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5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1W

調查報告寫起來,需要重點結合自己在調查期間的種種情況,從而發現不足,每一場調查都有值得我們寫調查報告記錄的地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5篇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篇1

概要:隨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消費和理財的觀念也不斷變化。近年來,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湧入校園。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羣體,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大學生理財,既要通過合理規劃投資增加經濟收入,也要通過合理規劃消費控制經濟支出。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説,學會理財和消費,不僅僅是學會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種能力的培養,關係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並且要對投資理財市場有一定的瞭解,且掌握一定的投資理財技能。

一、 大學生理財現狀

(1) 收入來源

在我所調查的100個大學生(基本為在上海各高校就讀的大一大二同學)中,有約80%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全部來自父母,只有不到20%的同學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每月的生活費,但其中只有約3%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已完全來自於自己的兼職收入。近80%的同學表示不願意讓兼職工作佔去自己很多時間,但願意嘗試兼職,來負擔一部分生活費;近10%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應當花更多時間用於實踐,因此認為在學習之外可以多花些時間嘗試一些社會工作;其餘同學則認為大學時間應當用於學習,對兼職完全沒有興趣。而90%以上同學的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還是來自父母。

(2) 投資觀念

40%的同學在銀行有一定的儲蓄金額(而這些儲蓄金額大多來自每年的壓歲錢),5%的同學有嘗試過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資方式,其餘同學則表示根本沒有積蓄,因此也沒有投資。可見大學生們的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的,且大多數對如如何投資也並不熟知。但是有趣的是,70%以上的大學生對於瞭解投資的知識有興趣,而85%以上的同學認為作為大學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方面的信息與知識,儘管他們大多表示現在並不大瞭解,且也沒有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

(3) 理財觀念

而對於大學生們的理財現狀的調查結果也令人堪憂。超過50%的同學對於每個月的生活費支出完全沒有計劃,37%的同學會對每月的各項支出有一定的控制,只有不到10%的同學會計劃當月的預計支出,但是這不到10%的同學紛紛表示到每月末時會發現很難完

全遵照所列出的預算表花錢,他們説總是有許多“意外”情況使他們當月的支出不受控制。有74%的同學有時或偶爾會感到錢不夠花,而12%的同學經常感到生活費捉襟見肘,只有14%的同學認為每月的生活費完全夠用,會有多餘。可見大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很薄弱,也不懂得如何理財,更不會有多餘的錢用於投資。

二、 分析

從目前來説,投資與理財對於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説顯然是個比較新鮮的概念。首先是投資觀念,從投資的本金上來説,大多數大學生的收入來源十分單一,即父母的生活費供給,少數的同學會利用兼職獲得收入。而由於中國家庭觀念本就比較保守,很少會有父母願意給還是大學生的兒女們資金去用於投資,再加上大多數同學沒有意願或者缺少動力去尋找兼職,基本上很少會有同學有足夠的資金用於投資。不要説是如何投資了,投資之前的第一步——資金的籌集,就已經無法完成。

或許有的同學會覺得投資本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許多專業人士都不能把握好,何況是還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就算以後走入了社會,也不一定會進行什麼投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對投資還是應當有一定的概念和些許的瞭解,如果對投資毫無概念,那麼金錢觀必定也不會成熟。而理財相對於投資來説聽起來沒那麼複雜,但這兩者其實從不分家,不會理財也就難以理智投資,經常投資失敗也意味着不善於理財。而對於大學生來説,就算不談投資,至少應該做好基本的支出規劃,畢竟已經是成年人,如果對於每日的花銷依然糊里糊塗不知去向,未免也太説不過去。可是不少的大一大二同學們根本沒有任何的規劃,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有效地執行,歸根結底是理財意識的缺乏和缺少自律。

