設提供寶貴經驗,為全人類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寶貴財富。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4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xx年10月23日在京落下帷幕。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友認為,決定的出台,標誌着中國的依法治國進入了快車道、按下了快進鍵。法治路線定得好,關鍵還得看幹部,廣大幹部要樹立法治思維,帶頭學法、知法、信法、用法、守法、護法,用法治為改革導向護航。

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法律必須和現實結合,在當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主要議題,法治是保障改革的唯一途徑。網友牛沐鐘聲認為,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改革偏離法治的軌道,容易讓少數人得利,會加大失敗的風險,最終把好事辦砸。網友倪洋軍説,依法治國強調法律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必然會觸及一些利益羣體的固有藩籬。一些過去慣於靠權力説話、依權勢斂財的官員,會很不習慣。此外,權與法、禮與法、情與法,法治改革是要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改革硬骨頭。網友楊永春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實現遵從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實現法律集中體現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和意志。它表明中國只有一個執政黨,而這個執政黨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人民服務,為改革發力。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就形同虛設,網友大別松濤説,最好的信仰就是將法治精神付諸工作、付諸實踐。從法律執行的角度來説,司法幹部是主體。但一段時間以來,由於部分司法幹部的能力、水平、作風不到位,司法體制改革相對滯後,並沒有真正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信訪不信法、信條子不信條文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些都是對法治環境的極大破壞。個別領導幹部也插手具體案件,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影響法治的尊嚴。法律不是權力的橡皮泥,網友汶水書生在帖文中説,特權思想是建設法治中國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部分領導幹部失去了對法律的敬畏,存在着權大於法的錯誤意識。法律面前沒有例外。領導幹部要消除特權思想,心中時刻留紅線,耳邊時常鳴警鐘,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黨治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例。網友印台月色説,依法治國是為了更好地約束公權,是為更好地人民服務。只有幹部不越界、真心做公僕,尤其是黨政一把手與執法、監督、監察部門無所畏懼,不因人情、圈子退縮,嚴格依法辦事,不徇私枉法,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法治講平等,在平等之上建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網友鄭端認為,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帶頭知法、帶頭用法、帶頭守法、帶頭護法,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社會關係、協調各種利益衝突、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網友茶疆説,可以看到,把法治建設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無疑為全面認識幹部寫下了重要一筆,在新常態下,辦事不離法治思維,施政依靠法治手段,既是黨員幹部今後立身行事之標準,更是黨員幹部隊伍實現法治化的不二途徑。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5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瞭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語文教學擔負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美術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例如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九課《保護文物》《校徽設計》《精美的郵票》《趣味漢字》等。只要我們深入挖掘、刻意引領,便可以隨時抓住課文中的點滴細節向學生灌輸法律意識。學生立即意識到這在現代社會中是一種違法行為。我趁機為同學們介紹了和該法律有關的相關條例,讓學生對此行為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給“社會的蛀蟲們”寫一封信,譴責他們的違法行為,控訴他們的累累罪行。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社會責任感意識得到極大的增強。

二、挖掘課程資源,讓“法制”服務於“語文”

教材中的課文能幫助學生樹立法制觀念,那麼,課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過來服務於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師善於從生活和法律文書中挖掘課程資源,就能找出對學生學習語文大有裨益的“營養”來。我讓學生蒐集《今日説法》標題,體

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説法》欄目深受學生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

三、開展美術活動,創設濃厚的法制氛圍

利用美術綜合性學習,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美術與法制,這樣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經過教師稍加點撥和引領,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渾然一體――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科之間的整合?由法制而推及其他領域,如經濟、醫學、藝術、乃至體育、軍事等等――便該是語文與社會的整合、與生活的整合!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6

近幾年來,中國小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不斷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交通事故給學生、家庭乃之社會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絕對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當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趨勢。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

1、學校工作,安全為天。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維繫學校的平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

2、明確抓“交通安全教育”、爭創交通安全示範校工作的現實意義。三年來,在教育局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校現已有學生700餘人,近500百名通生跑校,學校在近年內無法安排這些學生住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創建交通安全示範校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3、放在深化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來考慮交通安全教育。我們目前應當搞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通過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學生學到了交通安全的常識,形成了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和技能,規範了自己,影響了他人,提高了素質,從而促進了學校的其他工作。

