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7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每一次演講的過程就是施展才華的過程,因此需要提前準備好演講稿,要想寫好一篇演講稿,我們必須先將主題做好明確,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7篇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1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裏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説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説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後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羣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着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醜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説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想時,他並不判斷正誤,只説:"啊,真醜!"他不願意在醜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醜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絃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2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討厭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湧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美好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可以將對事物的判斷遊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鈎,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裏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終於滅了西楚霸王,成為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為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可以矇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為秦國所吞併。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為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不過,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3

近世有些人,見身邊的富賈權貴來財太快、攀升太速,於內不免有怨,於外則奮起直追,試圖擺脱身世背景上不如人的陰影。如此心理,出現在包容、開放的社會或時代中,有時或可激發人的動力,但如今它的出現卻使心高氣傲、急功近利的心態瀰漫在我們的視野中,竊以為這是極不可取的。 若想使這種氛圍得到改善,重建一種積極的社會心態十分必要,這即是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要“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事不小,其實不但是不小,更是關係重大。這個道理可從多角度來闡明:不積小何以成大?徒有大思路何以立足穩當?小不忍何以成大謀?這些道理顯然都是自明的。但為將小與大的統一關係放大開來,抓住細節來辨識之,茲舉古今學子讀書之異同來分析。

古今讀書,眾所周知,皆以應試為首要目的。但這同樣的應試卻有不同的效果。今人應試,雖可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程度高的水平,但在十餘年遠離原來專業的社會生活後,腹中恐怕也是空空如也了。這是學習不能盡小的緣故。古人則不然。誠如黃季剛先生言,“漢學之所以可畏者,在不放鬆一字”。古時之人在蒙學階段便已熟背《四書》,如是雖未囫圇吞棗,但每一文字都烙在胸中,日後一旦有所感悟,則馬上能夠立體地懂、成片地懂,小到文字訓詁之細,大到辭章之優美,義理之精深,都能瞭然於心了。又如前人治學,數十部經史俱在心中,一字也不會有錯誤。以此為根基,則無論治經、治史、治國小,也都能將所據經典脱口而出,信手拈來了。由此確實可見小事不小的道理。 因此,假若今人讀書也能從小處着眼,則何患其學不立?若今人做事也能多從小處着手,則何患其事不成?學問紮實,行事謹慎,這本就是杜絕浮躁的良方,更何況在其間我們又積累了多少的 “小”,則又何患其不能致於“大”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4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但小事不小,看似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可能鑄成無可挽回的大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都是小看錯誤,忽略細節的後果。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在關鍵的時刻一定要認真做事,切不可麻痺大意。

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國王要親征生死存亡的一戰。國王派了一個馬伕去為他備好自己最喜歡的那匹戰馬。粗心的馬伕等不及鐵匠繁瑣的工作,他催促着鐵匠,讓他湊合釘上馬掌。戰爭那天,國王騎上那匹馬掌釘得不太結實的戰馬。在衝鋒的過程中,那匹馬的一隻馬掌果然掉了,戰馬跌翻了,國王也被掀在地上。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敵軍俘獲了國王。從那是起,人們就説:因為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因為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因為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爭;因為一場戰爭,丟了一個國家。這一切只因為少了一個小小的馬掌釘。小不忍,則亂大謀。別因為一次小小的失足,而釀成千古大恨。三國時期,三足鼎立。“桃園結義”的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在亂世中建立了蜀國。天有不測風雲,繼關羽敗走麥城而被俘獲殺害後,張飛也被屬下殺死,兩名屬下抱着張飛首級投奔吳國。劉備聽到這個噩耗之後,悲憤交加,不顧朝廷大臣多方阻擾,親征七十萬大軍攻打吳國。但不料劉備大軍中計,七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若不是關鍵時刻趙雲來救,劉備早已性命難保。不久,劉備命喪白帝城。因一時小小的衝動,而造成如此後果,可悲啊!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是劉備彌留之際託諸葛亮告訴其子劉禪的經典遺言。如今,這句話對於我們仍然很適用。我們在班級裏看到紙屑,在校園裏看到垃圾,我們置之不理;但上課説話、睡覺、看閒書,我們卻樂此不疲。很多人只喜歡做大事,對小事卻不屑一顧,認為做了大事就可揚名立萬,就可成為英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想着做大事的人,終會一事不成,虛度光陰。小事不小,小事有時關乎更大的結果;小事不小,小細節有時決定成與敗;小事不小,小事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品質,反映一個人的素養。所謂聚小流以成江河,我們只有做好今天的小事,才能成就明天的大事。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5