三、 建議

(1) 對金錢有一定規劃、嘗試兼職工作

大學生相對於中學生,父母會給予更多的經濟自由,具體體現在:生活費的增加、很少再過問孩子的支出明細等方面。然而大學生相對於中學生來説,理財能力卻不見得有所提升,甚至於因為缺少父母的限制與監管,常常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每月支出,因此會有不少的同學覺得錢不夠用,其實不一定是父母給的生活費不夠,更多地在於自己缺乏自制力。如果在每個月末,同學們對於下一個月的支出能有一個比較詳細的規劃,那麼就邁出了理財的第一步。有了一個規劃,才能夠有效地控制支出,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接下來,就是嚴格的執行規劃,一開始可能常常會無法按照規劃來控制每項支出,我建議可以列一個表格,顯示每月超出或餘下了多少錢,並且要統計各項支出與預計支出的差額,那麼在下一個月通過

這份表格對規劃進行適當調整, 並且有意識地控制某些項目的支出。大學生相對於以前或許會感到有許多空餘的時間,如果課業不是很繁重,可以利用一些時間去做做兼職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多地接觸到社會,另一方面早一點感受職場環境,為以後工作奠定基礎。

(2) 瞭解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

有許多同學的大學專業或許與金融方面完全沒有關係,但是我認為大學生既然未來將要步入社會,培養完善的金錢觀是很重要的,那麼如果對投資理財知識毫無概念的話,金錢觀也不會成熟。有很多途徑可以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們可以通過便利的網絡觀看視頻、書籍、參與論壇等了解投資理財的知識。或者到書店尋找一些大眾讀物型的理財類書籍,沒有必要一開始就看專業的知識,這樣很容易會適得其反,不僅看不懂書籍內容,也會失掉閲讀理財類書籍的興趣。又或者作為大學生可以選修學校裏所開設的一些理財投資類選修課,通常學校會考慮到學生的水平來設計課程,因此同學們選修這類的選修課,相信會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3) 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投資

通過做兼職工作、或者尋求父母的幫助獲得一些初始資金,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的投資。例如股票、外匯、債券、基金等,在投資之前,應當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一些瞭解,而不是隨意投資,否則就不能夠能夠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到500元的18人,佔27%;500到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到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户,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户。”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粧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為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為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為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為“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到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篇3

?摘要】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理財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對於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更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後,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精打細算,這樣對於以後走向社會收益巨大。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理財

一、 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 調查方法

主要採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於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見附錄1),將其發佈於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1分,收回有效問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為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誌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一)、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高且集中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生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大多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對於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調查表明,一個月可支配費用為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佔29.3%,在調查中佔了較高的比重,顯示了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為集中,大部分城市裏的大學生經濟條件還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佔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的費用還是較高的。

(二)、大學生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父母給的生活費,依靠理財渠道佔少數

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於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

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由盈餘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願意支付。因此,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很有彈性的,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另外有31.7%的大學生通過做家教等兼職賺取可支配費用。據調查表明,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社會經驗,其次才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做兼職可以賺點外快,減輕父母的負擔,儘早經濟獨立。而有26.8%的大學生依靠獎學金分攤可支配費用。對於家庭條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學生,獎學金是生活費的重要來源。可前提條件是,在成績允許的條件下。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況允許下,都會積極努力爭取獎學金,減少家裏的開銷。最後僅有7.3%和17.1%的大學生分別通過做股票或基金投資和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生意。大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是較為薄弱,他們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財投資。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費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而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由市重中之重。無論是男、女個人飲食都佔了較大的比重分別為42.5%和57.5%。但男女消費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異。就男性而言,聚會和外出遊玩佔的比重高達51.72%和45.83%。聚會和外出遊玩成了男生每個月的必要消費項目,玩樂,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費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外出購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和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各佔66.67%、64.29%和61.11%(如圖1)。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調查中一覽無餘。大部分女大學生在購物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飲食費用,甚至有的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選擇節衣縮食。而對於消費原因此項,七成以上男生認為和朋友出去,出於自己“大方”心理為主要原因。而沒什麼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出於和別人攀比和出於某種習慣成為女性消費的主要原因(如圖2)。這表明,女生消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對於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於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注重質量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再花錢是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的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後,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脱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於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瞭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於增長社會經驗,而並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遊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嚮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隻佔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後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説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並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佔的比例旗鼓

