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81K

通過教案的編寫,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説説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温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説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温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温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鑽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於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麼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1;2+1;(—2);3—(—2)等於幾,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國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麼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學難點:

發現並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説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

板書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2.4:1.6=60:40

內項:1.66o

外項:2.440

(2)學生認一認,説一説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如:2.4:1.6=60:40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麼關係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3)彙報你的發現,全班交流。(師作適當的補充)

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

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

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4)舉例説明,檢驗發現。

0.6:0.5=1.2:1

兩個外項的積是0.61=0.6

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

外項的積等於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學生歸納。

在比例裏,兩外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6.課堂小結

(1)説一説比例的基本性質。

(2)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引導學生總結説出兩種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到此,學生要學會用兩種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內項之積是否等於內項之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4~6題。

補充習題

一題多變化,動腦解決它

(1)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是18,

其中一個外項是2,另一個外項是()。

(2)如果5a=3b,那麼,=,

(3)a︰8=9︰b,那麼,ab=()

教學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學生自學,老師提問,完成的較好。讓學生通過計算內項之積和外項之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然後大量的練習鞏固新知。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並熟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六個面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體特徵:12條稜、6個面、8個頂點,理解並掌握相互平行的稜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2、認識正方體特徵:12條稜、6個面、8個頂點,理解並掌握12條稜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長方體稜長總長、正方體稜長總長。

2、對比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

四、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20xx)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第一節的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知識,其中長方體含有例1、例2,正方體含有例3。

教材設計意圖:重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五、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普遍對空間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學生對新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可能會比較困難。因此唯有聯繫生活實際入手,由淺入深,逐一穿插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觀察、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過程中來分析和比較,從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最終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相關知識導入。

1、回顧長方形及正方形。

2、聯繫生活實際,認識體的空間概念。

(二)師用實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量。

1、師分別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生認真觀察並詳細記錄觀察結果。

3、生可在桌間或小組內交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數量特徵。

①長方體有12條稜,8個頂點,6個面(通常都是長方形,特殊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

②長方體有12條稜,8個頂點,6個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導生通過操作、討論,來理解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稜長間的特徵。

1、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製作一個長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長方體的特徵:稜長間的區別與聯繫。

(長、寬、高的定義;相互平行的稜長長度相等)

2、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二):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製作一個正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正方體的特徵:稜長間的聯繫。

(所有稜長長度相等;統稱稜長)

3、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稜間區別。

(四)激勵生再操作、討論後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特徵。

1、生各自獨立完成(活動三):

請學生課前剪下教材後的附頁,備好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①認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猜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的區別與聯繫。(有一些面面積相等)

②沿虛線折長方體和正方體,驗證猜想。

③初步歸納長方體或正方體特徵的異同。

(長方體:相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所有面面積相等)

(五)師生互動作課堂小結。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共同點: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①長方體:相互平行的4條稜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②正方體:12條稜長度都相等,6個面都相等。

(六)課外作業

一根繩子既可做一個長6釐米、寬4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框架,又可做一個稜長是多少釐米的正方體寬架?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塊。

二、自主學習

(約5分鐘)

1.幾個數( )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

2.16的因數有( ),24的因數有( ),16和24的公因數是( ),最小公因數是( ),最大公因數是( )。

3.a=225,b=235,那麼a和b的最大公因數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現邊長是 釐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餘,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麼特點?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交流。

3.總結。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鋪磚問題轉化成求公因數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根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約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餘,邊長可以是幾釐米?最長是幾釐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餘),最多能紮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釐米,寬40釐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餘,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2.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3.作業佈置

練習十五5,6題。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2)

鋪磚問題:求公因數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麼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麼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説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説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説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 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築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圖形,明白對稱的含義,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滲透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及性質,會找對稱軸。

教學難點

準確找全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剪刀、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

(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人體、昆蟲、房屋、衣服……)

這些圖形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指出中間的那條線。)

你怎麼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看出來的……)

還有別的辦法嗎?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摺,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麼剪的。(把紙對摺起來,再剪。)

(二)講授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1)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定義。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

(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説出什麼是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説一説,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麼圖形?為什麼?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3)鞏固概念。(投影)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麼?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生:天安門、獎盃、汽車圖是對稱圖形,金魚圖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沒有對稱軸。

②拿出從方格紙上剪下來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個人完成後,按順序擺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順序説。

投影出示,折一折,説明是否是對稱圖形,並在xx裏寫明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3°任意梯形不是對稱圖形。

4°正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四條對稱軸。(學生再折一折,老師示範。)

5°平行四邊形不是對稱圖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條直線折都不重合。)

6°長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四條對不對,折一折。)

7°圓是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在你那個圓上至少畫出三條對稱軸。)

8°等腰梯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③小結。

問:決定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具備什麼條件?有幾條對稱軸由誰來決定?

④練一練

打開書第125頁“做一做”,讀題後做在書上,一名學生做在投影片上,投影訂正。

第2個圖和第4個圖較難,要引導學生用對摺的思想思考,關鍵找準第一條對稱軸,其它就好找了。

2、對稱圖形的性質。

(1)結合實例思考:對稱圖形在沿着對稱軸摺疊時,為什麼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投影對稱圖形,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

(2)測量並歸納性質。

打開書第125頁,看下半部分的對稱圖形,用尺子量一量圖中的a,b,c,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分別是多少釐米?(保留一位小數)

認真度量,結果填在書上,你發現什麼?

投影訂正。填後的結果:

a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釐米。

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釐米。

c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釐米。

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釐米。

問:根據測量的結果你發現什麼?

(a,d兩點及b,c兩點都分別在對稱軸兩側。a,d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都是0。6釐米;b,c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也相等,都是1。2釐米。)

問:根據度量結果,你們能總結出對稱圖形的性質嗎?

板書:在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驗證性質。

量一量五角星對稱軸兩側到相對應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否相等。

看126頁上面三幅圖,同桌指着圖形説出誰和誰是相對的點,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多少。反過來,如果圖形兩側相對應的兩點到圖形中線距離都相等,那麼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中線就是對稱軸。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樣的圖形叫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對稱圖形具有什麼性質?為什麼有很多建築、生活用品都是對稱圖形?

(四)鞏固練習

1、第127頁1題,畫出對稱軸。

2、在你周圍的物體上找出三個對稱圖形。

3、讓學生把一張紙對摺,用筆畫出圖形一半,然後剪出來,打開看一看是什麼圖形。也可按第127頁第3題先畫、再剪。

4、你能否應用對稱圖特點,剪出美麗的窗花或五角星。

人教版7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説一説?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説説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説説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5、背兒歌:

早晨起牀向太陽,前是東,後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彙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説説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彙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麼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並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麼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3、少年宮怎麼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説:

去體育館怎麼走?去醫院怎麼走?去商店怎麼走?去電影院怎麼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説説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築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嶽”。現在告訴你中嶽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説説其他的山分別是什麼“嶽”嗎?比一比,誰説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閲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製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説出路線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説説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説説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