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面積單位教案6篇

欄目: 人力資源職責 / 發佈於: / 人氣:1.07W

通過教案的寫作我們是可以讓自己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是教師在課前首先要準備好的文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面積單位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面積單位教案6篇

面積單位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 遊戲新課,感知面積

1、黑板出示:面積 關於面積你知道了些什麼?

遊戲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遊戲2:好,接下來,請一個同學,到講台上來,閉緊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師的手是哪個面,對了,你是看到還是摸到的?

(二)創設情境,理解面積的意義

出示:現在,請大家看這個盒子,有面嗎?

師:是看到還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師:再請你閉上眼睛,摸盒子的2個面,(指定)你有什麼發現?還有想説的嗎?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師:那就是説,物體的面有大有小(生説)(板書;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積(板書:面積)

師;好,大家一起拿出數學書,和老師一起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

引導: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國旗面的大小就是國旗的面積 師,這些物體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數學裏,有沒有什麼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個説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一張紙有4個格子,另一張紙有8個格子,你認為可能一樣大嗎?理由。有沒有可能8個格的紙面積大呢?理由

師:如果一個格子是一個面積單位,那麼這張紙有幾個。 在數學上,有專用的面積單位 1平方分米

師:有了面積單位,就可以量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請大家量一量書面的面積 師:生彙報,你量了…..

思考,現在就用它6個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嗎?不夠,(生指)全班都接給你,你還想擺嗎?太麻煩了,那怎麼辦呢?

驗證:請一個學生上台板演?怎麼辦?引導,用大的面積 出示:平方米

師:更大的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師:請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請你用手比劃比劃 師:到底怎樣的正方形呢? 生:邊長是1米

師:他講得對嗎?誰會説出到底多大的圖形?

師:那我們一起來量一量。出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一估,這麼大的面積單位裏面可以站多少人?請學生上台站一站

師:出示小卡片,這張卡片,用面積單位來量這個卡片面積多大呢?

思考:量這張小卡片,能用剛才的面積單位嗎? 生:不能,理由

放手問:從中你想到什麼?還有更小的面積單位?

引導生説: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釐米(反覆説) 猜猜1平方釐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縮放)

師:找找生活中的面積單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釐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書

面積和麪積單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積

邊長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面積單位教案篇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提供了思維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來展開的 。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並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二、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實例,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着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真真實實的感受,實實在在的體驗。

(二)説學法

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瞭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兩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長度)大小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

(二)探索麪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觀察身邊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紅旗、桌椅、書本等,讓學生指出他們的表面在哪?

(2)讓學生比較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便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各種規則及不規則封閉圖形,讓學生説出什麼是封閉圖形。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

通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和封閉圖形大小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識衝突,怎麼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比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麼辦?在這裏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並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指定不需要學生的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進而在彙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繫,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四)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76頁第2題。説一説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説中進一步鞏固面積和麪積單位的認識,並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五)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關於面積和麪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面積和麪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採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並加以延伸。

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學生學習了本部分的內容為四年級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面積單位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1.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長2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另一個長3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

學具:每四人一組,長2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長3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各一個,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個學生面積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充分感知面積的意義

同學們,今天鍾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大家有信心來上好這節課嗎?有信心的話咱們同桌之間擊個掌,(孩子們擊掌)我也來(老師加入學生的擊掌中,從第一排開始從左向右依次與學生擊掌,停留在與一個學生擊掌的過程中)。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他的大?(學生進行比較)同學們,請把你的手掌輕輕地放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比比看,數學書的封面大還是手掌面大。(學生進行比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還是數學書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還是黑板面大(師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還是黑板面大。

師:剛才我們説手掌、數學書、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體,他們有的大,有的小,像這樣物體的表面的大小,這是他們的面積(板書:物體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們的面積)。今天我們來研究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師:誰能舉例説説什麼叫面積?(師拿出數學書摸數學書的封面)如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如:我們剛才摸的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閉圖形的面積。

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有大小嗎?

課件出示:

選一組你喜歡的圖形塗上顏色,比較這組圖形的大小,説説在比較中你發現了什麼?

(1) (2) (3)

(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都選擇(1)或(3),不選擇(2),適時提問,為什麼不選擇(2),學生會認為(2)的圖形無法比較,因為這個圖形是不封閉的。這時老師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讓課件上的其餘四個封閉圖形進行鋪展變色。)

師:可見封閉圖形也有大小。(板書:封閉圖形)我們説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師:孩子們,咱們來玩一個比大小的遊戲

(一)觀察法

直接出示兩個非常明顯的有大小之分的圖形。

哪個面積比較大?你怎麼比的?(板書:觀察法)

師:兩個面積相差比較大的圖形,我們只要觀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

(二)重疊法

師:這兩個看上去相似的圖形,你有什麼好辦法比較出它們的辦法?

