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夏天的雲觀後感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每次我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夏天的雲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夏天的雲觀後感7篇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1

看完了《麥豆的夏天》,我是一種久違的親切。我看到了自己野生的童年。

一不小心就會把這部電影的主題簡單化為城市嬌生慣養的熊孩子接受鄉村生活改造這樣的俗套。影片中的確呈現了城市對鄉村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無人機、ipad,當麥豆帶着這些先進裝備出現在鄉村小夥伴面前的時候,無法遮蔽的城鄉差別讓麥豆的虛榮心着實膨脹了一下。但是麥豆不僅帶來了城市的高科技,也帶來了城市病。他每天宅在房間裏打遊戲,不願意出門玩耍。城市小孩兒對虛擬遊戲世界的依賴造成了不接地氣兒的營養不良,以至於奶奶要滿山遍野地尋找仙草給孫子補養身體。麥豆生長的那個城市在影片中沒有出現一次,但是這個城市始終作為鄉村的對立面,用缺乏養分的灰色反襯着充滿活力的綠色。

“快快回到我的家,青山綠水環繞着她。快快快回到我的家,知了螞蚱任你抓……”當馬和平導演親自創作歌詞的主題曲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唱起縈繞不去的時候,我的感受告訴我的理性《麥豆的夏天》並不是一部用田園生活簡單粗暴地批判都市文明的電影。下河摸魚、翻石頭抓蠍子、就地取材烤薯條……,這部電影其實一直述説着一個樸素的道理——大自然是孩子們真正的家。這才是那麼多娃娃看過試映都從心底裏喜歡它的真正原因吧。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小時候幾乎沒有去過鄉村。到現在還常常五穀不分。但是《麥豆的夏天》卻讓我想起自己在城市長大的温暖的童年。沿街走上幾里路捉槐樹上的“吊死鬼”回家餵雞;在四里山上野炊嚇壞了巡山的老大爺;把雨後的小水坑變成有島嶼和船隻的大海……,鋼筋水泥的夾縫裏其實同樣野趣橫生,大自然其實無處不在。

我走了許多地方,無論天南海北,一灣可以戲水的池塘、一片能夠打滾兒的草地、一棵允許攀爬的大樹就足以讓她戀戀不捨。哪裏管這個地方是名揚天下還是名不見經傳。所以走來走去,我最喜歡去的還是近郊朋友家的農場。每次到了那裏,所有孩子都象出籠的鶯雀盡情飛去,大人們也樂得在鳥語花香中享受浮生半日閒。《麥豆的夏天》是一部懂孩子的電影。它提醒我們時不時給孩子們一點撒野的機會,讓太陽曬得黢黑,讓樹枝刮破衣裳,讓臉上沾滿泥水,讓童年在青山綠水間生機勃勃。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2

我是和八歲的女兒一起看《麥豆的夏天》的。看完,我是一種久違的親切,她是一種陌生的新奇。我看到自己野生的童年,她知道遊戲有不一樣的玩法。

一不小心就會把這部電影的主題簡單化為城市嬌生慣養的熊孩子接受鄉村生活改造這樣的俗套。影片中的確呈現城市對鄉村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無人機、ipad,當麥豆帶着這些先進裝備出現在鄉村小夥伴面前的時候,無法遮蔽的城鄉差別讓麥豆的虛榮心着實膨脹一下。但是麥豆不僅帶來城市的高科技,也帶來城市病。他每天宅在房間裏打遊戲,不願意出門玩耍。城市小孩兒對虛擬遊戲世界的依賴造成不接地氣兒的營養不良,以至於奶奶要滿山遍野地尋找仙草給孫子補養身體。麥豆生長的那個城市在影片中沒有出現一次,但是這個城市始終作為鄉村的對立面,用缺乏養分的灰色反襯着充滿活力的綠色。

