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關於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95K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於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着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10月開展了一次以“新消費運動進高校”為主題的“在杭大學生消費行為”問卷及網絡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700份,收回有效問卷1642份。在開展問卷調查的同時,浙江在線、浙江都市網、浙江消費維權網進行了為期

12天的網絡調查,共接受調查1668人次。問卷、網絡調查共計3310份。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65.71%,女性大學生佔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佔39.74%,3000-5000元佔23.26%,1000元以下的佔21.25%,5000元以上的佔15.75%。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佔65.83%,1000-2000元佔25.64%,2000-3000元以上的佔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1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説,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粧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佔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粧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羣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温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後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調查顯示,只有38.4%的大學生做過兼職,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4.6%的大學生選擇是增長社會經驗,18.97%的大學生選擇渴望獨立,只有28.2%的大學生是為了補貼生活費,可見現在大學生的打工目的不單純是為補貼生活費,減輕家裏負擔,而更多的是為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閲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等。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於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大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消費沒有太大的顧忌,經濟上處於被動。正因為這樣,大學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為何用得這麼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79.6%大學生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金額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大學生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大學生消費的計劃性應當加強。

(四)大學生節約意識淡薄、浪費情況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節約意識淡薄,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社會交際、食物浪費。社會交際(包括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稱為是大學裏必修的一門課程。據調查,大學生每月用於交際(戀愛)的花費,100元以下的只佔14.5%,300元左右的佔40.6%,300元以上的佔55.1%,談戀愛、交朋友的大學生每逢重要節日或是對方過生日,都會送對方禮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學會請同寢室的人或朋友吃飯;35%的同學選擇送禮物,7.5%的同學點歌送祝福。現在大學校園中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獲獎都得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上路”不夠交情,無論是朋友來了或是同學聚會都免不了請客吃飯,贈送禮物之風在大學校園蔚然成風。此外,在問及“每餐食物浪費情況”時,只有20.5%的大學生是“吃乾淨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學生是會“略有剩餘”,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學生是選擇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浪費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費方面,在全社會都在倡導節約、環保的時候,大學生更應該增強節約意識。

在杭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報告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着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10月開展了一次以“新消費運動進高校”為主題的“在杭大學生消費行為”問卷及網絡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700份,收回有效問卷1642份。在開展問卷調查的同時,浙江在線、浙江都市網、浙江消費維權網進行了為期

12天的網絡調查,共接受調查1668人次。問卷、網絡調查共計3310份。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65.71%,女性大學生佔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佔39.74%,3000-5000元佔23.26%,1000元以下的佔21.25%,5000元以上的佔15.75%。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佔65.83%,1000-2000元佔25.64%,2000-3000元以上的佔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1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説,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粧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佔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粧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羣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温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後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調查顯示,只有38.4%的大學生做過兼職,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4.6%的大學生選擇是增長社會經驗,18.97%的大學生選擇渴望獨立,只有28.2%的大學生是為了補貼生活費,可見現在大學生的打工目的不單純是為補貼生活費,減輕家裏負擔,而更多的是為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閲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等。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於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大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消費沒有太大的顧忌,經濟上處於被動。正因為這樣,大學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為何用得這麼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79.6%大學生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金額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大學生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大學生消費的計劃性應當加強。

(四)大學生節約意識淡薄、浪費情況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節約意識淡薄,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社會交際、食物浪費。社會交際(包括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稱為是大學裏必修的一門課程。據調查,大學生每月用於交際(戀愛)的花費,100元以下的只佔14.5%,300元左右的佔40.6%,300元以上的佔55.1%,談戀愛、交朋友的大學生每逢重要節日或是對方過生日,都會送對方禮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學會請同寢室的人或朋友吃飯;35%的同學選擇送禮物,7.5%的同學點歌送祝福。現在大學校園中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獲獎都得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上路”不夠交情,無論是朋友來了或是同學聚會都免不了請客吃飯,贈送禮物之風在大學校園蔚然成風。此外,在問及“每餐食物浪費情況”時,只有20.5%的大學生是“吃乾淨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學生是會“略有剩餘”,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學生是選擇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浪費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費方面,在全社會都在倡導節約、環保的時候,大學生更應該增強節約意識。

(五)電腦、手機成了大學生的必需品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電腦上。調查中發現,有73.52%的大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電腦,電腦價格3000-5000元的佔46.3%,5000元以上價格的佔42.7%,出人意料的,在調查中發現,有93.2%的大學生有手機,在校期間更換過1隻手機的佔56.27%,更換過2只以上的佔32.8%,手機的價格,1000元以下只佔12.4%,1000-2000元佔55.72%,2000元以上的佔32.7%,當問及“更換手機的目地”時,有67.2%的大學生選擇了“過時了”,只有12.7%的大學生選擇是“前一個手機壞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問及“電腦有多少時間是用於學習”,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是用於學習,在問及“每天有多少時間用於上網”時,選擇2個小時以內的僅為5.6%,3-5個小時有68.6%,5小時的有26.6%,可以想象,現在的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可能比學習的時間還多,玩網絡遊戲的時間比上自習課的還要多。電腦、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現代的通訊工具也被運用到人際交往中,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六)追求名牌、虛榮、攀比是不老的話題

調查顯示,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和攀比、虛榮心理。在大學生中,擁有1-3件中高檔名牌產品的佔30.34%,擁有3-5件的佔59.56%,一件也沒有僅佔4.6%,當問及“購買名牌的動機”時,34.6%的大學生選擇“其他同學有,我也要有”,57.8%的大學生選擇“名牌可以顯現自己,體現出和別人的差踞”,只有7.6%的大學生選擇是“名牌質量好”。調查中發現,某些大學生為了擁有一款名牌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性大學生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性大學生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大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原因分析

1、大學生消費結構不合理。無計劃的消費主要還是由大學生所處的位置所引起的。與社會有着廣泛的接觸,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這就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出現攀比的現象。這有着學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着社會的原因。
2、父母對子女錯誤引導。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對象,父母如果在消費上面盲目,那孩子又怎麼會有好的榜樣呢?也就跟着亂花了。
3、學校教育不完善。對於大學生消費問題,學校是應該最先做出反映的,從中可以看出學校對這方面的教育還不足。學校對學生消費的心理行為的指導還不夠、沒有把學生引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五、相關建議:

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 .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數學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礎,需要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大學時代養成很好的理財習慣,平時適度地緊縮財政支出,為自己建立一個富有彈性的消費習慣,往往可以受益終生。要避免學生因花錢無度陷入“金融危機”。

2 .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個體差異大,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可通過心理諮詢、課外溝通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學生膨脹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費。

3 .加強“新消費理念”的引導和教育、在大學校園形成良好“新消費”氛圍。面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及消費教育的誤區,作為學校,應該主動地加入到倡導、宣傳、教育“新消費運動”的隊伍中來,重視對學生進行“新消費理念”的培養及教育,加強對大學生“新消費理念”的指導力度。將“新消費教育”作為一項科普知識納入學校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中,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建立完整的消費教育網絡和教育體系,通過開展“新消費運動”講座、“新消費運動”知識競賽、建立“新消費”社團、“新消費”社會實踐等方式,向大學生倡導“健康、節約、環保、責任”的新型消費理念,倡導合理、適度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讓當代的天之驕子們接受一場“新消費運動”的洗禮,以扭轉大學生消費中錯誤的價值觀和消費方式,使他們作為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能夠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責任感,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