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最新精選《復興之路》觀後感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75K
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精選《復興之路》觀後感3篇,以供參考。
最新精選《復興之路》觀後感3篇

《復興之路》觀後感1

《復興之路》我看的不是書,是電視片。當時是無意當中看到了第一集,覺得很有意思,而且一共是6集也不會佔太多時間,就在網上一口氣把6集全都看了一遍。

這部片子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復興之路》一片按照歷史線索,逐集表現中國如何在國家危亡之際開始了民族覺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二集:崢嶸歲月,時間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以辛亥革命後各種政治力量探索中國道路為線索,重點表現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發展、挫折到壯大、贏得勝利並最終建立新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進入新紀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復興之路》觀後感2

《復興之路》這是一部能夠讓我們真正深入的瞭解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巨片。看完後,我洶湧澎湃,心境久久不能平靜。中國曆經風雨滄桑,歷經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着五千年禮貌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最終在今日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

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寶船下達西洋……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禮貌。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中國與世界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時,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

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樣遭遇了失敗,就其原因是沒有從太平天國運動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轍。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進取的從前人那裏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多次磨難。98洪水氾濫,2003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着中國。災難中最高領導人出此刻最前線,鼓舞我們要有戰勝一切磨難的勇氣和信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品質和精神,足以讓國人自豪,叫世界震驚。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讓人民失望,沒有讓世界當成笑柄,抗擊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橫行。生活秩序又迴歸正常,從那裏,我看到了不屈,學會了堅強。

如今中國正在變得強大而富有。在世界驚歎之餘,我們更不能有片刻鬆懈。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於現狀的享受,要充分發揮自我此刻的創造精神。為了體現自我的價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穩固的地位,我們一齊開拓!

中國作為最璀璨耀眼之星在東方冉冉升起,光輝照耀世界的每個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像登上珠穆朗瑪峯一樣踏上強國之巔!經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此刻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要想她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輸入,同時還要向外疏通,讓世界認可。

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做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禮貌歷史,多少的滄桑歲月,才得來今朝幸福生活。

看完《復興之路》,我們在震撼之餘,最重要的是要繼往開來,沿着前輩們在復興之路上留下的足跡,更成功的走好復興之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現階段,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加強和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夢想信念,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復興之路》觀後感3

從“千年局變”到“繼往開來”,《復興之路》一片按照歷史線索,逐集表現中國如何在國家危亡之際開始了民族覺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先從“千年局變”説起吧,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復興之路》把尋路的起點放在1840年,放在鴉片戰爭那定格了全民族恥辱的海面上,而中國的幾近屈辱的近代史開始了。毫無疑問,一個落後的農業化國家遇上一個已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工業化國家,鴉片戰爭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災難從此降臨了??在列強的威逼利誘之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悲鳴,正是當時中國人民在黑暗與迷茫中不知何往、呼號無助的真實寫照。"國破家何在 ",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 隨着袁世凱的登台,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的簽訂,而辛亥革命也以失敗而告終,中國依舊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中國的“崢嶸歲月”由此開始。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5月4日學生遊行之後,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中國的各種力量都行動起來,匯聚成自1840年以來涉及範圍最廣,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愛國運動。20世紀早期的中國,軍閥之間為爭權奪利混戰不斷,百姓生活在兵荒馬亂的恐懼之中,一個迫切而又迷茫的問題是中國該往何處去,在這個眾多的主義和思想中,哪一個能給中國帶來光明。

而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給年輕的中國帶來了希望。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分別擔負正面站場和敵後站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中國取得了自1840年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突出貢獻,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而後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內戰的勝利初步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礎。正如片中所説:“109年滄桑鉅變,換了人間”!

新中國成立了,中國新生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在這過程中,不無曲折的經歷,大躍進的錯誤發展使國民經濟陷入了困境,*****的發動幾乎使中國的發展進入了停滯時期,而然,即使這樣,中國也沒有停止建設新中國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在外交上,中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開放的進行,給中國帶來了偉大轉折。鄧小平的偉大思想不僅僅給中國以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為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着巨大影響。為儘快提升經濟發展速度,鄧小平與黨內的開明派開始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並試圖改變人民心目中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形象,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並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改革中,鄧小平密切關注它的發展進程,及時總結改革經驗。

隨後,鄧小平在一系列講話中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從80年代初到下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從而規劃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在多次談話中,鄧小平突破傳統觀念,把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聯繫起來,指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引導我黨最終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社會主義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如今中國已經邁進了改革開放的第四個十年年頭了。我們不僅要以史為鑑,避免犯下當年的錯誤,而且還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續改革開放的步伐。因為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成功,新科技的進步讓中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中國製造”開始走向世界,中國發展逐步與世界接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起來。這期間,有挑戰,有危機,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在各國都開始貶值本幣保全經濟的時候,中國領導人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成為負責的大國。在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再次顯示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顯示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中國軍民共同譜寫的抗洪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精神資源。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始終是堅持着中國人民的強大後盾。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整整一個世紀,中國終於跨越了重重困難,以不折不撓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現了新的面貌。

新世紀,新起點,“繼往開來”。當21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中國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把焦點鎖定現當代中國,即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全片講述屈辱、奮爭以及復興的歷史。涵蓋孫中山推倒帝制、毛澤東建立新中國、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江澤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錦濤繼往開來等歷史階段,全面展示了近年來中央提出的“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新思維。

《復興之路》展示了中國近30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政治社會穩定繁榮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時,通過採訪國內外權威專家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對中國復興遇到的各種挑戰提供瞭解決問題和未來發展的相關重要策略。《復興之路》讓我們看到,中國選擇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創造了一個西方認為難以理解的成功奇蹟,已具備了復興的初步條件,中國

有可能為世界上其他國家走向富強和繁榮提供一個可參照的樣本。 《復興之路》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全景式追溯了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引發了我們關於民族復興的議論和思考。

勿忘國恥,以史為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