“快快回到我的家,青山綠水環繞着她。快快快回到我的家,知螞蚱任你抓……”當馬和平導演親自創作歌詞的主題曲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唱起縈繞不去的時候,我的感受告訴我的理性《麥豆的夏天》並不是一部用田園生活簡單粗暴地批判都市文明的電影。下河摸魚、翻石頭抓蠍子、就地取材烤薯條……,這部電影其實一直述説着一個樸素的道理——大自然是孩子們真正的家。這才是那麼多娃娃看過試映都從心底裏喜歡它的真正原因吧。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小時候幾乎沒有去過鄉村。到現在還常常五穀不分。但是《麥豆的夏天》卻讓我想起自己在城市長大的温暖的童年。沿街走上幾里路捉槐樹上的“吊死鬼”回家餵雞;在四里山上野炊嚇壞巡山的老大爺;把雨後的小水坑變成有島嶼和船隻的大海……,鋼筋水泥的夾縫裏其實同樣野趣橫生,大自然其實無處不在。

帶女兒走許多地方,無論天南海北,一灣可以戲水的池塘、一片能夠打滾兒的草地、一棵允許攀爬的大樹就足以讓她戀戀不捨。哪裏管這個地方是名揚天下還是名不見經傳。所以走來走去,女兒最喜歡去的還是近郊朋友家的農場。每次到那裏,所有孩子都象出籠的鶯雀盡情飛去,大人們也樂得在鳥語花香中享受浮生半日閒。《麥豆的夏天》是一部懂孩子的電影。它提醒我們時不時給孩子們一點撒野的機會,讓太陽曬得黢黑,讓樹枝刮破衣裳,讓臉上沾滿泥水,讓童年在青山綠水間生機勃勃。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3

大山中蒼蒼鳥韻伴隨藍藍天空中飄飄蕩蕩翩翩朵朵白雲,山間山澗潺潺流水奏作天籟之音,自由而秀麗的另一個世界在整部電影中通過各式各樣的長鏡頭在我們眼前呈現,城市裏成長的麥豆短短的暑假鄉行已經從飯桌上被強制安排好。

其實他是抗拒的:沒有網絡的生活如同失去意義、對其他同齡孩子的奇怪稱呼、穿着土氣的鄉下朋友同樣土裏土氣的話語,還要忍受他們各種各樣在他眼中粗魯且不守規則的行為……

於是衝突不可避免地,甚至近似於程式化地多次發生,然後又是常規地重複和好。

這不僅僅是電影設置的情景,在我們的小小童年中不也常常會有朋友間的矛盾出現嗎?短短的矛盾不總是“擁抱後和解”嗎?我們的友情就是這樣一路慢慢走過來的吧。我曾和一個朋友對罵而後追打,但最後我們在打架時共同破壞教室的玻璃,一同賠償此物後重歸於好。本來我以為我可能會與他“不説話一輩子”的。

於是在一次次的“決裂”與和好中,麥豆得到真正的成長。雖然友誼的不堅定曾讓他執拗到不肯去認錯與他們同遊,只敢偷偷地跟在他們的身後,去那個他慕名已久的地方。

但當他真正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還是狗蛋那些朋友救他。友情帶給他的歡樂在此刻達到頂峯。

朋友的可貴可見一斑。

在此期間,他一直在不停的犯錯:因為貪玩將雞網拿作球網,讓雞逃出生天,於是奶奶家裏變得一片狼藉,稻穀灑得滿地,哪裏都有沾着羽毛散發着臭味的雞屎,奶奶回來後氣憤至極;為博得朋友好感而率領他們去烤薯條,最後因為沒有把火熄乾淨而燒親戚家預備過冬的柴火;又因為身材瘦弱,奶奶便去山裏為他採藥,在回來的路上崴傷腳,幾乎不能下牀

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麥豆學會感恩,為給奶奶治病而徒步與翠翠去到縣城買藥,翠翠則是去工地探望她的父親,她的父親請這兩個孩子兩碗自己平常不會去買的麪條……