4、與平安校園建設、文明校園建設等活動結合起來。

5、注重學生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在學校中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同時達到“小手拉大手”,“多一分防範,少一分危險,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莊”的目的。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6

黨的以來,多次就法治建設發表重要講話,指明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方向,並對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入推進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貫徹落實好關於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和要求,進一步彰顯法治精神,努力建設法治政府。

一、全面把握關於法治建設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

強調,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思路,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加強法治建設和政府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鮮明提出要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指出,我們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不能把堅持黨的領導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對立起來,更不能用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來動搖和否定黨的領導。那樣做在思想上是錯誤的,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險的。特別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對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指出,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法司法的重要指導;黨委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重要論述,對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鮮明提出要以法治推動和保障中國夢的實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佈局,法治建設既是重要內容,也是有力保障。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沒有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就沒有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就無法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以法治力量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鮮明提出要以法治方式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和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工作的核心。這個根本利益如何實現?靠什麼實現?關鍵要靠法治。強調,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既突出了法治的核心價值,也使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廣泛深厚的羣眾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立法、執法等各領域各環節,都必須貫徹好黨的羣眾路線,把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好完善好,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受到侵害的權利依法得到保護和救濟,使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受到制裁和懲罰,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鮮明提出一切行政行為都必須在法律的規範和約束下進行。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必須通過依法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動力活力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行為是否規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直接關係到改革的走向和成敗。強調,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把政府的一切工作更加嚴格地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決策符合法律規範,辦事符合法律要求,工作接受法律監督。歸結為一句話,就是把政府工作裝進法治的籠子裏。

二、加快構建以法治為基礎的現代政府治理體系

法治政府是現代政府管理體系的基石。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自覺遵照法治精神,遵循法治原則,運用法治方式,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各項權力,以法律的公信力保障政府的公信力,以法律的執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構建以法治為基礎的現代政府治理體系,打造職能有限、行政有為、運轉高效的政府。

依法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政府職能如何轉?政府機構如何改?都必須依法進行。明確指出,凡是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法治狀態下,政府的權力、職能、責任義務、組織架構以及預算支出等都是法定的,不能超出法定範疇。要按照黨的xx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堅持調控同步,在機構編制、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前提下,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科學合理調整機構設置,優化部門職責配置,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總量,不斷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堅持放管結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要堅持合法性、合理性和重實效、重監督的原則,大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決把不該管的事項還給社會、交給市場,使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更好地依法履行好、發揮好。

加強政府法規和制度建設。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堅持立、改、廢並重,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填補制度空白、制度盲點;及時修訂和廢止不合時宜、影響發展、有損公正的制度。堅持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保障立法過程讓人民羣眾廣泛參與,保證人民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表達,合理的訴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增強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一旦決策違法,必然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利益造成危害。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和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等程序。建立決策後的跟蹤反饋和糾偏糾錯制度,對決策實施引發重大問題的,應及時調整或停止實施,並積極採取措施減少損失、降低影響。

嚴格依法辦事。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法律授權,政府所有的行政行為都要於法有據、程序正當。要把法律放在神聖的位置,做到法無授權則禁止,切實規範行政權力的運行。全面推行政府及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梳理各部門的行政職權,細化和規範行政裁量權,明確責任主體和權力運行流程,遏制腐敗、尋租現象的滋生。深化執法體制改革,依法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解決多層、多頭執法問題。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要養成按程序辦事的習慣,真正做到作出行政決定時符合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行為時遵守法定程序。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創新政務公開的方式方法,充實內容、擴大範圍,增強政府行政透明度,推動政務公開由靜態的信息公開向動態的行政權力運行過程公開轉變。當前,重點要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確保政府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設支出、行政經費支出預算和執行情況都公開透明。

健全行政監督體系和問責制度。法治政府必然是責任政府,用權要受監督,違法要受追責。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加強財政、審計、監察等政府內部監督。依法保障人民羣眾直接監督政府的權利,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進行曝光。強化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督導督查,完善行政問責制度和績效管理制度,嚴明行政紀律,嚴格責任追究,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三、不斷提高各級幹部推進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各級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是推進依法行政的中堅力量,其法治意識、法治素養、法治能力如何,直接關係整個法治建設的進程和效果。因此,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不斷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識和能力的集中體現。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法律,真正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人民權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努力做到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緊急、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自覺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