預設:重疊法,移多補少法

師:就聽你的,我們用重疊法來比一比。

可以採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板書:重疊法、移多補少法)

(三)測量法

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1)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小一些?為什麼?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預設:學生可能會説用尺子量,比周長。學生猜測周長相等,面積也就相當)

驗證猜測:老師可以出示畫好方格圖,且周長相等的圖形,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發現:周長相等,面積不相等。

周長(6+1)x2=14(釐米)

周長(5+2)x2=14(釐米)

周長(4+3)x2=14(釐米)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如果要測量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你認為老師要提供怎樣的學具比較合適?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3)學生操作。

(4)指名彙報演示

師: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難的小組請舉手。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因有個別組老師所提供的圖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現困難)。在這裏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①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一種是圓形,一種是正方形,或一種是長方形,一種是正方形,形狀不同,無法比較。

②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是兩種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形狀相同了,大小確不同,無法比較。

得出結果:要選擇大小一樣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統一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一)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並思考下面問題:(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説説你學到了什麼?

(二)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

1、彙報自學情況?

(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釐米

(1)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學生拿,)師:你確定嗎?有什麼方法驗證你拿的對不對?用測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邊長分別是多長?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課件出示)

3、認識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樣的小正方形?(生答)從學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們的身邊什麼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試着上前比一比,如比開關盒。

4、認識平方米

(1)猜

師:1平方米是怎樣的正方形呢?(生答)從你的學具袋裏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約能多少人?

學生猜測、站位驗證。

(2)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師: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學生説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積。)

(3)想

閉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有多大?

5、總結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你用了什麼方法學習這些知識的。?

四、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師:學習面積單位,你會測量面積的大小了嗎?測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麼面積單位?測量教室的面積要用什麼面積單位?測量整個校園的面積要用什麼面積單位?測量整個永定縣的面積要用什麼面積單位?

2、改錯題。(媒體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氣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寬啦!大約有160平方釐米。為了歡迎我姑姑還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積大約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黃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説:“吃吧!”我趕緊張開大嘴一口氣吃了兩塊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還教表妹畫了一張大約有4平方釐米的畫。中午,躺在面積大約是3平方分米的牀上,我想:這個國慶節我過得真開心!

學生讀日記、幫明明改面積單位。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六、板書設計

面積和麪積單位

觀察法物體表面

重疊法的大小叫它們的面積

剪拼法封閉圖形

測量法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面積單位教案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並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

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塗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並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説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遊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麼是面積,並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現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説説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師:為什麼畫出的格數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釐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嗎?

面積單位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一課時70-74頁。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通過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

學具:每小組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兩張長方形彩色卡紙;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我們進行塗色比賽怎麼樣?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每組各選一位代表參加比賽,誰先全部塗完就代表哪組獲勝。(老師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故意給男生一張大白紙,給女生一張很小的白紙)。下面開始比賽!

這時男同學紛紛喊出:老師這樣不公平!我們的這張紙大,女生的那張紙小。

師:對,要想公平的比賽必須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由於這兩張紙面大小不同,只能終止現在的比賽。下面用手摸一摸紙的表面。還有那些物體有面,他們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樣?我們繼續研究這些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面積,理解含義。

(1)、通過物體表面感知面積

①、 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數學書的上面,再來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麼感覺?

③、 比一比:數學書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個面大?怎樣比較的?(觀察法、重疊法)

④、再來摸一摸、比一比練習本的面和課桌的面那個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剛才我們摸的物體的表面相比怎樣?

