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論語的觀後感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1W

在動筆寫觀後感時,相信大家都能很好的抒發自身的感想,當人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不少啟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論語的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語的觀後感6篇

論語的觀後感篇1

理想之道。這章主要講如何定位自己在社會的地位,如何展望自己的理想。其實最主要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

自己定位的理想不要太高,那樣會過猶不及,伸手都無法觸摸到,就像是國小的學歷考大學一樣,有點坐井觀天之感,一點也不切實際,甚至是不粘邊,是遙遠的理想,那不時我們稱之的理想,那是夢想。夢想與理想有一定的差距,雖然説都是還沒實現的,但理想比夢想更容易達到,是努力與智慧的結晶。定位過高,只會讓自己天天沉醉在幻想的思潮裏,不回去奮鬥與努力,失去了鬥志,那隻會離理想越來越遠。

如果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低,只會使自己的才華和理想都埋沒了,不會有發展的空間,自己不能夠施展,不能夠發揮,也許這樣的一生只會是平淡的渡過,不曾有火光出現。到了年邁之時,也許會後悔自己的選擇決定,到時也已經太晚了。

所以選擇正確的適合自己的理想是很重要的。理想是時,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飢寒的年代,理想是温飽;温飽的年代,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榮。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引導方向;理想是船舶,載着你出海遠航;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及,折磨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的觀察者生活;理想使你倔強的反抗者命運。理想使你忘記鬢髮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理想是生活的黃金,而只有具備淘金工人在沙裏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這生活的黃金。

理想——有人追求了一生是得到幻滅,有的人找到了它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人生的理想,向他見到地平線一樣,像它走近一步,它就後退一步。有生命力的理想絕不能像鐘錶一樣,精確計算它的每一秒鐘。沒有理想的人生如霧海,沒有奮鬥的人生如浮雲,沒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沒有太陽的早晨。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

理想與妄想不同,因為妄想偷越人生的範圍;理想與幻想不同,因為幻想是無可遵循的途徑;理想與野心不同,因為野心常出之於自私與佔有。

理想與內心的修養是息息相關的,內心的修養直接關係到理想的實現。

論語的觀後感篇2

我和父親一起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通過我自己的理解與父親的解釋,我瞭解到了《論語心得》的內容以及《論語》的道理。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於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後,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孔子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後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撞死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説:“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麼強大!

“仁”,愛一個人能夠使那個人的心中充滿。孔子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人之方也已。”能夠從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關愛別人,就是仁,所以,我們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智”,瞭解別人叫做“智”。我們應該做一個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雖然這句話是關於道德修養的,但是也讓我們知道,瞭解他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認識了他人,且能夠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麼,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感受到快樂。

“恕”、“仁”和“智”,三個字集中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美好的人了。“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知識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其實,快樂就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覺得快樂,那麼我們就快樂;心不覺得快樂,那麼我們就不快樂。快樂是一種信念,我們要相信快樂一直在我們身邊,讓快樂永遠生活在我們的心中。

論語的觀後感篇3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寫的《論語》心得,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值得一看。

?論語》彙集了大部分中華傳統美德。講述了天地人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它要求人們真誠做人,追求完美的個性,但又不苛求人們瑕如白玉。它講求實際,要人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們改變他們的傳統信念,而是沿着他們的信念引導人們,將他們提升到最高水平。《論語》的特點寫的很平實,在平實中講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麼《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瞭些,其實也是比較膚淺和隨意的。平時生活中我不會想起讀《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當讀了于丹的書後,我知道了過去自認為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説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讓我們現代人受益非淺。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從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啟示和幫助。于丹説:"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寺院裏供着一個花崗石雕刻的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由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的。終於有一天,這些台階不服氣了,他們對那個佛像提出抗議説,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於同一個山體憑什麼人們都踩着我們去膜拜你啊?你有什麼了不起?那個佛像淡淡地對它們説,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看了這個故事後心理豁然開朗,這樣的一個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卻要經歷千錘百煉。通過它我們可以比照自己的心靈是否可以做到從心所欲,淡定從容。"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間,生活中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總會有一些遺憾事,傷心事,面對這些瑣事心態不如放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對自己的缺憾正確對待,讓我們的內心平和些,知足常樂。

論語的觀後感篇4

以前聽過幾期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的《論語》心得,近期仔細讀了《論語心得》這本書。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七個方面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與人為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

我們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麼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找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説,“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首先要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找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的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合別人的間接經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始於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的觀後感篇5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看了百家講壇的“美一女教授”于丹講解的【論語心得】,我深深的被吸引了。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她所講的內容,還有于丹教授講課時的氣概。真是一種大家風範,言談舉止,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氣勢,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怪不得連易中天老師都發出了這樣得感慨:神閒氣定,娓娓道來;古今中外,信手拈來。誠可謂妙趣天成,觀之可以忘憂也!