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堅決糾正把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對立起來,認為改革創新就是要突破法律的條條框框、突破法律的約束、依法辦事會束縛手腳、妨礙改革、阻礙發展的錯誤觀念和做法,牢固樹立以法治引領發展、保障發展,優化法治環境就是優化發展環境理念,把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每一項具體工作放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去謀劃和研究,通過依法行政推動形成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秩序、轉變政府職能的新機制、新舉措,發揮好法律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的作用,努力使改革發展穩定進程與法治建設進程相協調、相統一。

積極投身法治政府建設的偉大實踐。法治政府建設是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以勇於擔當的精神,自覺有為,切實擔負起推進依法行政的責任,深入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消除影響和制約法治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法治建設考核工作,把推進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建立嚴格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準、硬要求、硬約束,形成良好的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全社會共同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7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省委兩新工委原書記朱治國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並在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朱治國同志學習活動。

2022年6月11日,這是青海西寧最好的季節,也是一個普通的週六,43歲的朱治國在加班的路上猝然與世長辭。22年工齡,25年黨齡,他始終保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姿態,把最清澈的愛融入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書寫了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生命答卷”。

讀懂“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的赤膽忠心,賡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不滅信仰。21歲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服從組織分配到距離西寧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鄉鎮工作,從此便將青春揮灑於漫天黃沙,把理想紮根於這片土地,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毫無怨言。從偏遠鄉鎮到省委組織部,每個崗位都見證了朱治國同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新時代新徵程,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不能忘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在常學常新中築牢信仰之基,擔當“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的時代重任,奏響“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強音。

讀懂“少説‘幹不了’,多想‘怎麼幹’”的實幹精神,厚植“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為民情懷。一張被標記了很多村名的地圖見證了朱治國“到基層去,多走多聽”的承諾,一個個挑燈加班的夜晚給周圍的同志留下了“‘鐵打’的老朱”的深刻印象,一句句堅定的話語更像是“定心丸”,讓基層幹部在迷茫困惑之時,依舊敢想敢做,“只要他在,上下都放心”。我們應從中汲取力量,與人民羣眾心手相依、同氣連枝,繪就幹羣團結的“同心圓”;敢“挑重擔”,不做“太平官”“佛系幹部”,從“熱鍋上的螞蟻”做起,像在新年賀詞中所提到的那樣,“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

讀懂“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的高尚氣節,永葆“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正本色。“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朱治國在組織部門工作多年,手中的權力,一塵不染。與妻子異地兩年,沒有為調動找過任何關係;與作為廳級幹部的表哥約定在家稱兄弟、在外稱職務;和朋友吃飯更是不允許帶“一個外人”,沒讓親友們“沾”自己一點“光”。“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致敬朱治國就要學習他“為人乾淨,做事才能坦蕩”,“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慾害’、常破‘心中賊’,樹立正確的廉潔意識,築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堅守拒腐防變的行為底線,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以清正廉潔之心行清正廉潔之事。

法治國培心得體會篇8

民生繫着民心,是黨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論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統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與時俱進,有力指引全黨全國在新時代譜寫民生事業發展新篇章。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論成果

通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與要求貫穿全書。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的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價值取向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羣眾,使人民羣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民生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執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有力證明,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保障廣大人民羣眾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補齊短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現實需要。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性指標,只有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才能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讓人民羣眾的民生願景成為幸福實景。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推動廣大幹部羣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國際社會更好了解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圖為2020年7月3日,浙江省瑞安市新華書城,市民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專櫃前專心閲讀。中新社發 孫凜/攝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系統指明瞭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則、目標方向和方式方法,為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鑰匙”。

堅持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經濟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廢。如果脱離了經濟發展單純講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飢”,如果離開保障和改善民生談發展,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貫徹“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原則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在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抓緊完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備制度。

堅持把羣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始終樹牢正確的政績觀。

民生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實際,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圖為2020年2月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民在一家大型超市內挑選蔬菜。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切實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職盡責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難、最需要幫助和關愛的特殊羣體,為人民羣眾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會服務,肩負着民生工作中補短板、強底板的重擔。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着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聚焦脱貧攻堅,聚焦特殊羣體,聚焦羣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

聚焦脱貧攻堅,堅決兜牢防範致貧返貧底線。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民政工作在脱貧攻堅大局中發揮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羣體,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難羣眾、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無着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羣體,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倍加關注的重點羣體。

聚焦羣眾關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當前,廣大人民羣眾在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斷增長,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提高相關民生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