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佔比例顯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顯然,大學生並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理念缺失

在問卷中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學都是對每月支出無計劃,但也比較比較清楚或者心裏大概有個數。而對於每個月支出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只佔少數(如下表8)。而當問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情況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或僅僅剛好,略有剩餘的同學表示每月有盈餘(如下表9)。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為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了。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説,對“理財”的理解,不能僅僅侷限在對已經擁有的資產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費和管理自己的資產。理財的目的在於學會使用錢財,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一般來説,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五、 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餘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後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並不等於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説,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剋制。要知道這世上並非所有的願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衝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首先,學生可以選擇定期存款為實現理財操縱的第一步。存錢不在乎多少,關鍵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必要的儲蓄是我們以後生活的保障。學生可以開一個個人儲蓄賬户,採用跟銀行約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從生活費中拿出幾十元存入銀行,或者將每個月用剩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這樣一學期下來也有百來元的結餘。這種零存整取的方式對學生存錢有一定約束力,也有利於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再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學生也可以選擇投資股票來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但眾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風險並存,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建議大學生適度的投資股票。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理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理財理念。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瞭解理財知識的僅佔兩成左右(如下表12),學生一般是通過各種媒體和銀行的宣傳瞭解相關理財知識。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校裏關於個人財務管理知識的講座有興趣,並且會去聽。既然如此,學校可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外的環境;另一個是校園內的環境。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淨化校園外的環境,儘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腐蝕,將那些社會上高消費的宣傳堅決擋在校園之外,其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倡導理財理念,在學校,政府與相關公關部門的協助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應最大限度的淨化校園內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大學期間又是一個學會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並努力將其實現,顯得迫在眉睫。同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儘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

附錄1:

關於大學生理財狀況的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a.男b.女

2. 您所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您平均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是:

a.500元以下 b.500~700元 c.700~1000元 d.1000~1500元 e.1500元以上

4. 您可支配費用的來源:

a.父母給的生活費 b.獎學金 c.勤工儉學 d.做家教等兼職 e.做股票或基金等投資 f.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的生意 g.其他

5. 您每月的支出項主要都是哪些:

a.個人飲食 b.外出購物 c.聚會 d.外出遊玩 e.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 f.購買生活日用品

6. 您每次的消費主要出於什麼原因:

a.是自己的需求,注重質量 b.追求時髦,走在潮流前端 c.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 d.和朋友出去,出於自己“大方”心理 e.出於和別人攀比 f.出於某種習慣

g.其他

7. 您平常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嗎

a.沒有 b.有,但並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 c.有,並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

8. 您對於每個月的收支(主要是支出方面)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

a.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 b.無計劃,但也比較清楚 c.大概有個數 d.沒有什麼計劃,隨心所欲

9. 一般來説,您的生活費情況是:

a.超支 b.盈餘 c.剛好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篇4

公道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於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着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慾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麼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説個人理財的範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託。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願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並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衞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誇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其中50元以下節餘的佔81%,有200元以上節餘的僅佔1%。對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文娛,選擇買書的不到佔十分之一。 少數同學碰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用度。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甚麼地方,是不是公道。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以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崛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講,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支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近沒有甚麼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往後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類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當成為大學生理財進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是理財進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情勢好,開户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瞭解到,他涉足股市其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後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裏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盈利10%了。

三、緣由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致使這一現象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緣由:很多家長始終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程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進步,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獨有的補償心理,常常輕易造成將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疏忽了對孩子初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經常是心太軟,乃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歷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甚麼應當花甚麼又不該花的。假如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遭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隨着感覺走,他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勤儉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進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題目:學校在教育學天生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以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合涉足這類事情,或以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後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以為,青少年時期應當是一片淨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漸漸來。並且學校沒有構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展開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愛好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未幾。

分析(三)社會題目: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常常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愈來愈緊密。學生們遭到社會上浪費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顯擺。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他人買甚麼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脱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很多同學都想往逐一嘗試。但是學生究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本身緣由: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束縛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裏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遭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少。