⑥、剛才通過觀察和重疊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⑦、 運用“面積”説一説: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説?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① . 想一想: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生彙報

②課件展示平面圖形: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你能看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圖形大?圓形和三角形相比那個大?圓形和正方形呢?(圓形和正方形用觀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課件動畫演示重疊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③像這種周圍都是封閉着的圖形叫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他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説説什麼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麼?説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這時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紙片及綠色長方形、紅色長方形卡紙),動手擺一擺,看能不能比較出這兩張彩紙的大小,請同學們看清操作要求。

(3)、課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組中每兩人選一個長方形彩紙,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② 擺完後小組交流兩張彩紙的比較結果。

③ 遇到困難時,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 學生操作,師巡視指導。

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麼辦?在這裏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①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②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彙報:

組1:我們組選擇的是長方形紙片,綠色卡紙是一行擺6個,擺2行;紅色卡紙是一行擺3個,擺3行。結果紅色長方形小一些。

組2:我們組選擇的是正方形紙片,綠色卡紙一行擺了12個,擺2行;紅色卡紙一行擺6個,擺3行。結果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

組3:我們選擇了圓形紙片,發現擺的圓片之間有縫隙,無法比較 組4我們組選擇的是正三角形紙片,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但是太麻煩!

師:誰還有不同的擺法?

(6)師生共同總結:操作中發現: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長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方便。

師:我們還發現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時,應注意什麼?(選擇相同的圖形)

(7)、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圖形,也就是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8)、像剛才我們用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都可以看成一個面積單位,剛才綠色卡紙上面擺了24個小正方形,就説明這張綠色卡紙的面積就有24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人們為了方便,就選擇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面積單位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培養學生用面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類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面積與周長、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同學們,劉燕最近特別高興,因為爸爸給她買了一張漂亮的書桌,她可喜歡了.為了使書桌更整潔美觀,劉燕想在書桌上鋪一塊桌布,那買桌布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呢?這個問題等我們學習了的知識後就知道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教學面積單位.

投影出示兩個同樣大小的平面圖形.

數一數每個圖形的方格數.(投影覆蓋片)

師:説一説為什麼同樣大小的兩個圖形,方格數卻不一樣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説明:要測量和計算面積,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請同學看書92頁下面兩行.

(1)平方釐米.

師:拿出自己準備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邊長,(1釐米)它的面積是 1平方釐米.

用自己準備的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放在書上的1平方釐米上面比較一下是不是一樣大.

用自己準備的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在書上長方形裏擺放,正好擺放6個小正方形,也就是6個1平方釐米,那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6平方釐米.

師:再請同學把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後閉上眼睛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哪些東西的面積的大小與1平方釐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師:如果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去量課桌面的面積,方便嗎?(不方便)

那麼要用到另一種面積單位.

請拿出自己準備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1分米),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同桌兩個同學用自己準備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張課桌上擺放,看一看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邊長,再摸一摸它的周長,再摸一摸它的面積.想一想在我們周圍哪些東西的面積大小與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劃比劃1平方分米的面積實際有多大,給同學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學校操場的面,有困難嗎?

(要用到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1平方米的紙板,請一個同學來量一量它的邊長.(1米)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

比劃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師: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各有多大.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什麼是面積,什麼是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那麼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劉燕的書桌買一塊桌布,是要求什麼?(面積)

三、鞏固反饋.

1.選擇適當的單位名稱.

(1)數學課本長20

(2)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3)鉛筆盒長19

(4)一個學校的面積是500

(5)課桌高70

2.判斷.正確舉,錯誤舉.

(1)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米.

(2)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3)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長是4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4)1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3.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圖.

(1)面積是8平方釐米的長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老師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個一個地拼擺,這個方法可行嗎?(太麻煩了),我們要研究一種科學的計算方法,後面的課上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及它們的周長的計算基礎上教學的.在教案設計上考慮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創設條件,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能較好地完成建構過程,安排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物體表面,觀察平面圖形的大小,為面積概念的形成做好鋪墊.用投影覆蓋片,讓學生直觀看到,同樣大小的平面圖形,而方格的個數卻不同,使學生認識到,要測量和計算面積,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從而認識面積單位的作用.同時,在設計教案時,注意到在建立面積和麪積單位過程中採用自學方法,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學習全過程,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安排鞏固反饋的練習內容,可以達到鞏固對的認識,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後安排思考題,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探究活動

量一量

活動目的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各個面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

活動準備

1.在操場上畫若干個4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準備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硬紙片若干張.

3.準備若干份記錄表(測量次數為紙片移動的次數).

測量次數

測得面積

1平方釐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活動過程

1.學生分組,教師給每組學生髮一張1平方釐米的硬紙片和一份記錄表.

2.組內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後填寫記錄表.

3.教師給每組學生髮一張1平方分米的硬紙片.

4.組內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後填寫記錄表.

5.教師給每組學生髮一張1平方米的硬紙片.

6.組內學生輪流用硬紙片去測量正方形的面積,測量完後填寫記錄表.

7.全體學生討論:用哪種紙片測量最方便?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