在成長中的麥豆被這樣簡單的情感打動,在回鄉的大巴上默默流淚,親情帶給他的震撼遠遠超出他曾經的設想。

親人的摯愛可見一斑。

於是在這樣一個夏天,麥豆,這個從城市來的child,在這山鄉中發生變化,他不再那樣的自私、任性而又不知感恩排斥一切,而是變得知恩圖報、不任性而為、以情為重的一個孩子。

以此夏為界,他開始珍惜生命中每一個可愛的朋友、敬愛的親人。

在這個山中已與世隔絕的快樂小鄉,朋友的友情,親人的親情,改變一個因鋼筋水泥混凝土而隔絕世界的男孩。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4

難得國產電影有針對學齡兒童的,今天算是一睹為快,孩子看得也比較盡興,最後麥豆跟鄉下小夥伴們告別的時候,孩子感動得直落淚。

從這個電影的上映場次安排可以看出,這是個小眾電影,贊助學校的部分師生都來捧場了。影片取景於萊蕪,這是部本地電影。先不説製作精良與否,單從內容上看,基本上能夠滿足學齡兒童的審美和認知水準。

在城市長大的麥豆被爸爸送到鄉下的姥姥家過暑假,經歷了種種不適,尤其是與鄉下小夥伴們的矛盾和衝突,麥豆慢慢變得懂事,離別前跟小夥們難捨滿分,也懂得了體諒他人,與別人慷慨分享。鄉下的這段生活見證了麥豆的成長,他體驗了另一種生活。

從剛到姥姥家吃飯開始,飯桌上的輩分座次,按輩分的稱謂,到翠翠的禮讓長輩,種種規矩讓麥豆無所適從,他只是忙着用手機拍圖,這個拍照習慣跟成人比較相似。鄉下的生活真是精彩地讓麥豆亢奮不已,小河裏摸魚,生火烤魚,捉蠍子,捉迷藏,麥豆從一個陌生的旁觀者逐漸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贏得了小夥伴們的喜愛和稱讚,尤其是麥豆在鐵板上給大家烤薯條,澆上蜂蜜,小夥伴們一哄而上地吃了個精光,雖然引發了火勢,捱罵捱打,但是在小夥伴們心中樹立了威望。

故事中唯一的小姑娘翠翠家境不好,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卧病在牀,小小年紀學會了洗衣做飯,功課也是非常優秀。麥豆跟她結伴翻越了大山,穿過了村莊,來到了鎮上,找到了父親。父親疼愛地撫摸着翠翠的辮子,給孩子們買了肉絲麪,翠翠一個勁地説“真好吃,真好吃!”臨分別前父親給了翠翠錢,説學習耗大腦,囑咐她多買些好吃的。這一切的一切在麥豆看來都是那麼不可思議,小姑娘的`家境竟然是這樣,翠翠卻樣樣都獨立,還善解人意。離走前,麥豆把pad給了翠翠,希望她能喜歡裏面的歌曲,因為翠翠的唱歌據説是學校裏最棒的。

故事的最後講述了孩子們去佛峪探險,路上有歡笑,也有冒險,在這次經歷中每個人都學會了互助,分享和友愛,手拉手行走在山間,幸福的微笑洋溢在臉龐,這才叫童年的生活啊,純粹的,質樸的,充滿了愛和友善。

最後的離別場景非常感人,狗蛋拿來了土雞蛋,二坡拿來了新採摘的核桃,翠翠拿來了送給麥豆的畫,麥豆也大方地送給了小夥伴們玩具,並相約來年再相聚。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5

影片故事發生在江西宜春,不論是導演易寒、主演陳創、郭可軒以及片中其他小演員,都與宜春這個城市有着不解之緣。電影大膽啟用了當地的素人演員,結合當地方言還原生活的氣息。導演易寒曾説,《不期而遇的夏天》是給家鄉的一份答卷,那麼主創團隊是如何呈現這份答卷的?電影背後又有什麼感人故事?