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為沒有受到益處,反而帶着“為善累、讓別人去為吧”這樣的心態而多數選擇“不為”。殊不知,在出海的漁民因為一個小小的漏洞沒有補,人行道上因為沒有及時撿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漆工在給船塗漆的時候順手擰緊了一顆螺絲,如果路過的行人順手撿起那片香蕉皮,那麼所有一切的嚴重後果都不會發生。可是,生命最經不住的就是“如果”這兩個字。

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社會節奏的加快,讓我們每個人心裏都增添了一份浮躁,這種浮躁越來越體現在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它讓我們變得更加功利、更加勢利、更加自私,而忘記了個人是處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沒有誰能脱離環境而單獨存在。那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更加能顯示出這個社會團體的温暖和温馨來。

隨手撿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過路的老人免於受到摔倒的危險,這是舉手之勞,卻是一份免於他人受苦的善念。也許某一天你生病了去醫院看病,而主治醫生正是這位老人的兒子,正是因為老人的平安健康,這位醫生才能更加安心盡心的醫治病人。也許這樣假設帶着功利性的思想,可生活中的因與果誰又能解釋的通呢,“蝴蝶效應”不也正好詮釋了這一點麼。為“小善”的善念雖不帶有回報的思想,可意外的收穫喜悦,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幸福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這個社會是我們的大家庭。家庭成員之間是有義務和責任為家庭盡職盡責和付出的,更何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個善舉呢。總有人在説,這個社會沒有以前温暖了,到處高樓林立,玻璃磚瓦,人心都彷彿隔着一片牆。可是,“只有人人獻出一點愛”,社會才能變成“美好的人間”啊。沒有付出,又談何得到呢。給老人讓個座,擦桌子時順便把同學的也擦一擦,鄰居出門時幫着看看門户,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卻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幫助我們身邊的人解決了很大的麻煩,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有心,那該是多麼的美好啊!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6

在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可正是這些小小的事情:一個微笑、一個招呼、一舉手、一投足……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更加精彩。 劉備臨終前對兒子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是要劉禪記住,不要輕視小事,“小”中有大。我認為小事不小,“舉手之勞”的小事可以折射出人的崇高與卑微。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到文具店去買文具,結帳時我發現,服務員阿姨多給我找了一元錢,我問道:“阿姨,你是不是多給我找了一元錢?”她算了算,高興的説:“是的,謝謝你!”隨後她拿去那一元錢。把錢還給阿姨之後的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渾身暖暖的。文具店的柳樹,就好像專門在為我跳舞,讚揚我“舉手之勞”的品質。在這一給一拿之間,我做出了自認為正確的選擇。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裏面,叔叔接過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説了聲:“叔叔,再見。”這首歌曲唱遍了大街小巷,唱出了一個小孩子美好的心靈和優秀的精神品質。有人説:“一分錢,值嗎?”我的回答是“值!”不貪一分錢,不拾以求利以吾我行,當是一個文明公民之所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唯此,我們才會收穫自己的幸福人生。

勿以善小而不為演講稿篇7

梅花之所以被人們稱讚是因為它能在飛雪中綻放;蜜蜂之所以是勤勞的代表,是因為它不求回報地付出;範明,閆磊同學之所以成為我們的驕傲,是因為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我們仍在睡夢中時,他們已經全身武裝出發了。用他們的雙手托起笤帚,將地上的雜質,一點點掃攏。也許掃完後,他們已經滿頭大汗,精疲力竭了。但我堅信他們心裏是甜的。炎炎烈日,也許當你一手拿着冰淇淋,一手握着搖控器時,他們手裏卻握着笤帚。正是因為他們這種“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奉獻精神,使我們的校園如此美麗。但是校園不是範明與閆磊兩人的,是我們大家的,為你,為我,為他,愛護校園,讓美好的環境永駐我校。

校園是我們第二個家,我們不能報着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哪怕是撿起一張廢紙,一個塑料袋。這也是在為我校做貢獻。可現在有許多同學,不但不出力,還一味地破壞校園環境。認為扔一張廢紙,一個塑料袋礙不了大事。若人人都報着這種心態,校園的紙張豈不是滿地都是。有句話説的好:當你在為別人行善時,也在為自己儲蓄幸福。那麼成為一名文明修身學生是最有權利行善的,那你為自己儲蓄的幸福也最多。讓我們行動起來參加文明修身隊伍,為自己第二個家盡一份自己應盡的責任。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現在。雖然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是花你就綻放;是草你就發芽。雖然我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力。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雖然我們不能奉獻得轟轟烈烈,但我們可以奉獻得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