觀看之後,我最為喜歡其中的處事之道,曾經拜讀過卡耐基的【人一性一的弱點】也提及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做為有着極為豐厚物質國家的作者,其處事之道理卻與兩千五百前的.孔子有着極為相似之處,如今應適用可見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多麼豐富的財產,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那卻是讓世人遺憾!于丹用其特有的魅力及豐富易懂的語言讓子孫後代進行了理解了祖輩的文化也進行了心靈的洗禮。

如今物質生活豐富了,可人們的一精一神生活卻空虛了!于丹教授説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的確,我們每天都在想着自己的口袋,想着車子,票子,房子。但一旦這些你都擁有了,回首過來你就得到全世界的幸福與快樂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你會有更多的欲一望,因為你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沒有看到我們內心的感觸,以至於我們有時得到的越多而失去的也將越多得到的快樂也就越少。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子【論語】中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寬廣胸懷告訴他的學生們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而孔子的這種儒家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裏的詩人于丹以陶淵明為例,講訴其罷官歸隱的事例,當然當今社會能做到這點的人為之甚少。但還是在人們心中喚醒了那片曾經都夢想中都曾有過的桃花園!

論語中雖然只是記錄孔子的簡略的語言,但其高度的概括與深奧的寓意還是讓人歎為觀止!孔子思想核心以兩個字為主一“恕”一“仁”,此二字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一愛一”,“恕”是一愛一他人,于丹教授説聖人指的“恕”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們都聽過,但也許都只是聽説而已,有幾人去做過呢,我們總是在抱怨別人,抱怨父母嘮叨,抱怨朋友不夠意氣,抱怨孩子不聽話,一愛一人不上進,可是在你百般抱怨時是否想過自己是否做的更好身為子女,身為父母,身為朋友,身為一愛一人,我們又做的怎樣呢?其實和孔夫子很久以前就教給我們的不抱怨的辦法,就是該放下時且放下。我們對別人寬容一點,其實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仁”字也可説為一愛一,一愛一人!學會一愛一他人,你我會快樂!

孔子的思想還有很多稱之為一精一華的,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懂得學習,樹立一名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不愧對於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遺產,也不虧對於教育事業的先行者!

論語的觀後感篇6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們放大這些不如意的事,那麼我們將永遠活在陰影之中,《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倡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説:當所有的不順心都壓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厚仁達、智慧聰穎、勇敢無懼。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而這種勇敢是心靈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張揚,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現代社會中,我們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往往感到無力應對。于丹教授通過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難。但是隻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靜的內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原有原想法和思維方式,致使問題一直懸而難決,須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並決心繼續下去,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那種悲觀鬱悶的心地也會變得樂觀豁達!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而且大家所擁有的實際生命長度基本相同,但為什麼卻有的偉大,有的卑瑣,有的卓爾不凡,轟轟烈烈,有的碌碌無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為生命拓得多寬,風景便有多寬,人生也會有寬。就象我們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站在什麼高度看待問題,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而我們只有站的高才會望的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所難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需要有那份來自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後再記下一段于丹的話與朋友們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我從來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為呼風喚雨的能人或日進斗金的富人,那樣的念頭從未在我的內心出現過。不是悲觀,也不是篤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樣的“抱負”罷了。如果真要説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做一個善良、高尚、與人很好相處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裏對君子的界定是這樣的,姑妄借之)

讀于丹説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能糾纏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做個最幸福的女人呢?能在清朗的好日子裏,和家人隨意地散散步,賞賞花,信口哼上幾句小調,不就是一種幸福嗎?

我就要這樣的幸福。我只要這樣的幸福。

Tags: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