片名中的不期而遇,對於主創易寒與陳創來説,卻是命中註定。易寒與陳創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他倆正值青春的時代,兩人在宜春文藝學校的戲曲班做過同學。導演易寒回憶:“陳創畢業後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而我處在特別迷茫與彷徨的時候。通過信件交流之後,陳創鼓勵我考導演系,併為我交了兩年學費。我就是他庇護的‘水生’。”易寒將人生所經歷的變化與友情融入創作,化為《不期而遇的夏天》中孤獨失意的黃四毛與水生,也讓故事更具生命力。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遊子對故土、對自己血液浸染的地方,所寫的一封信。影片真正打動觀眾的,還是其中樸素的情感,觸摸到了他們內心柔軟的地方。易寒表示:“如果把電影當成一個農村片,我覺得可能把格局弄小了。比如説黃四毛這樣的人物,就像一線城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壓力巨大,想到要回到家鄉、同學、自己親人面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去。很多孩子產生一種對前途、人生、生活的迷茫和彷徨。就像陳創説的一句話,這部電影中的黃四毛,可能很多人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某一段生活在困境當中的痕跡。”

同時,電影所表達或呈現的,不僅僅是宜春,而是從宜春出發,關注留守兒童、彷徨青年這樣處在生活困境之中的人。電影的小演員郭可軒以及歐陽招娣就是當地的留守兒童,而影片對於留守兒童孤單童年的探討,也在網上引發熱議。在記者採訪之中,兩位小演員真情流露,飾演水生的郭可軒表示:“感覺她(母親)拋棄了我。”導演易寒2007年創作的《遙望南方的童年》便是聚焦留守兒童這個題材,電影也在豆瓣收穫了9.4分的高分。

?遙望南方的童年》電影海報

易寒表示:“我對留守兒童非常瞭解,每次看到他們,就會在內心激發做點事情的慾望,最後通過我的專業,形成劇本。留守兒童屬於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普遍現象,在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政策扶持下,這種現象已經逐步減少。但對於存在的那部分孩子,他們不缺吃穿,需要的是情感滋養,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撫慰與陪伴。”導演的這份堅持通過電影,傳遞給了更多人,讓父母們能夠產生思考,怎麼樣更好的照顧、關照孩子的心靈與成長。

影片於2019年9月1日開機,9月2日陳創母親過世。陳創在奔喪之後迴歸片場,帶着對母親的思念與悲傷投身表演。最後一場極具爆發力的戲份之中,陳創貢獻了精湛表演,也完成了對角色的告別。陳創表示:“最後一個鏡頭,當眼淚流下來的時候,那行眼淚的成分太複雜了,包含了很多,真的值千金,我至今都能回憶當時拍那場戲最後一個鏡頭的感受。每一個角色對我來説都是一種可貴的創作,我們演員能用有限生命演繹各種角色不同人生,真的很幸福,我愛表演。”

?不期而遇的夏天》主創團隊根植宜春,在聚焦社會問題上表現出中國電影人的高度責任感,也為家鄉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電影不單單是隻為感官刺激、天馬行空的商品,它也可以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讓觀眾去反思和回味,感受主創團隊的用心與温情。

?今日影評》編導觀察:《不期而遇的夏天》如同之前《遙望南方的童年》一樣,依舊是導演寫給家鄉的一封長長的信。在如今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寫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些古老而樸素的情感也是,如同片中一大一小的友誼,對待婆婆的温情,我們需要多一些作品把這些情感留下來。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6

雙向的關愛和護助,温暖且治癒

黃四毛是鎮上的混混,靠撿破爛營生,不僅被人瞧不起,甚至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在鎮上讀書的易水生,父母在外地打工,遇事後也不敢告訴外公外婆。面對同學霸凌,他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忍受,直到黃四毛的出現。

