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四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8W

 當我們在學習工作中感受到壓力的時候,看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緩解方式,你有為你喜歡的電影寫過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四篇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

又看了一遍勇敢的心發現有些東西靠單純的想象力是表現不出來的。更多的是心靈的 體驗。真正的心靈感受到的東西才能和別人產生共鳴。才能打動別人。這種體驗是超越國境與膚色的。他隱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如果有人體會到了並通過某種藝術手段表現,那麼將會喚醒看作品者的內心。

那麼我們的教育呢/能不能進行一種喚醒試的教育。去喚醒孩子內心這些美好的情感。

我們為什麼去喚醒?這樣做的價值在哪?內心的情感體驗又能超越年齡嗎?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去喚醒?

首先需要喚醒的都是美好的情感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情感。如果這種情感只是以一種沉睡的方式在我們體內,那麼對一個人來説是不完整的。是情感缺失的人。而且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感情,有美好的感情。我們必須去發覺,使人健全。

第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這些感情。社會的發展過程是不可能使每個人都平衡的,從個體的不平衡到地區,國家的不平衡。靠掠奪可以 實現平衡,靠互助也可以。前者意味着毀滅。後者才是共創未來。

再看情感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作用。還以勇敢的心為例正式因為導演有了如此細膩的情感體驗,而又能通過鏡頭準確的表現出來,從而感染了全球觀眾的內心。所以他才那麼的受歡迎。可見影片中的情感的共同的是我們的共同需要。功利一點説情感可以產生票房。具體到生活中情感與我們看問題的方式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沒有關係呢?情感和意志品格之間又有什麼關係?一個會關愛別人的人與一個更多顧及一己之利的人的意志更有趨向性和恆久性。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

看過了《勇敢的心》,不得不説點什麼。

影片從一開始就就透露出一種無法遏止的血腥,一種無奈。英格蘭國王的殘忍讓蘇格蘭人燃起了追求自由的渴望,而愛倫的死,則引燃了這片火焰。從此,自由之戰一發不可收拾。華萊士領導人們進行鬥爭,一直到解放蘇全境,但是,戰爭並不能至此而宣告結束。殘忍的國王千方百計想出了種種陰謀詭計去殺害華萊士,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兒媳作為誘餌。他企圖讓華萊士殺掉王妃而招至法國的仇恨。但他所始料未及的是,王妃早已被華萊士所征服,陷入了對他的深深的愛慕之中。在王妃的幫助下,華萊士一次次打破了國王的詭計,化險為夷。華領導的自由之戰一再取得勝利,他希望聯合蘇貴族來取的決勝。但政治卻是殘酷的,貴族只為了利益,而在國王的`利誘與權衡下,最終背叛了華萊士。華在布魯斯的幫助下逃脱險境,繼續組織人民戰鬥。但是由於勢力不足,只得爭取與貴族合作。也就是在這次冒險之中,華再次被貴族所陷害。華被判處極刑。在赴刑場的囚車上,人民紛紛向他投擲髒物,甚至在他飽受摧殘時仍在歡呼。但是,華萊士並沒有因為人民的不理解而失去信心,他在堅持,為了人性,為了自由,為了長久的獨立與和平。殘忍的劊子手對華用盡一切殘忍的手段,而在這時,人們開始為華的精神所打動,也看到了統治者滅絕人性的殘忍。人們開始為之祈禱,希望他能説出那句開恩而得以少受折磨。但華卻用自己的最後一口氣,喊出來蘇格蘭人民的心聲,喊出了一切熱愛和平人們的渴望——自由!

看過之後心情仍舊沉重。為什麼人們要陷入戰爭?為什麼要有壓迫?歷史造就了無數的無可奈何,多少人因戰爭而喪命,又有多少人僅僅是因為一些強權者獲取利益的需要而無辜的死去?!生命只有一次,怎能輕易讓它逝去。一切都那麼不值得。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還要奢求什麼?生活美好如是,哪裏還要自尋煩惱。想想自己有多淺薄,還在為些小事而糾纏不清。善待生活中的每個人吧,珍惜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維繫他們的,深厚的感情。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這部電影是高一時候的事情了,一直到最近老師又放了一遍才想起這部電影,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帶有個人情緒在裏面吧。高一時候看這部電影其實完全是衝着蘇菲·瑪索才看的,可以説蘇菲·瑪索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法國電影明星。但是《勇敢的心》裏面的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卻不是我喜歡的男演員,而且對他的意見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史詩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等5項大獎。影片根據13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蹟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是一部纏綿而令人蕩氣迴腸的鐵血柔情,是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作為史詩片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史詩片一般都是比較宂長、沉悶的影片,但是《勇敢的心》確實那麼的蕩氣迴腸,受到大家的熱捧,直到今天仍受很多觀眾的喜歡,在電影時光網上有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很好聽,這是很喜歡的一點,起碼是由蘇格蘭的感覺,給人一種蕩氣迴腸、空靈空曠感但又有點悲愴的感覺,很符合威廉·華萊士這位蘇格蘭的傳奇英雄的一生。

這部影片是由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而梅爾·吉布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再加上該影片的製作公司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的,所以這部影片沒有擺脱好萊塢的商業模式,給我的感覺很美國化,連拍攝場景都是在美國好萊塢完成而不是蘇格蘭。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典型美國的個人英雄人物的模式,主人公都是由無名的小人物成長為帶領人民鬥爭的英雄人物,美女配英雄,所以影片中的梅倫和王妃伊莎貝拉都是美女級人物,在整部影片中都只是充當花瓶。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後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

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於膚淺,好像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為了他的人民受苦而鬥爭而是為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瑪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貝拉的美麗、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為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藝術源自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麼能稱為藝術呢?電影藝術更多的是表現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於史實但又高於史實,主題思想並沒有脱離史實,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為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業,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眾的口味又要不脱離史實的主題,表現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於“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過於商業化的電影好像脱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民族性,也許是因為《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麼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啟發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對於《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我只能説過於商業化的美國大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精選版《勇敢的心》觀後感範文

今天看了電影《勇敢的心》,一個想看了很久的電影。經典就是經典,很是鼓舞人心。

首先,華萊士的父親、叔叔教會了他:人要先學會用他的腦袋才能真正的戰鬥。後來,戰鬥之中他也不斷實踐着這句話。尤其是打敗重裝騎兵的那仗,更讓人感覺到智慧的力量。小説《活色生香》裏有個類似的事件,和日本競技的黃金鏡頭那一章節。總結起來就是,不要因為擁有強大的物質、技術之類的優勢而沾沾自喜,要知道人的智慧是無限的。所以,也啟迪我們遇到困難不要着急,靜下心思考、討論、想辦法,相信人的智慧,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圓滿解決的。

其次,口才。華萊士絕斷能力強,擅於鼓舞士氣,演講能力很強。能很好地判斷局勢,能很好地傳達出自己的思想,有領導的能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勇敢的心。敢想,敢做,同時身體素質好啊,衝鋒陷陣,以身作則!當面對強敵時,當遭遇困難時,當臨近死亡時,保持清醒,勇敢地堅持自己。

電影很鼓舞人心,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也是為了自由。一部好的電影總是會給人教育的,《勇敢的心》給力,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