大學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篇5

萬事達卡20xx年9月22日在北京發佈了最新“xx年大學生理財觀念與行為調查報告”,本次調查首次將台灣地區大學生納入調查範圍。而調查顯示,大陸受訪大學生擁有信用卡的比例猛增到37%,相較於去年,北京持有信用卡學生比例的升幅最大(21%)。

四分之三(75%)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相較於去年的70%有所提升。對於理財教育興趣度的提升,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大陸學生信用卡持卡數量的上升。大陸大學生對信用卡使用越來越熟悉,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於更好理財的學生比例佔23%,比去年有了11%的提升;僅7%不清楚信用卡對個人理財的作用,相較於去年的22%有顯着降低。

雖然大陸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對理財感興趣,但是受訪者中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的佔72%,尤以北京(78%)和成都(75%)的比例為高。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執行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馮煒權先生表示:“中國大學生的信用卡市場在快速改變。調查報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年輕消費者使用信用卡理財的方式。我們相信良好的理財教育應該從校園開始,我們理解學生的喜好和興趣,並致力於通過萬事達卡‘信用與理財’校園知識普及行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財。”

在調查發佈之後,萬事達卡還將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高校內安排理財培訓推廣活動,繼續宣傳理財小知識。

本次調查今年五月開始、六月結束,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台灣五個地區30所大學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

本次調查的重要結果還包括:

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和消費習慣

·大部分大陸學生(68%)和台灣學生(57.7%)只擁有一張信用卡。42.3%的台灣學生擁有兩張信用卡,比大陸學生(24%)高一些。

·更多的台灣學生傾向於一次性還款(90.5%),而傾向於一次性還款的大陸學生比例為69%。

·大陸受訪大學生信用卡辦理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銀行校園推介(64%),而台灣地區學生決定申辦信用卡時,63.5%的學生認為受到親友推薦的影響。分別有22%的大陸學生和20.6%的台灣學生表示銀行網點是其辦理信用卡信息最重要的來源。

·在各類信用卡推廣或客户營銷項目中,購物折扣(27%)和積分(10%)仍然最受大陸受訪大學生的歡迎的促銷手段。台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大部分認為刷卡若有現金回饋(64.1%)會讓其更願意繼續和堅持使用該卡片,而認為紅利積分對其有吸引力的也佔了16.6%。

·大陸受訪大學生中明確認為信用卡有助於更好理財的佔23%。在台灣這一比例為28.5%。

·大陸和台灣受訪大學生中傾向於在商場購物時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均為63%,使用信用卡網上購物在大陸學生中的比例為24%,在台灣的比例為18.5%。

大學生收入現狀

·大陸受訪大學生月平均生活收入為人民幣709元,,其中北京學生收入最高(人民幣788元)。台灣地區受訪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約人民幣1,682元(約新台幣7,427元)

·大陸受訪大學生主要是生活費的來源還是父母支持(85%),其次是兼職工作(11%)、獎學金(3%)。相似的是,台灣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同樣大多來自於父母支持(76.2%),其次則是兼職工作(21.1%),僅有2.7%來自於獎學金。大學生理財觀念

怎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32%的大陸受訪大學生在五年之內有購房計劃。4.9%的台灣受訪大學生已經擁有房子,12.4%預期畢業後五年內買房子。

·29%的大陸受訪大學生準備在畢業後一至五年內買車。8.4%的台灣受訪大學生已擁有自用汽車,34.5%的學生預期畢業後五年內買。

·70%的大陸受訪問大學生願意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如購房、購車等)。65.4%的台灣受訪大學生表示將通過銀行貸款來支付大宗商品的購買。大陸和台灣向父母及朋友借錢的比例較小,分別為23%和16%。

·中國大陸學生所擁有的投資形式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最高(14%),其次是基金(12%)。台灣的情況相反,投資項目以基金(26.7%)、定存(21.9%)及保險(19.7%)居多,只有10%的學生投資股票。