四毛與水生原本是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小鎮居民,較大的年齡差也讓兩人看上去並不會有太多的共同語言,但類似的人生況遇,卻讓兩個路人在這個夏天有了一場不期而遇,兩人也因此成了各自心裏唯一的朋友。從不期而遇,到交心知底,再到因誤會引發的心生嫌隙,四毛與水生的友情在這個夏天遭遇了過山車般的忽冷忽熱。人間的冷冷暖暖,慼慼歡歡,也在這個夏天有了更多的生活味道和煙火氣息。

現代社會,人是很難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或多或少都會與他人有所往來,這既是生存所需,也是情感與心理上的雙重需要,《不期而遇的夏天》中的四毛與水生亦如此。四毛與水生的關愛和護助是雙向的,因而更温暖也更治癒。影片對兩人關係的層級遞進,在細節上拿捏的極有分寸且非常自然。水生剛開始向四毛打聽“紅色羽絨服”時,四毛一句話就敷衍過去了。後來,四毛卻主動向水生講起了紅色羽絨服,講起自己愛慕、暗戀已久的袁桂蓮。甚至還帶着水生一起去偷偷觀察袁桂蓮。將這幾個細節有機地串在一起,讓四毛對水生的信任過程更夯實也更具説服力。

水生對四毛亦然。如果説剛開始僅僅是為了報答四毛的相助之恩,為自己找一個可以不被欺凌的依靠,那後來請四毛去開家長會,就是對四毛的完全信賴和依靠。這個過程,同樣由一系列細節串聯起來,從而讓這份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友情,更醇厚也更暖心。四毛幫水生開家長會的橋段,既強化了二人的信任關係,也為之後二人的“反目”起到了催化作用。開過家長會後,四毛以為水生已徹底把自己當朋友了。因此,當水生“誣陷”他偷外婆600塊時,他失望透頂。這段戲,是影片高潮所在,兩位演員的表演質樸無華卻又充滿了張力,看得人有些傷感有些無奈甚至有些心碎。

四毛與三婆婆的關愛與護助也是雙向的。四毛趁三婆婆熟睡之際偷偷塞錢,三婆婆去世後託人將錢交給四毛…代入感滿滿的點滴細節,讓人瞬間淚奔。三婆婆對四毛的貼心照顧,四毛對水生的傾力相助。四毛對三婆婆的感懷之心,水生對四毛的感恩愧疚。凸顯在小人物身上的這種素樸與善良,努力與堅守,頓時讓人心裏暖暖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又何嘗不是這樣,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你幫我一時我念你一世,只有雙向的付出,彼此之間才會更和諧。這樣的和諧關係不僅能温暖人心,更能治癒傷痕,予人力量。

大叔與小孩的彼此治癒、相互救贖,這樣的題材在國產影視作品裏比較鮮見。《不期而遇的夏天》以此為主線,在聚焦殘酷現實的同時,也給予了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尤其是影片的結尾,跳出了慣常的閤家歡模式,讓人對四毛和水生的命運歸途有了更多想象。影片在對現實生活的還原上更多注重的是呈現,鏡頭寫實,畫面優質,配樂貼合,表演給力,在娓娓道來中拉近了觀眾與角色的距離。

四毛燒掉了紅色大衣,預示着他徹底告別了不切實際的夢想。那縷火光會否照亮他未來的前程,影片並沒有給出具體交代。但像他這樣有正義感有同情心也懂感恩,且時不時也會閃爍出人性光芒的街頭混混,值得擁有更好的明天。看着文具盒裏四毛留給自己的回扣,望着挖掘機剷車開進四毛的住所,水生的心情複雜而沉重。在經歷過波折與苦痛之後,在與四毛未曾謀面的“告別”之後,水生也應該能在父母親情的護佑下,茁壯成長。

夏天的雲觀後感篇7

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一個是備受欺負的留守兒童,一個是打工失敗的中年男人,由於同處於社會底層,飽受周圍環境的歧視,或許是出於同病相憐的心理,交織了一段短暫的友誼。雖然相互幫助,但是打心底裏又都看不起對方,導致友誼發生裂隙;但是又都心地善良,能原諒對方;但是命運的軌跡終究不同,兩人終將永遠分開,繼續各自的人生。

黃四毛是個鄉村青年,早年去深圳打工,但是由於沒有文化,找不到好的工作,現在又回到鎮上,以收破爛為生。由於貧窮,經常幹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他經常去殷老闆的工地上偷些鋼材拿去賣,被人發現了追着跑,還把鋼材弄丟了,狼狽不堪。他在鎮上沒什麼朋友。

易水生是個鄉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去深圳打工了,把他寄養在鎮上的外公外婆家裏。外婆脾氣不好,對他沒什麼好話。在學校裏,他經常被欺凌,卻不敢還手。他在鎮上沒什麼朋友。

這兩個沒有朋友的孤獨的人就交上了朋友。

他們相互幫助。水生在學校裏幫黃四毛從垃圾桶裏撿瓶瓶罐罐的廢品,讓他拿去賣多掙點錢;水生遭受欺負的時候,黃四毛走上來幫他解圍。他們同病相憐,共同的處境使他們交上了朋友。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互相看到對方的窩囊、無能,相互看不起對方。水生從不敢還手,黃四毛幫水生教訓了那幾個壞蛋,讓他去還手打他們,他不敢。黃四毛呢,只會嘴上功夫,遇到比他強大的人,他只會可憐地屈服。殷老闆看不起他,他遇到殷老闆,在最侮辱的打罵下,也不敢還手,不敢説話;他從小喜歡的袁桂蓮嫁給了村支書的兒子鄧春生,人家有三層的房子,有車,有錢,他只會在背後罵他土狗。他的三輪車橫在馬路中間當了鄧春生的車,被鄧春生當面破口大罵,還被打,他也絲毫不還手,也不敢罵,就像小鬼見了閻王。連受舊貨的老闆也看不起他。

他想着有一天有錢了,就能把袁桂蓮取回來,水生看破了他,告訴他,不會有那一天的。這深深刺傷了他,他也罵水生膽小,沒出息。

貧窮,不僅使得別人看不起黃四毛,連水生也懷疑他。有一次黃四毛幫水生把米拎回外婆家,外婆留他在家吃飯。晚上外婆發現自己抽屜裏的六百塊不見了,當天只有黃四毛來過他們家。黃四毛當天剛好去市場上買了一件四百多塊的紅色時尚衣服,幻想着有一天送給袁桂蓮的。水生想當然地懷疑是黃四毛,他去黃四毛那裏,向黃四毛要回他偷的錢,兩人的信任和友誼破裂了。外婆鬧到派出所,但外公及時來到,發現是場誤會,因為錢是外公拿去置換家用物品了。水生請求黃四毛原諒,黃四毛不能原諒他。

黃四毛下定勇氣向殷老闆報復,奪回他的尊嚴。晚上,他來到殷老闆吃飯的小餐館,用棍子把殷老闆痛打了一頓,逼他投降了,灰溜溜地離開了。

最終黃四毛還是原諒了水生。但是他要離開了,他住的那座廢棄的房子要被拆掉了。水生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只在屋裏收到黃四毛留給他的禮物,一隻玩具盒和裏面一些零花錢。

中國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導演用這部短片向人們描繪了中國內地山區貧困地區的鄉土人情,世間百態。那裏沒有工業,貿易,財富的積累很少;重重大山阻隔了外面的世界,人們缺少和外面的世界的思想上的聯繫。貧窮帶來了很多問題。

可幸的是,貧窮未必會奪走人們的善良。

可悲的是,一個人窮到極致,所能剩下的唯一的財富便是自尊,而且這是他最大的財富。

Tags:觀後感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